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奇蜜0-3歲育兒報】提供育兒教養資訊、和孩子共處的好點子、爸媽經驗分享等多元教養育兒內容。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臺中好生活電子報
2016/10/05 第29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凝聚愛鄉力量
我們正在改變台中
藝文工作者的社會運動
陳致豪與他的默契咖啡

 

 
 
 
 
他們以空間據點來凝聚團體社群,透過討論和行動營造一股公民力量。

凝聚愛鄉力量
我們正在改變台中

文/林韋潔;攝影/澄攝影

愛鄉有很多種方法,大多數人選擇默默關心,但也有人把愛鄉當成事業,以強有力的行動,凝聚眾人的關心。有人跨界參與社會運動,有人舉辦免費的公民講堂,有人開咖啡館做為微型社區學習場所,還有人創辦屬於在地的展演空間和音樂節。他們正在改變台中,那你也願意加入愛鄉行列嗎?

這幾年的老台中,感覺活了起來。愈來愈多人勇於表達對家鄉的關心,他們說出來、甚至站出來,用行動來證明,這股風起雲湧想要改變台中的民間力量,形塑了台中新的人文風景。

愛鄉就要用行動表示

2012年,從大學教授蘇睿弼成立「中區再生基地」,進駐中山路第一銀行分行舊址起,開始點燃社會大眾對舊城區廢棄空屋活化等公共議題的關心。(請見《臺中好生活》2016年3月號報導)

2013年,大學畢業不久的邱嘉緣和張珮綺決定返鄉創業,改造舊城老律師樓,成立「好伴共同工作空間」,提供青年創業家友善的落腳處,也成為關懷在地議題的絕佳聚會場所(請見《臺中好生活》2015年5月號報導)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在2016年成立「後驛冊店」,做為搶救城市的記憶,述說台中故事開始的地方。

2014年,在外地念書的格魯克(化名)因為擔心鐵路高架化後,舊城區老建築將消失,挺身出來成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與蔡承允等夥伴共同發起文化資產搶救行動(請見《臺中好生活》2015年12月號報導)。

同一年,關心生態的國小老師陳建輝因為發現路樹的生長,其實和水源息息相關,「要救樹得先救水」,所以主動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綠川漫漫」工作坊,他們舉辦講座,定期號召大眾一起參與淨川,還積極關心公部門的河川整治工程。

2015年,因為策劃台中移工故事展,瞭解東南亞移工處境的研究生官安妮,決定成立在地的東南亞文史組織「1095,」,並以東協廣場(原第一廣場)為據點,搭起東南亞與台灣文化交流的友善橋梁。(請見《臺中好生活》2016年6月號報導)

這樣的故事,不斷在台中發生。像設計師陳致豪跨界參與社會運動,他以與社會議題連結的貼紙和藝文咖啡館,吸引更多台灣年輕人勇於表達自己的立場,甚至主動投入社運。長期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楊宗澧,透過舉辦免費學堂式的公民論壇,引導台中民眾深入瞭解切身的公共議題,建立自己的主張,現在他還成立協會,要繼續推動好民文化行動。在大學教書的張睿銓返鄉開設咖啡館,做為微型社區學習場所,以及孕育社會關懷的據點。曾經自組樂團的Yuki,為了讓家鄉年輕人有機會表演和欣賞他熱愛的搖滾樂,創辦屬於台中在地的展演空間和音樂節。

 
邱嘉緣(右)和張珮綺(左)創立的好伴共同工作空間,提供青年創業家友善的落腳處,也成為關懷在地議題的絕佳聚會場所。

一股改變台中的公民力量

這群熱心公共議題的台中人,有的是六年級、七年級生,也有不少是八年級生,他們各有不同領域的專長和關注的議題領域,而且願意跟別人交流、合作,他們以空間據點來凝聚團體社群,透過討論和行動營造一股公民力量。

其實,愛鄉的方法有很多種,多數人選擇默默關心,但這些人把愛鄉當成事業,以強有力的行動,凝聚眾人的關心,為改變台中注入一股新活力。

他們正以行動改變台中,那你也願意加入愛鄉行列嗎?

TOP

 
 
 
 
陳致豪從藝文工作者跨界參與社會運動,用設計專業,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社運。

藝文工作者的社會運動
陳致豪與他的默契咖啡

文/李政青;攝影/澄攝影

不少人看過台灣獨立鯨魚旗、玉山旗,和引起軒然大波的台灣國護照貼紙,但很少人知道,設計者是一位來自台中的咖啡館老闆。從藝文工作者跨界參與社會運動,陳致豪用設計專業,擴大了社運的影響力。因為他相信,就算是一個人,也能參與社會運動。

2013年7月23日,苗栗大埔張藥房遭到強行拆除,前往抗議的政大教授徐世榮被警方逮捕移送地檢署,學生洪崇晏則在衝突中頭部受傷送醫急救。與兩人相熟的默契咖啡老闆陳致豪(老丹)一氣之下,「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標誌於是出爐,設計時間約莫半小時,貼紙發行近二十萬份。

很多人不知道陳致豪,但大多看過他設計的抗議標誌。像是「台灣獨立」鯨魚旗、玉山旗、「台灣國」護照貼紙、「拒絕頂新」告示等設計,都出於他之手,其中台灣國護照貼紙發行超過三十八萬份,熱門到連文具店都出現仿冒品。

 
在默契咖啡店內一角,陳列不少獨立出版品。

咖啡店成為社會交流的媒介

經營邁入第十年的默契咖啡,是他從一位設計師踏入社會運動的起點。陳致豪開門見山的說,「做社會運動都跟開店有關。」他一直都是設計師,早期主要幫國外腳踏車做品牌,後來又為許多山間咖啡館規劃整體品牌形象,和幾個朋友從山野荒地開始調查、找故事,像月光森林、綠葉方舟等都是客戶,而這些工作主要服務私人企業,和社會議題不太有接觸。

2006年,因為一起接案的四個朋友覺得,有家店可以談生意、約朋友很不錯,就這樣開起默契咖啡了。那時遷到市區的東海書苑也在找點,於是兩家店開在一起,舉辦讀書會、展覽、音樂會、詩集朗讀等活動,儘管吸引了許多藝文圈的朋友捧場,但那時台中藝文咖啡館並不多,有點曲高和寡。到了2008年,東海書苑離開了,其他朋友也因為生意不佳決定撤股,剩下陳致豪一人繼續經營。又過了幾年,終於逐漸步上軌道。

來店裡的客人形形色色,大家都把默契當成一個據點,聊著自己的所見所聞。由於店裡常舉辦影展、攝影展,吸引不少藝文愛好者前來。2011年,北屯區長安新村傳出拆除風聲,不少朋友認為這些省府宿舍群是大台中重要的文化資產,於是舉辦攝影展和音樂會,呼朋引伴要搶救老房子,最後終於留下部分眷舍。之後2013、2014年的反核大遊行、「318學運」幾乎無役不與,學運後還跟許多在地的運動參與者成立「台中市全面罷免協會」,期待從體制內推動修法,調降罷免門檻,使得罷免權成為人民實際可用的權力。

用藝術吸引年輕人關心社會議題

事實上,不只陳致豪,近年來社會運動經常可看到藝術工作者的身影。陳致豪打趣的說,「常常在衝第一線的時候,旁邊不是平面設計師,就是畫畫的,不然就是搞音樂的,有時候還可以找到一些人接案子。」他認為,藝術工作者感受性強,工作時間又比較彈性,自然容易參與運動。有了這群人的加入,社會運動也有了不同面貌。「我們這些所謂的藝術工作者,用一些非典型的方法去做社會運動,這幾年有吸引到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讓他們覺得被感動。」

在他心中,社會運動不是只有推擠、衝撞而已,「這是一種社會力,是一個由下而上聚集起來的力量。」很多方式都能促成這種力量的凝聚,例如開店、或是抵制特定產品的消費者運動。長期從事商業設計,讓他看待社運的角度和傳統不同,「商業層面是滿重要的事情,每次的購買行為,就是一種支持和選擇,從商業面看社會運動也是如此:能不能被社會買單?」

 
默契咖啡老闆陳致豪的筆電上,滿滿都是他設計的貼紙作品。

每個人都可以是社運行動者

當陳致豪回到參與社運的起點──默契咖啡,他打算重拾藝文工作者的角色,把這幾年因為忙於社運而中斷的藝文活動繼續辦下去。成立十年後,默契咖啡即將有新店開幕,以店中店的概念和台中在地品牌合作,他要讓台中人知道:許多好品牌不假外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身為一個以個人身分大量參與社會運動的行動者,陳致豪還有另一個層面的期待,他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了解,「其實你也可以做運動,不用仰賴別人的帶領。」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身信仰的捍衛者。

陳致豪小檔案

出生年:1971年
原籍地:美國
學歷:逢甲大學建築系肄業
經歷:伊沃視覺創意負責人、默契咖啡負責人、默契有限公司負責人
目前正在努力的事:藝文空間經營、推動《選罷法》修法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十月號NO.20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