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含糖飲料跟痛風有關嗎?
很多痛風患者都知道,喝酒容易引發痛風的發作。而研究也發現,啤酒、海鮮、內臟類食物是誘發急性痛風的常見因素。美國大型研究也證實,隨著酒精的攝取量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也越高;不同種類的酒有不同的影響,啤酒又比烈酒更容易引發痛風。從普林含量來看,根據2000年發表在中華公共衛生雜誌的研究分析,台灣市售酒精性飲料,包含:釀造酒(啤酒、小米酒、紅葡萄酒、紹興酒)、蒸餾酒(米酒、高粱酒)、再製酒(維士比、保力達B、蔘茸藥酒),每100毫升的普林含量都不超過15毫克,普林含量其實並不高,其中米酒和高粱酒甚至檢測不到。
既然酒類普林含量並不高,那為什麼容易導致痛風呢?其實另ㄧ個關鍵是「酒精」,酒精在體內代謝的過程會產生乳酸,乳酸累積會影響尿酸的排泄,而且酒精會增加尿酸的生成,所以即使測不到普林的米酒,長期或過量飲用也可能提高血清尿酸數值。此外,喝酒搭配的下酒菜多半是海鮮、內臟、零食等高普林或高熱量的食物,更容易誘發痛風的發作。因此,痛風患者應儘量避免飲酒,才是減少痛風發作及復發的風險。
我不喝酒、海鮮也吃不多,為什麼痛風會找上我?食物裡的普林並不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唯ㄧ因子。
以含糖飲料為例,含糖飲料普林含量低,卻是誘發痛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關鍵為含糖飲料裡的「果糖」。在2008年發表的ㄧ篇研究,追蹤了46393位健康的成年男性12年,藉由調查他們攝取含糖飲料的頻率和類型來了解含糖飲料和痛風的關係,結果發現:隨著含糖碳酸飲料攝入量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每天喝2次或2次以上含糖的碳酸飲料,與1個月喝不到1次的人相比,其罹患痛風的風險增加85%。
購買市售的手搖飲料或包裝飲品前,可以看看後面的標示,幾乎都有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HFCS),高果糖玉米糖漿是ㄧ種從玉米澱粉提煉、加工所製成的糖,因為價格便宜、甜度高,被廣泛使用在手搖飲料、糕餅、甜點中。而「果糖」除了帶來甜味,也帶來健康上的負擔,因為果糖在人體代謝後會間接增加尿酸的生成,並減少尿酸的排出,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除此之外,長期過度食用果糖,也與肥胖、代謝症候群、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非常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