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13 第 908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北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 蔣恩榮 運動醫學提供運動員 多面向專業幫助
   
 
北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 蔣恩榮 運動醫學提供運動員 多面向專業幫助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7期 文/鍾碧芳 攝影/許宏偉】

運動傷害對運動員而言,是令人擔心卻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但不光是運動員,即便是熱愛運動的你我,偶爾也會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在運動中受到傷害;隨著運動風氣的盛行,運動醫學逐漸受到重視,甚至有許多熱愛運動的醫師也朝此方向發展。

2021年東京奧運場上,台灣奪得參賽以來的最佳成績,選手努力為國人爭光,背後除了苦練的汗水外,更有許多民眾看不到、長期在訓練過程中累積而成的舊痕新傷。而運動員的培訓,除了需要教練指導,訓練過程中倘若不小心受傷,更是需要運動醫學跨領域科別的協助,以讓選手得到最適當的保護,維持亮眼成績。到底運動醫學門診能解決什麼?難道就只是專為運動員設計的特別門診嗎?

運動醫學門診,到底看什麼?

其實,運動醫學是骨科的次專科,不光處理運動員,也能解決所有熱愛運動的民眾,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或導致的傷害,包括關節損傷及復健問題,像是藏在關節內的軟骨、韌帶、肌腱、半月軟骨等特殊組織等。

當然,運動醫學也會需要動手術,因為要處理的部位多半是在關節附近,所以手術方式多以微創為主,具有傷口小、復原快、對軟組織破壞少的好處。臺北榮民總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蔣恩榮說,運動醫學是最早有微創手術觀念的專科,「手術以關節鏡為主,方式是在關節上開幾個小洞,利用特殊器械、加上影像輔助進行手術。」

關節鏡的應用發展少說有三、四十年歷史,從早期單純用做診斷工具,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具有治療及重建價值,應用範圍如四肢較大關節肩、肘、膝、踝關節等,以及較小關節如手腕、腕骨關節等,都有不錯的成果。

蔣恩榮指出,運動醫學科還有個特殊項目,即是近來討論相當熱絡的再生醫學,「這門科學發展進步地相當快速,甚至近幾年在幹細胞、再生因子等使用,都是屬於骨科及運動醫學的範疇。」除了治療外,透過運動醫學門診,也能讓熱愛運動的民眾有正確的運動知識,並且要能在受傷初期及時知道緊急處理方式,以降低更嚴重的傷害。

熱愛運動而選擇運動醫學科

外型挺拔的蔣恩榮,自己從小到大熱愛運動,尤其是籃球。他觀察到賽事中球員或隊友打球受傷時的無助,「過去臺灣運動員沒有很好的就醫管道,許多選手或球員不知道要去哪兒就醫?有些是隨便找個診所拿藥吃,但多數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傷到哪裡了?」尤其學生時期,很多小球員總是反覆就醫,復健時間拖很久;如果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最終還可能導致功能上的限制;甚至會對運動失去信心或不敢再做激烈運動,相當可惜。

秉持想要讓熱中運動的人,在不慎受傷後也能得到良好的照顧品質,蔣恩榮投入運動醫學領域。「運動醫學科雖是骨科的一環,但病患年齡相對較骨科年輕,治療時,不只希望讓受傷部位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病患的心情也需照顧到,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心。」

過去台灣真正的職業選手並不多,這十多年來在國際賽事,以及國內職業棒球、籃球等運動帶領風氣下,學校體育班、體育資源逐漸受到重視,「台灣真正金字塔型的運動員偏少,但學生球員愈來愈多。職業球員多半都有自己的醫療團隊照護,但學生族群卻不一定有這樣的配置。」

他說,學生球員受傷後極可能會因為得不到正確資訊,得不到適當的處理,而延誤治療;門診也經常看到球員對受傷的恐懼,害怕、擔心開刀後會影響訓練,「愈是四處求診,愈會擔誤治療黃金期。」甚至,也有很多是因未得到即時的處理與治療,又急著回場上訓練,而導致再次受傷,反倒影響日後的運動生涯,因此更需要運動醫學專科的幫助。

蔣恩榮笑著說,通常會選擇運動醫學科的醫師,多數都跟他一樣,對運動大都有一定程度的熱愛,或者是自己也喜歡運動、愛看國際賽事等等,「把興趣當做日常,就不會覺得辛苦。」

醫師本份是照顧病患

蔣恩榮平日除了臨床看診,也是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他認為,現在年輕的醫學生比過去二、三十年前的自己更靈活,「早期求學時,網路不發達,資訊取得相對辛苦,若要看到前輩們的手術示範,幾乎都要到現場才行。」如今只要上網搜尋,就能找到相關的手術、觀念或演講,甚至醫學新知等,不用到當地、就能在線上學習。

而運動醫學科,在關節鏡技術發展迅速下,學會也陸續舉辦了相當多場次的訓練課程,且都是採取大體實驗課,能讓年輕的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可以近距離學習執刀。「關節鏡手術需要很多練習,也要求手眼協調,所以得花時間訓練。」

對於醫師的天職,他認為「照顧病患,讓病患能更輕鬆的完成治療。」是重要的觀念。因此,課堂上除了會傳授學生知識外,也特別注重「學生對病患的態度,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定位。」他體會,對人的關懷與互動是無法從課堂上學習而來,必須長期與病患相處才能通透。

如今時代進步,醫學生的出路也並非只有一個選項,有些可以往臨床發展,持續在醫院內累積與病患相處與治療處理的經驗;有些也可以往醫師科學家邁進,推動醫療創新與改革,做對人類有幫助的事。「這些也都需要有同理心,以及對生命、人文的關懷。」

受傷了,運動醫學門診怎麼處理?

有時像是打籃球時跳起後著地沒站穩,或者快跑時被絆倒,有時會出現很輕脆的聲響,之後膝關節會疼痛、腫脹到無法繼續進行活動。以前多數大人們總是說:「去國術館喬一喬就好!」這到底有用嗎?蔣恩榮表示,現在多數中醫門診的醫師也同時有西醫執照,已經知道什麼情況下務必尋求復健科或骨科進一步檢查觀察,所以只要不是密醫,通常都可以得到正確的處置觀念。

一般若是膝蓋內韌帶,或半月板、十字韌帶等受傷,來到運動醫學門診時,至少都會先照一張X光片來排除骨折的可能,有時也會以超音波、核磁共振(MRI)等確認受傷情形,以安排治療計畫。至於治療的方式,則會視病患的年齡、活動力以及對運動的期望、膝蓋的功能等來評估。

運動是釋放壓力的好方法

蔣恩榮在台北醫學大學念醫學系時,就是籃球校隊,畢業後進入臺北榮總任職,也是從住院醫師開始就加入榮總的籃球隊,期間參與過大大小小醫師盃、公教盃等籃球比賽,對籃球的熱愛不減。他笑說:「年輕時在球場上是比輸贏,現在去球場則是交朋友。」

他鼓勵民眾要多運動,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量會流失,一定要經常鍛練,才能維持體力與肌耐力。況且運動也是釋放壓力的方式,不僅可使生理健康,也能提升專注力,還能增加關節靈活性與柔軟度,避免受傷跌倒。

運動傷害怎麼預防?如何警覺即時處理?

因為運動造成的肌肉痠痛通常是正常現象,蔣恩榮提醒,若是受傷當下就很嚴重,一定是非常痛,也會有腫脹情況,行動功能更是受到嚴重限制,像是腳伸不直、沒辦法行走等,這時極可能是韌帶斷了、骨頭斷裂、軟骨破裂等狀況發生。「現場可以做的處置為冰敷加上固定,先讓軟組織冷卻,阻擋發炎反應,之後要趕緊找診所或醫院照X光,做進一步的處理與檢查。」

還有一種狀況是,雖然在運動時受了些小傷,像是打籃球「吃蘿蔔」、跑步時腳「拐到」等,當下感覺並不嚴重,「這種情形,年輕人大概可以在三、五天內就恢復,如果超過一星期仍然不舒服或有加劇,且在冰敷後沒有緩解的跡象,也應該要諮詢運動醫學科醫師做進一步諮詢及檢查。」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77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