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清水巖可眺望整個林園區景色。(圖/老爹 攝) |
林園是個人文及景色相當豐富的地方,這和一般人林園除了中芸和汕尾漁港,就是石化工業的印象大不同。
「這對林園人不公平,林園有山、有海、有歷史古蹟、有老街,還有道地的小吃美食,這幾十年來竟然因為工業區揹負了那麼大的代價。」文史工作者林園國小老師朱永昌為林園大抱不平。
林園區是高雄市最南邊的一個行政區,東邊是鳳山丘陵及鳳山水庫,除了漁港大部分的區域仍以務農為主,近年來地方社區和文史工作者努力挖掘出許多林園特有的地景與產業資源,要把屬於林園的驕傲找回來。
林園老街的驚豔
 |
林園福興老街上有許多老建築細說林園歷史風華。(圖/朱永昌 提供•張筧 攝) |
總在老一輩人口中聽到林園的舊稱「林仔邊」,相傳是因為林園地處鳳山林木茂盛之邊,凡歷史久遠的地區也總會有一條老街,在林園就是「林仔邊街仔」的福興街。
林園的老街以福興街為主,日治末期再造第二條街林園北路,通常叫新街。新、舊兩街長不過600公尺,1980年代再延伸文化街和仁愛路,林園老街文化都在這一範圍附近。
福興街老建築訴說風華
從清領時期到現在,這一帶是林園的中心街區和市集。每天早上,福興街上都擠滿營生的攤販和傳統美食的攤位,是民眾採買和打牙祭的地方。福興街兩頭分別是廣濟宮和福德廟,據說在地理風水上是一根扁擔,也是林園重要的發祥地。
 |
福興街上的茶藝館也透著濃濃的懷舊風情。(圖/張筧 攝) |
在熱鬧的早市之後,攤販離去,福興街兩側的街屋建築露出歲月的面貌。朱老師帶領大家走入半開放的宅邸,從富麗的建材和手繪裝飾中,仍可窺見老屋昔日的風采,像街上頗為著名的黃鳳安藥舖,屋裡裝飾著已故國寶級彩繪大師陳玉峰的作品。
為了一探街屋內部深隧的格局,持續探進街上的「逸竹軒茶藝館」,店內裝置復古,牆上還掛有一幅日治時期老街昔日風貌的老照片和懷舊的電影海報,往裡走一進一落的格局各有風姿,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老街美食記憶中的好味道
福興街周邊也是林園美食的大本營,許多小吃店都有數十年歷史,光是鴨肉飯就有好幾家,打開林園的美食地圖,開南街上有花枝柱的花枝麵,鬍鬚海產店的食材都是中芸漁港大清早進港的新鮮貨,福興街口的三角窗冰?室有六十年歷史,是林園人的共同記憶,郵局旁巷子裡的老街麵線糊是50年吃不膩的口味,頂厝社區的百年楊桃汁是來自社區裡百年楊桃樹釀製,每一種記憶中的好味道都值得重新品嚐。
舊林園派出所成亮點
 |
林園福興老街上有許多老建築細說林園歷史風華。(圖/朱永昌 提供•張筧 攝) |
人潮熙攘的福興街上,有一處充滿寧靜氣息的磚木混合結構日式建築─舊林園派出所,其位於林園老街中心地帶,日治時期是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為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也是林園現存保存較完整的歷史建築物之一。舊林園派出所在1989年派出所遷出後長期荒廢閒置,經學術團體及地方社團的努力,2007年公告為高雄市歷史建築,並展開修復,修復後屋身仍以木造骨架為主體,整體空間還有宿舍、庭園、古井和防空洞,如今成為林園老街上最大的亮眼。派出所後面是東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寶祥、藥學博士林所與居民共同努力闢建的藥草園「憶思園」,種植150多種常見藥草,綠意盎然,是休憩頗夯的景點。
林園三庄各有故事
離開林園老街區走鳳林路往大寮、鳳山方向,過了清水岩路,不一會兒即可看見潭頭路,左轉進入潭頭路即是知名的林園三庄地區,這裡就是林園諺語「潭頭伯仔駛牛車、中厝叔仔起大厝、林內姐仔綁掃帚」的發源地,同一條路也因緊鄰的三庄分為潭頭路、中厝路、林內路。
 |
「童玩學堂」的童玩都取材自林園潭頭的歷史文化與使用在地材料。(圖/張筧•朱永昌 攝)攝) |
※延伸閱讀: •小城探幽 走訪林園舊街名勝 (下)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七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