巷弄美味 書菜飄香
走入魚麗吃頓飯 再讀好書餵飽腦袋
文/圖•雅雅
 |
|
魚麗店內用餐區不大,吃飯前最好先訂位。 |
|
「一個為家人、親近的人做菜,讓人舒舒服服吃飯的地方」,台中市「魚麗人文主題書店」、和「魚麗共同廚房」執行長蘇紋雯坐在店內緩緩地說著三年多來開店的願景。
走入台中教育大學旁的民權路 177 巷,就可瞧見綠意盎然的魚麗共同廚房,屋前的小花園十分搶眼,這家以「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住家附近有間好館子及書店」為訴求,結合書店與餐飲的複合式店家,由兩名大學時念新聞科系的蘇紋雯與愛好攝影的陶桂槐一起經營。
吃飯看書 人生重要兩件事
從小在嘉義長大,在台北念書、求職十多年的蘇紋雯,從新聞系畢業後,一直在廣告、出版界工作,一場意外,讓她在九二一那一年,落腳台中,從此展開新生。
她說:「媽媽廚藝精良,餐桌是家裡最大的一張桌子。」加上自己很愛書,大量閱讀,讓她深深感到「吃飯、看書」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
「魚麗」主廚陶桂槐,熱愛攝影,一心想到美國學攝影,但因費用太昂貴,只能先賺錢, 1996年,因緣際會,走入台北市內湖賣西餐的「吊帶褲廚房」,從切菜、烤麵包開始,練就一番廚藝。
3年多前,蘇紋雯帶著6歲的兒子,無意中走進了177巷,開啟了魚麗的傳奇。
菜色多變 限量製作家常味
她說,魚麗的菜是以專為家人、親近的人做菜的心思來製作,「吃起來才有那個味道,不是一般傳統餐飲,那是師傅教出來的菜,雖然好吃,但少了那麼一點點家常的感覺」。
這裡的菜色強調每天新鮮採買、限量製作,天天變化,強調全天然、不含味精、人工添加物。菜單寫在黑板上,在買菜之前,連主廚都不知今天要煮什麼,因為依當天從市場買到的菜,才能決定要做什麼菜,這些努力就是想將「在家中吃飯的感覺傳達出來」。
到過魚麗的網友「北海道牛奶麥片」,在她的部落格,圖文並茂地盛讚魚麗在環境與食物上的用心,她寫道「酸豆蝦仁烘蛋,厚厚的烘蛋外面還點綴了兩隻新鮮大蝦仁,一上桌就可以聞到濃濃的蛋香味。」並盛讚「宮保香醋雞翅」酸得真好吃,是番茄的自然酸味。
|
 |
|
魚麗店內的一半都是書櫃,滿擺了數百本各類的書。圖中的小桌子是專門給小朋友用餐的小桌椅。 |
百本好書 推出糧票供借閱
店內一側有數張桌子是用餐區,另一側則是有數百本滿櫃子的書,是蘇紋雯與友人特別精選細選的好書,架上有大江健三郎的「為什麼孩子要上學」、「給新新人類」,也有長銷書如張愛玲的「半生緣」,也有蠻有深度的、介紹家國歷史的「我在伊朗長大」漫畫,和被拍成電影「茉莉人生」,更多是親子教育、家庭重塑的書,童書,漫畫書。
她說,他們閱讀了數倍於此的書,想為客人挑出可以「傳家、入門」的好書,幫讀者建立「深度、廣度」,並與人本合作,不定期舉辦各種家長、親子課程。
魚麗的常客大多是小家庭,親子在這裡吃飯,飯後可以拿本好書,仔細地咀嚼,先餵飽胃,再餵飽「腦袋」。除了可在店內閱讀,也可借回家,店裡並推出借書「糧票」,更是創舉。
餐桌文化 重拾用餐好時光
3 年多來, 她將經營魚麗的構想,化為一篇篇的網路文章,寄給上門的顧客,她寫道「魚麗共同廚房擅長回鍋『家的味道,筷子是你我的翅膀,舉箸即可飛越悠長時光。』」,最近集結成冊,就叫「筷子是我的翅膀─給顧客的情書」。
蘇紋雯說,外食文化與家人間因工作時間不同,以往的家庭餐桌文化正逐漸瓦解,「現在逐漸失去,未來一定要重視」,她希望到魚麗吃飯的客人們都能重拾昔日一起用餐的快樂。
魚麗取名自詩經小雅篇,是指國家內政、外交完備了,達到太平盛世了,大家才能好好吃一頓飯,希望到魚麗的人,「感覺像回到家裡吃飯般的舒舒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