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敏銳的心,悠遊城市;以優美的文字,書寫印象。
這是個作家走逛臺中的園地,邀你穿梭字裡行間,並體驗臺中多樣風情。
青春臺中
文、圖 林正盛
青春彩虹豔麗,可是無比地寂寞著。十八歲青春,如風飄遊臺中城市,
尋找一片雲而不可得的過渡著一份青春寂寞!
臺中,一直是以一種青春姿態存在於我的心底。
從少年光陰裡,直到如今中年光景裡,我心底的那個臺中,卻依然青春模樣。
約十八歲時,我十八歲的臺中麵包廚房裡,整天飄揚著鳳飛飛的歌聲,「我是一片雲」、「如果你是一片雲」……
「如果你是一片雲,我但願是一陣風……如果你,如果你,是一片雲,我一定是,我一定是那一陣風,托著你翻山,托著你越嶺,抱著你奔向彩虹……」師父總是抄寫歌詞寫情書給筆友,而我總是鄙視看著,真想開口說:「師父,我幫你寫啦!」但從沒開口,因為師父沉默,酷酷少言。
寂寞青春揉進麵糰裡
酷酷少言的師父,也許在寫情書,抄著鳳飛飛的歌詞時,就心底有了柔情蕩漾!而我在鳳飛飛青春歌聲飛揚裡,將青春揉進麵糰,以寂寞作料包餡,發酵成一個個麵包,送進烤爐裡烤出熱騰騰的青春愛情想望。想望在鳳飛飛歌聲裡雲來雲去,如風陣陣輕飄,卻始終找不到一片雲,可托著她翻山,托著她越嶺,抱著她奔向彩虹。
青春彩虹豔麗,可是無比地寂寞著。十八歲青春,如風飄遊臺中城市,尋找一片雲而不可得的過渡著一份青春寂寞!
那家麵包店在復興路上,位在後火車站和當時的靜宜女中之間,一處十字路口三角窗店面,店名「美而廉」。麵包廚房在二樓,烤爐靠近窗邊,那時我負責烤麵包,總在麵包進爐出爐之間,抽暇張望窗外風景,飄移心思浮游向那窗外的世界。
收工後的夜裡,後火車站一帶是我晃走閒逛的地方,想要熱鬧些,就走天橋到火車站前幾條熱鬧街市走走。時間若多些,就店裡幾個學徒,浩浩蕩蕩去逛夜市,吃吃喝喝的喧嘩出一身的青春熱鬧。
青春總愛晃走閒蕩,再晚收工也要出去晃晃,定要如此才覺得一天的日子過完整了。
沉澱看守所出來的心情
二姊家住南屯,休假時,就去南屯二姊家走走。那時南屯雖已街市,但農村景象猶存,而一幅「鄉村都市化」的景象正在現代化起來。
這就是我十八歲那年,在臺中青春踏行的路線圖。那時我正在青春成長,而臺中也正拼命抖落風塵,努力要亭亭玉立起繁華身影。
不到一年,我獲得斗六一家麵包店聘請,而離開臺中去了斗六,獨當一面的正式做起麵包師傅。
然而,相隔幾年後,我在關過看守所出來的情況下,被二姊叫喚到臺中她家住。如此因緣際會的在臺中,沉澱了我看守所出來後的心情,且在造化攤派下,生命轉了個大彎,而鼓起勇氣奔馳向全然不同的人生未來。
二十四歲那年的農曆過年除夕早上,長期偷竊、盜領父親存款,而被父親送進看守所,被法院宣判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三年的我,在關了將近三個月後釋放,踏出土城看守所。
踏出看守所的喜悅,很快被一種無顏以對父親的人生末路蒼涼感所掩蓋,而惶惶惑惑走著不踏實的腳步。除夕夜圍爐,雖有兄嫂安慰,緩和氣氛,但我和父親就是無言,就是目光閃避的僵滯著氣氛,坐立不安的吃著漫長年夜飯。
面對父親,雖有愧疚,可這愧疚敵不過長期對父親的叛逆怨懟,叛逆他威權,「不打不成器」的管教,怨懟他不讓我升學,害我人生前途黯淡。處在如此複雜情緒下,五味雜陳坐立不安,不知該如何面對父親,就只有無顏,亦無言以對的度日如年了!
所幸,大年初二,臺中二姊來了通電話,喚我到臺中他家住一陣子,免得跟父親處在尷尬僵局裡。我頓時如釋重負,當天就拎著簡單行李,去了臺中二姊家。
就此,我再次來到臺中這個城市居住,二姊溫和體貼,善解人意,除了生活照顧,盡量不打擾我,讓我自己安靜地過著日子。那時我經常一個人走路,一走就是大半天,毫無目地的走,踏行在冬日裡依然陽光明亮溫煦的臺中市街。
二姊的體貼,臺中冬日明亮溫煦的陽光,漸漸療傷止痛了我愧疚挫敗的心。隨著冬天過去,春天到來,沉思懷想裡漸退陰霾,生命元氣復甦。漸漸的,我意識到該放下長期以來對父親叛逆怨懟,不只因為為人子的孝順,更重要的是,唯有如此才能免以墜入循環在叛逆怨懟父親裡,沒完沒了的循環走向惡的生命質素。
於是在一種「也許這就是我該得的人生吧!」這樣的覺悟下,在南屯找了家麵包店,決心好好做麵包,把一份生活安頓下來。
放下怨懟人生大逆轉
就在我麵包工作愈做愈順利,愈安定平靜時,一個休假日,去了久違了的臺北晃晃,一時起意走進戲院看電影,而在戲院櫥窗上看到編導班招生簡章,簡章資格欄上寫著學歷不拘。我一看目光亮起,怦然心動。
回到臺中就動筆寫故事,寫分場分鏡,寄去報名甄選,且幸運地入選了。入選後,問題來了,我得每天晚上到臺北上課,那我的麵包工作怎麼辦呢?
硬著頭皮跟老闆商量,說我每天提早起來工作,盡量完成重要的工作,比較簡單的工作就交代給學徒們做,懇請他答應讓我每天下午四點下班,趕去臺北上課。沒想到老闆爽快地一口答應,就這樣我踏進了編導班,往我夢想中,卻因學歷不足而屢屢被拒在門外的文藝創作之門踏進了。
多年來,每每想到那老闆爽快答應的樣子,就心底感激著:「這就是中部人的氣派啊!」
這是我和臺中的兩段生命因緣,永遠在我心底漾動著青春的光影。如今,我將在臺中開拍電影,關於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生命故事。寶春在這個城市他遇到生命中的貴人阿洸,引領他開發味覺,而走出更為壯闊的麵包人生。
|
 |
|
漢寶德為臺灣的建築教育帶來不少新觀念。 |
我將把心底存著的那個青春姿態的臺中,拍進影片裡,分享給觀眾。
林正盛
西元2001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曾為麵包師傅,二十七歲,意外進入編導班,三十二歲,完成《老周老海和他的四個工人》,獲得中時晚報電影獎非商業類首獎。至今完成電影十三部,電視單元劇四部。曾獲坎城、柏林、東京、釜山、金馬……諸多國內外影展獎項。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