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臺中好生活電子報
2017/09/13 第3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專訪市府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蕭景燈
用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台中市政府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蕭景燈認為,公部門可以透過與數位公民合作,共同解決市民關心的議題。

專訪市府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蕭景燈
用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文/李政青;攝影/澄攝影;圖片提供/蕭景燈

台中市政府為全力推動智慧城市,計畫成立「數位治理局」。去年底,特別延攬台灣網路發展先驅蕭景燈入府,擔任「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期待藉重他的經驗和智慧,協助將民意納入到市府的決策中,讓市民共同參與建構開放政府。

拿出手機,台中市政府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蕭景燈展示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應用IT技術,那是以樂高積木示意的虛擬街區。「如果我要在這邊蓋一棟大樓或商場,它會跟你說:依照這樣,這邊會塞車,那邊下雨的時候會淹水。」軟體內建了各種環境數據,擬定都市規畫時,可以即時告訴使用者相關變數與影響。

「我覺得empowerment(賦權)的精神,就是讓市民在充分的資訊下做決定。」這個軟體剛好符合他對公共參與的想像。

網路因人類普世價值而興起

蕭景燈是台灣網路的先驅之一。1995年,他與陳正然共同推出台灣第一個本土搜尋網站「蕃薯藤」,之後加入中央研究院,長期致力推廣開放政府、開放資料應用。外人看他由業界、學界到政府之路覺得驚奇,蕭景燈自己卻覺得自然而然。

 
蕭景燈(右)是台灣第一位投入全球資訊網(WWW)的先驅,他與陳正然(左)共同打造第一個中文搜尋引擎,並創立了蕃薯藤,長期致力推廣開放政府、開放資料應用。

「二十多年前,我看到網際網路,就覺得這是要用來做公眾服務。」蕭景燈表示。在還沒有網頁(Web)的年代,他在美國當留學生時響應國際特赦組織的行動,每個月為三位政治犯寫兩封信,一封信寄給該國使館,另一封信寄給囚禁單位。在他聲援的眾多政治犯中,其中一位就是翁山蘇姬。到了1993年,綠色和平組織彩虹戰士號試圖在公海上攔截前往日本載運核子燃料的貨輪,組織在網路上發起e-mail連鎖信向全球關心反核議題的夥伴散布這次行動消息,他也收到一封來自日本到美國、美國到台灣、經由他太太轉寄給他的聯署信。當時的網路只有電子郵件、新聞群組等簡單功能,卻依舊能夠串連全球。「在網際網路還沒有商業化的年代,網路上都是關心人類的普世價值。」他顯得懷念。

科技有助民眾參與公共治理

進入市府,主要也是抱著這個初衷而來。「開放政府本來就是一個很極致的目標,只是之前沒有IT技術的時候,成本很高,只能片段、片段的推,有IT技術之後,就跨一大步。」他認為IT技術相當廣泛,在不同領域應用重點各自不同,以政府治理來說,需要把握ABC,也就是:AI(人工智慧)、Analytics(資料分析)、Big data(大數據管理)與Cloud(雲端運算)。這些技術善加運用的話,對於公共治理上的公私協同(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將有莫大效益。

他以空氣汙染議題為例,官方空氣監測站回傳的資料很重要,但公部門資源、彈性有限,資料收集速度與數量難以滿足市民的需求,這時可以透過與數位公民協力共同解決市民關心的問題,「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而且手機裡的CPU比當年送阿波羅11號到太空的那部電腦還要快幾百倍,市民所擁有的計算能力是政府可以運用的。」假若市民願意自費買台空品監測裝置,藉由自有的連線環境上網傳到雲端運算分析,將能大幅增強空氣監測網的建置。

目前台中市境內官方的空氣監測站約有十六個,而民間架設的「PM2.5開放資料入口網站」中,已有超過四百個由民眾架設的監測點,這些數據在空氣汙染防治上是個很重要的依據。此外,市民的手機隨著持有者到處移動,也很適合用來回傳各種交通運輸的使用情況。

讓數據成為決策依據

從各種管道蒐集的數據,各局處依照各自的業務需求去運用,但當許多政策需要跨局處擬定、推動,許多混合型災難需要也牽涉到不同局處的業務時,將這些資料收納後,進行更高層的彙整運算就成為必要。

蕭景燈以逢甲氣爆事件為例,「消防局、衛生局都要到,接下來社會局也得知道這樣的事故是否符合條件給予急難救助,這些都需要很多資料整合運算,提供主管做決策判斷。」市府正在推動的「智慧營運中心」就是這樣的概念,裡頭包含了災害應變、路網交控、環境監測等功能,未來完成後,將大幅增強市府智慧治理的能力。

蕭景燈指出,「過往我們講民主,of the people是民有,政府由人民組成,因為我們投票;for the people是民享,政府做事,如蓋橋、蓋公園讓市民受益;但什麼叫by the people?這個公園要怎麼蓋,有人說要種山櫻花、有人要弄溜滑梯,這就是民治,也就是participation(參與)的概念。」

在他眼裡,台灣許多政策推動都是動之以情,而非說之以理,「我們的政治人物很多是:你相信我嘛,我為你好,你支持我就對啦。」但假如政府能夠善用資訊科技,讓數據說話,將能大幅改善施政效能,並促進公共參與,「例如我反對我家旁邊蓋停車場,如果直接有軟體模擬蓋或不蓋的情況,可能會發現不蓋以後,前面隨時會塞車。」

有句話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當科技從商業運用走回公眾服務時,顯然更能貼近民主政治剛發展時,眾人想像中的原貌。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九、十月號NO.26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