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好評】有來自戲劇、影視、娛樂、資訊科技等領域的優質評論,讓達人們的好評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2/17 第8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冬天吃補,補對才養生

本周主題

爸媽在兄嫂家受委屈,小姑如何智慧解?

精彩書摘

你把壓力當作敵人還是朋友?

好康專區

【搶眼新書】《紓壓:找到工作的幸福感》50家傳統書店強力推薦主打書!

 
 
冬天吃補,補對才養生


每到冬天,火鍋店、薑母鴨店坐無虛席、大排長龍,
一波波的冷氣團及寒流,更讓人忍不住想補一下。
但不看體質一味進補,當心補錯傷身!
就讓專業中醫師教你正確進補的方法,
花小錢補出好氣色、好體力!

【完整精采完整內容,請見《大家健康》101年12月號;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爸媽在兄嫂家受委屈,小姑如何智慧解

文/李夢桓

 

得知爸媽在兄嫂家受委屈,
身為小姑的妳,心疼不已也忿忿不平,
先別急著責怪嫂嫂而莽撞行事,
來看諮商專家的建議,讓家庭問題由陰轉晴。

 

婆媳問題自古以來從未停歇,由於「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的差異,相互接觸難免擦出火花。有些長輩將兒、媳視為後半輩子的依靠,即便和媳婦相處得不愉快,也是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深怕兒子知情,影響兒媳之間的感情。

家中若有此問題,身為小姑的妳,該如何從中協調,智慧解?松德診所臨床心理師張丁升、中崙諮商中心所長李予澄心理師,為大家見招拆招一一解析。

CASE1
媽媽居無定所
沒錢等於沒地位

林奶奶年紀大,房子變賣換現金,從此早晚往返大小兒子家,不過卻不受到媳婦歡迎。由於大兒子家不開伙,林奶奶白天在小兒子家吃飯,晚上再回大兒子家就寢。每當林奶奶晚間回到大兒子家,房門常遭大媳婦無故反鎖;白天在小兒子家,小媳婦同樣也以臭臉迎對。
林奶奶時常無奈的跟女兒曉娟說:「一邊有得吃、沒得睡;一邊有得睡、沒得吃。」看在曉娟眼裡,滿是心疼。

積蓄殆盡的長輩,在現代社會中不在少數。張丁升表示,以林奶奶案例而言,長期下來易產生憂鬱頃向,也許覺得自己老了、沒有用,此時做為女兒的曉娟就必須給林奶奶多點鼓勵,肯定林奶奶的價值。
其次,兒子也是溝通的主要角色。若林奶奶不知如何和媳婦溝通,不妨主動與兒子談,讓兒子了解情況;若林奶奶不便與兒子明講,曉娟也能陪同。張丁升提醒,應先藉由兒子的角色與媳婦溝通,曉娟畢竟不是事件的當事人,不需第一時間直接與嫂嫂談,以免讓嫂嫂產生誤解,把情況複雜化。

CASE2
爸媽成了搖錢樹
小姑擔憂財產遭掏空

張爺爺是個對兒媳慷慨的長輩,只要兒媳開口,他幾乎都會金援他們。只是,兒媳一家人需要的金額愈來愈大,從汽車頭期款,到現在買房,百萬金額都要張爺爺資助。做為女兒的小靜有一次瞥見爸爸看著自己的存摺嘆氣,擔憂爸爸寵壞哥哥一家人,拉不下臉說不金援他們。

重男輕女、養兒防老,是老一輩固有的觀念,總認為「對兒子好一點,將來才有人照料」。張丁升認為,這種想法多半是長輩一廂情願,因為價值觀的不同,也許在媳婦家,扶養長輩就不只是兒子應盡的義務,女兒也會負擔。因此做為女兒的小靜,必須替張爺爺建立起好的觀念。例如提醒張爺爺,對於財產分配要有比例原則,一部分放在自己身上,為自己多做點準備,也是替晚輩分擔。
李予澄則建議張爺爺,對於兒媳的要求別照單全收,可有條件的替兒媳出一些資金,不足的缺口必須讓兒媳學習去承擔。

CASE3
營養不均衡
長輩病情更惡化

患有糖尿病的陳爺爺與兒媳同住,平日只有兒子在家時,媳婦才會開伙吃得較營養豐富,若兒子不在家,媳婦只會到住家附近買速食、便當給陳爺爺吃,重油重鹹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導致陳爺爺的病情更加惡化,身為女兒的惠青,滿是憂心。

李予澄表示,在嫂嫂不夠了解陳爺爺病情的情況下,容易以方便、經濟為考量,也許是嫂嫂的行事風格,或者本身對陳爺爺就不好。不論上述哪兩種,身為小姑的惠青,都能藉由哥哥向嫂嫂傳達對陳爺爺健康有益的飲食觀念,選擇外食時,別都只買同一種,且依照陳爺爺的健康衡量菜色。
同時惠青也能主動請外送到哥哥家,為陳爺爺的健康出點力,並且給哥哥正確觀念,讓哥哥了解,「陳爺爺健壯對大家才是最好的,否則有一天長輩病倒,所耗費的金錢與精力難以想像。」

CASE4
懶惰媳婦
家事父母扛

年過70的許奶奶有個不工作又不做家事的媳婦,導致她年紀一大把還得自己洗衣擦地,有次不小心滑了一跤,閃到腰,在床上躺了好幾天,女兒庭穎心疼不已。

許多長輩希望藉由做家事得到肯定,也許觀念上認為「沒留財產給晚輩,心裡過意不去」,而藉由勞力彌補這份愧疚。
張丁升表示,許奶奶因做家事跌倒,庭穎不妨藉由此機會讓兄嫂瞭解,嫂嫂應多為家事分擔一些。
至於家事該不該讓老人家做?張丁升認為,可行!只是必須提醒許奶奶,依自己身體狀況量力而為,區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時間比例上也要適時調整,例如掃地兩天一次、拖地一星期一次等。
感謝李予澄心理師、張丁升心理師審稿

※延伸閱讀:父母的心事你知多少?

 

《大家健康雜誌》101年12月號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吃補補錯反傷身?聰明檢視自己是否補對
◎封面主題:冬天必吃!6類抗寒低脂食物大公開
◎吃出健康:降膽固醇的熱門補充品,夯什麼?
◎smart醫療:體脂、血糖破表,當心在身體埋炸彈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1年12月號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你把壓力當作敵人還是朋友?

文/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為什麼有人可以輕鬆搞定壓力,壓力愈大業績愈好?為什麼愈快樂的員工,生產力、銷售成績比一般員工高?想要樂在工作、提升職場競爭力嗎?《紓壓:找到工作的幸福感》教你學會紓壓的祕訣與情緒管理的技巧,掌握職場成功的關鍵!

許多調查均顯示,臺灣民眾感覺自己面臨壓力的情形十分嚴重,國人對生活、工作壓力的感受一直排在全球前幾位。今年10月間美國新聞臺CNN就以「臺灣的過勞文化」做為主題報導,因為台灣人每年工作2200小時,遠比日本與美國多出20%,比德國更多出35%。的確,工作競爭激烈,壓力與過勞等問題,嚴重威脅著上班族的健康。

長期的壓力的確會引發各種身心反應,如果一直無法紓解,很容易傷害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心臟血管、消化、呼吸、免疫、生殖系統,導致疾病的發生。

《紓壓:找到工作的幸福感》一書,即是告訴讀者必須重視壓力管理的問題,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適時放鬆心情,擺脫過勞,把壓力化解,變成自己工作的助力,才能樂在工作。

想要提升職場競爭力
先從懂得紓壓開始

很多人都認為壓力不好,會讓人感到沈重、難以承擔。其實,也有好的、適當的壓力,若將壓力視為生活的一部分,管理得當,便能成為助力,使你的表現更好;但若處理不當,或視而不見,就可能成為健康的殺手。

這本書,設法為上班族找到紓解職場壓力的好方法, 採訪各領域的專家、醫師、職場達人,是一本實用的職場壓力管理的工具書。

近年來,有關「壓力管理」、「情緒管理」的議題漸漸被企業所重視,不少公司對員工都有開設相關的紓壓課程,國內外許多研究都已證實,適時調解工作壓力,能提升更好的工作效率。

國外研究指出愈快樂的員工,工作表現愈好,效率與生產力也有所增加,也就是說員工擁有好情緒對於企業、公司而言有一定之重要性。

據統計,快樂員工的生產力比一般員工高出31%,銷售成績高出37%,創意高出3倍,不僅如此,員工愈感到幸福快樂,就愈能發揮創造力、落實執行力,並降低流動率。意即懂得紓壓有好心情的員工,工作愈有效率。因此,想提升職場競爭力、想要創造好業績,先從懂得紓壓開始!

紓壓
找到工作的幸福感

如果是企業老闆或是部門主管、經理人,「紓壓」更是一門必修的企業管理學!因為在職場內推動紓壓方案,讓員工擁有好心情來工作,不單能維持其心理健康,也能增進生產力,對企業及員工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

104資訊科技集團董事長楊基寬、兩岸知名心理師邱永林,誠摯推薦本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潘建志兩位專業醫師也特別為本書專文推薦。

你還不知道自己累積了過多的壓力?不確定自己用的紓壓方式到底對不對?想要讓自己的工作更有熱情,想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再瞎忙,趕快翻閱本書,為你想要的幸福找答案。※本文出自《大家健康》雜誌出版:《紓壓:找到工作的幸福感》一書

※延伸閱讀:為什麼星期一上班特別累?

更多精彩的好書訊息,請上大家健康悅讀俱樂部;喜愛閱讀的你,歡迎加入大家健康悅讀俱樂部粉絲團,與你一同品嘗閱讀之美!

 
【搶眼新書】《紓壓:找到工作的幸福感》50家傳統書店,強力推薦主打書!

不景氣的年代,你一定要懂的事!
上班族必修的壓力管理學,不敗的職場生存術!
趕快翻閱本書,為你想要的幸福找答案。

為什麼有人可以輕鬆搞定壓力,壓力愈大業績愈好?
為什麼愈快樂的員工,生產力、銷售成績比一般員工高?
想要樂在工作、提升職場競爭力嗎?
搞懂紓壓的祕訣與情緒管理的技巧,你就能掌握職場成功的關鍵!

《大家健康》雜誌2012年12月,上班族必修的壓力管理學,不敗的職場生存術!不可錯過的實用好書!

50家書店聯展,75折獨家優惠!

不想出門?各大網路書店、傳統書店,12月強力上市!

【博客來】【金石堂】

 
 
 
 
 
 
芝加哥馬拉松憑什麼當世界前五大!
就這次我跑芝加哥馬拉松的觀察,芝馬的確有好幾處特別地方,讓人相當佩服,「從人出發、凸顯特色」,他的前五大地位是無法撼動的。

2013年必做10件事 訂電子報贊助夢想基金
「新年新希望」不是口號,小樂趣也能成為大夢想!12/31前訂閱任一份活動推薦報份,有機會抽中圖書禮券500元,沉浸文化殿堂,助你成就夢想。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