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07 第5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緯謙科技總經理夏志豪─跳脫IT框架 新世代資訊長靠「軟實力」
超秦企業─數據畜養+AI電宰 年輕人搶當「雞師」
 
緯謙科技總經理夏志豪─跳脫IT框架 新世代資訊長靠「軟實力」
文/陳怡如 攝影/莊震烽
時序邁入2022年,世界依舊不平靜,疫情似乎不見終點,斷鏈、塞港、油價高漲,黑天鵝振翅高飛,迫使企業加速數位轉型。面對大環境挑戰和迫在眉睫的轉型浪潮,台灣許多企業也開始積極設立資訊長,或是資訊處處長、協理等「類資訊長」角色,扛起數位轉型重任,解決營運瓶頸。

從「數位化時代」躍升到「智慧化時代」,沒有企業能置身事外,而作為企業IT部門的領導者,資訊長要面臨的挑戰更甚過往,職責也大幅轉變,從最初的軟、硬體設備上的革新、資訊系統的管理與維護,到如今新商模的開創、未來產品的設計、提昇企業競爭力等,資訊長具備的能力也有階段性的改變。

新時代資訊長替使用者思考

深耕雲端、AI和數據服務,運用科技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的緯謙科技總經理夏志豪認為新時代的資訊長,扮演3個角色,第一:給予高層目標和建議,不只是盤點現況,更要有長遠眼光,看出未來資訊科技對行業和企業產生什麼影響。第二:做好數位轉型時的起承轉合,像是企業內部的神經中樞,與財務、法務、人事、工廠等各部門溝通合作。第三:成為數位轉型的參與者,資訊長不見得是每個專案的領導人,但他一定參與其中。

為了滿足這些面向,資訊長也應具備不同的軟實力,「這時代的資訊長,不只要懂IT,也要懂生意、市場、全球佈局,甚至是現金流量。」資訊長除了把關資訊科技,更要具備足夠的商業敏銳度,考慮公司未來發展和競爭力,從戰略角度擬定創新科技策略,實現公司業務目標。

「好的資訊長不只能夠理解CEO的想法,甚至要更廣一點,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看需求。」夏志豪所說的使用者,包含2部分,一是公司內部如財務、人事、工廠等各部門;二是客戶。比如資訊長要協助行銷部門建立CRM系統時,就要了解行銷部門的需求和客戶輪廓,「否則資訊長就只是1個工具提供者,而不是1個服務提供者。」

技術提供者→架構規劃者

當企業要導入1個新工具或系統時,資訊長不僅要評估、規劃,更要化身1位內部的協調者,說服所有部門使用,並讓全公司無痛上手,出色的溝通技巧是資訊長的必備能力,很多時候說服是說1個「好故事」,讓眾人明白創新變革的意義,「所以資訊長的角色還要像傳教士,他要傳的教不是從他的角度,而是從公司的角度出發。」

綜合來說,「資訊長必須『宏觀』,跳脫IT的框架,從更高的位置看企業的整體運作。」從公司、業務、市場、客戶等方方面面都要考量,甚至打造永續IT,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嵌入到技術生命周期中,也因此這幾年大型企業對資訊長的要求越來越高,每個產業對資訊長的定位也都不一樣,「不只是1位IT主管而已。」

夏志豪以母公司緯創集團的資訊長為例,在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和全球佈局這2個面向上,就為集團帶來深遠影響。20年來緯創不斷有新的工廠、製程出現,如何從歷史資料中學習、進步是關鍵,資訊長為公司帶來資料治理的概念,讓資料集中管理,不再散落各地,發揮數據價值。

以往企業習慣只考慮工廠放在哪裡,但在全球化時代,任何震盪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就像美中貿易戰和俄烏戰爭為全球經濟帶來衝擊,因此不只是工廠,IT架構也要有全面佈局。緯創在歐美亞3大洲皆有據點,資訊長必須以長遠眼光,建構集團整體的IT架構,將全球變動、政經局勢納入考量,這些都和傳統資訊長的思考模式大不相同。

雙長協力推高競爭力

企業想要數位轉型成功,資訊人員的位階也很重要。緯謙科技副總經理葉卯陽認為,從資訊長跟誰報告就能看出端倪,有些公司是報告給總經理,有些公司是報告給管理部,「這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也因此,企業不只是讓1個資訊單位有專人負責,更要給予他更高的地位,當資訊人員進行跨部門協調時,更能事半功倍,也代表高層推動轉型的決心,「數位轉型是橫向的連結,橫向意味著有很多溝通協調,因此更需要賦予資訊人員足夠地位。」

在資訊長之外,現在政府也規定金融業和上市上櫃公司要設立資安長(CISO),夏志豪認為,比起資訊長專注企業整體的IT規劃,資安長則站在使用者角度,考慮應用時的資安問題,甚至帶有監督資訊系統的意味。資安長可適時點出數位轉型的弱點,為資訊長補足不同面向的看法,「資安本來就是數位轉型內的一部分,企業很難從資安協助數位轉型,但是可以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連帶把資安的防護提高,」夏志豪說。

資安不只關乎企業數位轉型,更是企業競爭力的展現,葉卯陽從商業的角度切入,台灣中小企業多,大多是品牌企業的協力廠商,品牌廠常會要求協力廠商具備一定程度的資安能力和規範,「如果想成為供應鏈的一部份,就得具備資安考量。」這也是為什麼資安地位越發重要,不只是政府規範,還有商業需求,未來資訊/資安長2人更該通力合作,一起為公司的競爭力把關。

以長補短協力外部夥伴

不只在公司內部扮演協調者和催化劑,葉卯陽認為,資訊長還必須具備1個重要能力—如何利用外部資源達成目標。他笑說,IT人愛寫程式,凡事習慣自己來,但如果想為公司制定更長遠的技術藍圖,就需要外部的戰略夥伴協助。所謂的外部夥伴,「不只是單純和協力廠商簽約,彼此只有甲、乙方關係,而是願意一起完成企業目標,共同制定策略願景的合作夥伴,這也是資訊長推動工作的重要決策之一。」

做為技術創新的變革者,1位好的資訊長得內外兼具,不僅要在跨部門之間溝通協調,整合組織內部既有資源;更要與外部夥伴合作,甚至是打造1個生態系,鏈結各方技術與資源,共同實現數位轉型的可行性。

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數位轉型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生存挑戰,但這也意味著,資訊長對組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論是由內而外,或是由外而內,資訊長處於連接IT和業務的最佳位置,持續用宏觀的技術藍圖,為企業啟動多元轉型、開闢新局。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2年9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超秦企業─數據畜養+AI電宰 年輕人搶當「雞師」
文/黃泓嘉
攝影/莊震烽 圖片提供/超秦企業

全聯超市的生鮮冷藏櫃上,貼著「綠野農莊」標籤的雞肉盤整齊擺放,不管是去骨雞腿排、棒腿、二節翅……應有盡有。綠野農莊為國內第一家政府核准設立家禽電動屠宰場之超秦企業的雞肉品牌,超秦集團董事長卓元裕希望超秦結合智慧科技的分切方式,再搭配不同的料理方式,能帶動1套國內完整雞肉飲食文化。

卓元裕董事長這般的動心起念,促使超秦研發創新腳步不停歇,讓產品多元且豐富,包括:運動健身所需的高蛋白雞胸肉、餐桌上的鹽麴雞腿排、再到世大運外國選手最喜愛的鹽酥雞,讓民眾一日三餐幾乎都離不開「QiN」。

近年來,超秦企業陸續取得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技術移轉「禽肉食材無磷酸鹽添加質地調整技術」推出綠野農莊鮮嫩雞胸等產品擄獲銀髮族的心佔率;超秦肉品就是嫩雞-鮮嫩雞胸(200g)、超秦肉品就是嫩雞-經典原味(90g)等8支產品,更秉持少添加原則,透過技術創新獲得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雙潔淨標章」驗證。

掌握龐大「商雞」讓超秦企業成為全聯超市、麥當勞等主要白肉雞供應商,年分切產量達27,000公噸,為國內知名肉雞品牌。

AI化解人才斷層 培育生鮮雞師

台灣民眾對雞肉情有獨鍾,一年可食用約2.3億隻雞隻,近年來在健康、瘦身等風潮帶動下,根據農委會統計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國人平均肉品消費,家禽肉已全面超越豬肉成為全台最大宗肉類消費。

面對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在企業服務超過27年的超秦企業副總經理吳興松最能感同身受。當年,卓元裕董事長為促進產銷平衡,自日本引進自動化屠宰與分切設備,帶動超秦轉型並奠定從36年前1萬/日屠宰量到今日成長為7萬/日的電宰量。

不過,「我們與製造業自動化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的產品有固定的標準規格、零件模組;但我們每隻雞的重量、部位長短都不盡相同,就算有自動化設備也需要搭配具備經驗豐富的人才,評估分切部位、數量。」吳興松解釋道。

以契作養雞場為例,必須掌握農場飼養資訊、重量管理、毛雞供應、毛雞車運送排程等……資訊,進一步作為分級/分切處理依據。再以雞隻分切為例,國產生鮮雞肉可分切里肌肉、清肉、翅腿、二節翅、骨腿……等部位,必須針對顧客(超市)不同需求,排出最適化的生產排程。

超秦36年來逐漸蓄積畜、產、銷供應鏈核心競爭,但「人才斷層」危機也如影隨形。過往大眾對電宰業的印象,往往還停留在勞力密集、低技術的刻板印象中,願意投入的人才本來就少。加上這1、2年高科技業發動「薪情」故事四處挖掘人才,對各產業產生排擠效應,加速優秀人才出走,電宰業更是深受影響。

「我們發覺25年以上與5年以下年資的同仁佔大多數,卻缺乏15∼20年中堅幹部,無法將核心能力與經驗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為了解決人才斷層與刻板印象,吳興松抱持著「現在不做,以後就會後悔」的決心,申請政府資源導入智慧農業後,緊接著導入生鮮食品供需預測及智造AI系統,除了運用數據進行企業經驗傳承、教育訓練外,也要扭轉年輕人認為電宰業為殺雞販的刻板印象,轉變為擁有生鮮食品應用AI技術的管理「雞師」。

經驗系統化 扭轉勞力密集

吳興松自身就是1位擁有多年在畜牧與電宰領域豐富經驗的「養雞大師」,27年來,藉由輪調生產與營運等部門的歷練,他憑藉著經驗能快速建立生產排程,計算出最佳毛利。

吳興松認為,如何將經驗透過數位科技不斷傳承下去,是無法迴避的挑戰。首先營運現況是資訊部門掌握最新數位科技卻不見具備生產現場的經驗;生產部門擁有生產Know How卻還是倚賴傳統作業方式無法提昇效能。

因此,在導入系統前,他建立營運、生產、資訊的三方決策小組。吳興松猶如設計師般架構出全供應鏈的系統框架與邏輯;營運部門則提供銷售資料;資訊部門則是與外部SI系統溝通對接,轉換內部資料成AI系統能識別的數據,一起規劃出整套AI系統的雛型。

經由多次修改調整,整套系統已在內部實際運行,一改以往公司內部各司其職缺少溝通統合管道的情形,經由AI系統,畜牧端能依靠訂單、成本、調控小雞投放數量,監控成長狀況;生產端依靠成本精算就能安排今日分切任務;物流端也能透過GPS定位規劃最佳動線、溫度監控確保品質安全。從以往的經驗生產,主管憑經驗推估生產量,到如今以數據化模組導出最佳飼養數量、分切規格,全面提昇生產稼動率,不再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形發生。也將以往傳統電宰業勞力密集型產業,一步步轉變為應用智慧科技的畜牧、電宰管理。

資訊決策平台 改善產品決策力

超秦不僅只是簡單導入AI系統,還進一步串聯整體供應鏈成為一個資訊決策平台,從上游畜牧場的智農飼養,藉由大型風扇控制、水濂系統維持最佳飼養溫度等;電宰場藉由供應鏈分切與成本價格分析系統推估最適生產組合;到下游的冷鏈物流系統,嚴密監控運輸溫度提昇雞肉品質與安全,一起整合進同一平台管理監測。

過往還未導入AI系統前,常會面臨到雛雞的飼養數如果大於市場需求會造成價格崩盤;屠宰的數量、規格往往依照現場主管的經驗判斷調控,常會導致供過於求的情形發生。而雞肉是具時效性商品,每一分每一秒蛋白質都在流失當中,隔日再販售價格就會受影響,整體利潤就會下降。

如今從「雞隻價量預測系統」就能從預先設定的參數(種雞數、月份、飼料費等)組成的價格預測模型,事先決策源頭飼養數量、排程飼養周期;再藉由「成本價格分析系統」精算出分切部位腿、翅、胸等個別成本,推估最適生產組合;而「供應鏈需求分切系統」可將當日合約部位雞隻需求量扣除,分析最高獲利價值方法分切雞隻販售,進而有效降低耗損率,達成最佳利潤組合。透過供應鏈同步整合過後的系統,經由每一環的參與者:畜牧端、電宰端、運輸端、銷售端等上傳資料,AI整合資料後以數據圖表呈現,讓決策者不再依靠經驗,而是有真憑實據輔助決策。

數據養雞有成就 培育接班人才庫

導入智慧生產系統,每項決策都是倚靠「數據分析」來進行,也化解人才危機,吳興松分析:「現在年輕人不再習慣於埋頭苦做的工作模式,而是注重於能學到什麼,有成長潛力的工作是他們考量的重點。」

也就是說,當有意願成為養雞大師的人才進入超秦後,首先學習的是各項數據所呈現的意義,不管是透過IoT遠端管理契作農場或進到電宰場實做時,就知道為什麼這個月要飼養200萬隻雞;分切時,為什麼要提高需求部位比例等,透過現代化的管理與舒適的工作環境,藉此創造他們工作的成就感,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另一方面,吳興松也藉由讓各部門非主管級人員參與生產、營運、畜牧、工務、資訊等5大部門共同召開的專案、產銷會議,了解公司決策,來達到建立各個部門培育接班人的觀念,蓄積人才庫,化解人才斷層危機。

掌握核心Know how 數位科技助永續

「智造AI系統只是我們36年來每天的工作經驗而已。」吳興松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卻是無數日夜開會討論的努力。從察覺到企業危機並引入外部力量協助轉型,對經營管理的再升級,他展現了領導企業轉型的能力;利用AI技術、數據化資料的科技方法變革經營方式;將經驗導向的工作模式,轉變為以資料為中心的思維邏輯。不只是單純的提昇效率而已,而是代表整體公司的轉型,藉由串聯整體供應鏈生產、系統化整合各項數據資料,將傳統埋頭苦做的工作模式,轉變成以數據導向預測模組的決策模式,這其中改變的不只是生產模式,更重要的是工作思維上的轉換。

尤其是人的思維轉變在資訊長推動的變革中,被認為是最難實現的。但吳興松除了獲得超秦企業董事長的大力支持,更順暢的在組織內推動轉型,這除了仰賴吳興松多年來在各部門的信賴累積,更是因其參與規劃設計的AI系統,把各項經驗法則轉換為直觀的數據模式,執行者能有明確的數據依據,決策者也能一目了然問題點,助力營運管理。

吳興松最後表示,現今企業迫切地期待資訊長利用數位科技來帶動企業數位轉型提昇營運績效。但各企業因業務性質不同,不會一體適用所有企業,必須先了解一個企業的核心事業是什麼?並加以學習累積產業的Know how,再透過數位科技的輔助提昇營運效能。

以超秦企業為例,就是「畜牧」與「電宰」這2大核心,若是資訊長能先學習及掌握核心專業,再以核心為主體導入數據分析、智慧製造等數位科技,將能讓數位轉型事半而功倍,企業更穩健地邁向永續經營。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2年9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