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遇過一位個案分享她在宮壇的故事:因為「神明欽點」,她與乩身的兒子生了小孩。「看著電視上被報導遇到宗教雙修、騙財、騙色的人,都覺得他們怎麼這麼笨,想不到我竟然也被騙了這麼久……」她自認為很聰明,卻還是陷入宗教迷思走不出來。
這當然不是唯一的案例,「我抱抱妳,是給妳的恩寵。」「我抱妳一下,是給妳加持。」「全部女學員(信徒、弟子)當中,只有妳享有此福利──我的加持。」這類藉宗教之名行個人色欲之實的鬼話層出不窮……
未經實修苦練和在正信宗教下有系統的修行,財與色這兩項人性中最大的弱點,不會只因宣稱替神明辦事或自稱心靈導師而消失,這在宮壇、道場以及坊間身心靈工作坊主事者身上,都可能成為大問題。個案是因為姊姊介紹才走進宮壇服務、修行,對於她因此而未婚生子,她姊姊自責不已。事後個案告訴我,看了「我在人間」系列的兩本書,她終於清醒了,不再沉溺於天命、天職的迷湯中,但姊姊依然爬不出來,只是改到另一間宮壇罷了。最後我送她一句話:「當神明的本意跨越了人界,不是人們假傳旨意,就是神棍或假神明。」神不可能欽點人們去做任何事,祂們只能給予建議,不會以恐嚇、威脅之口氣命令任何人,那並不能誘導人心走向解脫。
對於拜拜,我亦以相同觀點來看待,坊間宮廟的神明確實有助人的能力,但祂們多與我們相同,都是在人世間修行的靈,助人的力量有限。
人們有急難時,拜拜祈求神明救急是人之常情,但要記得神明助人不過是「魚幫水,水幫魚」,只要能力所及,祂們會協助人們心想事成。只是,萬物皆隱藏陰陽之道於其中,人應事事保持平靜心來看待世間一切,而不是將人生的主導權交由祂們決定。
拜拜求神的保佑應該是站在「自我努力」的基石之上,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拜拜求神──拜拜能解決一時之苦,卻不是解決苦的根本。 信者因拜拜心起力量,這是中道; 迷者因拜拜失去判斷,這是盲目。
拜拜前你一定要知道的關鍵字
「中道」在東方思想中頗常見,《中庸》提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道是修心與行事的一大準則,過度與不及皆非良好的行事態度。道家的陰陽觀亦是中道的表現,陰陽是一種既表現出對立、統一,又具矛盾的關係。佛陀曾以木材漂浮在水面為例講解中道的意義,木材要順利從上游順水而下運行到下游,不能太靠近左右的岸邊,否則將會擱淺,而太過沉重將會沉到水底。 在人生旅途中,事事要學會適量、適中、適時,對喜好與厭惡之事皆不能過度執取。舉例來說,我在國小五、六年級開始吃素,後來因為工作關係而面臨茹素與開葷的抉擇,當時瑤池金母點醒了我:「你要因執取某一點而放棄更大的學習嗎?」我看見自己是為了那短短三吋舌頭而在執取,卻忘了修行在於心而不在於舌。從此,我對於茹素與吃葷的態度是:隨遇而安──對我來說,方便素不僅是肉邊素,「方便」兩字在佛教用語中本就有靈活行事之意,這也是一種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