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愛生活手記】提供家事收納、手作創意、品嘗美食與園藝生活等內容,讓你輕鬆打造100%的幸福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古美術
2011/07/05 488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本期精選/侯吉諒師生們,如何寫書法?

侯吉諒說:「學好書法要多久?5年?10年?我的學生學書法平均只有2年,現在卻要開書法展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 藝文 /挑戰傳統藝術史的巨作

2011年夏日,典藏書系隆重推出由台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所撰寫的《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 ....

□ 新書/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
文化可以販售?創意是一種產業? 「文創」=?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一種販售文化的名詞?當普遍概念還是停留在「好點子vs好生意」,甚至偏義到後者的產業面時,國際間又悄悄掀起了一股「軟實力」旋風,這又跟文創有什麼關係? .....
 
典藏創意空間

華夏書畫遺產的魚目混珠
講師:徐小虎
日期/2011.7.15(五) 創意空間課程

 
 
新聞

詩硯齋大家長侯吉諒、黃亭珊伉儷和學生一同推廣書法之美。

侯吉諒師生們,如何寫書法? top
文/藍玉琦

「書有法─2011侯吉諒師生書法聯展」兩年有成

侯吉諒說:「學好書法要多久?5年?10年?我的學生學書法平均只有2年,現在卻要開書法展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6月4日至7月2日於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藝術中心「書有法─2011侯吉諒師生書法聯展」中找到答案。

該展展出侯吉諒,及其門生張玉真、吳鳴、張邑丞、王若芸、林雪明、蘇郁棻、許映鈞、梁佳文、梁靜萍、劉錫麟、林佳蓉、冀龍翔、過子儀、陳鎮宏共40餘件楷、行、隸體書作,集歐陽詢、趙孟頫、王羲之、宋徽宗諸大家書法風格。在6月4日開幕式,參展者與愛好書法的大朋友、小朋友齊聚一堂,侯吉諒師生一門宛若大家族,氣氛溫馨融洽,展覽期間並有參展者分享習書心得之講座與現場書寫活動。

展覽的書家們是大學教授、高科技產業、出版社、大學學生、法官、律師、行銷等各行各業的書法愛好者,從零開始,去認識毛筆怎麼洗、握筆方式、運筆節奏等,一個字一個字的練習,在繁忙的工作家務中,每天寫字,持之以恆。吳鳴自述:「在這5年期間,雖不敢說一年365天都寫字,但360天總是有的,包括出門旅行。」梁佳文說:「每天花1到2個小時安靜的書寫。這像是在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禪境中,唯有一筆一觸地面對紙和筆,讓意念和抽象世界發生短暫的交會,於是心靈找到安頓的出口。」

張玉真〈大悲咒〉,以泥金書大悲咒於磁青紙上,並有泥金線描佛畫,光彩華美中間有樸實沉穩之感;張邑丞〈九成宮醴泉銘〉二聯屏,為營造模擬出碑拓效果,苦無適合之紙,自己動手用墨將紙染黑,其書意態飽滿、法方筆圓。他們堅持著這「燒水燒到滾,臨帖臨到背」的不懈精神,也才能在不到10年的時間中,有著如此驚人的成果。

展覽中更細心的標明書寫紙材,菠蘿宣、陳年楮皮、雁皮宣、泥金宣、白玉羅紋、澀柿紙等,可使人觀察墨色於不同紙材上的變化,其中的「菠蘿宣」可謂台灣特產,以鳳梨纖維為材料,曾受張大千極力讚揚:「試吾家豐吉所製鳳梨紙,潑墨留筆,不減乾隆內庫御用」,可與乾隆御用紙相媲美,其紙質潔白,不易變色,紙張壽命長。另在展覽現場布置有廣興紙寮的颱風草紙、麻纖洞洞紙、灰藍皮紙、麻絲紙、小花蔓澤蘭、蕉絲機械紙、稻草紙、無拆股麻繩紙、綠茶末紙、秋香紙、牧草紙等,美麗的紙材成為裝潢設計的一部分,亦可單獨欣賞,為紙注入新生命。

侯吉諒說:「書法是實證的學問,只有自己動手實踐才算數。」「寫書法不需要天才、不需要慧根,可是絕對要有正確的方法。」除書法教學外,他並將其書寫的祕笈心得寫成《如何寫書法》一書,以期讓更多喜愛書法的人,建立正確基本概念,進而享受寫書法的樂趣。
更多內容在【典藏•古美術】七月號•第226期 。

 
藝文

《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書影。

挑戰傳統藝術史的巨作 top
文/藍玉琦

徐小虎《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

2011年夏日,典藏書系隆重推出由台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所撰寫的《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

本書基礎為徐小虎1995年出版的《Old Masters Repainted,Wu Zhen﹙1280∼1354﹚Prime Objects & Accretions》,在十多年後,她對於當時的某些觀點在此中文版中皆有所修正說明,除針對元代重要畫家吳鎮的書畫藝術作品進行重鑑與反思,更進一步提醒吾人重新思考對於古代大師面目的既定概念,並關注中國、日本、西方三個研究中國繪畫體系的方法論,加以評述,以期收取精用弘之效。阿姆斯特丹大學藝術史教授衛特林(Ernst van de Wetering)評介此書:「徐氏對鑑定斷代問題所提出的方法論,將強烈地刺激著學者在中國藝術方面的研究及理解,同時也將對西方藝術史領域的學者造成同樣大的啟發。」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研究員保羅.泰勒(Paul Taylor):「探究創作者歸屬問題的藝術史專業人士,都應該閱讀這本書。一般大眾讀來也會津津有味,因為其中樂趣無窮。由於寫作如此精彩,即使是探討中國書法鑑定的技術性章節,同樣令人著迷。」

7月分新書發表與系列演講會:7月9日於台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會議室、7月15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演說「華夏書畫遺產的魚目混珠」,7月23日於敏隆講堂開講「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

更多內容請見《典藏•古美術》七月號 第226期

 
新書出版
 
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 top

作者:黃光男

特價224元

文化可以販售?創意是一種產業? 「文創」=?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一種販售文化的名詞?當普遍概念還是停留在「好點子vs好生意」,甚至偏義到後者的產業面時,國際間又悄悄掀起了一股「軟實力」旋風,這又跟文創有什麼關係? read more…


訊息公告
訂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 送新刊雜誌!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每週精選報導國內外重要財會新訊及論點探討,輕鬆瀏覽、悉知天下事!現在訂報還送新刊雜誌!

沈春華:要懂得欣賞臺灣之美
在內心深處,我對臺灣一直懷有豐厚的情感。臺灣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挖掘,臺灣人的生命力及堅毅的精神,是讓臺灣有生命力的關鍵。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