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巷尾遍布的超商便利店早就讓冷飲、含糖飲料方便取得,這幾年竄起的手搖飲料店更徹底改變了年輕人的飲食習慣。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教授表示,從歷年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研究顯示,近20年來,台灣兒童與青少年喝含糖飲料的行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常喝含糖飲料使BMI、腰圍及尿酸值顯著增加;膳食多樣化攝取均衡性下降,影響微量營養素攝取;澱粉類攝取較高、蛋白質攝取較低、維生素E攝取量也顯著較低。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使用1993至1996年、2010至2011年的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分別聚焦1820名、2513名13歲以上、未滿19歲的國中與高中青少年,包含基本人口變項與24小時飲食回憶問卷的數據,進而探討青少年含糖飲料攝取的時間趨勢與相關因素。就連《2016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也顯示,2016年小學生及國中生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都將近三成,比例分別是28.1%及29.5%。
研究顯示,青少年攝取含糖飲料若每天飲用350cc以下是偏好罐裝飲料,但每天習慣飲用超過750cc含糖飲料就是較喜愛手搖飲料。
多數手搖飲料或包裝飲品多添加玉米果糖,人體消耗果糖需要依賴肝臟代謝轉換成三酸甘油脂進而累積成脂肪,造成脂肪肝,長期食用恐會造成對肝臟負擔。此外果糖也容易磷酸化,中間產物之一為腺嘌呤,嘌呤又稱為普林,最後會形成尿酸,過多尿酸無法代謝將導致痛風。因此就算2、30歲的年輕人平時不吃海鮮不喝酒,也會因含糖飲料攝取過量而導致尿酸值升高,據研究,每天喝含1-2份高果糖糖漿飲料的人,比一個月喝不到一次的人,高尿酸血症增加85%。
而每天喝超過500cc以上的全糖含糖飲料的青少年,BMI值高於25的機率是沒有攝取含糖飲料者的4.9倍;同時,BMI值愈高者,含糖飲料攝取量對尿酸的影響愈為明顯,而肥胖、血壓、尿酸,這些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素。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大醫院副院長盧國城指出,台灣每年消耗500多億醫療經費在「洗腎」,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腎病患者,根據2018台灣腎病年報統計分析,透析病人有46.1%的原因來自糖尿病併發症;而台灣青少年飲食習慣不正確,天天將含糖飲料當水喝的群聚效應下,對青少年尿酸、體重指數和血壓影響甚鉅,令人擔憂未來腎病恐影響國力。
所以,要有效防治慢性腎臟病等的發生,應從兒童青少年時培養符合健康的飲食習慣做起!政府、學校、家長都應重視培養兒童青少年優質健康識能!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