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八親子閱讀報】提供適合台灣兒童閱讀的繪本故事與手腦遊戲。邀請您一同加入「星期八」的世界! 【兩岸商情電子報】提供兩岸財經要聞、理財投資、藝文旅遊等內容,讓你快速掌握大陸最新趨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7/18 第6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臺中好味道
最好的救荒菜 潭子馬鈴薯
在地風情
三區一體 大甲 大安 外埔 呷了平安擱ㄟ補

 

cover
 
 

bar
最好的救荒菜
潭子馬鈴薯

文 鍾文萍 攝影 楊智仁 協助 潭子區蔬菜產銷班第八班、潭子區農會

潭子馬鈴薯,口感水嫩似梨,
營養完整豐富,品質全臺第一,
不管颱風有沒有來,菜價有沒有飛漲,
都是餐桌上的最佳選擇!

  潭子馬鈴薯1
  潭子馬鈴薯是臺灣第一個拿到產銷履歷的馬鈴薯。

每當大雨不斷,造成短期菜價飛漲時,如同颱風季節的因應對策一般,政府相關單位總會趕緊出面呼籲民眾不要搶購葉菜類,「根莖類蔬菜便宜又營養,是『菜金』時期最好的救荒菜!」而馬鈴薯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對於潭子區蔬菜產銷班第八班專門種植馬鈴薯的農民們而言,潭子區生產的馬鈴薯不僅營養好吃、馳名全臺,還是拯救他們「脫貧」的高收益經濟作物,每年生產近360公噸、數以萬計的馬鈴薯除了內銷,甚至遠銷到香港、日本等海外國家,年年訂單滿載。「產銷履歷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我們是全臺第一個拿到馬鈴薯產銷履歷的。」班長林宗亮說。

風靡歐亞的平民美饌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薯種帶到歐洲栽培繁殖,因為容易種植,被稱為「懶散的根莖類植物」,讓農民在農閒時靠著馬鈴薯維持基本生活,也因為價格低廉、澱粉含量豐富,成為勞動人口賴以維生的食糧。到了17世紀,馬鈴薯已成為歐洲僅次於麵包的重要主食,有「第二麵包」之稱。

  潭子馬鈴薯2
  台農一號黃皮黃肉馬鈴薯肉質細緻、口感軟Q。

臺灣馬鈴薯最早的生產記錄則出現在西元1928年,近年由於飲食西化,食用人口越來越多,逐漸融入臺灣農業生產的一環。馬鈴薯偏好疏鬆肥沃的土壤、涼爽乾燥的氣候及水源充足的環境,臺灣中南部秋冬時節日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十分適合種植,以臺中、雲林、嘉義一、二期稻作之間的水田為主要生產據點。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統計,品種包括台農1號、種苗2號、大利、台農3號、百樂FL-1867、樂事FL-1879、克尼伯(大葉種)、大西洋、西比大品種,以及少數由阿拉斯加流入的RUSSET、RUN RED等。

  潭子馬鈴薯3
  林宗亮是臺灣無毒馬鈴薯產業的重要推手。

人稱「阿亮班長」的林宗亮原是電子公司老闆,16年前,務農的父親過世時,他無意間瞥見靈堂上供著一疊鈔票,那是中盤商送來結清的貨款,上頭壓著一張貨單,寫著「馬鈴薯XX斤」,一時之間感慨萬分。
「像我阿爸這樣的傳統農民,早期要繳田租、繳公糧,後來有了自己的田,卻變成每年都為了收購價格,跟盤商一塊錢、兩塊錢的斤斤計較,辛苦一世人啊!沒有一天放心得下。」他突然覺得,那張貨單像是冥冥之中阿爸給的指示,沒有太多考慮,很快便決定要接手阿爸種了一輩子的馬鈴薯田,「但是方法一定要改」,他不信馬鈴薯天生不值錢,更不相信農民辛苦卻賺不了錢。

口感似水梨般水嫩

當時國內對於「安全蔬菜」、「無毒蔬菜」的概念還很模糊,阿亮班長決定冒險一闖,找到幾個理念相近的農民,成立了蔬菜產銷班,專門種植馬鈴薯。「馬鈴薯這種作物很有意思,它會吸收地面上的枝葉養分,吸收越好,底下的塊莖長得越強壯成熟。有些人以為馬鈴薯長在地底下沒有農藥問題,其實是錯的,有些農民為了求外觀漂亮會從枝葉上灑藥,滲到塊莖更嚴重,這樣不好。」他想起與父親同樣務農也同樣因病過世的許多鄰里鄉親,嘆道:「以前農民都不知道,灑農藥,第一個受害者就是自己。」

  潭子馬鈴薯4
  二十多種認證、證照,是潭子馬鈴薯最有力的品質保證。

阿亮班長認為,潭子的沙質壤土比豐原、后里都更適合種植馬鈴薯。「適時、適地、適種,比擁有技術更重要。」他表示,臺灣氣候潮溼,颱風又多,馬鈴薯的病蟲害嚴重,為了做到無毒種植,他選擇抗病能力強、黃皮黃肉的台農1號,田地、水源每年都要通過抽樣檢測,不施打化肥、農藥,而是給馬鈴薯吃甲殼素、共融菌等肥料增強抵抗力,種出來的馬鈴薯顆顆碩大結實、肉質細緻、色澤豐潤,口感紮實軟Q,而且別人一年只能一收,他可以一年兩收;別人的冷藏幾個月就變黑發芽,他的可以冷藏一年半依舊新鮮,一切開,果肉光澤水潤,還有股淡淡的人參味,聞來清新。國內一家知名日系超市總經理最愛拿這兒出產的馬鈴薯直接生吃,說是像水梨般又水又嫩。

  潭子馬鈴薯5
  左邊的馬鈴薯外觀呈尖頭,代表養分不平均;右邊的圓滿度較高,才算佳品。

一般施打農藥的田地,農民下田得穿膠鞋隔離皮膚,阿亮班長採收時從來不穿鞋,連小孩子也讓他們赤腳直接踩在田裡玩,「這是對我們自己土地的信心。」他說。幾年下來,潭子馬鈴薯先後取得二十多種認證、證照,由於市場口碑極佳,近幾年他已不再透過盤商,而是開拓專屬通路直接銷售,批發價是一般馬鈴薯的數倍,還供應全臺80%的薯種。風險低、收入穩定不說,而且從此得以擺脫被盤商刁難的日子,讓他與班員們都很欣慰:終於找回農民該有的尊嚴。

營養豐富的超級蔬菜

愛爾蘭有句古老俗諺:「窮人的餐點--除了小馬鈴薯就是大馬鈴薯。」對照現下馬鈴薯海內外都熱銷的現況,此話顯然已不合時宜。

  潭子馬鈴薯6
  馬鈴薯燉肉。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以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人體所需營養素,而且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饑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熱量只有同重量白飯的四分之一,維生素C、鉀含量比地瓜多,是營養師眼中兼具蔬菜、主食雙重特性的超級蔬菜。

馬鈴薯吃法多多,除了大眾化的咖哩料理、燉肉之外,夏天最夯的吃法,非馬鈴薯沙拉莫屬。將馬鈴薯、紅蘿蔔切丁蒸熟,放涼後隨個人喜好加上小黃瓜、蘋果、奇異果等水果小丁,淋上美乃滋或優格,就是一盤清爽的開胃沙拉。或者煮熟切滾刀塊,加入奶油炒至微焦,拌入炒熟的培根丁、洋蔥丁,最後撒少許上黑胡椒、鹽、百里香調味,就是充滿異國情調的里昂風味馬鈴薯。總之,無論家裡冰箱缺不缺菜,都別忘了採買一箱讓臺中人引以為傲的潭子馬鈴薯,涼著吃、熱著吃,怎麼料理都好吃!

尋味跟我來
▲ 潭子區蔬菜產銷班第八班 林宗亮
臺中市潭子區大豐路三段252-5號
電話:0932-669581

TOP

 
 

bar
三區一體
大甲 大安 外埔
呷了平安擱ㄟ補

文 鄭偉殷 攝影 羅友辰 楊智仁 圖片提供 臺中市政府

在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從月眉山西向直抵臺灣海峽,媽祖庇佑著這塊豐饒的土地、守護著世世代代的子民,讓位處臺中市西北一隅的大甲、大安、外埔連成一氣、三區一體,形成「甲安埔」,顯得格外獨特而幸福。

受到媽祖疼惜庇佑的「甲安埔」,積累了宗教、觀光、產業、文化等各方面可觀的「軟財富」,逐漸發光發熱,使得公部門也雄心勃勃地展開各項計畫,準備串連、夯實、擴大現有的豐厚資源,讓這塊神佑之地成為大臺中最閃耀的寶石。

大甲 不可思議的人文詩篇

大甲詩篇,古早,又滿是淚痕與血漬。鐵砧山上的平頂遺址,飲盡三千年風雨,石刀、石錛、箭簇,散落一地,彷彿戰士才剛驚惶地逃去;山腰,紫竹寺旁的番仔園文化遺跡,也有七百年的歲月見證,是道卡斯族原住民與鄭氏部將生死存亡的古戰場,落日來照,猶有英雄映紅。

然後,渡海成為一種風潮。清康熙40年(西元1701年),18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渡過黑水溝的閩、粵籍漢人從大安港上岸,開墾九張犁、日南、大安及鐵砧山腳等荒埔,五年後,大甲已形成一個小型市街,以此為據點,四方打拼。

  在地風情1
  每年,鎮瀾宮都會湧進百萬信眾和觀光客,參與大甲媽盛大的遶境進香活動。

轉眼兩百年,春來秋去,歷史足跡印記在古城巷弄間,惦念在想念的綺窗旁,隨著風,歸人過客皆可依循詩行的隱喻,仔細推敲大甲豐厚的往昔,以及華麗粉墨下綿延難捨的情懷。

媽祖庇佑 福澤廣披

每年,鎮瀾宮都會湧進百萬信眾和觀光客,參與大甲媽盛大的遶境進香活動,鞭炮、陣頭與虔誠的心意,充盈在古城街頭、巷尾,一起見證西部沿海媽祖信仰圈驚人的凝聚力、感染力,均霑媽祖無遠弗屆的福澤庇護。

平日,鎮瀾宮依舊是大甲人生活的重心,小鎮風情依偎於其四周,美食匯聚、糕餅飄香,少了善男信女,多了認真打拼的樸實身影,廟口前、市場邊,到處可見旺盛的庶民經濟活力。

如今,大甲媽持續庇佑著這塊土地,激發各種以媽祖為主題的創意,如鐵砧山雕塑廣場上的千里眼、順風耳,也如鎮瀾宮的媽祖公仔、好運潮T及四季籤,更帶領著大甲走上國際舞臺,成為臺灣傳統宗教文化的莊嚴象徵,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平時,各路武林高手群聚市立三級古蹟文昌祠,打拳練藝、教授後學,左側廂房則擺放著各式武器,以及匠師手工打造、型態各異的臺灣獅頭、虎頭、麒麟,其中,四年前由五十三庄各武師合力完成的金獅頭,高六尺五吋、寬七尺二吋,氣勢磅礡,成為「傳統武藝文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地風情3
  大甲武藝文化發達,推廣傳統舞獅技藝頗有成果。

大甲區舞獅技藝委員會主委梁其隆指出:「每年暑假,我們都會舉辦武藝、舞獅、鼓藝研習營,以國小學生為主要招生對象,由熱心的武師、志工指導,每期至少有一兩百人報名,得以維持傳統技藝於不墜。」
應觀眾要求,武師紀賢雖然年事漸長,但仍在文昌祠前的廣場上打了一套漂亮的鶴拳,意猶未盡,還和另一名高手操起拿手兵器廝殺,正午烈日閃爍於刀劍交鋒,彷彿又回到開墾時代,保家安邦的艱困歲月。

發掘歷史 風華再現

大甲區公所人文課課長洪孟棻是大甲人,最喜歡鐵砧山中正公園內風姿綽約的山櫻、黃金風鈴木與油桐花,以及永信運動公園慈航普渡的白觀音銅像,然後,望著臺灣海峽暖暖的夕陽西下。「清晨或黃昏,散步來此,心思沉靜,擁抱滿園的綠意,煩慮皆除。」

站在鐵砧山上國姓廟前,望向清領時期的大甲城,四座城門依舊穿梭著雜沓的步履,城內的媽祖廟香火一如往昔般地鼎盛繚繞。洪孟棻感觸良深地說:「我曾讀過一本蔣勳的書,講城市的記憶,他說,一座城市如果沒有記憶,便沒有認同。因此,我們要不斷去發掘記憶,重現大甲的光榮。」

走進21世紀的城內,城牆消逝,城門也渺無蹤跡。「但是,經過地方文史工作者鍥而不捨地考證、搜尋,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確定四座古城門的遺址所在,例如,文昌祠就是以前的西門,林氏貞節孝牌坊則是南門。」洪孟棻興奮地表示:「雖然城門還很虛擬,但如果能夠爭取到經費,我想在四座城門遺址上設立標誌和解說牌,並將舊城區內的歷史景點、名人故居一一找出,然後織串起來,重新拼湊一幅記憶拼圖,讓來到這裡的遊客能夠認識大甲精彩的過往,也讓本地人得以堅定地認同這座了不起的小鎮。」

傳產科技 多元並陳

  在地風情2
  起源於清朝的大甲帽蓆,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大甲的詩篇,不只圍繞在媽祖與歷史的主題上,這座藏龍臥虎的城鎮,還有一些帶動地方經濟繁榮的產業,從手工藺草編織到高科技碳纖維自行車,每一則成功故事的背後,都滿含辛勤的汗水與淚水,讓人悸動。

藺草編織應該是大甲最出名的傳統產業,而且,交織著不同族群的智慧、技藝,從清初道卡斯平埔族婦人到大安溪下游採取藺草編織草席起始,傳承給漢人,歷經日治時期,由日商洽請大甲西勢庄婦女編織成藺草帽行銷國際,再到現今工藝級的精緻作品,成為這座移墾聚落特有的族群融合象徵。

捷安特則有不同的品牌故事。創辦人劉金標說,當初,巨大機械(Giant)是由八個人合作創業,由於大甲人佔多數,自然選在大甲設廠,三十多年來,捷安特成了大甲人最引以為傲的產業之一,許多大甲子弟也投入捷安特的生產線,甚至還有全家都是巨大員工的情形。

古典小站 煙雨月臺

遊走完大甲,也可以選擇搭火車停於日南,一個九十歲的古典小站,先欣賞不等斜的木造屋頂、遮雨棚,品味牛眼窗、閩南式砌牆,以及煙雨月臺,感受離別與重逢的滋味。

  在地風情4
  日南車站屬於木造車站,充滿古典的氣息。

再走進大甲。或是攜手漫步於大安溪舊橋,猜火車、聽落日;或是直驅日南九里海邊匠師的故鄉,看薪傳獎老師父帽蓆編織藝術的巧奪天工、騎自行車穿梭於向日葵花園與松柏漁港;或是來到鎮瀾宮前,吃芋頭大餐、鐵山豆腐,品嘗各式糕點、酥餅,體驗老城的前世今生,感受這個神佑小鎮紮實、深刻的人文風土,閱讀大甲的歷史詩篇,下定決心,愛上她的頻蹙與笑靨。

大安 歷史搖曳水蓑衣

大安,有一個歷史的港口,曾是「甲安埔」的海上門戶,也是前進開發大甲平原的根據地,更是唐山客的鄉愁距離原鄉最近的所在。港淤、路移、漁竭之後,大安一度隱入歷史舞臺的暗處,但移墾精神仍在鄉民的血液裡流淌,一如瀕臨絕種卻又成功復育的大安水蓑衣,即使海風孤寂,仍能一步一腳印,等到掌聲再起。

古宅老街 流連忘返

體驗大安的歷史面可以從三棟豪宅大院著手。頂庄黃宅走巴洛克結合傳統三合院的「中西合璧風」、南庄莊宅走四條護龍及琉璃山門的「農村民宅風」、松雅黃宅走的是更純粹完整的「閩南建築風」,三棟「豪宅大院」,建築風格迥異,但雅致魅力則同一,穿梭之、緬懷之、吟詠之,樹影斜陽也隨之舞動,讓人流連忘返。

此外,海墘村和安宮旁有東西、南北二老街,往昔與中國海上貿易頻仍之時,酒館旅店櫛比鱗次,歌舞昇平;現在,美人風韻猶存,海關彷彿依舊人聲鼎沸,家戶門上的劍獅繼續鎮邪制風,保佑這群善良的住民。

觀光產業 獨特優質

來大安,還可悠閒舒適地騎著腳踏車去大安休閒農漁園區,看溫寮漁港的燈塔、海岸滿布的風力發電機,體驗定置網捕魚苗與文蛤養殖,看漁港旁的紅樹林,然後由木棧道走到紅樹林中的休憩涼亭,向大自然學習生態和諧的真諦。

  在地風情5
  大安水簑衣是瀕臨絕種的珍稀植物。

最值回票價的,是到溫寮漁港南岸的一處水塘中,看臺灣特有的珍稀植物--大安水蓑衣,如何在濱海水澤溼地卓然重生、迎風美麗。

當然,來訪大安,一定要體驗、品嘗遠近馳名的農特產品,傳統農作如稻米及充滿臺灣人民飲食創意的各種米製品,新興農作如西瓜、苦瓜、蔥,均以高品質著稱。

大安區農會秘書兼行銷部主任許明鏡更推薦大安農會酒莊,以及利用酒粕飼養的豬隻後腿肉混入金香葡萄酒製成的「安農香腸」,口味鮮美獨特,是非常搶手的伴手禮。

外埔 臺灣的普羅旺斯

外埔是一個物產豐饒的河階區,號稱臺中的「酪農之鄉」,也有人以「臺灣的普羅旺斯」稱呼這片景觀獨特的土地,名產海藻豬、大甲東陶和美酒,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肯定與喜愛。

在興盛的酪農業中,臺中市農業局輔導、神農獎及國家人道飼養獎得主連錦樹經營的高登畜牧場,是備受矚目的一顆珍珠。連錦樹說:「我們以澎湖海藻萃取的飼料飼養豬隻,不用抗生素,長成的海藻豬豬油在常溫下不會凝結,含有豐富Omega3,鮮嫩美味、健康養生。」

如此神奇的海藻豬,連國宴主廚阿基師以及化身為「阿強師」的市長胡志強,也都為其健康、美味背書,而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也因其肉質滑嫩的口碑,不遠千里聞香而來。

精緻陶藝 好評遠播

外埔大東村(昔稱大甲東),素有「臺灣景德鎮」的美譽,西元1902年,即至今剛好一百年前,福州陶師林景洄來到這個盛產高黏性陶土的地方蓋了一座窯廠,開啟了大甲東陶精緻高品質的生產大業。

大甲東陶是採取福州派的「土條盤築法」(又稱「擠胚」或「手擠胚」),以傳統手工陶瓷技法製作大型器物,如大水缸、角缽、酒甕、菜脯甕、油甕、米甕、缽、罈、罐等日常用品為主,堅固耐用,甚獲好評。

近年來,因塑膠製品充斥,促使大東村的陶器產品也隨著時代變遷而調整生產策略,開始製作精緻花盆、仿古浮雕花瓶,以及古色古香、外層釉光滑、色彩鮮明的仿古陶藝作品,但口碑依舊。

美酒美景 名號響亮

  在地風情6
  秋天時,大安溪畔的銀色芒花與彩繪火車,交織出絕美的畫面。

外埔美酒名號響亮,民營酒莊、酒廠更是全臺首屈一指,映襯著當地田園美景,不必飲酒亦可醉人。

樹生休閒酒莊藏身於外埔山區,有一個全臺灣唯一的酒莊酒窖,葡萄成熟時,漫步走在超過五十年歷史的葡萄老欉下,一面啜飲樹生自釀的特級紅酒、白葡萄酒或是冰釀甜酒,彷彿置身於普羅旺斯的畫景之中。

位於大安溪畔的萊嘉酒廠,採用完全手工、沒有任何添加物的「純糧固態發酵」古法釀造高粱美酒,偌大的廠房內,每道工序都一絲不苟的進行著,終於生產出「愚公」58°特級高粱酒,不但屢獲國內外金牌,更是唯一入選「臺中十大伴手禮」的酒品,為外埔美酒打下響亮名聲。

於是,「甲安埔」成為緊密一體的美麗呼喚,一個再次閃耀的驚嘆﹗

海線趣遊甲安埔 免費接駁專車

6月23日∼9月30日,每周六、日8:30∼18:00行駛,有隨行導覽人員為旅客解說各站景點與特色。

旅遊路線
大甲火車站—臺灣省農會牧場—外埔永豐農夫市集—大甲鐵砧山—大安匠師的故鄉—大安休閒農漁園區—大安溫寮港—大甲火車站(終點)

上午開車時間表
大甲火車站  8:00 /8:30/10:20/10:50
臺灣省農會牧場  8:10/8:40/10:30/11:00
外埔永豐農夫市集 8:30/9:00/10:50/11:20
大甲鐵砧山 8:50/9:20/11:10/11:40
大安匠師的故鄉  9:05/9:35/11:25/11:55
安休閒農漁園區  9:20/9:50/11:40/12:10
大安溫寮港 9:30/10:00/11:50/12:20
大甲火車站  終點

下午開車時間表
大甲火車站  13:00/13:30/15:20/15:50
臺灣省農會牧場  13:10/13:40/18:30/16:00
外埔永豐農夫市集  13:30/14:00/15:50/16:20
大甲鐵砧山  13:50/14:20/16:10/16:40
大安匠師的故鄉  14:05/14:35/16:25/16:55
大安休閒農漁園區  14:20/14:50/16:40/17:10
大安溫寮港  14:30/15:00/16:50/17:20
大甲火車站  終點

TOP

 
  完整文章請見:《悅讀大臺中》七月號NO.16  
  訊息公告  
 
鈴木浩介狂追 26歲蒼井優醉倒
鈴木浩介很欣賞蒼井優的才氣,採取追求攻勢,女方也被鈴木的個性和演技所吸引,2人一拍即合,年初開始拍拖,期間多次被目擊親密共餐,濃情蜜意,羨煞旁人。

夏卡爾的禮物
凡曾親眼看過這圓頂壁畫者,必然知道其篇幅之大、用心之深、費力之苦。然而當市政府要付夏卡爾費用時,大師卻道自己當年從俄國至花都,在這個城市學習甚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