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神奇的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傳統中國文學】為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兼具生活藝術、中國文學賞析及學術思想的探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第639期 2012.08.07.. 科學衍生科幻.科幻延伸科學 每週二發報 
     
 本期目錄
 
  編輯的話

火星,我們又來啦∼!好奇號登陸火星,讓沉寂已久的太空任務又變得熱門,只是在經濟前景不明的當下,還有哪些國家願意花大錢繼續砸錢上太空呢?

Vulcan
科幻科學報編輯小組


  科科連結

科學人
星際聯邦
星艦學院

 
 
科科書介 ■ 打包去火星
▌提供╱貓頭鷹

歡迎來到太空!太空缺乏我們賴以生存與繁榮發展所需的一切,那裡沒有空氣,沒有重力,沒有熱水澡、新鮮的農產品,沒有隱私,也沒有啤酒!就某些方面而言,太空探索的意義也相當於研究它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到太空旅行,人類願意放棄多少生活中看似不可或缺的東西?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多奇怪?如果你一整年都不能走路,你會怎麼樣?一年都沒有性愛呢?或者是聞不到花香?如果你在太空漫步時,不小心嘔吐在你的頭盔裡怎麼辦?人體是否能在時速三萬公里的跳傘過程中倖存?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各國太空總署絞盡腦汁設計了各式各樣的太空模擬實驗,其滑稽荒謬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原來我們不需要離開地球,就能夠充分體驗太空生活。

從太空梭的馬桶使用訓練,到NASA新太空艙的撞擊測試(裡面裝了屍體代替太空人進行試驗),瑪莉.羅曲的新書《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要說的不是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太空英雄和慘烈悲劇,而是那些過程中的小小喜劇和日常勝利。儘管這些故事有時甚至顯得荒謬,但人類為了探索太空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深深著迷。這是一趟絕無冷場的超現實的科學之旅,保證帶給你滿滿的歡樂。

書籍檔案/
書名: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
(Packing for Mars: The Curious Science of Life in the Void)
作者:瑪莉.羅曲(Mary Roach)
譯者:鍾沛君
出版:貓頭鷹
 
科學小視窗 ■ 好奇號登陸火星 傳回照片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歷經8個半月飛行,美國航太總署(NASA)造價25億美元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在台北時間昨天下午成功登陸火星,並回傳火星影像,專家指這代表在著陸過程中,主要儀器和電腦應未受損。

好奇號比起以往的火星探測船都還要大,主要是攜帶多種儀器,目的是分析土壤和岩石,探尋是否曾經有生命或水存在的痕跡。

1960年代以來,各國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僅4成,其中以美國航太總署成功率最高。
 
 

德州遊騎兵-地表最強棒球隊?
近三年的遊騎兵,連兩季打進世界大賽。今年他們在主場平均吸引4萬3,300人觀戰,若如此持續到季末,他們將終結紐約洋基隊連九年美聯票房第一的霸業。

不花錢也能讓兒女出國增廣見聞
做父母的拿不出數百萬元留學費,孩子的競爭力就要輸在踏出社會前的「最後一哩路」嗎?想要打開國際視野,可以不花錢或花小錢就達到出國「鍍金」的效果。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