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解讀財務、會計、金融、稅務等趨勢走向,讓你掌握財經專業脈動,開拓國際視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24 第40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變身敏捷式組織成功方程式
STEM教育扭轉大缺工時代
 
變身敏捷式組織成功方程式
文/張寶誠
在這個快速變動、市場與消費者的需求難以預測,甚至誤判的風險增大的環境下,企業與組織若未能迅速做出回應,進行調整,只能無奈地成為衰敗企業的候選名單。可惜的是,在傳統組織架構中,卻習慣將任務依組織功能分成若干環節,邀集跨部門合作加以完成任務。這種分層負責的運作模式在組織規模尚小時,也許發揮高執行力、高效能;一旦組織規模變大時卻不是如此。就以資源來說,大企業有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豐沛,的確做什麼都比較有勝算;不過,換一個角度,也因為規模太大,組織容易陷入「成功慣性」,因擔心會影響到本業的成長,而捨不得將優秀的人才跟資源分配到現在還看不到獲利的創新業務,造成對內決策緩慢,對外反應遲鈍,等到破壞式創新者來到門口想力挽狂瀾卻已來不及了!

因此,近年來,包括美國奇異(GE)、德國博世(Bosch)公司以及Netflix等企業都啟動變革,將組織調整為敏捷式組織(Agile Organization)。

敏捷團隊反應即時

究竟什麼是敏捷式組織呢?根據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指出,組織面對瞬息萬變,動盪的競爭環境,擁有能夠快速調整策略、組織架構、人員部署、研發技術,藉此創造價值的能力。

舉GE為例,為了蛻變為「數位工業公司」,該公司重新塑造使命與願景,強化客戶導向、速度以及學習的核心價值。而進一步落實在組織運作上,則是將分佈在175個國家的30萬名員工重新打散,組成以客戶導向的數千個敏捷小組並賦予他們決策權力。接著將原來散落在各事業群的支援部門整合起來,提供敏捷小組共享如前瞻技術、供應鏈、人力資源、財務等資源,協助他們跨區或跨國協同爭取業務,藉此提高對市場與環境的敏銳度。GE的新做法不僅加速了獲利的成長,也為組織培育出有視野、有膽識的全能經理人。

阿米巴靈敏預應外界

由GE在組織上的佈局,我們可以了解,敏捷式組織在策略、流程、組織設計及人才職能要求方面,除了追求效率之外更成具備「預應」外界的警示系統,方能在順境時追求成長,逆境時則力保生存。這點與素有日本經營之聖美名的稻盛和夫先生所倡導的「阿米巴」經營有異曲同工之妙。

阿米巴經營透過充分授權、任務明確,將組織分成小團隊,同時授權第一線人員可依現場狀況立即反應等運作機制,讓每一位員工成為主角,來達到「培養具有經營意識的人才」;「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確立與市場直接掛鉤部門獨立核算制度」3目的,達到釋放個人的熱情與潛力目的,避免組織落入官僚體系的困境。

組織同仁雙贏方程式

有句話說:雞蛋「從外」打破就只是雞蛋,雞蛋「從內」打破就是重生。相同的,一個組織絕對是從個人到團隊再到組織,有了優秀的個人與卓越的團隊才能漸漸走向卓越的組織。不管是阿米巴經營或敏捷式團隊,改變的是不僅僅是組織結構,而是改變了企業文化與員工的價值觀。

我一直認為,一個公司的規模來自每一個員工夢想的總合,組織與同仁雙贏的成長方程式莫過於對「組織認同X盡責企圖X創新能力X精實營運」。過程中,彼此一起進行各種思考,嘗試各種挑戰,也許會有很多浪費時間和失敗的地方,卻能培育出具備宏觀的事業意識,積極認識心態以及主責意志的人才,這才是組織成長的動力;也只有能預應變化、領導變化的組織才能不斷成長(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洞見觀點不漏接,趨勢商機一把抓,請連結張寶誠總經理FB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8年10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STEM教育扭轉大缺工時代
文/胡林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估計,2010年至2020年間,物流將增長25%以上。德勤會計事務所(Deloitte)和全國製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 NAM)指出,製造業將有超過350萬個空缺,雪上加霜的是約有30%的嬰兒潮世代供應鏈人士接近退休年齡。

技能勞工的缺口已成為一項嚴重問題,而且這個缺口在製造業與物流業將急速擴大,除非這些產業能未雨綢繆,預做準備。企業領導人需要實施許多步驟和戰略,才能預防人才土石流。對於製造業、供應鏈和許多其他行業而言,結合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數學(Math)的STEM教育就是答案。

STEM教育打造多元能力

STEM教育不只是培育資訊類的人才,而是同時並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這4項領域,但外界經常會有嚴重的誤解,認為STEM教育只嘉惠從事資訊、電腦相關工作的人。電腦資訊相關工作當然是不壞的職業,但勞工接受STEM教育後,將會發現他的職涯發展將遠不止於此。

紐澤西理工學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JIT)名譽校長、製造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SME)教育基金會主席芬斯特(Saul K. Fenster)博士說:「STEM教育對社會各個領域,包括金融、醫療和生物等產業也至為重要。」

在一個受科技驅動的未來裡,要確保強大的勞動力市場,更需要讓學生及早接觸STEM科目,在年輕的學習階段創造一個積極思考、發揮創意的環境。芬斯特表示:「工程學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專業,當年輕人了解其中的創造性和樂趣時,就比較不擔心更具挑戰性的課程,讓學習變得更加容易。」

根據英國產業聯合會(The 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CBI)及培生集團(Pearson)共同公佈的教育與技術調查結果,獲得STEM學科的學位可以為畢業生取得就業市場的明顯優勢,不論是從未來的交通基礎設施到養活全球不斷增長的人口等問題,這4個學科所培養的能力,將幫助社會因應各項重大挑戰。最佳的例證,就是美國的基礎設施等方面,目前都正由STEM相關人才投入、重塑。

雖然STEM教育的某些研究領域非常精深,但許多相關能力可以應用於各種行業。例如:數學領域的畢業生,美國勞工統計局發現,這個學科的勞動力市場到2022年將增加23%;其次,出身STEM領域的人有較高的可能申請與獲得專利,並且將其商業化取得利潤。

為傳產注入創新活水

製造、營建和貨運等產業以往都被視為黑手業。但來到2018年,接受STEM教育培植的人才正推動這些產業達到新的創新水準,也為全球職場注入一股活力。

由美國的製造業就可見創新者帶來的強勁力道。製造業是美國非常重要的產業,儘管過去幾十年來製造業一直有外移趨勢,但它仍然是美國經濟的支柱,光是2.1兆美元的產值,就足以使美國成為世界第9大經濟體。從創新的角度來看,美國製造業者就占了該國民間部門研發比例的75%以上。這意味著製造業比任何其他產業更能推動創新。換言之,這些數據顯示,製造業是美國的一個關鍵市場,也是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的重要貢獻者。

STEM教育帶來的創新不僅打造了美國製造業和供應鏈的未來,它既是吸引年輕人才投入的方法,也是保持美國和此一產業領先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妙方。

瑪氏箭牌糖果公司(Mars Wrigley Confectionery)就是一個案例。外界可能不會聯想到該公司的招聘重點與STEM教育的關係,但這家為人們和寵物生產糖果和食品的全球製造商,已將招募受過STEM教育的人才列為徵才的核心原則。

他們與20多所技術學校在課程開發、學徒培訓以及頂級製造人才的招聘和發展等方面進行合作,建立能為公司輸送專業員工的管道,同時也使STEM員工的來源不虞匱乏。像瑪氏公司總裁馬賽(Tracey Massey)這類具有前瞻思維的企業領導人,將持續為受過STEM教育的技術員工創造職場上發揮的空間,因為她知道,「找到對的人」能為公司打造出更優質的產品和更親切的消費者體驗。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8年10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