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重南參柒電子報】以不同議題切入介紹書籍,並揭探書背後的故事,讓你藉由閱讀,開拓自己的心靈與生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焦點話題 評鑑•學習•應用 人才發展關鍵三部曲
精選文章 究極!台灣農產品行銷日本新「錢」景
2012/05/09 第8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能力雜誌網站直接訂閱 
評鑑•學習•應用 人才發展關鍵三部曲
黃麗秋
閱讀本文前,請回憶一下?

你(妳)是何種情境下晉升為領導者或管理者?

再請你(妳)回想自己如何發掘團隊裡的高潛力人才?

根據美商宏智(DDI) 國際顧問公司一項針對初、中階主管的調查指出,33%的主管表示,自己當時進入企業即是擔任管理職務;20%的主管則表示,是企業為了獎勵自己的技術能力;12%的主管表示,是其他主管認為自己很適合當領導者;11%的主管表示,是因為沒有其他人願意擔任該職務。僅有11%的主管表示,自己是經過組織領導力發展計畫,培育成領導者。

調查結果顯示出,有46%的人才,當他從員工轉換至主管角色的過程,並沒有發展計畫;61%的人才則是還沒做好準備時,就被晉升為主管。

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首席顧問陳煜輝針對上述調查結果,分析指出:「多數的企業習慣將『發展資源』投入在組織中擔任決定策略、營運執行的高階主管,對於初、中階管理人以及非正式代理主管則至多提供『訓練資源』。造成這些主管尚未具備領導者的特質或行為,或者尚未具備足夠的判斷能力,而無法執行組織交付任務等問題。」

實際上,在《模範領導書》(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一書也指出:領導者最大的貢獻並不僅止於今天的盈虧,而是人員與組織的長遠發展,進而去改造、變革、繁衍以及成長。但誠如:彼得• 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所云:「你不可能只雇用一隻手,而不管他整個人。」

陳煜輝強調:「企業不能再用一般學習、訓練方式來發展初、中階主管,應該藉由評鑑工具的幫助,更精準地發展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扮演好新的角色。」

績效&潛能不能混為一談

《執行力》作者瑞姆• 夏藍(Ram Charan) 曾說:「我們並不缺領導潛質的人才,企業若懂得如何辨識、培育具有潛力的領導人才,就能從內部拔擢,遞補領導空缺。」

陳煜輝從現今企業面臨的人才發展需求,來解釋評鑑工具的效益。她指出,企業需求涵蓋組織成長及組織發展兩種的情境,並衍生出:1. 高潛力人才發展;2. 職務轉換;3. 領導能力盤點;4. 高潛力人才選拔等4 種需求。

舉例來說,隨著組織成長,企業需要賦予組織中擔任非主管的人才更多的責任,就需提供更精準的學習訓練。又如,伴隨著組織的快速成長,必須將大量的人才晉升為管理職,為了幫助這些新手主管適應新的職務,讓他們了解自己強項及弱點,便需提供發展計畫。

陳煜輝強調,若從組織方向與領導團隊改變的需求觀之,現今企業都面臨了轉型的壓力。例如:有些高科技公司過往為代工的經營模式,所重視的是如何降低成本的Know how,因此組織成員所作所為都符合這一套運作模式。但當公司要轉型發展品牌,就需重新盤點現有人力是否有符合新方向的能力,若沒有就要快速縮短落差,或者另外尋找或發展人才。「我們發現很多的企業都已體認到必須將發展資源下放,人才策略才能跟經營策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她說。

但陳煜輝從實務經驗表示:「多數主管在辨識潛力人才或晉升部屬時,往往陷入把績效與潛力混為一談的盲點。比方說,有一位員工過往的績效表現很好,就把他晉升為主管,他就一定會是位好主管?事實上不見得是這樣。正因為主管容易陷入盲點,而造成對部屬了解不夠深入,無法具體指出部屬的人格特質、行為的強項與弱點。」

陳煜輝強調,當這些潛力人才或新任主管,不了解領導與管理職責與標準,就無法得知自己缺乏什麼樣的能力,有時甚至造成錯誤的自我認知。當他們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即便接受了訓練課程,也會產生訓練課程並不能滿足我的需求的抱怨,以及不知道為什麼要上課的疑問。當人才對訓練課程抱持存疑的態度,自然不會運用所學到的技巧,最終只會浪費企業的訓練成本,卻無法看到效益。「這就是DDI 的人才發展關鍵三部曲評鑑(Assess)、學習(Acquire)、運用(Apply),將評鑑擺在第一位的原因。」她殷切地說。

只有最適工具沒有最好工具

隨著全球化、科技進步使得各種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也迫使組織必須更靈活、反應更敏捷。組織越扁平,涵蓋的地域越廣闊、文化越多元。工作者也從傳統的期待組織給予工作保障,以及升遷機會,轉變為自己掌握職涯發展,建立起跨專業、跨組織的螺旋式路徑來進行職涯發展。企業積極透過評鑑、工作經驗、人際關係等方式來發展人才,而360 度回饋工具或評鑑中心等方式也受到企業的重視與應用。

陳煜輝說明,「360 度回饋」是由直屬主管、同儕、部屬以及顧客一同進行績效評估。評估項目包括:個人與工作行為的評等結果。評等者會確認被評者行為有哪些是優良,有哪些仍待加強。360 度回饋工具的優點為受評者可從與自己工作上接觸的人身上取得回饋,也能長時間追蹤職能發展,而評測的題目與標準皆可客觀。但缺點則是參與人數眾多且評鑑的時間長,且所評測項目是依據受評者過去的行為表現而非職能。

她接著說明評鑑中心運作方式為,透過評鑑中心模擬被評者真實工作的情景與挑戰,作為目前職務以及即將擔當新職務所需展現的行為要求相比對,讓評鑑師判定被評鑑者的工作效能,或準確的預估被評鑑者在承受新職務時的工作表現。評鑑中心的優點為具有客觀的觀察與評鑑,以及深入的診斷。缺點則是因評鑑項目複雜性高,所以時間長、成本也高。「評鑑工具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協助企業找到激勵人才潛力的關鍵因素,但更需要兼具時間與成本,來解決上述個人與企業的需求。這也是我們推出Manager Ready 線上評鑑中心工具的原因。」她說。

陳煜輝說明,Manager Ready 結合測試以及評鑑中心功能,主要用以評鑑初、中階主管行為的評鑑工具。實施的方式為被評者於電腦上作答後產生報告,再由電腦統計分析後,與經過認證的評鑑師解讀,進而提供企業受評者個人發展的建議報告。「在我們經驗中,許多高階主管都會提到需要優秀的初、中階主管,因為他們負責的是第一線,他們的能力更是影響到公司的體質與執行力。因此他們對自我領導的認知及發展也非常的關鍵。」Manager Ready 的評鑑內容包含:互動精要、領導他人、制定決策與計畫3 個構面,以及9 大關鍵職能:

1. 管理人際關係

2. 引導互動

3. 成功型輔導

4. 改進型行輔導

5. 授權委責

6. 影響他人

7. 問題/ 機會分析

8. 判斷

9. 計畫與組織

「根據我們長期研究與經驗,企業需要一套精準評鑑領導能力的標準,而後才能針對管理行為上有待改善與學習的目標。」她說。

東西方領導力比一比

舉例來說,DDI 於2010 年藉由Manager Ready 平台,針對美加、大中華區(包括台灣、中國大陸)、印度、新加坡、澳洲等地區橫跨製造業、消費者產品、藥廠、軟體等企業3,672位初、中階主管所做的領導職能的調查顯示出,東西方的主管評測領導力最大的差異,在於「領導他人」的構面上。東方主管比較擅長給予成功型的指導,也就是說指導沒經驗、沒自信、不知如何解決問題的員工,主管們很願意幫助他們,給予支持、制定方案,更會鼓勵對方以建立他們的信心;但碰到績效不彰或有工作上問題的員工,則較難坦白描述其行為問題所在,說明改變的影響與必要性,並且引導部屬展開與追蹤行為改善的行動步驟。

若再深入分析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初、中階主管領導職能的評鑑結果,台灣主管普遍在授權委責行為表現較為弱勢。從細部行為觀察,主要在於台灣主管習慣只交辦工作內容,而缺乏說明角色、背景、分享重要資訊的觀念,導致部屬無法判別眾多任務的優先次序,因而無法養成當責的觀念。「我們發覺許多組織的培育,過度重視大量或不同的訓練課程,因而導致主管對自我的了解不是很精準。甚至,過度的自信、缺乏足夠的回饋,更是造成主管常常在錯誤中學習或花更多力氣到達效果。」陳煜輝殷切地說。

評鑑後人才發展更是重點

《領導梯隊》(Leaders at all Levels) 一書中指出,領導能力是透過不斷練習和自我修正發展出來的,具有領導潛質者必須發展這項潛質,若每份新職務能讓他們磨練核心能力,取得新能力,現任領導者能即時且正確地提供回饋他們的意見、提供指導,他們的成長就會加速。

陳煜輝說:「人才發展的關鍵三部曲,第一為評鑑,其次是學習及應用。企業藉由導入評鑑工具,的確是可更明確的協助高潛力人才建立學習與發展的標的。」但她也從實務經驗來提醒企業需體認,任何的評鑑工具無法做到百分之一百的精準,其結果會因個人的特質、工作的態度而有若干誤差。「舉例來說,我們曾評測某科技公司的主管,發現該員在領導他人的項目上,得到相當高的分數,但他的主管卻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的訝異。這是因為我們工具評測的是行為,必須搭配人格特質工具做進一步分析,找出造成差異的原因。」此外,企業也需建立起依據所擬定策略目標以及企業文化來解讀評鑑結果,方能從中找出人才的強項與弱點,擬定最適合的發展計畫。

她從過往經驗強調,企業要想有效地藉由評鑑工具發展人才,第一關鍵要素是,了解導入的目的。究竟想達到什麼目標?想要評鑑人才什麼樣的能力?這就像玩拼圖一般,要能夠仔細去思考,才能一塊一塊完整地拼湊起來。第二關鍵要素為,持續全方位地溝通。權責單位必須跟高階主管、受評者的主管、被評者持續進行溝通,讓相關人員都能了解,評鑑工具產生的結果所代表的意義,以及配套的措施等,以降低人員的抗拒性,成為發展人才的助力。「很多企業因為快速成長,而大量晉升管理人才,期待他們承接更大的挑戰,但他們對自己的新角色準備好了嗎?企業知不知道他們真正強項跟弱點是什麼?沒有經過事先評鑑,就像在根基不穩的地方拼命蓋高樓,即便是房子已經問題百出、老舊不堪,卻因為『人』已經住進去了,所以不能拆,這絕不會是企業所想要的結果。」她語重心長地結論說道。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12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究極!台灣農產品行銷日本新「錢」景
文• 攝影/編輯部
台灣農業過去發展數十年來,幾乎每一個時期都有明星產品出現,如50 ∼ 60 年代的稻米、香蕉及蔗糖;60 ∼ 80 年代的洋菇、蘆筍、鰻魚、毛豬;80 ∼ 90 年代的蝴蝶蘭、文心蘭等花卉等都曾獨領風騷。

然而,台灣屬於小農經營型態,隨著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湧,以及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例如:具有規模、資源、通路優勢的跨國企業以價格戰,改變消費者的購買方式;隨著經濟型態轉變,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要求轉為健康、多樣、便捷,品牌形象已經成為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的重要依據。

因此,台灣農民必須告別「勞力經濟」,走向「知識經濟」,從量化之爭,轉變為優質、品牌的質化之爭,進而創造出在地優勢、服務的優勢。尤其是日本市場一向為台灣農產品主要的出口市場,外銷主力為水產品、蔬菜、花卉逐年創造佳績。根據CEIC 全球經貿資料顯示,2011 年台灣農產品貿易夥伴占比中日本為9.28 億美元,超越中國大陸4.4 億美元以及美國的4.3 億美元。儘管如此,去(2011)年日本發生大地震後,不僅重挫該國工商經濟,對台灣農產品出口亦造成損失。

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特委託中國生產力中心(CPC) 舉辦「台灣農產品日本行銷策略」以及「台灣花卉日本行銷策略」兩場論壇,會中特別邀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市場研究處吳立民處長、日本池榮青果株式會社藤田克己社長、日本全家連鎖便利店(Family) 總合企劃部新規事業開發室本多利範室長、桂信貿易株式會社齊藤致和社長、日本大田花市營業本部業務第一組輸出入業務室室長上田潤以及中華文心蘭產銷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朝晏等諸位專家學者分享寶貴經驗,帶領論壇與會者近距離掌握日本災後最新市場情報,藉以擬定行銷策略,為進軍日本市場奠定良善的基石。

Part1「台灣農產品日本行銷策略」論壇

論壇由行政院農委會國際處張淑賢處長致詞後,率先由外貿協會市場研究處吳立民處長以「農貿外銷市場展望」為題,進行演講。吳立民指出,根據CEIC 全球經貿資料顯示近5 年來台灣農產品的進出口金額顯示,2011 年台灣農產品外銷全球的總金額約為38.6 億美元,其中以動物產品占19.7 億美元;植蔬產品占13%;加工食品占12.8 億美元。若再以台灣農產品貿易夥伴占比來了解,以日本9.28億美元為最大占比,而主要銷往日本的最大占比項目則以活動物、肉及實用雜碎、水產品、乳製品等動物產品占6.33 億元,其次為花卉、蔬果、水果、咖啡、茶、香料、穀類等植蔬產品,加工食品則居第三。

他強調,由上述的出口數字可以發現,日本是台灣重要的農產品外銷市場。舉凡水產品、花卉、蔬菜都有成長的佳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銷往日本主要的香蕉、芒果等水果類農產品,2011 年出口總金額為6,500 萬美元,卻呈現停滯的現象。探究原因主要是因菲律賓等國家加入競爭的原因。因此,台灣業者必須進一步強化拓銷的管道。

外貿協會近期透過農產食品拓銷展團活動,於中國大陸的上海、瀋陽;馬來西亞、東京食品展等方式銷售MIT 的食品。尤其是拓銷團隊前往亞洲最大、世界前三大的「東京國際食品展」,來宣傳台灣、行銷各縣市精緻農產與地方特產,特別擴大「台灣館」的參展規模,也因而匯聚人氣,拓展商機。

災後日本盛行情感型消費

設立於1947 年的日本池榮青果公司,以銷售零售生鮮蔬果為主,也經營超市、有機食品專賣店、加盟全家便利商店等多角化的經營。2006 年與行政院農委會簽訂國際條約設立「台灣物產館」,藉此物產館在日本介紹台灣優良產品以及擴大日本當地的銷售通路。藤田克己社長以多年經營台灣物產館的經驗指出,日本在2011 年3 月11 日發生芮氏9.0 的「東日本大震災」後,造成損害總額約達16.9兆日幣,地震發生迄今已過一年,儘管日本政府全力復興,但經濟狀態仍處於低迷恢復的狀態。他分析地指出,日本災後的消費型態有4項轉變。

1. 及時行樂:災後日本消費者感受到生命無常,與其擔負長期貸款,不如享受每一天,並為此不惜金錢的價值觀。

2. 盛行情感型消費:為避免聽到他人無謂評論的消費心態,日本消費者不傾向直接出門購買高價商品,而是選擇在網絡上不為人知的悄悄購買。

3. 關連消費:根據日本一項針對「消費者家提消費」的調查指出,2011 年3 月日本的家提消費中,「捐款金額」明顯提高。意味著日本消費者透過消費尋求他人「關連」的傾向,反映出消費者不僅僅是追求自我獲利,也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心態。

4. 重視安心安全的消費:因為地震與福島核電廠的事故,使得眾多消費者追求安心、安全的消費,地產地消的觀念受到衝擊,消費者多透過網路購買,影響到東北、關東百貨公司、超市、甚至發生倒閉的也不在少數。

「地震過後一年,災區的狀況可以說是剛踏上重建之路,大環境雖然氣氛低迷,但我們觀察到消費自制的心態,已逐漸開始反彈。抱持著希望買下真正渴望的物品來滿足自己的想法的顧客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藤田克己社長說。

他舉LUMINE 有樂町店為例,該店以成熟人士為主要客群,開幕3 天就有約20 萬人的來客數,創造出4 億5 千萬日幣營業額達,再以大葉高島屋為例,從2011 年6 月開始,高價品部門連續6 個月的營業額平均提升104%。

藤田克己社長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進行有關的電子商務交易的市場調查指出,消費者購買時,採取國產的商品的比例依舊高達75%,主要是因為安全、美味,但在地區選擇上會以關西、九州等西日本產的商品。「我們認為能夠主動檢查輻射殘留並提供消費檢驗證明,強調商品安全性的策略是成功的關鍵。」藤田克己社長提醒地說。

一個人經濟考驗超商提案力

正如藤田克己社長所言,日本災後消費者自制的消費心態已開始反彈,以真正有意義的消費趨勢興起,從競爭激烈的日本超商不斷創新行銷策略可見一斑。日本全家便利商店目前在台灣有2 千8 百家、日本約有9 千家、韓國7 千家、中國約8 百家,此外,泰國、越南、美國等國家開設約有7 百家門市,截至2012年2 月突破2 萬家門市。

本多利範室長以「農特產品如何進入日本通路及必勝之行銷策略」為題,並由日本人口結構改變的作為開場。他指出,日本總人口數為1 億2 千5 百萬,預估到了2045 年將降至1 億人口。主要原因是晚婚或未婚的情形增加、已婚夫妻生育率低落的關係。另一個方面則是高齡化的問題,日本被稱為長壽國,國人平均壽命為83 歲,主要的原因是醫學醫術的進步、生活水準提升、公共衛生改善等。日本社會老齡化已演變為4 個人之中,就有1 位高齡人士。可想而知,在高齡化社會,社會保險負擔的金額大幅增加,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的雙重考驗,本多利範室長說:「為了擴大業務,一是增添服務本身的附加價值,以凸顯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化,二是瞄準提供服務的目標客層,加以商品化等手法。」他舉高齡化的問題,全家便利商店為了鼓勵更多50、60 幾歲的顧客前來消費,事先利用市場調查來掌握顧客的需求,再藉由設立旗艦門市,陳列顧客認為最重要的商品,並進一步規劃適合高齡人士的活動。「我們的用意就是形塑顧客覺得全家便利商店有我們喜歡的商品及活動的品牌印象。」他說。而另一方面,為了強化對高齡人士的服務,全家更併購了日本規模第二大的專為高齡人士宅配便當的企業,來展開貼近當地的宅配服務。

本多利範室長指出,除了高齡化,目前日本的單身族群也持續增加中。「這類型顧客多獨自用餐,也會嫌下廚太過麻煩,掌握顧客需求後,我們大量增加立即可吃的商品。」

他特別指出過去在日本,消費者習慣到百貨公司逛街後,順便至地下樓層美食街購買食物,但現在則已經習慣到住家附近購買,這種消費習慣的改變,也造成小商圈的興起。例如:全家曾結合台灣的香蕉、芒果、鳳梨等製作獨創的甜點,獲的相當高的人氣。又如,台灣外銷到日本的芒果,因安全管理系統監督,贏得日本消費者認同「確實檢查,真正安心」的設計。因此,日本是購買最多台灣農產品的國家,隨著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台灣業者要從製造端思考,轉為顧客端思考,以整體宣傳的統一概念,超越企業、區域的限制,訂定行銷戰略。

傾國之力行銷香蕉

桂信貿易株式會社社長齊藤致和自我介紹時表示,桂信是家族企業,自己是第三代負責人。「我們家族企業是父親在戰後將台灣香蕉進口到日本後開始銷售。」他說。

齊藤致和表示,日本經濟景氣低迷,造成M 型的消費型態,在水果中也有兩極化的傾向,一方面是由菲律賓等地出產的廉價香蕉;一方面是由宮崎芒果一等要價1 萬元日幣以上的水果,各自擁有穩定的市場。「菲律賓等地區的香蕉業者,運用很多尖端科技,對我們在銷售台灣香蕉壓力非常大。」

他根據日本國內每一個家庭年平均支出數字來分析,1996 年支出數字為46,286 日幣,到了2010 年每戶平均支出已經減少為34,582日幣,加以日本人結婚年齡在2011 年提高到30.4 歲,平均出生率為1.39 人。這些數字顯著的影響到香蕉的銷售。另一個影響香蕉銷售的原因,在於日本消費者對香蕉的界定,已由水果變成必需品,「日本消費者把香蕉當作早餐,或者添加在優格中食用。」他解釋說。因消費者食用習慣改變,味道反而是其次,落入以價格取向的市場。

顧客需求轉變導致香蕉市場競爭激烈,日本國內的進口香蕉的市場占有率最大的變化就是菲律賓市占由86%提高到96%,相對的台灣則由6.9%下降至0.7%。「菲律賓業者快速提升市占率的原因,主要是運用良善的供應鏈管理,大規模的農產契作並且在各大超市銷售。反觀台灣香蕉雖然在品質上、味道上具有優勢,但價格競爭力相對偏低。「台灣香蕉業者應從產品導向轉向市場導向來思考。」他說。

因此,齊藤致和分析,台灣外銷農產品時,必須密切地觀察消費者需求、市場變化。他舉例說明指出:「台灣香蕉必須超越消費者期待的品質、美味,可以高級稀有商品的定位來操作,像是東京與台北同一天吃到真正的台灣完熟的香蕉。」

齊藤致和強調,菲律賓香蕉業者就是以高級稀有的行銷模式拓展市場,如名為「極饌」香蕉,就是採用稀有、高價方式銷售,不僅請知名的藝人團體擔任代言人,也在亞馬遜網站銷售,更藉由贊助日本著名的馬拉松大賽來提升知名度。

再者,資源的運用必須考慮周詳,依據產品的特性選擇適合的管道。例如,菲律賓香蕉業者會於地下鐵終點站設置自動販賣機的方式銷售。「最重要的是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消費者接受度更高,才能達到創造台灣香蕉國家整體的品牌化與高級化。」

Part2「台灣花卉日本行銷策略」論壇

台灣約有90%的切花都集中運輸到日本大田花市拍賣,再行銷到日本各地,尤其文心蘭的市場更是集中在日本。如何了解台灣花卉產品在日本市場的地位,拓展市場,是台灣花卉產業產官學界共同關注的議題。「台灣花卉日本行銷策略」論壇,由中華文心蘭產銷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朝晏首先針對文心蘭外銷日本市場的現況做說明,並對於未來展望提出建議。

產期調節避免過剩

文心蘭從2002 年起就是台灣外銷最大的切花,張朝晏詳細說明其栽培面積與栽培設施後表示,在台灣產官學共同合作下,文心蘭已經成功創造單一花色、單一品種、單一市場的奇蹟,並以近10 年來日本文心蘭輸入量統計圖表佐證台灣文心蘭在日本占有率年年提升的趨勢。不過,根據農委會國際處統計,近4年文心蘭外銷產值中有90%都集中銷往日本,產期過剩時容易造成價格下跌,因此業者必須慎選品種並規劃排程,為此,張朝晏提出文心蘭產期調節方式。

「每年的9 至11 月是台灣文心蘭產量的高峰期,5 至6 月則為次高峰期,而產期過於集中的狀況,自然會影響價格。」張朝晏說明,為了解決產期過度集中的問題,中興大學林松瑞教授特別建議使用2 種方式將原先9月、10 月就採收的切花,延至12 月至隔年2 ∼3 月採收。第一種方式為花梗修剪,於7 月剪除文心蘭花莖10 公分以下花梗,能刺激其下之腋芽再抽出二次花莖,使產期延後3 至4 個月;或者在6 月切除花莖,使假球莖再重新萌芽,距前代抽花時間則能延遲約6 至7 個月。第二種方式則為光度控制,由於各品種的文心蘭需光強度有差異,利用遮光50%之一層黑網遮蔭,花莖出現率最高,花序的品質也最佳。

不過,張朝晏也進一步表示,以上兩個方式仍受近來氣候不穩定的影響,產期要精確控制不易,未來仍待產官學界共同努力發展適當的調節產期之方式;此外,替文心蘭開拓日本以外的新興市場,如中國大陸、澳洲等,也是分散產量過剩價格低迷風險的方式之一。

新市場新品種分散風險

「除了產期調節與規劃,新品種也使消費者有不同選擇,不過仍須注意業者一窩蜂種植新品種的現象。」張朝晏針對與會人士提出近年台灣業者普遍種植「檸檬綠文心蘭」的現象,說明由於純黃色的檸檬綠文心蘭有不同以往的特殊美感,初期量少、需求多,價格自然比南西文心蘭好,有此趨勢是市場現象,加上檸檬文心蘭通常1 株有2 至3 個芽,比起南西文心蘭1 至2 個芽多,產量自然急速上升。但傳統黃色搭配茶色的南西文心蘭比起單一顏色更受歡迎,故業者應隨時觀察並掌控市場波動才可以避免風險。另外,農試所已釋放非專屬授權種植新品種白雪文心蘭,約有40%的農民參與技轉,但目前還未試銷、上市,大約還需要1 年半左右才有可能量化、行銷日本,「不過,我相信白雪和檸檬綠、南西文心蘭各有市場,應會形成多元三分天下的局面。」

最後,張朝晏分析台灣文心蘭於日本市場的機會、威脅、優勢、弱勢,期望未來台灣文心蘭業者能重視新興市場開拓及盆花輸美等發展問題,持續在國際市場發光發熱。尤其是2010 年文心蘭被列入ECFA 早收清單、2012 年文心蘭輸銷中國大陸關稅調降為零後,積極開拓中國大陸新市場是一大步。「盆花輸美也是值得發展的項目,避免業者全部生產切花的風險。」張朝晏表示,農委會已與美國洽談文心蘭輸美溫室認證,預定在2012 年公告通過後即可已提出申請。

此外, 中華文心蘭產銷發展協會也於2012 年與農民及政府共同發啟「文心蘭產業發展準備金」,集結力量維護及解決文心蘭於特定期間盛產期之問題,並種動辦理推廣國內外文心蘭活動、推廣文心蘭多元化美感。

穩定規格品質搶攻市場

日本大田花市營業本部業務第一組輸出入業務室室長上田潤則以自身經驗,分析日本市場以及大田花卉與台灣花卉的現況進行分析,並提出台灣花卉未來可行之前景。

「雖然日本花卉的生產額有遞減的趨勢,但仍位居世界第三;國產花卉的市場交易金額,以零售價計算約有9412 億日圓;花卉總生產額占農業總生產額的4.8%,達3826 億日圓。」上田潤首先提出幾項數據,為現場聽眾概略說明日本花卉栽種現況,並針對通路趨勢和進口現況等數據詳細說明日本花卉市場目前現況。

上田潤表示,日本目前由國外進口的花卉,以切花類和球根類為主,其中三大切花菊花、玫瑰、康乃馨加上蘭花,為日本主要進口花卉,這4 個品項就占2010 年進口花卉總金額的71%,而切花主要進口國包括:馬來西亞、中國、哥倫比亞。另外,上田潤也以大田花卉為例作為日本花卉市場的縮影與佐證,並提出對於台灣各種花卉輸出日本的現況與市場需求量的觀察,以圖表清楚解釋,更進一步針對文心蘭、火鶴花、蝴蝶蘭、洋桔梗與劍蘭的優缺點為例提供改善建議,期望台灣能持續穩定花卉規格與品質。

「文心蘭在不同季節的出貨規格比例差異過大,是值得台灣業者重視的問題,因為差異大造成需求不穩,連帶價格也不穩定;而即使規格相同,花穗大小出現差異的情況、氣穩冷暖差造成的花斑等問題也應積極解決,否則因此造成客訴或喪失訂單十分可惜。」上田潤語重心長地以他多年觀察,點出問題並提供台灣業者解決方案,而除了文心蘭,還包括洋桔梗容器漏水與分批溫度管理問題、劍蘭採收時間不穩定與葉片尖端受損問題等。

「這些問題看似不大,但若因此出現客訴,買家就容易因成見而認為某產地的進口的花品質不好,不僅價格難提高,信用恢復期耗時也長。」上田潤再以火鶴花為例說明,「台灣火鶴花進入日本之後,以優於夏威夷和模里西斯火鶴花的品質及較低的價格占優勢。但由於火鶴花目前種類太多,每一種又非常類似,無法區隔出差異化,導致同種競爭讓價格下跌。」上田潤因此建議火鶴花的種類不需要太多,留下足以應付市場的種類即可,價格也自然能提高。另外,若火鶴花凍傷的問題如果可以改善,也會吸引更多買家會進口這款花,價格順勢水漲船高。

兩場台灣農產品日本行銷策略論壇,由台灣與日本專家學者以不同角度的觀察與發表,以及當天與會人士熱烈的座談與討論之後,台灣農產品行銷日本的「錢」景被描繪得更具像了。

活動就在與會者熱烈互動中劃下圓滿的句點。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12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踢爆10大錯誤保養觀念
太多民眾對於肌膚保養存有錯誤的觀念,我們特別挑選10大錯誤保養觀念,如:化妝水是肌膚保養的必要步驟、BB霜是保養品…等, 為你建立正確的保養之道。

南庄 群山環繞「瑞雪」紛飛
四、五月來到群山環繞的南庄,迎接遊客的是滿山遍野的雪白桐花,除了賞花外也別忘了品嚐各種桂花美食,以及南庄的常民小吃。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