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過中秋
臺中經典糕餅 大品賞
文 明智 鐘文萍 攝影 羅友辰 圖片提供 AGIO Chocolates、法米法式甜點 · 咖啡、格蕾朵甜點莊園、森手工烘焙坊
臺中的糕餅飄香百年,傳承又創新,至今更加蓬勃,古早味依然大行其道,創新口味各擁粉絲,臺中糕餅已從生活、文化,躍升至擁有高產值的經濟產業,成為臺中的驕傲。
|
|
|
臺中的糕餅歷史悠久,經典產品全臺第一。 |
時序入秋,又逢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依循禮俗,家家戶戶當買月餅與家人共享或餽贈親友。臺中素有糕餅之鄉美譽,百年老店林立,太陽餅已然成為臺中的代名詞,其實,除了太陽餅外,臺中還是鳳梨酥的始祖,更有五花八門的創意糕點將城市妝點得更多采。
臺中位居交通樞紐,物產豐富、文風鼎盛,糕點業一向發達,各式糕餅如綠豆椪、小月餅、奶油酥餅、鹹蛋糕、檸檬餅等,款款經典的口味,用料講究、滋味香醇,特別是商家堅持品質的信念,奠下了臺中糕餅的深厚基石。
隨著環境變遷,臺中糕餅業也受潮流影響,不斷注入異國風,日式、法式、義式各種創意糕點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為人們帶來新的味覺體驗與生活情趣。
綠豆椪、太陽餅、鳳梨酥等在地傳統口味與新潮甜品各擁粉絲,兩者互不衝突,甚至帶動全臺流行風潮,形成臺中糕餅的特色與一股不可忽視的文化力與經濟力,尤其臺中充沛的創意力與糕餅業者持續發揮研發的精神,使得更多的產品在市場上發光發熱,不論是製麵、內餡的精進、產品造型與設計,甚至隨著養生風潮興起的低卡、有機產品也都讓人一吃驚豔,活絡的市場商機與產品的不斷精進,使臺中的糕餅已然成為臺中最具實力的蜜糖產業。
臺中市政府為了推廣糕餅經濟產業,讓臺中的糕餅躍上國際,在推出「臺中太陽餅地方特色產業兩岸三地輔導行銷國際化計畫」後,繼續啟動「臺中市蜜糖產業輔導行銷計畫」扶植地方糕餅業者,同時希望以糕餅甜點行銷臺中,創造雙贏的榮景。
這個計畫的前導列車已於今年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啟動,分別於大甲鎮瀾宮和文心森林公園舉辦兩場「百年糕餅嘉年華」,22天的糕餅促銷活動,創造出2億3千多萬的驚人業績,「臺中餅第一」著實當之無愧。
第二波扶植計畫更展現在南來北往的高鐵臺中站上,今年6月「臺中糕餅館」進駐高鐵,通過甄選的6家糕餅業者分別是裕珍馨、采棠肴、薔薇派、阿聰師、寶泉、鮮味珍等,在還沒有大力宣傳的情況下,各家就已創下好業績,臺中的糕餅讓全臺灣驚豔。
看準陸客驚人的消費力,經濟發展局產業發展科第三波主打「天下第一酥」鳳梨酥,除了國內市場,並將拓展國外市場,除協助臺中鳳梨酥業者進駐陸客集中的日月潭風景區外,並將於10月份與臺灣各大旅行社合作,在臺北市舉辦「採線團試吃訂購」活動,設計酷卡公仔發行、舉辦社群試吃及藝文展演活動,並採網路平臺方式行銷。
同時,市府更將與知名電視節目「時尚玩家」合作,由藝人莎莎代言,拍攝「達人蜜饌,看臺中說故事」,預計在光輝的10月播出,搶攻東南亞市場。
細說從頭
跟著餅香去尋味
臺中環境條件優越,很早便吸引大批移民定居,也是人文薈萃的所在。有聚落就有廟,有廟就有頻繁的祭祀活動,為了提供祭拜神明的供品,糕餅業大量興起,形成臺中糕餅業百家爭鳴的盛況。
臺中市區與屯區的太平、大里、烏日、霧峰,加上山線的豐原、神岡、社口以及海線的大甲、清水、梧棲等地的各式糕餅,如鳳梨酥、太陽餅、綠豆椪、老婆餅、鹹蛋糕、雪花餅、冰沙餅、芋頭酥、奶油酥餅等都是高人氣的超級名產。
太陽餅已成為臺中市餅
|
|
|
太陽餅已與臺中劃上等號。 |
臺中是太陽餅的發源地,下了高速公路,臺中港路、大雅路、自由路沿線盡是紅黃交錯的各家太陽餅招牌,每一家都標榜正宗、總店、老店,看得外地遊客眼花撩亂。太陽餅的真假向來爭議不休,其實以臺中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的立場看來,太陽餅哪有真假問題?只有用料是否實在、口味是否受到歡迎的問題!同樣以麵粉和奶油桿餅皮,以麥芽糖或蜂蜜做內餡,各家各有不傳的祕方與技法,好吃的太陽餅皮要酥而薄,餡要豐軟綿細,用來配茶、喝咖啡都對味。
從臺中往南走,屯區的太平、大里、烏日、霧峰,代表性的糕餅也不少。相對於臺中,屯區的糕餅有著樸實美好的舊時代氣息,如甜滋滋的老婆餅,另外加上鹹餅口味,就變成一甜一鹹的公婆餅,以及用在地盛產的鹹菜、老薑、香菇為內餡、作成鹹鹹甘甘的鹹菜餅,近年還有業者研發出月亮餅,將炒過油蔥的豬絞肉,包裹在微甜的綠豆沙裡,外表裹上多層酥皮,重點是餅皮絕不能烤焦,才能呈現如皎潔明月般的美麗外型,頗有不讓太陽餅專美於前的意味呢!
豐原是糕餅的故鄉
豐原,俗稱葫蘆墩,早期是木材的集散地,加上水質佳,盛產白米,是日治時期中部的米都,商業、文風鼎盛,當時流傳著一句俚語:「柴乾、米白、查某(女人)水」,道出豐原地區當年的繁榮景象。
臺中糕餅業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這些深具文化特質的傳統老字號,集中分布於豐原一帶,進而使豐原有「糕餅的故鄉」的美譽,更讓習慣在火車站買個鐵路便當裹腹的旅人,到了豐原,卻改買糕餅,可見豐原糕餅的美味,漸漸地,糕餅透過交通傳達,成為家喻戶曉的地方特色美食。
|
|
|
職人們堅持品質的精神也是臺中糕餅美味全臺的原因。 |
豐原的知名老店集中在慈濟宮廟口前中正路上,因此中正路也稱為糕餅街,桂梅莊老雪花齋(今移至212巷)是中正路上最早開設的餅店,臺灣光復後,經濟條件好轉,人們在中秋節開始買月餅,老雪花齋生意興隆,其他糕餅店也起而效尤,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著一家開設。
饕客沿著中正路糕餅街,一路可買到老雪花齋雪花餅、聯翔牛軋糖、薔薇派美味派點......另一個購買重點是鹹蛋糕,從中正路的寶才、義華、老雪花齋和寶泉一路往下,轉個彎過平交道的向陽路上還有一家德發餅行,這些店全以鹹蛋糕聞名,義華的鹹蛋糕與老雪花齋的作法不同,以西式烘烤蛋糕的方式取代傳統蒸蛋糕,近年來還發展出口味特殊的XO醬鹹蛋糕,第三代傳人楊孟祥說,這是因為母親喜歡XO醬才發明的。
大甲以奶油酥餅聞名
另一個糕餅的集中地大甲,以「奶油酥餅」與「鎮瀾宮」、「大甲帽蓆」並列大甲三寶,以鎮瀾宮為中心點,四面八方皆有餅店。酥餅的發展與傳統文化習俗息息相關,儼然已是地方特有的文化資產。依照習俗,男女婚嫁,男方至少要訂製上百斤的「酥餅與肉餅」送給女方,女方以「酥餅」祭拜神明、祖先,再把餅分送親友添加喜氣。
|
|
|
大甲的奶油酥餅是由傳統酥餅改良而成。 |
因為鎮瀾宮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前往廟宇拜拜時不忘人手一盒糕餅供奉媽祖,周邊的餅店越開越多,產品種類和精緻度也不斷提升,加上大甲盛產芋頭,因而衍生出芋頭酥等特色糕點。
至今人們到鎮瀾宮,除了進香,更有許多遊客想擠進廟旁的老店裕珍馨,買一盒道地傳統的奶油酥餅。
早期的酥餅,以豬油製作,因此不適合茹素的香客,且外型粗糙、厚薄與口感不一,裕珍馨的創始人陳基振於是興起了改良酥餅的念頭,經過不斷的研發改良,推出了內餡香Q、入口即化的奶油酥餅,上市後廣受好評,名氣更隨著大甲媽祖進香而聞名全臺,成為大甲三寶之一。裕珍馨的故事,說明了餅藝與宗教文化的緊密關係。
古早味巡禮
百年糕餅 老店新裝開新局
順著時間的軌跡,來一趟臺中百年糕餅店巡禮,從古至今,從南到北,除了引發思古之幽情外,更能一睹先人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有人堅持保留傳統路線,肩負教育責任;有人不斷創新研發,注入現代化元素。不管是傳統,還是創新,臺中的糕餅業,在保留傳統與創新思維中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符碼,倚靠著糕餅的軟實力,打造臺中觀光文創的經濟新奇蹟。
西元1866年.南屯
林金生香餅行
經典糕餅 麻芛太陽餅、狀元糕
位於南屯老街上的林金生香餅行,是臺中現今文獻記載中最早創立的餅舖。西元1866年(清同治5年)由林旺生創立,至今已延續至第五代子孫林玉凡,百年餅店本身就是一部活歷史。
林金生香是由賣麵粉起家的,美援時期,麵粉是管制食品,林金生香是少數的麵粉配送所,靠著能夠拿到食品材料的特殊條件賣起麵粉,後來才轉型成為糕餅業。
在林金生香處處可見傳統之美,店內的土角厝,主人以強化壓克力玻璃保護著,舊時代的圓拱型迴廊也保留在店內,而牆上貼著老店傳統糕點「麵龜」的製作說明,是從未經歷過舊時代的年輕學子們最佳的課外教材。
林金生香透過民間力量,積極推展南屯特有的麻芛飲食文化,經過多次研發、實驗,克服種種困難,成功發展出麻芛太陽餅、麻芛狀元糕、麻芛松子酥、麻芛月餅,以及麻芛包子、饅頭等兼具在地滋味與創意的特色美食。
林玉凡指出,麻芛本身有一點苦味,許多人不敢吃,所以事先的搓揉顯得重要,經過多次研究,終於去掉苦味,保留淡淡青草香味。
麻芛是黃麻改良種的嫩葉,只生長在員林以北、豐原以南,臺中南屯的產量最多。麻芛是臺中特有的植物,太陽餅則是臺中伴手禮的代表,把兩項具有臺中特色的產物結合,搓揉出更深層的滋味,成為臺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創商品—麻芛太陽餅。
而日後研發出的麻芛狀元糕,更獲選為臺中十大伴手禮首獎。這兩項以地方特色文化產業製成的文創商品,受到誠品關注的眼神,入選誠品知味的臺灣文創農產品。
西元1894年.神岡
犁記餅店
經典糕餅 雙面煎傳統月餅
以「雙面煎」臺式月餅聞名的神岡社口犁記餅店,西元1894年(清光緒20年)由張林犁創立,至今已由第四代兄弟接班,家族餅店開枝散葉於中部各處。
|
|
|
犁記的雙面煎月餅有著一脈相承的好味道。 |
張林犁12歲時便被家人送到隔壁的雜貨店當店員,跟著老闆四處做外燴,學習製作各類點心,由於手工細膩受到當地仕紳重視,成為社口林家大家長林振芳的專任「辦桌」師傅,因而聲名大噪,連霧峰林家都曾聘請他前往辦桌宴客。
因為手藝佳,林振芳鼓勵他開店,26歲那年,秀才林伯璿以張林犁的名字中的「犁」字為店名,為糕餅店取名「犁記」,並親自寫下店招。
犁記製作的雙面煎月餅,內餡保留傳統的綠豆沙和爆香炒過的滷肉,是許多老臺中人最深情的記憶。雙面煎之所以形成,其實與環境有關,早年,月餅以木炭烘烤,完全仰賴人工,老師傅害怕木炭無法導熱至月餅表面,所以必須雙面翻,沒想到,卻也創造出月餅更加酥脆的獨特口感。
由於臺式月餅與綠豆椪餅皮近似,常讓消費者混淆,犁記強調,臺式月餅和綠豆椪不同,綠豆椪沒有加滷肉,而臺式月餅一定有滷肉,所以千萬不要將月餅叫成綠豆椪,只是古早用的是番薯和芋頭,後來才改採綠豆餡。
保留傳統,是犁記不變的堅持,及至今日,犁記堅持用松木桶蒸籠炊蒸出美味的綠豆仁,為了維持品質,堅持產品只在店內出售,不供應其他餅店。
西元1900年.豐原
老雪花齋
經典糕餅 雪花餅、鹹蛋糕
創立於西元1900年(清光緒26年)的老雪花齋,創辦人呂水,充滿傳奇。
生長在貧困家庭的呂水,一生有許多貴人,才得以引導他走入糕餅的世界。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是來自福建汀州的廣東汕頭料理師傅陳促,與當時才13歲,沿街叫賣花生糖的呂水相識,成為忘年之交,陳促喜歡呂水這個孩子的勤奮聰明,便把一身手藝絕活傳授給呂水,讓他一腳踏入了糕餅的領域。陳促過世後,呂水遇見生命裡的第二個貴人陳德全,改變了他的一生。
豐原地方仕紳陳德全交遊廣闊,賓客盈門,為了招待貴賓,積極尋覓料理高手,輾轉找到了呂水,呂水的好手藝讓陳德全相當滿意。當時豐原地區的文人墨客不斷鼓勵呂水開店做生意,但呂水空有手藝,卻苦無資金,只有陳德全懂得他的為難之處。
為了幫呂水一圓創業夢,陳德全主動邀約6位秀才品嘗呂水的好手藝,之後不但決定集資協助呂水創業,更在品嘗佳餚之後詩性大發,當場吟詩作對,留下「花香天下中秋桂,雪映莊前臘月梅」的佳句,更成為後來創業店名的藍本。
騷人墨客們在詩裡隱喻呂水的糕餅如桂花般香氣甲天下,也象徵其做人如白雪般光明磊落,更如梅花一樣,在寒冬中傲骨挺拔,因而最初的店名取其象徵為「桂梅齋」,但其中一秀才卻感嘆臺灣無雪,正當眾人遺憾美中不足時,書法家劉曉邨卻神來一筆,取詩首二字,當場揮毫寫下「雪花齋」三個字,雪花齋於焉誕生。
雪花餅的誕生,則是一場美麗的誤會。當時月餅製作多半採用雙面烘烤,但有一次店內客人太多,呂水為了招呼客人,來不及將月餅翻面,結果單面烘烤的月餅,受熱後表面雪白隆起呈爆裂狀,煞是好看,顧客好奇詢問名稱,呂水答:「也不知道哩,綠豆做的,長得好像乒乓球。」一旁呂水的妻子隨口說:「綠豆椪啦!」這是雪花餅最初的名稱。而後在西元1925年(日本大正14年),日本政府在臺灣舉辦「臺灣區糕餅大展」,呂水將綠豆椪重新命名為「雪花餅」,與「冰沙餅」一同參加比賽,結果雙雙獲得「銅牌獎」,這在當時可是了不起的大事,被稱為「漢餅」的雪花餅一時聲名大噪,更奠定雪花齋在臺灣糕餅界的地位。
鹹蛋糕的故鄉在豐原,鹹蛋糕的故事也要從雪花齋談起。臺中車站興建完工的國宴上,特別邀請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剪綵,擔任國宴主廚的呂水,卻在最後上甜點的時候發現材料不足,靈機一動,將現成的鴨蛋加上麵粉和在一起,清蒸成蛋糕,在上下兩層蛋糕中間夾上爆香過的碎肉、筍丁餡料,沒想到,這道臨機應變的鹹蛋糕擄獲了日本皇家的味蕾,當場賜賞20元,等同於當時小學校長一個月的薪水,同時,也開啟了豐原鹹蛋糕的濫觴。
西元1959年,當時已經高齡71歲的呂水決定讓已婚的兒子獨立門戶,將中正路上的雪花齋本舖留給大兒子和二兒子經營,自己帶著老五和老六在中正路212巷另起爐灶,更名「老雪花齋」,為完整體現呂水的創業精神,老雪花齋目前登記為「桂梅莊老雪花齋興業有限公司」,第三代接班人呂弘仁是成功大學水資源系的博士,願意回家接棒,讓長輩相當開心,負責整體營運的他說:「老味道才是優勢,老味道越陳越香。」也就是因為有這批願意傳承世代的年輕人,讓老店才得以綿延不絕。
西元1908年.豐原
寶泉食品
經典糕餅 寶泉小月餅
「一包糖,開啟了寶泉食品百年的扉頁。」寶泉食品第四代陳坤宏娓娓道出自家的歷史。
創立於西元1908年(清光緒34年)的寶泉食品,一開始只是創辦人陳允在豐原三角街附近賣糕餅的攤子;這一年,同時也是日本戴仁親王興建臺中地標「湖心亭」的年代。民國98年,寶泉與湖心亭這兩個代表臺中精神的「人瑞」,同慶百歲誕辰。
|
|
|
寶泉DIY觀光文化館內可以親自體驗做糕餅的樂趣。 |
至第二代陳清泉接棒後,臺灣時值日本殖民時期,經濟不景氣,百業蕭條,在豐原賣糕餅維生困難,陳清泉心想,那就去日本吧,應該很有發展的。就這樣,西元1940年,他帶著身上僅有的31元和1包糖流浪到日本,開始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糕餅製作。
他在東京改賣日本來人喜愛的大福麻糬,因為手工巧,廣受歡迎,從店舖做到批發,也在日本打響名號,西元1943年,陳金泉在東京創設「宝泉製菓本舖」。
猶如中國人造字般優美,「寶泉」名稱的由來,也充滿著無限意象。一日,陳清泉照例杵著大木杵在搗麻糬,一木一搥,揮汗如雨,他突然發現,雪白的麻糬在大木甕中一上一下來回的推擠,如白泉水般湧出,轉頭看甕中又如元寶般吉祥,「寶泉」這兩個字浮現他心中,西元1943年,他在日本東京成立「宝泉製菓本舖」,於是,有了今日的寶泉食品。
陳清泉帶著日本和菓子技術回到臺灣,西元1975年,在豐原中正路糕餅街成立寶泉本店,交棒第三代陳增雄,將傳統臺式與日風結合。同年,寶泉將傳統的月餅變小了,一度引爆風潮,成為全臺灣第一家小月餅創始店。西元1978年推出的「蛋黃酥」,再度創造搶購風潮。正是這種「以心作餅」的態度,讓寶泉屢創製餅技術高峰,提供消費者全新的餅食文化與享受。
寶泉目前由第四代陳坤宏夫婦接班,兩人齊心協力開創露之果、日月燒等充滿日式風格的獨家商品,並成立網路行銷。寶泉同時配合政府城市行銷,在自由路設置「寶泉食品DIY觀光文化館」,藉由舉辦DIY活動推廣太陽餅和鳳梨酥。
西元1928年.臺中
一福堂
經典糕餅 鳳梨酥、太陽餅、檸檬餅
已經販賣將近半個世紀的「檸檬餅」,至今仍是一福堂最暢銷的產品。成立於西元1928年(日昭和3年)的一福堂,創辦人陳周財一開始便選定人潮匯聚的臺中中區賣餅。
第三代接班人陳光傑說,其實,鳳梨酥的故鄉在臺中,不在臺北。80年前,以賣「哈士」夾心餅乾起家的一福堂,嘗試將霧峰出產的鳳梨當作糕餅餡研發出鳳梨酥,成為臺灣最早有鳳梨酥的糕餅店。當年,冬瓜比鳳梨還貴,一福堂開始製作鳳梨酥當然全部是純鳳梨,後來有客人反應鳳梨太酸且纖維過多,不易入口,才改添加部分冬瓜餡。
手工鳳梨酥推出後立刻造成轟動,老店每天門庭若市,最後還成為批發商,販售到全省各地,鳳梨酥銷往全省後,南北餅舖才開始爭相模仿製作,開創百家爭鳴奇蹟。
|
|
|
在沒開放出國旅遊的年代,一福堂檸檬餅的異國風味,可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夢幻糕點。 |
太陽餅,古早稱為麥芽餅,早期,許多餅店均有販售,一福堂太陽餅的故事卻與前總統蔣經國有關。據傳,某日有人送了1盒太陽餅給經國先生,這外觀狀似太陽,又蓋上紅色印記的糕餅很討喜,經國先生才咬一口,香酥的滋味便令口齒留香,經國先生「驚為天人」,交代下屬一定要在臺中火車站的鐵路餐廳販售,自此,臺中火車站的月臺上,總是聽得到「太陽餅、太陽餅」的叫賣聲,這也成為後來人們搭乘火車到臺中時的共同記憶。
及至五O年代,一福堂第二代接班人陳永輝負笈日本觀摩回臺後,又開創出「檸檬餅」奇蹟。巧克力和蛋糕在當年都是奢侈的甜點,一福堂卻將兩者結合,和入熬煮的檸檬汁,巧克力外皮清脆,蛋糕內帶有淡淡的檸檬香,冰過後更好吃,檸檬餅在那個尚未開放國外旅遊的年代,口感中充滿異國風情,滿足了大家的想像味蕾。
必BUY糕點
太陽餅與鳳梨酥 美味二部曲
美食作家焦桐曾在《台灣味道》一書中發出幸福的感嘆:「在我們居住的球體上,還有比太陽餅或鳳梨酥更好的伴手禮嗎?」沒錯,臺中糕餅百百款,必買必吃的,就是太陽餅和鳳梨酥。光看陸客旅行團每每像潮水般湧進餅店去了又來就知道了—人人手上都提著餅,個個笑嘻嘻地說:「不帶點太陽餅和鳳梨酥回去送人,好像沒來過臺中似的。」
關於太陽餅的傳說很多,流傳至今的至少有3個版本,除了天狗噬太陽、婦女餵飽天狗救太陽,以及糕餅大師的徒弟愛慕其女,以其容顏製作糕餅來表達「思慕之情」的浪漫傳說外,顧名思義,是因其外觀狀似太陽而得名。
太陽餅香甜誘人
|
|
|
太陽餅是臺中最有代表性的伴手禮。 |
太陽餅其實就是古早的麥芽餅,也叫泡餅、細餅,是早年富貴之家的茶點,甜而不膩,成為敬老尊賢的最佳禮品,在臺中市的自由路和臺中港路上,就有數十家的太陽餅店,包括太陽堂、阿聰師、嘉味軒、裕珍齋、九個太陽、阿明師、元明商店等。即便不在這兩條街上,在臺中,幾乎所有餅店都會生產太陽餅,像是以松子酥聞名的俊美,或是新近成立的采堂肴等,都有販售太陽餅,太陽餅代表著臺中的最佳伴手禮,已是不爭的事實。
自由路上的阿明師跟太陽堂老店都自稱是太陽餅的發明店,「太陽堂太陽餅」的第一代負責人林紹崧先生與林何秀眉女士,是臺中縣社口鄉的世家,民國42年,民權路的老店「太陽堂餅行」賣出的麥芽餅就取名叫「太陽餅」,店內最著名的是藝術家顏水龍在民國54年以馬賽克拼貼創作的「向日葵」壁畫,與店名「太陽」相呼應,店裡販賣的太陽餅包裝也是以向日葵為圖騰。但到了民國60年,因中國大陸以向日葵為國花,向日葵成為大禁忌,這幅藝術創作蒙塵多年,至臺灣解嚴才得以重見天日。如今,兩岸往來頻繁,這些前塵往事反倒成為茶餘飯後說故事的好題材。
首富品嘗產品爆紅
隱身在模範街,與自由商圈太陽餅店有一段距離的嘉味軒,就在市長胡志強老家附近,香港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因到臺中考察房地產而到胡志強家作客時,胡家準備的就是這味太陽餅。
胡志強對嘉味軒情有獨鍾,包括國際巨星成龍、總統馬英九與夫人周美青兩人造訪臺中時,胡志強送的就是嘉味軒的鮮奶太陽餅、鳳梨酥和松子酥。嘉味軒老闆王清福開業26年,取得臺中市政府發給的「天下第一酥」、「臺中太陽餅認證」,是臺中市政府掛保證的店家。
鳳梨酥源自臺中
雖然現在全臺各地都吃得到、買得到鳳梨酥,但根據臺中市糕餅公會的記載,鳳梨酥的製作與銷售,最早源於臺中,發明的時間甚至比太陽餅更早,就像是一場烘焙業的甜蜜接力賽,從臺中起跑,一棒接著一棒,將美味傳遍全臺灣。
19世紀末的臺灣,經濟發展以農為主,臺中地區盛產鳳梨、稻米、甘蔗等,其中鳳梨是最受歡迎的農產品之一,產量高居世界第二。第二次大戰後,臺灣出口貿易逐漸發達,為了賺取外匯,業者便將盛產的鳳梨削皮、去心、切片製成罐頭,有些則加工作成果醬、蜜餞,用來作為糕餅內餡,酸甜口味很大眾化,便逐漸和豆沙、棗泥、蓮蓉等成為製作傳統大餅時的固定內餡。由於鳳梨臺語發音「旺來」,吉祥討喜,便有腦筋動得快的業者看準禮餅以外的廣大點心市場,將厚重的禮餅體積縮小,改為更小的圓形、橢圓形或方形,如金塊般的形色外觀象徵財富,而且不用切割,單手拿取就能吃,非常方便,大大帶動了鳳梨酥的蓬勃發展。
內餡改良果香迷人
早期鳳梨酥純以鳳梨製作內餡,酸度較高,果肉纖維也比較粗,容易塞牙縫,被視為「粗餅」。後來有業者設法加入含水量高的冬瓜、白蘿蔔改良口感,而以「鳳梨冬瓜醬」效果最好,甚至有業者用來完全取代鳳梨果肉,只留下鳳梨果汁增添香氣,因此曾經有一小段時間,市面上吃到的鳳梨酥,其實並沒有鳳梨的果肉。
時至今日,鳳梨酥早已從地方特產躍升為全國名產,開放兩岸觀光後,幾乎所有陸客都想來嘗嘗這個深具臺灣在地風味的點心,鳳梨酥5年產值從20億元一路狂飆到250億元,因此在發源地臺中,無論是老店還是新店,無不絞盡腦汁研發出自家特有風味的鳳梨酥,以迎戰這個百億商機的金磚市場。
桐又說:「論全臺優質鳳梨酥,臺中無疑是一哥。」雖然幾乎每家糕餅店都會做鳳梨酥,雖然原料都不脫鳳梨泥、糖、蜂蜜、奶油這些食材,但隨著製法不同、餅皮與內餡的組合不同,有的以皮薄餡豐著稱,有些卻強調厚厚的餅皮充滿膨鬆口感與濃郁香氣,滋味千差萬別。
老字號出品魅力無限
其中老字號的俊美、聯翔所產的鳳梨酥,有著超級明星般的魅力。俊美採用純鳳梨原料,過程中完全不加一滴水,不黏牙、不死甜,個頭雖小,買氣可是從年頭旺到年尾。聯翔的鳳梨酥三代同堂,從第一代的純鳳梨酥、第二代加入哈蜜瓜酥、梅香酥,到第三代的鳳梨蛋黃酥、鳳梨果仁酥,展現了鳳梨酥的多元風貌,很符合現代人喜愛變化的胃口。
嘉味軒除了太陽餅有名,鳳梨酥人氣也不遑多讓。內餡採用臺南關廟鳳梨,很講究地摻入松子,並以海藻糖調味,餅皮入口鬆化,內餡酥軟透心。日出的鳳梨酥則以鳳梨品種區分為土鳳梨酥、17號鳳梨酥兩種。土鳳梨不使用營養劑和荷爾蒙,製成酥餅吃起來帶著微酸,令許多老饕大讚「最有臺灣鳳梨清香本色」;17號鳳梨酥甜味較重,但同樣標榜不用罐頭製品與化學調味,展現鮮果製餅的初衷與堅持。
經濟發展局表示,由於製作鳳梨酥技術門檻不高,以致於市況競爭分外激烈。然而單打獨鬥畢竟不如團結力量大,市府期盼有朝一日能將臺中鳳梨酥統一形象化,就像許多國際連鎖美食品牌一樣,從原料、包裝、規格都達到穩定的品質標準,讓顧客信賴安心並產生高度認同,讓鳳梨酥為臺中糕餅業打造另一項經濟奇蹟!
2011月冠全臺 幸福滿百
中秋暨美食嘉年華晚會
活動時間:9月12日15:30~21:30
活動地點:新市政大樓前廣場
主辦單位:觀光旅遊局
「月冠全臺」活動至今已有12屆,每年的主題都十分有特色,連主辦的地點都依民眾的喜好而選擇,從早期的美術館前廣場到戶外圓滿劇場等,今年則選擇在大臺中的最新地標—新市政大樓來舉辦,同時結合一年一度的美食嘉年華—珍珠奶茶節,活動內容包括千人共賞百年月—認識月亮教學、百年老店幸福滿百月餅相送、親子DIY、知名藝人、樂團演出等多項活動接力推出,讓民眾可以過個豐富熱鬧的中秋夜晚。現場並於18:00發放贈送月餅,每人限領1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食尚美點
創意甜品大集合
臺中是個充滿創意與時尚氣息的大都會,糕餅也不例外。在這裡,除了百年糕餅店林立,因應現代人喜愛變化的「食」尚趨勢,新的甜點市場也如雨後春筍般展開。不管是在地開創或從他處移植而來,都有著融合在地食材與手感烘焙的精品氣息。因此來到臺中,你可以不逛街、不血拚,甚至不看風景,但是絕不能不嘗嘗臺中甜點特有的幸福滋味。
民國57年創立的「薔薇派」,結合糕與餅的作法,另創一種「派」的吃法,吃起來比蛋糕爽口不油膩,因不加化學添加物,又因精於火候的掌控,皮特別紮實酥脆,內餡飽滿濃郁,口味多達40多種,紅豆派、雪花戀情、草莓慕斯、摩卡都是招牌口味。紅豆派咀嚼時有濃濃的紅豆香在口中散溢開來,氣味芳香爽口,為店內銷售量最高的招牌口味。
美術館園道附近的「日出•大地」在週末假日總是人潮洶湧,賣的不只是食品,還有文化創意。來自花蓮的提拉米蘇看準中臺灣市場,也在這裡開闢戰場,每天都有大排長龍的客人。而公益路上的「星野」銅鑼燒曾經造成的轟動,則讓整條公益路大塞車。
「采堂肴鮮餅鋪」的糕餅中西合璧,傳統與現代兼具,太陽餅、鳳梨酥、乳酪蛋糕、提拉米蘇、牛軋糖、鮮奶棒等多元的產品,1年展店7家的速度,令業界刮目相看。然而除了口味多元,更特別的是店家的環保理念,老闆認為,如果不是為了送禮,多餘的包裝便是浪費,為了配合節能減碳政策,只要顧客把包裝退回店裡,便可免費兌換臺中三寶—鳳梨酥、牛軋糖和太陽餅,老闆笑說:「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嘛!還可以順便幫市府做城市行銷。」
法式甜點蔚為風潮
由三姊妹創業,來自斗六的「法米法式甜點 · 咖啡」更在臺中開了兩家店,一家位於文化中心園道區,另一家進駐百貨公司。同樣賣法式甜點的「AGIO Chocolates」地處非商業鬧區的環河路,卻一樣造成轟動,店名 AGIO 為義大利文,是自在、輕鬆的意思,彷如精品般地以純白方式展示巧克力糕點,是一家被網友評鑑為可以媲美臺北知名甜點的中區經典。
|
|
|
甜點對現代人來說,是美味又幸福的象徵。 |
被網友形容外觀浪漫得像城堡的「格蕾朵甜點莊園」,下午茶時間總有貴婦出入,路過的人常誤以為這裡是某名牌精品店,令人驚奇的是,格蕾朵的老闆是一位67年次的年輕女生。動輒好幾百元的法式蛋糕,讓上班族又愛又恨,更讓貴婦愛不釋手,原因就在於入口後的幸福感。
黑金蛋糕滋味銷魂
另一家位於東區十甲路的「森手工烘焙坊」,將需於18℃低溫保存的苦甜巧克力加入雪白奶油餡後,大量包入巧克力杯子蛋糕內,隔水加熱烘烤後,只要趁熱戳開,滿滿的巧克力漿瞬間流出表面,好像火山爆發,所以被戲稱為「火山巧克力蛋糕」,深受女性族群喜歡,也成為店內招牌。
巧克力沒有蜂蜜的香、糖霜的甜,但一口咬下,最淡泊的白色和不起眼的黑色,卻一路甜進心底,不可思議的魔力,凡人無法擋,或許這正是「chochoco」巧克力專賣店人氣不墜的一大原因。冷藏櫃裡一塊塊黑金般的生巧克力和巧克力蛋糕,架上橫陳著滿滿一籃子的巧克力糖,讓人宛如掉進電影《巧克力工廠》那個不真實的世界。據說品味巧克力,道地的法國吃法是最好的:喝一口黑咖啡、含一小塊巧克力,巧克力的甜苦味和咖啡的甘苦味交疊,交匯出另一種難以言喻的銷魂滋味。
乳酪濃郁入口好風味
在河南路上的「強森乳酪蛋糕」,以「味覺,是一個交錯豐盛的慾望城市。味覺,可以引發我創作的泉源」為概念製作蛋糕,為了了解顧客的喜好,老闆最喜歡問的是「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
此外,喜歡乳酪的人,不要錯過位於新社的「水母吃乳酪」,業者打造出臺灣唯一地窖式環境的乳酪恆溫熟成室,手工製造非加工乳酪,用來製成威士忌酒醒乳酪、白蘭地酒醒乳酪、法式乳酪餅或70%純乳酪加20%蛋低溫烘焙3小時的乳酪蛋糕,能吃出新鮮乳酪濃郁潤口的最佳風味。
好吃好看的甜點不只滿足口慾,也是生活裡難得放縱的品味享受。來到臺中,一起加入這場創意百分百、引誘味蕾的浪漫體驗吧!
臺中糕餅文化 傳統與創意兼具
糕餅達人
黃晴曉 現任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專班,以推廣臺中的經濟發展為志業,期望糕餅經濟再上層樓,糕餅文化之美讓更多人能看見。
提起太陽餅,自然讓人想到臺中,它儼然成為臺中市的代名詞。甜而不膩、皮薄、酥香、餡巧、入口即化,滑潤香甜的內餡,正是太陽餅好吃的秘訣所在。臺中是糕餅的故鄉,好吃的餅不僅只有太陽餅,鳳梨酥、媽祖餅、奶油酥餅、鹹蛋糕,綠豆椪、芋頭酥……等等上百種的糕餅,只要嘗上一口,一定永難忘懷。
臺中市,一個現代創意與傳統趣味交織纏綿的城市,這樣的城市性格也讓糕餅的文化得以傳承並歷久不衰,傳統經典的糕餅文化以人文紮基,以獨特風味聞名;現代創意的糕餅不僅賦予糕餅新生命,更將現代人注重養生、環保、品味與情趣的生活態度融入其中,臺中的糕餅文化,無人能及,無人能比。
為讓更多舊雨新知的好朋友典藏與認識臺中的糕餅之美,體驗原鄉的甜蜜滋味,我們盛情的邀請您透過「悅讀大臺中」一探臺中的糕餅世界,動心感受、動嘴品嘗、動手體驗!臺中糕餅絕對會讓您從傳統中看見新生命。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