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黃女士,因為呼吸困難,爬樓梯時會喘和胸悶,所以到心臟科門診就診。黃女士有明顯的心絞痛症狀,懷疑是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所以建議她做進一步的檢查。
除了輕微的舒張功能異常和瓣膜逆流外,她的一般心臟超音波大致上正常。醫師建議她做核子醫學檢查去評估一下心肌是否有缺血情形,但因為家中媳婦剛懷孕,怕會影響小孩,所以為黃女士提供了兩個選擇,包括運動心電圖和負荷式超音波加上形變分析。經討論後,黃女士同意接受負荷式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心肌確實有缺血情形,便安排心導管檢查。經導管治療包括氣球擴張和支架置放後,黃女士順利出院,症狀也改善了不少。
心臟超音波是利用聲波產生心臟實時圖像的檢查,這項檢查主要用來評估心臟和瓣膜的功能。
心臟超音波的用途廣泛,它除了可以觀察病人的心臟結構如心臟腔室內是否有血塊或血栓,心臟周圍積聚的液體,心臟瓣膜的形態外,心臟超音波有些優勢是其他影查無法達到的,首先,是輻射劑量,心臟超音波沒有輻射暴露的問題,也不用使用顯影劑,就算使用顯影劑,也是不傷肝腎功能的對比劑,對病人來說風險和負擔很小。第二就是心臟功能的動態評估,一般的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都是比較靜態的檢查,以上檢查都很難即時看到心臟的動態變化,如瓣膜開合的瞬間,心臟收縮和舒張時的動態影像,但這些都是心臟超音波的強項。
然而,在檢查冠狀動脈疾病時,超音波在缺血評估上,卻會稍微打了些折扣。一般傳統評估心肌缺血的非侵入性檢查有兩種,一個是運動心電圖,另外一個是核子醫學掃描。
運動心電圖的好處是病患經由運動,倘若在心電圖上有異常,則會表現出來。雖然運動心電圖不是百分百準確,但基於方便和無輻射、無使用顯影劑的優點,常常被用作心導管檢查前的重要評估。但運動心電圖只能告訴醫師心肌有缺血問題,但不顯示哪個心肌區域缺血,無法推測哪條血管狹窄。
而心臟核子醫學檢查則可以補足這個缺點,加上使用藥物模疑缺血情形,病患無須跑步或踩腳踏車,便可以知道缺血範圍,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族群,核子醫學檢查比較適合。但這個檢查會用到一些藥物,而且有核輻射的問題,對身邊的人群如孕婦都有影響。
基於上述的問題,在無須使用藥物,在沒有輻射的狀態下,透過比較心臟超音波在靜止時和運動時的心肌局部和全體的收縮變化。雖然負荷式超音波可以顯示出運動時的形態異常,但是肉眼的觀測有時候很難分辨是否為真正的異常以及其異常的界限。所以,心臟超音波也發展出形變分析技術,讓心肌缺血的位置可視化。
所謂的形變分析技術,就是利用軟體分析在超音波下,心肌顯影出來的亮點在心臟收縮期和舒張期的位置變化。該測試被應用於篩檢和追蹤癌症治療期間接受心臟毒性藥物治療的患者,評估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的病人,以及評估和監測心肌疾病(如肥厚性、缺血性心肌疾變)等的心臟疾病。
一般來說,形變分析把左心室3個切面分成16至18個區域,再重組出心肌血流分佈的圓形圖表,即所謂的牛眼圖。根據牛眼圖的判讀,可以評估病人心臟肌肉的缺氧範圍以及預測阻塞的血管。研究顯示,負荷式超音波加上形變分析和核子醫學掃描對比心導管檢查結果,準確度差不多。
除此之外,某些病人因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但各種心臟及呼吸系統檢查都查不出原因時,利用負荷式超音波,有可能可以檢查出其它潛藏的疾病,如運動時舒張功能異常或二尖瓣逆流變化等。
負荷式超音波的發展日新月異,可與其他檢查相輔相成,為病人提供侵入性手術前更精準的檢查品質。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