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4/27 第51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本期主題
熱門新書
活動分享

命運並非註定,而是你認為自己是什麼:人所遭遇的事反映其為人

  「命運」是「果」,是一件註定會發生的事;「因」是使這件事註定會發生的力量,但那並非不可測的天命,而是你的「自由意志」。一個人的行為操之在己,每個人都是自我品格的塑造者,可以決定自身的命運。一個人調整自己的行為,改變自己的品格,就是在為自己打造不同的命運。

 

沒有永遠的好人與壞人,所以命運不斷在改變

 

  個人的行為與品格,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

  首先,我們會看每個人目前的狀況,因為「現在」是「過去」的總和,包含了其過去所有的思想和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好人會遭殃,壞人卻飛黃騰達。

  這似乎否定了「善有善報」的道德因果法則,因此許多人否認人間有所謂的公平正義,甚至宣稱那些飛黃騰達的大部分都是不義之人。

  然而,道德因果法則確實存在,並不因人們的膚淺結論而有所改變或被推翻。

  我們要記住一點──人會不斷的改變與成長。

  好人未必一直都很善良;壞人也未必一直都很邪惡。

  許多現在很正直的人,過去曾經做過不仁不義的事;也有許多現在很和善的人,過去曾經做過凶惡殘忍的事;還有許多現在很純潔的人,過去曾經做過卑鄙齷齪的事。相反的,許多現在偷雞摸狗的人,過去曾經十分正直;許多現在心狠手辣的人,過去曾經十分仁慈;也有許多現在心懷邪念的人,過去曾經十分純潔。

  所以,好人之所以會遭殃,乃是因為從前做過一些壞事,因此現在必須付出代價;但之後便有可能因為目前所做的善事而享福。壞人之所以會飛黃騰達,乃是因為過去做過一些好事,所以現在才得以享福;但之後就會因為如今所做的壞事而遭殃。

──整理自 /《命運最重要的事》

TOP

想保護孩子,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需要,強化社群,而不是瓦解它

  現今有許多兒童照護服務都在傷害孩子。

  舉個例子,在加州,一所照顧三至五歲兒童的托育中心規定員工不得碰觸小孩的身體,如果孩子向人討抱,就拒絕他們--這是看來立意良善(避免兒童遭到性侵害)的想法造成嚴重負面後果的典型例子。孩子需要健康的身體接觸,有些寶寶如果沒有大人的呵護與擁抱,甚至會活不下去。

  遺憾的是,我們變得太過害怕不當意圖的肢體接觸,因而更有可能無法提供孩子健康的身體呵護。這會使得缺乏關愛的孩子傾向投入看似關心自己的人的懷抱,而更容易遭到戀童癖患者的毒手。

  當我們愈來愈不信任他人,讓孩子待在家裡,不讓他們到住家附近與朋友玩,嚴格限制他們的生活,這同時其實也在摧毀讓他們保持健康的社群關係。

  我看過性騷擾對兒童造成的可怕影響,這在吉爾默的惡魔恐慌事件、蒂娜及其他受害兒童的案例中清晰可見;我比大多數的人都還要清楚,人們對於性侵害的擔憂,根植於真實與駭人的現實事件。

  不過,我也明白,性侵者會到結構最脆弱的社群尋找對象,挑最弱勢的孩子下手。因此,為了維護孩子的安全,我們需要創造健康的人際關係,與他人建立連結;我們需要擁抱自己的孩子。

  若想保護孩子,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需要,強化社群,而不是瓦解它。若要讓孩子享有安全的托育環境,不要讓孤單的成人在無人照管的情況下接觸兒童,但同時也不應該一味禁止肢體的接觸與關懷。若要確保孩子生活的鄰里地區安全無虞,就應該去認識左鄰右舍。不要把孩子關在家裡,或是限制他只能做哪些活動。我相信大家對於人性都有足夠的了解,因此我們可以制定反映與尊重身心發展的政策,而不是乾脆忽視這些需求,等到面臨難以挽救的後果才來懊悔。

 

--整理自:《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兒少創傷療癒球(孩子溫心守護組)》

TOP

問神很難?看過問神達人的影音教學,就一切都簡單!

完整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c_BtbHvw

TOP

首季營收旺族 有實力表態
台股三月營收有一八二家創新高,家數為近一年來第二高表現,相關個股短線股價較有表現的機會。產業別觀察,電子與傳產皆有,半導體創新高家數最多,其次是鋼鐵、PCB、航運、電動車電池等等,共通點就是與產品漲價有關。在產品銷售可能受經濟成長趨緩影響下,產品漲價就成為推升營收創高的重要動能。

當代寓言大師大衛·麥基創作的精采故事
英國知名插畫家大衛·麥基,素有「當代寓言大師」之稱,「大象艾瑪」是他創作的經典角色,曾被時代雜誌盛讚為「擅於在圖畫書中描繪出孩子衝突的天才」,擅長創作幽默有趣的故事和圖畫。他的作品與文字往往能引起孩子的共鳴,說出他們內心的疑問與感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