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剎晚鐘 漫步歷史的時空迴廊
文.王淑麗╱圖.Steven、Joseph、賴明洲、葉超喬
 |
|
樂成宮 |
|
時間從來不曾為人停下腳步,不同的建築風格,也訴說著不同朝代的歷史故事,憶古思今,歷經百年的古蹟廟宇,為城市注入深厚的人文風采。
樂成宮 精雕細琢大師之作
樂成宮創建於清朝乾隆18年(1753年),相傳是由林大發的祖先當時計畫渡海來台,為求平安抵台、墾荒順利,便從湄州奉請媽祖香火來台。剛開始只臨時搭建小房屋,作為奉祀的場所,因為信仰者越來越多於是移至現址。
由大木匠師陳應彬所建造的樂成宮,不論是木雕、石雕、彩繪、交趾燒、剪黏、泥塑、文字篆體等,樣樣構圖嚴謹,巧琢天工,精雕細緻,整座廟宇可說是「無處不雕、無處不彩」,是一座美侖美奐的藝術殿堂。
前殿為歇山重檐式的燕尾脊屋頂,位於前殿兩側的左、右山門已改為實磚砌造的現代式牆體,屋頂為歇山燕尾翹脊形式。供奉主神的正殿大木構架多集中於較高部位,因此室內空間感覺較寬闊。為避免結構強度減弱,大樑下設較細的副樑,樑間安斗拱兩攢兩跳,為其它廟宇少有的特色與作法。而廟中古物甚多,清道光七年所製的古香爐,因其人物雕刻生動而有喜氣,引人入勝,正門口的青石獅子和許多花岡石板,亦可看出其年代的久遠。
文昌廟 祈願金榜題名時
座落於北屯區的文昌廟,建於同治十年(1871年),在台中是極為有名的「考生平安廟」,每年考試舉行時,許多應試的學子,會將准考證的影本放在神桌上,祈求文昌帝君保佑金榜題名,甚至還有候選人,也會將宣傳單置於神桌上,祈求高票當選。
文昌廟建築整體格局方整,小巧精緻,散發著恬靜、幽雅的人文氣息。牌樓面採「五彎連枋」做法,樑上有畫工秀緻的草彩繪,門扉則採用秦叔寶和尉遲恭,乃傳統門神彩繪,但武官不佩弓箭,為一大特色。
|
 |
|
張廖家廟 |
張廖家廟 鬧市中的一方寧靜
西屯張廖家廟於1909年興建,至1911年落成,其後又陸續增建左、右橫屋及圍屋,至1916年工程全部告竣。
位於熱鬧、繁華的逢甲商圈內,張廖家廟整體的構造由正殿、三川殿、過水廊、左右護龍及兩個山門,連接形成一座格局頗為壯闊的長形立面,設計上讓正殿形成封閉性的空間,在祭祀儀典時更顯莊嚴。張廖家廟更保有傳統家廟「紅廟、黑祖厝」特色,從正殿、過水廊及圍屋外牆皆粉飾成黑色。
|
 |
|
萬和宮 |
萬和宮 護佑先民開拓
建成於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的萬和宮,位於現今的南屯區,為台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宮內供奉俗稱「老大媽」的聖母媽祖寶像,早期南屯當地民眾多以打製犁頭等農具為業,聚集而成「犁頭店街」,故萬和宮又稱「犁頭店聖母廟」。
萬和宮的建築平面屬「日」型四合院廟宇,廟前有寬廣廟埕。最上方的屋頂是二重脊燕尾翹脊,脊正中則以「龍馬背負河圖」剪黏裝飾,兩旁各有一條神龍相對應。進入三川殿前之左右二邊,左側龍邊牆堵泥塑為「蒼龍吐水」,龍頭朝下,口吐龍涎,激起水中鯉魚奮勇而上,寓意勉勵後代子孫勤奮向上,鯉躍龍門;右側虎邊則是「丹鳳朝陽、牡丹盛開」,呈現富貴吉祥、大富大貴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