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6/21第369期
 
焦點議題
  實用祕技
 

提升自我、持續學習,讓企業搶著要你!

 

撰文/李雅雯、陳書榕

文章來源 《經理人月刊》2012年6月號

無論是求職或轉職,本質上都是「自己的能力」與「企業的需求」之間的媒合。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想讓自己成為企業想聘用的人才,你必須了解自己的天分與熱情何在,更要了解企業本身的特性,以及所需要的人才特質。

履歷表投了又投,經過漫長等待,仍等不到回音;自傳一修再修,洋洋灑灑寫了長篇大論,卻提不出自我價值;人力銀行網站上,職缺列出一大串,依然不知道自己適合哪個工作;前去面試時,當主管詢問「了解公司和產業嗎」,卻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上述情境,幾乎是每個求職者的共同恐慌──還不太確定自己適合做什麼,就算有想去的公司或行業,了解也不夠深入。

除此之外,就業環境的多變與不確定,可能更讓你感到焦慮。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4月份失業率為4.1%,創下近三年半以來新低。儘管看起來似乎是好消息,但專家認為,由於企業用人明顯趨於保守,4月間就業人數的增幅,其實不如過去兩年;加上6月是大專院校畢業季,屆時失業率可能再度攀高。

另一個數據統計,應該會讓現下年輕人更心慌:目前國內青年仍有超過10萬人失業,失業率在4月高達11.75%。不難想見,隨著畢業季到來,又有一大票新鮮人走出校園,求職環境勢將在供給遠大於需求的情況下,變得更惡劣,甚至可能進一步壓低新鮮人起薪。

無論是求職或轉職,本質上都是「自己的能力」與「企業的需求」之間的媒合。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想讓自己成為企業想聘用的人才,你必須了解自己的天分與熱情何在,更要了解企業本身的特性,以及所需要的人才特質。

擁有6項軟實力,躍升企業最愛「π型人」

在5月下旬舉辦的一場「上班族競爭力管理論壇」中,邀請到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陳勝一、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等人,談論當前的職場,究竟最需要哪種人才?答案是「π型人」!

根據IBM歷年來的《全球CEO調查》, 最容易影響企業營運的因素,除了市場、技術之外,讓企業主長年掛心的就是「人才」。陳勝一指出,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正在改變,從前需要的是具備單一技能的專業者,現在則需要專業多工的「π型人」──亦即,除了對於專業技能有高掌握度之外,同時擁有第二或第三專業技能,並且具備跨領域的觀察角度與歷練,能對市場進行全面性的剖析與理解,創造出相當於一般員工的雙倍或三倍價值。而這樣的員工,自然能成為市場上的搶手人才。

針對如何成為「π型人」,綜合戴勝益、陳勝一、何飛鵬三人的見解,必須具備下述6種「軟性人才力」:

1.自我察覺
求職期間,絕不要直接就點開人力銀行網站看職缺。陳勝一建議,首先要多看新聞報導,了解市場趨勢和產業脈動。接下來,則要回到「自己」本身,捫心自問「你了解自己嗎」,分析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何在;以及,與他人相比起來,自己的核心能耐又有什麼過人之處。

2.蒐集資訊
「一定要蒐集到大量的正確資訊,才能做出最適宜的判斷,否則只會功敗垂成,」戴勝益說。找工作也是如此,若只是看見眼前雲霧,以為找不到出路,卻不努力搜尋相關工作資訊,就算爬得再高、走得更遠,也只是徒然,殊不知過了眼前這關,等著你的就是一片美好桃花源。

3.接受挑戰
人生在睜眼、閉眼之間轉瞬即過,所以「不要對自己做太清楚的設限」。何飛鵬認為,現在雖然是專業分工的社會,但是如果只將自己的視野與學習範圍,限縮在現有的專業上,對於新事物的學習力就會降低。

此外,常問自己「懂不懂」「會不會」,就能發現不足之處,並設法加以彌補。唯有持續不斷地突破原有的安全範圍,你的舒適圈(comfort zone)才能愈擴愈大。

4.謙沖為懷
在職場上,要跟其他人共事的機會很多,因此,老闆絕對不會只要有專業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你具備謙虛待人的態度。所以,趕快檢視自己的「驕傲」程度吧!

5.合群共處
沒有一個老闆會樂見辦公室鬧紛爭,影響工作氣氛和效率。所以,戴勝益提醒,如果你常跟人處不來,不妨試著釋出善意吧!你會發現,連原本是敵人的人,都會慢慢靠近你。

6.持續學習
擁有願意「學習的態度」固然很重要,但陳勝一指出,能否持續學習,才是成功的關鍵。藉著多看、多學,訓練自己的整體思維,有助於自己不只是專注在短期層面,還能將眼光放遠,累積獨特見解。

了解自己、了解產業,更要擁有正確的目標與信念

掌握了上述6項軟性人才力,何啟聖指出,求職者還必須強化自己的「求職技巧」,在投入職場之前掌握「了解自己」及「了解產業」這兩個原則,才能精準地找出適合自己的未來道路。

無論培養了多少能力,或是準備了多少技巧,或許你內心最焦急想知道的,終究還是:「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工作?」聽聽知名心理學家法蘭柯(Viktor Frankl)給你的建言。

《我專業,故我在》一書提到,法蘭柯是二次大戰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他待過惡名昭彰的奧許維茲集中營,從中觀察到人如何在絕望中苦撐,並研究人們的求生心理。法蘭柯發現,能活著離開集中營的人,多半都是相信前方還有路,而他們也正是靠這股力量存活下來的。

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只要有「目標」和「信念」,就會帶來希望。正在求職的你,只要設定目標,對未來有信心、有想法,就絕對找得到出路。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7-ELEVEn顧客經營學》

  主題學習
 

【何飛鵬專欄】什麼是專業?

 

 

文章來源 《經理人月刊》2012年6月號

根據我自己對「專業」的描述,要稱得上專業,至少要具備3個要件:專業精神、專業倫理與專業能力。做為一個專業經理人,我們對專業還要重新定義與理解。

許多朋友問我,你每周寫一篇專欄,真的是太厲害了,我們偶而要寫一篇文章,都困難得不得了,你是怎麼做到的?

我其實不只每周一篇,我平均每個月要寫一萬多字,我一輩子只做這一件事,也只會做這一件事,我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所以寫文章對我而言就是工作,習慣了就不困難。我的回答雲淡風輕。

說我自己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我當之無愧。我出身記者,後來雖擔任管理職、創業者,但其間從未中斷過寫作,因為不寫作的新聞工作者生命是枯萎的。可是儘管如此,寫作對我雖時時為之,就很容易嗎?

並不!寫作不困難,但要寫什麼?要寫出自己相信,且有深刻體會的事,就不容易。如果還要使文章讓讀者產生共鳴、出現認同、印象深刻,就更難了。這件事我花了一輩子去學習、去練習、去體會、去揣摩,到現在勉強勝任,但自認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說自己是「專業」,我還感汗顏。

我創辦《經理人月刊》,立足於「專業」,信仰「專業主義」,我深知「專業」的崇高與深奧,因此我自稱「專業」不免心虛。

根據我自己對「專業」的描述,要稱得上專業,至少要具備3個要件:專業精神、專業倫理與專業能力。

專業精神指的是對所從事的工作,抱持神聖崇高的敬畏,願用一生永無止境地追逐,期其完美;但完美似乎永不出現,只能不斷地推翻自己,企求更高的境界。

工作無貴賤、無難易、無好壞,都應被神聖尊重;而一旦用專業精神追逐,成果就會出現質變,產生創新,讓生活向上提升。

專業精神是信仰,有了信仰,實際執行上就要信守專業倫理。每一項工作都有其必須遵守的原則與規範,有的是明確成文的規則,如醫生、律師的倫理;有的則是不成文的準則;有的甚或是工作者的自我要求。以我從事的文字工作為例,絕不寫我不真正相信的事,這就是專業倫理。

再其次才是專業能力,這是「專業」最被強調的部分。每一個工作者都努力修練自己的專業能力,從最基本的工作熟練開始,再進階到流程的改進、方法的創新,最終的結果就是要成就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個人,然後做出不一樣的傑出成果。

根據這三個核心要素,我是不是一個專業的文字工作者還有爭議。因為在專業精神上,我會自滿於現狀,有時會停在原地,不知求進步;在專業倫理上,我下筆還無法達到公正客觀,個人喜好常踰越內心的底線;至於專業能力,我或許勉強吻合。但整體上,我離絕對的專業,還有待努力。

做為一個專業經理人,我們對專業還要重新定義與理解。

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商周出版發行人。曾任《卓越》雜誌、《保險行銷》雜誌總編輯,曾被金石堂書店選為1997年出版風雲人物。
何飛鵬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feipengho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7-ELEVEn顧客經營學》


6/30(六)經理人晨讀會,卡內基資深副總連桂慧與你分享卡內基成功學,讓你發揮影響力!

 

 
  訊息公告


打工度假︰畢生難得的探險
越來越多國家開放台灣年輕人申請打工度假簽證,若你具有冒險挑戰的勇氣,加上妥善規劃與準備,就背上行囊出發吧!

馬祖不思議 妙事追追追
馬祖四鄉五島豐富多元的景點,不管是軍武迷、石頭迷、鳥人、釣客還是醉翁,這裡通通都能滿足你的需求。該地除了戰地風情外,還有哪些妙事?

本文章由《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授權刊登, paper.udn.com聯合電子報 代理發行
更多內容請見本期《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發送內容如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service@managertoday.com.tw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