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背著「廖添丁清水旅行懶人包」趴趴走的吳長錕(右一),在清水光復街新生巷口,日治時期清水最具代表性的豪宅建築──李氏洋樓(隴西衍派)前,向外來訪客解說洋樓身世。 |
|
清水文化的最佳推銷員 吳長錕的三十年文化造鎮夢
文/林美蘭;攝影/澄攝影;攝影/吳長錕
一名返鄉工作的獸醫,轉行開了唱片行,卻意外串連起清水的愛樂者,從舉辦音樂會開始,慢慢滾成小鎮的文藝復興與社區再造運動。他以「十年記錄、十年推廣、十年收成」的三十年光陰,要為家鄉留下完整的文化紀錄。吳長錕如何以他的「清水大夢」,去愛腳下這塊土地?
吳長錕領著一群人穿進小巷的湯圓店後,又鑽入小徑到另一條街上的米糕店,在等餐的同時,又介紹清水的手工麵線,還有老市場的歷史。「來清水就不要急著走,慢慢的,以清水的步調,好好體驗這裡最迷人的文化與生活。」這是他致力推動的「清水散步」,來到清水,最好是搭公車或火車,下車後散步或是騎自行車,以小鎮的步調,投身街巷或是山、海,慢慢感受這裡的生活感。因為用清水的步調,才能好好看見清水的文化、生態,聽見這裡的生活、聞見在地的味道,並和清水人閒話家常。
吳長錕,清水人,是華笙音樂城老闆、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建興創藝負責人、「清水散步」網站版主,更早的時候,他是一名獸醫。
1986年的意外人生
受國中老師影響,他愛上了生物,高中時已經把大學生物念完,生物成績遠高於其他科目,後來他考上屏東農專獸醫系,成為了一名獸醫。屏東農專畢業後,吳長錕考進了台南畜產試驗所,每天觀察三百隻豬,進行研究。那是令他非常難忘而開心的一年。
吳長錕是家中老么,在父母的召喚下,他收拾起台南一年的獸醫生涯,回清水。這一返鄉,一轉眼就三十年。
因為在清水找不到當獸醫的窗口,他開了一間唱片行──1986年9月18日開始營運的「華笙音樂城」。吳長錕在國中的年紀,因為大哥開電器行,所以有機會接觸中古音響,國、高中時期也是學校樂團成員,音樂原本就是他長久以來的興趣,能夠把自己興趣當工作,每天都會充滿幹勁、做出專業來。
沒想到,一間唱片行,販賣發燒音樂,卻意外激起了三個十年熱情不滅的文化魂。
唱片行陳列了當時一般唱片行少有的古典音樂,吸引了小鎮上的古典音樂愛好者,從一、二個人到一群人,原本進門時要站著挑片,後來拉著吳長錕貼心準備的小板凳,一組人馬開始坐下來熱烈討論。這裡成了音樂愛好者的藝文沙龍,他們一起包車聽音樂會,再組織台中縣古典音樂協會,舉辦音樂講座、音樂會。這一群人中,也包括在清水文化紀錄與推動上對吳長錕有所啟發、用文化傳福音的清水高中歷史老師胡淑賢,後來他們憑著一股對在地文化的使命感,決定成立「牛罵頭文化協進會」,要以藝文展演的方式,推動清水小鎮的文藝復興與社區再造的文化運動。這樣的發展,並不在吳長錕創業的計算之中,但因為有需要,自然就看見行動了。
1995年,兩次失敗的衝擊
回清水開唱片行的前十年,吳長錕與志同道合的同好推動古典音樂、辦理藝文季,進行清水文化田野調查,一起記錄高美濕地豐富的生態資源,一步一步累積他們的清水觀點。不過,1995年,兩項關於文化與生態的搶救行動失敗後,引發了吳長錕對於文化保存的關鍵思考。
首先是楊肇嘉六然居(編注:六然居現已拆除,位於今日清水區鎮新南路與海濱路交接處)的搶救行動,從原來協商的就地保留到就地拆除,讓吳長錕和參與成員無限錯愕。接著是高美濕地附近大甲溪口設置「海渡燃煤火力發電廠」計畫,引發破壞生態的疑慮,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於是展開一系列的搶救運動,積極催生「高美濕地自然生態公園」。當時的抗爭是失敗收場,幸好後來電廠興建因資金不足而宣告停擺。
兩次充滿無力感的搶救任務,讓吳長錕陷入核心問題的思考:「凡是搶救的運動都不會成功!」他認為必須自己準備好了,才有足夠的籌碼實踐守護。他與協進會的成員決定對清水進行全記錄,建構在地文化的資料庫。吳長錕說:「這些是論述的籌碼,行動之前必須清楚明白我們有什麼、要什麼,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愛這塊土地。」於是,牛罵頭文化協進會以「三十年清水」為策略,十年記錄、十年推廣、十年收成的累進方式,取得清水在地的認同與共識,對自己的文化以一種自慢的信念予以詮釋。
2000年,買油庫送政府
「清水人個性鮮明,確定自己要什麼之後,就會以千金都不換的堅定,勇往直前。像廖添丁、楊肇嘉、蔡惠如都是清水人呀!」吳長錕表情篤定的說著。他舉2000年大楊油庫保存運動為例,正是在文化覺醒過後,「知道自己想要的」且「用自己的方法實踐」的文化保存運動。
1966年,美軍在清水楊厝里蓋了七座油庫,供應越戰期間美軍戰鬥機及B52轟炸機的飛機加油。2000年,空軍拆除油槽,引發大楊油庫的存廢討論。在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及在地熱心人士奔走運作下,獲得當時台中縣政府、縣文化局的協助,學習日本「三笠(Mi Ka Sa)旗艦之友會」向全國募款,修復保存二戰退役的三笠旗艦的方式,發行了「油庫之友卡」,成功募集六百位股東共60萬元,買下僅存的一座油庫,交由政府修復與進行相關規劃。這樣「先有主張,政府再呼應投入」的積極做法,創下民間團體進行文化資產保存的典範。
|
 |
位於清水區文昌街十八號的清水散步,既是音樂唱片行,也是咖啡館、書店,更是清水主題專賣店,這裡是推動清水文化的重要基地,經常舉辦講座活動。(圖為邀請蘇昭旭老師到店內演講後的合影) |
|
2006年,不斷「店」的清水大夢
在數位音樂的衝擊下,吳長錕經營的唱片行也受到影響,2006年,他原本計畫結束營業,但許多因音樂而結識的朋友很不捨:「店沒了,我們的記憶將無處可去!」吳長錕原來就是情義厚重的人,在深思熟慮後,他決定把唱片行轉型為藝文沙龍,更名為「華笙音樂文化館」,除了是音樂城,也是咖啡館、書店,更是清水主題專賣店,這裡成了推動小鎮文化的基地,再一次的將夢想與理想成為使命與工作。
吳長錕的清水大夢不斷「店」的進行著,他註冊「清水旅行的店」,架設「清水散步」網站,成立建興創藝有限公司,又以「清水」為主題,推出在地小旅行、文創商品來行銷小鎮,方向十分清楚。不論是旅行或是商品開發,都是在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所進行的清水全記錄的基礎下輸出成果。「如果對自身具有的內涵一點都不了解,就不會清楚自己要什麼!」吳長錕想起當初就是沒有想法、沒有勇氣,所以放棄獸醫回到清水,如今他是想法篤定、勇氣具足的社區旅行達人。他感謝的說,這些都是清水人一路帶著他走過來的。
2015年,讓俠盜代言清水
2015年尾,吳長錕策劃三年的「廖添丁旅行懶人包」終於上市。他以清水文化為創意發想,廖添丁為清水形象,手工帆布包是旅行意象,將在地文化、特色飲食、觀光住宿、旅行路線規畫與指南放入包包,帶著旅人走清水路線,說清水故事,這是行銷在地文化的一項創舉。
吳長錕在「清水散步」臉書上,以「清水民間版的旅遊資訊中心與文化推廣基地」作為簡介,他總是以兩張名片來介紹正在從事的工作,一張是非營利的「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強調守護清水文化的初衷與理念;另一張是營利的「建興創藝有限公司」,代表他要創建年輕人參與清水文化平台的決心與策略。
從獸醫到現在的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工作者,似乎難以直接連結,但這兩項都是吳長錕生命中的最愛,讓他願意投以生命最大熱情,去記錄、研究與經營的夢想。他這樣思考:「若要講連結,這兩者都是與土地連結,在屏東農專是向自然生態學習,記錄清水是生養土地的身世探索」。接下來,吳長錕希望可以卸下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的職務,讓年輕人接棒。下一站人生,他想再回去當獸醫,這也是他的清水大夢,在清水的老後生活。
|
 |
清水文化的最佳推銷員吳長錕。 |
|
吳長錕小檔案
清水人,國立屏東農專獸醫科畢業。有近三十年的藝文推廣與社區經營經驗,是社區、旅行達人。
成立台中縣古典音樂協會、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清水觀光文化產業聯盟,推廣大台中地區藝術、文化及產業;參與社區大學、社造計畫工作,協助台灣許多社區推動社區營造計畫。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