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瀉腎火藥-專治陰虛火旺型腎虛 |
牡丹皮、地骨皮、龜甲等,清熱涼血、滋陰益智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黃柏是芸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乾燥樹皮。前者稱「川黃柏」,後者稱「關黃柏」。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用法:用於清熱燥失時,要生用(不經加工);瀉火除蒸退熱時,多用鹽水灸用;止血時,多炒炭用。
下面介紹2道常用的黃柏食療方。
◆食療法1:三黃咖啡
材料:黃連10克,黃柏12克,黃苓15克,咖啡100克,白糖適量。
作法:將前三味藥水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糖。
服法:每次服用20毫升,1日4次。
功效:清熱解毒。
◆食療法2:單參黃柏酒
材料:單參30克,黃柏10克,白酒500克。
作法:單參、黃柏泡入白酒中,7日後即可服用。
服法:每日20~30毫升,每日2~3次。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為常用中藥,<本草經疏>記載:「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
性味:性涼,味苦、辛。
功效:清熱、涼血、和血、清瘀。
主治:各種血熱證、熱毒證、瘀血證,且擅瀉陰中之火,能治肝腎陰虛低熱、無汗骨蒸。
◆有哪些配伍藥材?
1.生地黃、山梔、赤芍、桃仁、柏葉、鮮茅根
牡丹皮善清血、活血,因而有涼血散瘀的功效,如果與生地黃配伍,能使熱退而陰回,對有腎虛症狀而內熱者療效更佳;配山梔,則清肝泄熱;配赤芍、桃仁,則活血散瘀;配柏葉、鮮茅根,可涼血止血。
2.鮮生地、赤芍
牡丹皮清營血(指血塊)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清血分實熱,常與鮮生地、赤芍等同用。
3.當歸、赤芍、桃仁、紅花
經閉、損傷等情況,都會有氣血瘀滯症狀,由於絡道瘀阻,常發生疼痛。牡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滯散而氣血流暢,疼痛緩解,通常和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等同用。
★地骨皮: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地皮骨就是枸杞的根皮,能治骨蒸肌熱,解一切虛熱煩躁,生津液。
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功效:瀉肺胃之火、涼血止血、清熱除蒸。
適用:陰虛發熱、虛勞骨蒸者。
現代醫學研究,用地骨皮煮水喝,對高血糖有明顯的平抑作用,但又不致把血糖降太低,引發低血糖。要注意的是:地骨皮是降血糖的良藥,只適用於控制高血糖,不應把它當成治療糖尿病的主要療法。
◆藥法:地仙散
<本草方>記載一個叫「地仙散」的除熱生津藥方,實驗證明效果很好,陰虛燥熱者不妨一試。
成分:地骨皮50克,防風50克,甘草25克。
作法:煎水去渣後,溫服。
注意事項:凡表證未解者不宜用,以免引邪入裡。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生地黃,又名「乾地黃」為雙子葉植物藥,玄參科植物,地黃或懷慶地黃的根。
性味:性寒,味甘、苦。
功效:清熱、生津、滋陰、養血。既可祛邪,又扶正氣。
<飲膳正要>中說:生地黃「補精髓,壯筋骨,和血氣,延年益壽」。<珍珠囊>中記載:「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因此,凡血分有熱及諸臟津傷不足者,均為常用之品。很多中醫處方中,都用到生地黃,如用於溫熱病之高熱、口渴、紅舌絳的「清營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的口乾口渴、頭暈目眩的「六味地黃丸」等。
◆食療方:生地黃雞
腎虛型骨質疏鬆症患者,還可以做「生地黃雞」這道佳餚。
材料:烏骨雞1隻(約1公斤重),生地黃250克,麥芽糖150克。
作法:雞除毛、去內臟,生地黃洗淨後,切細條,將生地黃與麥芽糖混勻,塞入雞腹內,用棉線紮緊,然後把雞放到瓷鍋裡,小火燉熟。
禁忌:不要加鹽、醋等調味品。
功效:填精補髓、益腎滋陰。
不但可改善腎虛狀況,生地黃雞還很美味,享受美食兼治病,可說一舉兩得。
~以上資料摘自《中醫祖傳養腎秘訣》沈志順◎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