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5/11 第81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納入健保給付 助青少年以上病患癢感、病灶幾乎清零
新書上架 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照護、用藥選擇、新型藥物大公開
 
     
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納入健保給付 助青少年以上病患癢感、病灶幾乎清零
編輯部《健康世界》
那年夏天,22歲小明(化名)來診間時,全身上下包得緊緊的,只露出雙眼。即使只看得到眼睛,仍能感受他的畏縮與排斥。小明從嬰兒時期就發病,來到門診求助時,已經是中重度患者,在學校經常受到旁人的異樣眼光,而不敢交朋友;他自己也時常受到皮膚上的刺癢而折磨,再加上長期睡不好,情緒顯得低落。

當媽媽要小明拉起衣袖讓醫師觀察皮膚狀況時,他眼露嫌惡且防備心很重,彷彿這程序已經歷過無數次。醫師試著以新機轉藥物的治療成效、鼓勵不要放棄治療,逐漸突破小明心防,他緩緩拉起衣袖,讓現場醫護人員光看就覺得心疼,「天啊!全身幾乎沒有一處肌膚是完整的,不是流湯流血,就是皮膚紅腫加上脫屑。」

在使用了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後的隔周回診時,小明面帶笑容,也願意穿上短袖外出與朋友聚會了。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蔡雅竹說,未來這樣的治療成果故事一定會越來越多,感謝健保自今(112)年四月起新增給付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12歲以上異位性皮膚炎中重度患者,這樣的好消息,無疑對所有病患與家屬而言是一劑強而有力的強心針。

藥物發展日新月異 精準治療-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助抗「異」成功

蔡雅竹說,像小明這樣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過去只有類固醇、傳統免疫調節劑及照光等治療方式可以選擇。但類固醇無法長期使用,傳統免疫調節劑療效只是中等,照光則必須經常往返醫院,不利上班上學,這些都逐漸令病患對治療失去信心。

「有些病患在急性期甚至已經使用到高劑量的類固醇,但當症狀緩解進而減藥後又立刻復發;或者是在用藥過程中病情始終反反覆覆。診間也有部分病患使用傳統免疫調節劑治療後,雖一度有效,但病情卻無法穩定控制。」她指出,過去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幾乎沒有快速有效又可長期使用的藥物可以選擇。

生物製劑近幾年問世後,讓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燃起一線希望,也愈加要求治療效果,達到全身病灶要清零的目標。但實際上,生物製劑對於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仍有其侷限,尤其在病患最介意的頭頸部位,較難確保顯現療效。

直到近兩年陸續有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上市,讓這群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有了治療轉機。蔡雅竹指出,與生物製劑相比,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療效不僅全面且均勻,對於頭頸部的病灶也反應良好。也因為藥物選擇更為多元,病患除了期盼能快速達到癢感解除、皮膚病灶清零,也開始重視小分子藥物的便利性及價格。

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四月一日起納健保給付 病患可望就此改變「異」生

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僅需一天服用一次,相較於須回診施打的針劑型生物製劑,便利性更高,效果也令人滿意,「病患在使用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的一周內,就感受前所未有的療效,完全不會感到皮膚搔癢。」蔡雅竹提及,病患形容,人生煥然一新,並且能享有難得的一夜好眠。

依據文獻與研究,使用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約三至四個月,超過七成病人皮膚症狀就能恢復75%以上,也有將近六成病人甚至能進步90%以上,尤其對於病患相當在乎的頭頸部病灶,也能有相當好的療效。目前已有近三年的臨床試驗追蹤藥物安全性,為中重度異膚病患帶來更精準、快速、有效且長期穩定控制的治療新選擇,有助於增加病友持續就醫,接受正規治療意願。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健保署去年開始健保放寬給付條件,除了將12歲至18歲青少年中重度異膚病患納入給付對象,今年四月一日起也將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為中重度病患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蔡雅竹提醒,現在藥物已經進入精準治療階段,新藥物的開發能有效抑制過多的免疫反應,即使長期使用也不用擔心造成傷害,因此呼籲病友要走出來積極治療,讓生活回到正軌、煥然「異」新。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e世界》網站)

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照護、用藥選擇、新型藥物大公開
賴柏如醫師《健康世界》
【定價320元】本書除了介紹各種治療方式,還詳細討論包括:保濕、沐浴、穿著、運動等日常照護,期望能讓讀者更瞭解異位性皮膚炎,而非對異膚模糊懼怕,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甚至戰勝疾病 ...MORE
為什麼要燃燒我的生命來通勤?巴黎的「15分鐘生活圈」計畫
新冠疫情後,許多人改為在家工作,大家也開始反思過去花太多時間在通勤上了,我們到底為甚麼要通勤?其實早在 2016年,巴黎第一大學教授卡羅.莫瑞諾就提出了這個概念-住在都市裡的人們,如果可以在步行或騎自行車15分鐘的範圍內,滿足基本生活所需,那麼人們的幸福感也會大大提升!

想一想孩子需要什麼?
你們覺得孩子需要什麼呢?阿雷馬娜在《孩子是什麼?》一書中提到:孩子喜歡人家專心聽他們說話。又青老師在她所撰寫的《故事角落裡的故事》中也提到:孩子需要被看見!裴利老師說:我們要警覺每個孩子最根本的孤獨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