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沒有Magic,只有Basic!【經理人月刊電子報】以實用易學滿足經理人的管理需求,讓你提升管理能力無負擔!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6/10 第2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畫說台中
溫潤膠彩 柳川風情 林之助膠彩畫筆下的柳川
劉克襄這樣玩台中
你好嗎?台中公園

 

cover
 
 
 

溫潤膠彩 柳川風情
林之助膠彩畫筆下的柳川

文;攝影/張澤平;畫作提供/林敬忠;照片提供/曾得標、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畫家小檔案〉

 
林之助

林之助繪製台南大飯店〈貴妃圖〉,夫人林王彩珠陪伴一旁(1964)。

林之助(1917-2008)
台中大雅人。一生專注在膠彩畫的創作及膠彩畫在台灣的傳承教育,1946至1979年於台中師範學校(現台中教育大學前身)任教,1985年應聘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畫老師。首先提出膠彩畫名稱,為膠彩畫正名,開創新機。組「中部美術協會」、「台灣省膠彩畫協會」,並曾獲行政院文化獎、台中市榮譽市民獎章、台中縣十大資深傑出藝術家「金穗獎」、總統頒褒揚令等多項殊榮。

林之助紀念館
地址:台中市西區柳川西路二段162號
原為台中教育大學的宿舍,2006年林之助教授遷出宿舍後,由校方收回,2007年台中市文化局以「林之助畫室」為名,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由校方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如今圓滿落成,於2015年6月6日開幕,歡迎讀者前往共襄盛舉。

為了紀念被尊稱為「台灣膠彩畫之父」的畫家林之助,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將舉辦「林之助紀念館」的開幕慶祝。位於柳川西路旁的日式木造宿舍,一直是他膠彩創作的重要場域。從時隔三十年的兩幅柳川風景寫生,可以細細品味柳川的風華與變遷。

 
林之助膠彩畫1

©〈柳川陋屋〉(1989),作者為林之助教授。

六月,是溽暑蟬鳴的季節,台中市區的柳川紛鬧燥熱,像在慶祝「林之助紀念館」的盛大開幕。

在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的一側,柳川西路二段旁有一棟日式建築的教授宿舍,正是台灣膠彩畫巨擘林之助生前的創作夢工廠。

林之助在台中大雅出生,他出身名門世家,祖父是清朝的秀才,父親曾是日治時期台中神岡的首任鄉長。他十二歲便隨著二哥赴日求學,並跟著哥哥的腳步考進當時的帝國美術學校(後改名為武藏野藝術大學)日本畫科就讀,學成後返台發展。1946年台灣光復後,林之助進入台中師範學校(台中教育大學前身)任教,當時學校將這棟木造宿舍配置給林之助,從此開始長達六十年他與住家兼畫室的不解之緣。

柳川風情 溫潤的膠彩魅力

由於宿舍就在柳川旁,住家附近的風貌便成了林之助創作的主題之一。我們可以從他早期的〈柳川〉到三十年後所繪的〈柳川陋屋〉,透過畫家對生活周遭環境的觀照與描繪,看到當時柳川的面貌。

 
林之助膠彩畫2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在台中柳川沿岸砍除柳樹,興建臨時房舍安置大量移民,後因遷入居民不斷增加,空間不夠,便自行增建違章,懸於河岸之上,對環境景觀和居住安全帶來影響。為整頓市容,市政府陸續強制拆除,經居民多次抗爭,直到1987年才拆除完畢。後來在河岸補植垂柳,逐漸恢復柳岸舊觀。(攝影/余如季)

1957年的<柳川>,從舉目一望無際的稻田,穿插著農舍、竹籬笆的田園,是林之助對鄉土的頌讚;而1989年的<柳川陋屋>,描繪在河道的兩側為了爭取更多居住空間而存在的違章建築,是林之助對都市醜陋一角的溫暖陪伴。如今柳川兩側違章早已拆除,改種植柳樹。

〈柳川〉的畫面構圖簡化,前景田畝的分割,帶入中景柳川的蜿蜒而流,配以沿岸的矮林枯樹,加上不時點景的鴨禽,是一種野逸氣息的田園生活寫照。〈柳川陋屋〉是在時隔三十年後才創作的,是畫家在寓所對面的違建拆除前夕,以畫筆記錄下變遷中的柳川。整個畫面幾乎都被搭建於河岸,連棟而建的木板鐵皮屋占滿,陳舊的鐵皮,一片挨著一片舖設在屋頂,因為怕被風刮吹落,其上壓了些磚塊,讓慘灰的陋屋多了些點綴。每戶人家都從岸邊架設木欄杆,讓屋子向河面延展了更多空間,讓比鄰而居的陋屋,多了些許的層次變化。雖然灰色調在畫面中,時而帶黃、時而帶藍,初看有些孤冷,還好有曬衣架上的衣物及河邊被飼養的雞隻,增添了些許生氣。

林之助對於低彩度的表現特別喜好,因為灰色調個性不強,易於調和,是一種高尚的色彩,也容易讓人產生舒服的視覺印象。

 
林之助膠彩畫3
©〈柳川〉(1957),作者為林之助教授。

「林之助老師所用的灰,是以黃加青紫、橙加青、紅加青綠、紫加黃綠的這些方式,用混合補色去加深灰色調的變化。而且表層較粗的礦物顏料,可形成併置混合的一些效果,可以發揮膠彩獨特的色彩魅力。」本身也是膠彩畫家的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詹前裕說,〈柳川〉能表現出漸層感的天空或樹木的明暗,是先用水干顏料調膠打底,加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薄塗一層層疊染而成。

竹籬笆畫室 花鳥為伴織夢

1946年4月,台中師範聘請林之助擔任第一屆美術科老師,負責教導素描、水彩、色彩學等科目,當時同校任教的藝術家還包括教西畫的廖繼春和教雕塑的陳夏雨。

由於戰後初期,台灣瀰漫著一股仇日情緒,林之助無法在課堂上教授「東洋畫」(也就是膠彩畫),所以他讓有與趣的學生到個人畫室進行特別指導,因為畫室外面用竹籬笆圍起來,被學生私底下稱為「竹籬笆畫室」。當年其中一位學生就是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是這次修復故居的主要贊助者。

 
林之助膠彩畫4

林之助位於柳川旁的故居,現由台中教育大學黃位政老師負責規劃管理。

「畫室打開可看外面,林老師畫畫都是寫生,像這前院的花台,就是為寫生用的。老師喜歡畫鳥,所以也會養鳥,甚至為了畫孔雀,還真的養了孔雀。」曾受業於林之助的台中教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位政回憶說。

當年林之助在前庭後院,種植各式的花草樹木,也飼養禽鳥。這些親手栽種的蘭花、曇花、牽牛花,還有買來養的綠繡眼、八哥、白頭翁、孔雀等,都是他絕佳的寫生對象。為了深入觀察鳥類的生態,林之助還特別在玻璃窗貼上窗紙,切開一個可以掀開的小洞,將鳥籠掛在窗外,除了可以近身觀察,也可以避免驚擾牠們的生活,因此可以畫下鳥類自在的神情與姿態。

林之助曾經說過:「我很喜歡花與鳥,花兒色彩豐富美麗,鳥兒不時給我們純情又優美的歌聲。在我們悲哀時,好像安慰鼓勵我們,快樂時好像一起歡樂。我最感動的是它們並非表演給誰看,又盡量發揮個性的特徵,一如綻放美麗的花朵,或鳥兒不斷鳴唱悅耳的歌聲。這正是藝術家純粹的創作態度。」

 
林之助膠彩畫5
©〈朝涼〉(1940)是林之助二十四歲時的作品,曾入選日本開國2600年奉祝展,是極高榮譽。現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膠彩情人夢 私藏的年輕歲月

林之助受父親影響,也喜好音樂,一度差點投考音樂學校。當時在日本留學,生活算優渥的他,經常到咖啡廳喝咖啡、聽音樂,從此養成一輩子的嗜好。

林之助在留學期間,作品便多次入選美展,獲得肯定。剛從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二十四歲的他,以未婚妻王彩珠女士為主角繪下〈朝涼〉,畫作中少女的線條靜美,佇立在蔓藤攀沿的牽牛花前,低頭望著大小兩隻白羊,襯托出清雅脫俗的氣質。他在即將返台完成終身大事的前夕,以此畫作報名角逐參展,結果順利入選日本開國二千六百年的「奉祝展覽會」,這是連日本畫家都不易入選的極高榮譽,這段雙喜臨門的佳話,可說是林之助的生命歷程中的珍貴記憶。

東海大學 成為台灣膠彩畫重鎮

林之助在台灣膠彩畫歷史上舉足輕重,跟1950年代的「國畫論戰」有關。那是個台灣和大陸文化上交流與衝突的年代,對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而言,所謂的國畫自然是「日本膠彩畫」;但對於帶著中國文化傳統來台的大陸藝術家,國畫就是水墨畫。影響所及,在當時的「全省美展國畫部」,也出現要以水墨畫或膠彩畫為得獎依據的爭議。後來,林之助倡議,應該以創作的媒材做為分類的依據,用水墨為材的就稱為水墨畫,用膠為材的就稱作膠彩畫,終於化解了這個正統國畫之爭。

 
林之助膠彩畫6
林之助於台中公園寫生(1955 )。

基於當時諸多政治因素的考量,讓長期以來正統的美術學院系統一直沒有正規的膠彩畫培訓,1985年,在時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主任蔣勳的三顧茅盧下,用誠意打動了已經退休的林之助,答應為期三年的膠彩畫藝傳授,後來接續該課程的是現任美術系主任詹前裕,東海大學也成為國內唯一專業培育膠彩畫家的重鎮。

這位大半生都在台灣奉獻美術教育的大師,喜歡品嘗咖啡、聆賞音樂,甚至還曾經營一間「孔雀咖啡館」近十年,並在咖啡廳展示自己的畫作。

台中教育大學為「林之助紀念館」開幕選定的主題正是「膠彩與咖啡香」,彷彿此刻畫家正坐在畫室走廊左側的房間,聽著最愛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激越的《快樂頌》舖疊迴盪不已,漫過自己親手設計鑲著LIN字樣的天花板,揮之不去,而此刻的膠彩畫筆,似乎也帶著濃濃的咖啡香氣。

關於膠彩畫
膠彩使用動物皮骨熬成的動物膠作為顏料溶劑,加上顏色來源是各種礦石精磨成粉,因此混入動物膠後,膠將每一粒礦石色分子忠實呈現於光線照射下,因此與顏料乾、濕顏色大不相同的油畫、水彩相較,膠彩畫是唯一所見顏色完全不失真的媒材。加上膠彩乾燥後,光線能透過礦石細微間隙反射,讓底層顏料襯托上層的顏料,因此具備「疊色」效果,疊色層次越多,色彩表現越豐富、立體,這是其他媒材辦不到的。(資料來源:中研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TOP

 
 
 

你好嗎?台中公園

;圖/劉克襄

蕩蕩臺中府,當年第一州。桑麻隨地有,城郭入天浮。
江晚魚龍寂,霜飛草木秋。斜陽殘堞在,莫上大墩頭。
劉壯肅本擬建臺中為省治,築城工未蕆而去任。
今城亦毀,移城門一角於大墩頭公園。
--梁啟超《臺灣雜詩:蕩蕩臺中府》(1911)

 
台中公園1
小小湖心亭倒映著水波,周遭老樹林立,地景綽約如畫,形成百年來台中城的重要意象。

清朝時,在台灣興建的幾座城池尚無公園設置,日人治台,在台中盆地規劃了棋盤式的現代城市,公園才跟著出現。當台中出現州廳、醫院、市場和官舍等現代建築時,台中公園也在北邊一隅,因綠川流經,占據一塊寬闊的天然環境,做為城市重要的綠色空間。

走過風華年代

1903年興建的台中公園,也跟其他城市的老公園近似。擁有不少百年老樹,更保存諸多清朝、日治和戰後國民政府遺留的各種建物古蹟,諸如神社、廟寺和更樓等。如今還有晚近政治人物喜好,極欲展示的雕塑和碑石,因而形成雜湊的拼盤。清末文豪梁啟超訪台時,公園興建尚不及十年,只見清朝遺物二三散落。百年之後,整座公園的公共建物,卻應證了每一時代對待城市公園的內涵。

公園最亮麗的地景,當在寬廣的湖泊,供遊客泛舟,而湖心更有拱橋、老木橋,以及一對小小別致的亭子。雖說別的公園也有水塘,卻過於壅塞或狹小,少了幾分視野的開闊和明朗。小小湖心亭倒映著水波,周遭老樹林立,地景綽約如畫,形成百年來台中城的重要意象。許多人走訪台中,勢必在公園拍照留念,連昔時縱貫鐵路全台貫通典禮,都以此為開幕之地。

 
台中公園2
孩子們在公園玩耍,是公園最富歡樂力量的角落。

很少城市如是,僅僅靠著公園的魅力,即足以代表這座城市,甚而散發一點優雅生活的況味。然而,隨著台中舊市區的沒落,這座公園逐漸隱而不彰。儘管湖泊裡的亭子仍是醒目地標,多數人卻不會當成必訪的景點了。

光華褪盡乏人聞問

在喜新厭舊下,如今談到台中城的綠色環境,多數市民想到的恐怕會是綠園道、秋紅谷和都會公園等。1980年代末時,台中公園終於乏人聞問,一度成為流鶯和流浪漢集聚的場所。縱使公園拆除外牆,形成更開放的空間,但觀光熱門景點的光環早已褪盡。

連旁邊公園路的合作大樓彷彿也受到波及,1980年代初,聯美和豪華戲院猶興旺一時,如今亦繁華不再,早就關門歇業,變成玉石販售的系列商舖。一處最佳鳥瞰公園的大廈,最後淪為龍蛇雜處的破舊大樓。

公園就這樣淪喪了嗎?倒也不盡然。每個階段都有新的社會因素,影響著它的變化。老城區頹敗了,公園好像也成為一個沒落的癥結,但從休閒生活的角度評估,那兒也潛在著城市再出發的契機。若解開它,整個老城區才有新的可能。

 
台中公園3
來自外地的勞工們在公園席地而坐,紓解一週的工作壓力。

我有一位街坊鄰居,在郵局上班。五年來例假日都到公園拍照走逛。最近和他在公園碰頭,經由他引導和分享,便觀察到不少有趣的現象,或可供大家參考。

走入週末假日的公園

星期假日的台中公園一早,陸續湧進東南亞來台謀生的勞工和看護,集聚在陰涼的草地。這些外地年輕人遠比台灣的孩子更願意席地而坐,享受都市的自然野地氣息。或三兩一塊,或六七成群,唱歌、聊天或野餐,享受難得的假日。有些較狂野的,還會沿著台中盆地的溪溝去捉魚,好像少年時代的我們。

只是這些外勞們喜愛抽菸,隨便丟棄垃圾,因而離去時很容易製造髒亂。但這也不能責怪他們,我們的公園只有中文和英文,明令禁止丟棄垃圾和吸菸,卻未張貼他們的語言,教人家如何遵守。我很少看到本地年輕人出現,更遑論在草地活動著,他們哪兒去了?旁邊的一中商圈,或許是答案。
老公園是周遭唯一的大綠地,自是吸引近鄰生活的老人按時到來。他們又分成好幾類,有些行動不便,都是被看護人員推出來,烘曬太陽。有些穿著體面固定出現,不為什麼的鎮日坐在大樹下,餵食鴿群或消磨時光,若問昔時的公園,都會侃侃而談。還有一群都在東北角一隅,從我學生時就出現,總是鬧哄哄的圍聚,明看是下棋,很可能帶有博奕性質。更有一群死忠的某一教會之基本教義派信徒,視更樓一帶為布道點。星期天下午固定在此宣導台獨理念,兼及社會時勢的分析,數年間無一回間斷,儼然如宣教徒上禮拜般的虔敬。

 
台中公園4
大王椰子樹是公園內少數樹種之一。

孩子們的歡樂笑聲

另外,還有一些個體戶也很另類。譬如有一位固定來此吹好看的汽球,若有孩童索取,他便吹一顆贈送。還有一位拉二胡的,每次都能賣力的拉出好聽的歌曲,頻頻獲得遊客的賞賜。還有一盲胞婦人賣力唱歌,雖說五音不全,較少獲同情,但自得其樂。

公園路西端是兒童遊樂區,遊樂設施不多,然草地開闊,又有大樹遮陰。整個公園最活潑熱鬧,充滿朝氣的場所就是這裡。年輕的夫婦帶著不足入學年齡的孩子,在此奔跑來去,或讓孩童獨自在草地滾動玩沙,最富有歡樂的力量。只可惜,隔一條馬路,周遭缺乏良好的店家和餐廳。

儘管今年燈會在台中公園舉辦,吸引不少人圍觀,但畢竟是一時。此地宜鼓勵更多街頭藝人的活動,甚而適時興辦演唱會,吸引更多年輕族群的接近。

期待重返昔時榮光

我們注意到合作大樓,較高的公寓樓層,逐漸有人買下視野良好的位置,裝修窗檯。一間接待港澳遊客的年輕旅店,在自由路早已營運。不少老外更常走進這座老公園,觀賞此一百年老公園的修築。顯見它還是有改變的可能,重返昔時的榮耀。

 
台中公園5
遊客可在日月湖中划船,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公園的景致。

新加坡植物園位於市區核心,已有百年歷史。當地居民並未因此忽視它的存在,反而以此老公園為榮,甚而要爭取世界自然遺產。我們的公園不一定要向它看齊,但以此為傲的情感和精神應該確立。

如今,台中公園明顯疲憊了。綠地並未好好保養,許多地方硬化如水泥,其實都該好好綠色拉皮,重新再整治。目前樹林和草木皆過於稀疏,應栽種更多樹種,而不是定時更換園藝花卉。或者只是擔心,幾十棵撐場面的孤伶老樹,諸如金龜樹、雨豆樹和木麻黃等,是否患病了。整個公園必須有更大的改造,讓地面長出多一些灌木草叢,吸引更多昆蟲和鳥類。而各類喬木亦宜再栽種,形成更濃密的樹林。

我們考慮的公園,不該只是做為休閒環境,還要展現濾淨空氣的功能,成為老台中的風水塘。公園裡蜿蜒的小溪,更須結合湖泊。周遭多栽種濃密的灌叢,增加濕地環境和蜜源植物,讓它綠意盎然。由此再逐一爭取其他空間,諸如操場、網球場等,改變為綠色環境,擴大公園的面積,才會煥然一新。

 
劉克襄
劉克襄

台中公園若能以此面貌再次躍然現身,老城的改變便踏出一大步。

劉克襄
詩人、作家,外號「鳥仔」。在多年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生態旅行和社會議題的書寫,論述觀點獨到,影響面向廣泛而深遠。著有詩、散文和小說等多部,新近代表作為《十五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裡台灣》和《四分之三的香港》。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六月號NO.5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