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港 充滿大海活力的所在
天還未亮,梧棲漁港就陸續有昨夜出海的漁船豐收返航,
碼頭邊卸貨的嘈雜聲此起彼落,
一簍簍、一箱箱的現撈漁獲被送到碼頭旁的魚貨直銷中心,
在這個全國率先設置的銷售區進行熱鬧的交易活動。
這個港口,以及環繞她的人與事,
無論是退潮還是漲潮,永遠都是如此生動、如此精彩。
|
 |
昨夜出海的漁船豐收返航,碼頭邊卸貨的嘈雜聲此起彼落。 |
|
港口與魚貨
昭和元年,西元1925年,日本總督府決定在梧棲建造一個港口,取名為「新高港」,兼含商港及漁港區域。不過,因為戰爭的緣故,這個新高港從1940年建到終戰的前一年1944年7月,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迷夢節節敗退,財政及物資資源逐漸枯竭而停擺。
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收後,又因為種種因素,雖然不斷嘗試要將已改名為「臺中港」的築港工程予以完成,但直到三十四年後的民國68年,中部人期盼兩代以上的臺中港商港區域才宣告完工,而位於港區北側的梧棲漁港更是要到民國73年5月20日才正式落成啟用。
|
 |
梧棲港是臺中唯一擁有百噸大型漁船寄籍的漁港。 |
|
民國95年,《漁港法》修正後,梧棲漁港被公告為第一類商港,是臺中海線六個港口的龍頭老大,也是唯一一座擁有五到一百噸動力漁船寄籍的漁港,碼頭及周邊設施更是逐年完備,假日到漁港搭乘觀光漁船及採購或品嘗現宰生猛海鮮的遊客絡繹不絕,不但為當地帶來可觀的觀光收益,也理所當然地獲選為民國98及100年的全臺十大魅力漁港之一。
根據漁業署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民國100年為止,梧棲漁港設籍的大小船隻共有236艘,其中,五噸以下漁船及動力舢舨有168艘,被臺中區漁會總幹事趙朝森笑稱:「168,一路發啦!」
另外,五噸以上到五十噸的漁船共計六十艘,堪稱最具機動力、可攻可守的捕魚利器;至於五十噸到一百噸的大型漁船也有八艘,可以遠赴重洋,進行遠洋漁業活動,一圓設備及資源匱乏時代老船長林明東想要去大海捕撈大魚的美夢。
|
 |
回航後,漁工正蹲坐在地上整理尼龍漁網。 |
|
趙朝森忽然想起,「三、四天前,從梧棲港這邊才出發六、七艘漁船,開往東引海面,等待今年冬天第一波烏魚的到來,希望能夠來個大豐收,讓大家吃到最肥美新鮮的烏魚、烏魚子,一起過個好年。」
不僅靠天公作美,臺中市政府也持續投注經費在梧棲漁港的建設,例如民國101年編列一億七千多萬元打算興建更寬敞明亮、更現代化的魚貨直銷區;民國102年底則是先建好臨時攤販安置區,讓當地業者能在施工期間繼續營業,共同期待一個新家的落成。
|
 |
如何再造梧棲老街,考驗著居民的智慧。 |
|
雖然,根據中央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來,梧棲漁港的漁獲量從兩千噸減到九百噸,漁產值也從兩億元銳減到只剩一億兩千萬元左右,必須進行更多元化的轉型發展,不過,當你站在碼頭邊,看著陽光照耀在一艘艘漁船的甲板上、聽著船長和魚販們男子漢的對話、期盼著一簍簍鮮魚被端上餐桌時,就能深刻體會出一個真實漁港的不可或缺。
向晚的老街
現在的梧棲老街,其實離漁港已經很遠了,遠到也許有人會忘記這裡曾經有過的漁村景象,遠到老街兩側有些歲月傾頹的見證,連夕陽似乎也有一點老態了。不過,如果你仔細去聆聽,用心去感受老街古巷裡的生命律動,卻又好像可以嗅出等待新生的味道。
百年前的梧棲港,沒有所謂的貨運碼頭,但因為到泉州只要一天的時間,所以,移民船、雜貨船都停靠這裡,連當時霧峰林家在中部山區所開採的樟腦、木材也是從這裡運出。
|
 |
斑駁的紅磚屋瓦,見證了梧棲老街曾有的風華歲月。 |
|
日據時代,新高港在建造的時候,梧棲街上據說就很熱鬧,街上有許多報關行、酒家、百貨行、木材行、海產店、糕餅店等等店家,店主還會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正面牆上,像是裴同安、陳春風,既有個人風格又能營造老街特色,十分有趣。
到了民國65年,名列十大建設的臺中港,第一期工程完工,梧棲頓時又因為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商船、漁船而重現當年的風光歲月。
|
 |
林異香齋是梧棲老街上最出名的百年糕餅老店。 |
|
現在的梧棲,在筆直寬廣的街道中卻藏著一條窄窄老街,這過往百年的歲月就藏在這裡。這處處充滿著故事,看似沉寂卻又有著蠢蠢欲動生命力的老街,近年來,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完成造街運動;除了硬體建設的改善,特色商店街區、生活藝文區及優質民生街區的設立,共同為著老街的文化與新生而努力著。
而梧棲老街上最出名的百年糕餅老店「林異香齋」第三代林碧梧,在新民高職畢業後就回家幫忙店內生意,鹹蛋糕、桂圓蛋糕、各種口味的牛角麵包、糕餅、傳統喜餅,一百年後依然讓人垂涎三尺,她也因此共同見證了老街的歷史,也期待老街的新生。
|
 |
高美濕地的黃昏已是世界級美景。 |
|
希望的清水
很多人不知道梧棲漁港所在的行政區是清水,也就是米糕、高美濕地、港區藝術中心,以及臺灣民間傳說的義俠廖添丁的故鄉。
清水區區長顏秋月表示,清水居民基本上比較偏重農業生計,靠海吃飯的漁民總數大約只有三千人,其中,五十歲以上的漁民佔了63.2%。「雖然如此,梧棲漁港卻是清水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及發動機。」
|
 |
梧棲漁港是清水區重要的觀光亮點。 |
|
顏秋月分析其中的邏輯脈絡說:「清水的未來在觀光,而觀光的發展則要圍著漁港進行,此外,觀光必須與保育並重,甚至,妥善的生態保育才是發展觀光最大的資產。」她強調:「胡志強市長在漁港外豎立起美人魚碼頭的意象後,標誌著一個希望藍圖正在著手實現。」她特別期待集生產、休閒、觀光、娛樂於一處的梧棲漁港魚貨直銷中心和攤販區,改建完成後,能夠配合臺中捷運BRT藍線延伸到港區,進一步帶動當地的觀光人潮,進而加速地方的繁榮。
|
 |
梧棲港內有新鮮漁獲供一般民眾直接選購。 |
|
顏秋月當起促銷大使說:「梧棲港的漁獲都是自產自銷,別的不敢說,但新鮮實在、衛生安全,卻是可以100%的保證。而透過自行車道的串連,遊客可以一次參觀鰲峰山風景區、高美濕地、大勇油庫、廖添丁廟,感受這個古名『牛罵頭』的文化小鎮,風情萬種的魅力。」
強勁的東北季風每年冬季都會光臨梧棲與清水,海浪也在永恆地拍打天然條件不佳的港口,不過,無論是林碧梧、尤碧鈴、顏秋月,或者其他臺中海線堅毅不拔的子弟們,肯定會為自己找到最佳的出路,實現最勇敢的夢想。
|
 |
清水最具代表的老街十八崁仔,是日據時期清水最繁榮的商店街。 |
|
老鎮長的期許
澆灌梧棲老街的第二春
從小就在梧棲老街長大的臺中市議員尤碧鈴,是臺中政壇傳奇人物尤世景的女兒,她接續父親從政的衣缽,記得許多老街往事,也一直關心老街的現在與未來,坐在位於老街的服務處內,這位正港在地人侃侃而談她對老街的深情,以及夢想的藍圖。
尤碧鈴從當梧棲鎮長開始,就多次提出老街再造計畫,從整區、整街,到改制後向市府都市發展局建議的重點再造,遇到的阻力其實不小。「說到要拆老房子,老一輩多半不願意,最後只好從日據時代派出所及後方的宿舍著手,整理剝落的紅磚屋瓦,製作警察沿革告示牌,希望能成為日據時期歷史的一個鮮活見證。」
|
 |
清水光復街上的李氏洋樓保留了日據時期豪宅建築風情。 |
|
區長的建設哲學
任何爭取都能帶來希望
清水的女兒,同時也是清水媳婦的區長顏秋月,就像所有海線地區的子弟一樣,樂觀、熱情、堅韌。這位從小跟著父母親種植白韭菜(韭黃)的農家子弟,從里長到清水鎮長到清水區長,二十年來,一直在為清水略顯停頓的建設發展而努力打拼。
顏秋月的建設哲學是「都停頓這麼久了,任何爭取都能帶來希望,每一個改變都是機會」。因此,面對區內64.17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49.8%的公有土地,而且大多靠近海岸線,這位充滿幹勁的區長打算積極爭取國有財產局、軍方、台糖等單位釋出土地,許清水一個完整的未來。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