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兩岸商情電子報】提供兩岸財經要聞、理財投資、藝文旅遊等內容,讓你快速掌握大陸最新趨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6/22 第8589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孩子走技職路 阿發師全力相挺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選擇自己的路才能走的更長遠!」國宴主廚施建發「阿發師」用這樣的態度鼓勵子女擇己所愛,決定後就勇往直前,他也用這句話勉勵面臨抉擇生涯發展的畢業生。「阿發師」一家4代都是餐飲人,他國小畢業就在家裡餐廳廚房幫忙,14歲拜師學藝,從學徒當起,勤奮學藝而當上國宴主廚。如今「阿發師」的3名子女都選擇就讀技職體系,朝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展,在各項比賽中屢屢獲獎,兒女們希望未來合開西餐廳,拓展與爸爸截然不同的餐飲事業。

國中基測26日、27日就要申請入學,學生可各申請一所高中和高職。教育部21日舉辦「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技職教育宣導記者會,邀請技職傑出校友、優秀技職學生分享經驗,讓外界了解技職教育內涵。阿發師3個孩子都依自己的志向選擇技職體系,成了技職教育的最佳代言家庭。

用烹飪引導迷途青年

「阿發師」的父親開設傳統台菜餐廳,他發揚光大為國內外菜系的精緻餐廳。他國小畢業後就留在家中餐廳廚房幫忙,當時尚無9年國民義務教育,技職體系也還沒有餐飲科系。他笑說:「假如當時有餐飲科,一定會繼續升學!」「阿發師」14歲拜師學藝,由學徒開始不畏辛苦,從助手、三廚、二廚至監督50位廚師的行政主廚。施建發與太太合力推動台灣廚師聯盟,向總統請命,成功促成台灣廚師節。民國85年,當時的教育部長吳京頒給他專科同等學歷,讓當時只有國小學歷的他進入教育界擔任兼職餐飲科系講師,他也到看守所擔任烹飪教師,用烹飪技術引導迷途的青少年走回正道。

讓孩子走自己的道路

如今,「阿發師」的3名子女都依照自己的志向選擇技職體系。大兒子施捷文從小喜歡繪畫、積木,選擇就讀復興商工美工科,現在就讀華夏技術學院室內設計;女兒施捷宜曾就讀私立開平餐飲學校,現在留學法國精進廚藝;小兒子施捷夫也曾就讀開平餐飲學校,就讀於高雄餐旅大學西餐廚藝系。

施捷宜曾在台灣獲得技能競賽優勝,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世界甜點聯盟UIPCG舉辦的青年盃世界錦標賽,以最年輕的年紀拿下第5名,創下台灣最佳成績。「阿發師」說,一開始其實很反對女兒讀餐飲學校,他了解在廚房工作,又熱又潮溼,還要用火用刀,心疼女孩子要承受這些辛苦。不過,女兒卻告訴他:「若不讓我念餐飲,就擺爛隨便唸!」證明她堅決往餐飲發展的心。「阿發師」被女兒的決心打動,選擇「放手讓她去!」全力支持她。


▲教育部21日舉辦「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技職教育宣導活動,邀請技職傑出校友、優秀技職學生及技職家長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國宴名廚「阿發師」施建發(中)三個小孩都讀技職,成了技職教育的最佳代言人。(圖文/黃士航)


施捷宜進入餐飲學校,每天早出晚歸,為了參加比賽,清晨6點多出門,凌晨1、2點「阿發師」去接她回家,見到女兒得獎時,好像自己拿第一名,比女兒還開心!「阿發師」欣慰地說,每當中秋節,施捷宜會帶回親自製作的月餅;母親生日時,還會依照母親的喜好製作「切開會令人流淚」的蛋糕。施捷夫學西餐、施捷宜學烘焙,施捷夫希望未來和姐姐合開餐廳,拓展和爸爸不同領域的餐飲事業。

藉討論確認孩子志向

不少家長總以升學為導向,認為孩子選擇一般高中就讀才有前途。「阿發師」說,面臨孩子升學時,他會一再與他們討論,確定孩子是否真的願意為自己負責,「這個行業很辛苦喔,一進去就是不歸路,不可以後悔喔!」他提醒孩子:「所學的都是你的,你若真的喜歡,我會永遠支持!」他認為技職體系很適合從小就有想法、志向明確的孩子就讀,「孩子有目標,父母要尊重他們的選擇,人生的路才能走得遠,事業才能夠傳承。」



▲環球科大餐旅系謝皇楷,曾獲世界廚師大賽青年組蔬果雕金牌,並將果雕技術應用到手工香皂。(圖文/黃士航)



青年博士中輟 文創拚出一片天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最多創意的地方在商場!」互動新媒體公司「 式」創辦人之一,年僅28歲的宋恆微笑地說,一年半前,他和另外兩位創辦人毅然決然捨棄即將到手的交大、台大博士學位,並與一名台大資工系碩士生,憑藉文化部(前身為文建會)的創業圓夢補助金50萬元,創立「 式」,經過努力,他們將「 式」經營得有聲有色,專案價碼從原先的1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50萬元起跳,而訂單已經排到今年11月,相當不簡單。


▲文化部長龍應台(右)21日在台北參訪接受文創補助的 式有限公司,實際了解他們如何從創意發想到品牌行銷的過程。(圖文/楊萬雲)


文化部長龍應台21日拜訪「 式」。龍應台一進門,宋恆連忙上前招呼,一一介紹「 式」成員,龍應台對他們為創業而休學,感到驚訝,好奇地詢問宋恆:「難道學位不重要嗎?」宋恆解釋,在學生時期,他們都是獨立創作者,可是在學校頂多只能接國科會的案子,不如在商界可以做得更多、看得更廣,他們才會放棄學業,選擇創業。

龍應台化身三太子

宋恆引領龍應台大玩「漢字三太子」,這是「 式」去年為高雄「好漢玩字節」設計的體感遊戲,讓龍應台瞬間化身為銀幕中的三太子,天上會掉下許多漢字,她「摸好字,閃壞字」,才能得高分。龍應台現場玩得相當起勁,賣力地擺動身體,更對著一旁的宋恆大喊:「不要跟我搶嘛!」逗得全場哈哈大笑。

讓劇場表演更添互動

「漢字三太子」固然有趣,事實上,宋恆認為「 式」成立一年半以來,代表作應該是和安琪娜舞蹈劇場合作的「第七感官」,結合即時偵測和投影技術,打造一個全域投影的表演空間,舉凡舞者在台上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讓投影在牆壁上的畫面隨之改變,舞者也會邀請觀眾參與,讓整場表演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宋恆得意地說,表演結束後,「 式」受到國外藝術界的邀約,也有不少國內表演團體前來洽談合作機會,最後由於成本過高而打退堂鼓,談到此,他忍不住笑說:「好險當初有文建會(文化部前身)的補助。」否則這起合作案可能也難脫流標的命運。

「 式」成立短短一年半,就有如此亮眼成績,宋恆表示,起初4人沒有資金,靠著文建會提供的50萬創業金租工作空間、建置硬體設備,他坦言,50萬元相當有限,不過這份補助金代表文化部認同他們的理念,鼓勵意涵大過於實質幫助。創業過程中,宋恆自認沒有遇到太多困難,4人依賴先前獨立創作所累積的人脈和資源接案,藉此拓展「 式」知名度,已經交出不錯的成績單,未來「 式」將更注重創意,打造酷炫、有趣的作品,帶給大眾更多趣味的想像。

今年文化部「創業圓夢補助計畫」預計從6月25日開始收件,至7月25日截止,文化部歡迎尚未設立登記的文創業者,把握機會踴躍申請。



▲&▲▲ 式有限公司與安娜琪舞蹈劇場合作的「第七感官」,突破一般的劇場演出方式,透過互動式媒體技術讓動畫跟著舞者一起舞動,讓舞蹈與高科技成功的結合。(圖/網路截圖 文/楊萬雲)




捍衛國族認同 韓人排拒新移民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根據《韓國先驅報》(The Korea Herald)報導,一名美籍英語教師日前用擲球遊戲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方式,一旦接到同學投過來的球就必須和丟球者換位置,學生們玩得很開心,除了一名日裔的孩子,他在同學間被掛上骯髒的暱稱。

霸凌事件層出不窮

在首爾北方蘆原區(Nowon-gu)任教的老師現年23歲,他告訴記者:「我們圍成圓圈丟球,如果球落在他手上,沒有人想在他之後接到球,他們會跑去拿紙巾擦拭球,不願意和他有直接接觸。」

當旁邊協同教學的韓國籍教師告訴他無須處理這個狀況時,他感到驚訝。那位教師說:「他們只說總是有發展比較緩慢或不那麼乾淨的孩子,學生們會孤立他。」

儘管政府、教師和公民社會努力弭平不同文化的歧見,這些非純正韓裔的孩子依舊面臨霸凌和異樣眼光。2010年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中,約有42%跨文化家庭的孩子曾遭受嘲弄。

另一項首爾市政府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因為歧視和霸凌,青春期的新移民子女輟學率高達8成。

一名俄羅斯裔的韓國學生因為一系列房屋和校園縱火事件而遭警方逮捕,年僅17歲的少年表示從國小開始就因外表被朋友嘲諷。他的父親和奶奶都已過世,母親不願意撫養他。

從2008年到2011年間,南韓的外籍配偶增加了50%,6歲到8歲的外配子女人數則增加了3倍,總數超過15萬人。多元文化族群在韓國社會迅速擴張。

第19屆國民大會(National Assembly)中出現了第一名菲裔韓籍的議員李賈斯敏(Jasmine B. Lee),而在7月時,軍隊中將可望出現第一名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士官。

多元文化視同威脅

江原大學(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哲學教授允平中(Yoon Pyung-joong)(音譯)表示:「儘管多元文化家庭在韓國社會快速增加,韓國人對他們的認知還沒趕上,韓國人認為他們不是真正的韓國人。」

專家表示,種族和同源文化的意識在韓國人中根深蒂固,他們認為那是身為韓國人的驕傲,因此對不同外表的人會產生有偏見。

多元文化支援中心辦公室(Central Office for Multicultural Family Support Centers)主任高善宇(Koh Seon-ju)(音譯)說:「許多年來人們強調韓國是單一種族的國家,近年興起的多元文化論被認為是同種同源(homogeneity)的威脅。」

他補充:「同質性的宣傳在日本殖民統治的艱困時期和90年代的金融危機團結了韓國人,但現在我們住在全球社會中,人們應該要延伸韓國人的定義範圍。」

保守和強烈的國族主義亦造就韓國人適應多元文化現象的困境。韓國多元文化教育協會秘書長車允景(Cha Yun-kyung)(音譯)說:「當日本人宣稱有獨島(Dokdo islets)的主權時,孩子們會指責日裔同學;當中國事件興起,華裔學生就成為標的。」


▲2009年1月11日,南韓學生與示威者在抗議活動中高呼口號,譴責即將訪問首爾漢陽大學核聚變技術中心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日本首相當天抵達首爾進行兩天訪問,並會晤南韓總統李明博。牌子上寫著「扭曲歷史!掠奪南韓的獨島!對北韓採取敵對政策!我們譴責日本首相麻生的來訪!」獨島(日本方稱竹島)是兩國間的爭議領土。(圖文/路透)


積極建立韓語系統

29歲的孟加拉裔外籍配偶露娜(Nadoni Luna)5年前嫁到韓國,她指出外籍移住民和其子女的困境,她說:「人們評斷我依據我的原生國是否富有,還有我的膚色,他們從不把我當作韓國人,我擔心孩子以後的生活。身為移住民的我們無法打破偏見和歧視,靠自己努力是不夠,多元文化家庭需要整個社會的幫忙,緩慢地瞭解差異。」

來自多元文化家庭的學生遇到韓文有時會有困難,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就。在調查結果中,大約4成受訪者認為他們需要韓語教育和基礎科目的輔導。露娜說:「如果母親不會說韓文,她的孩子也就不會說,我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為多元文化母親和子女提供更多韓語教育。」

韓國教育部3月公佈了一系列幫助多元文化家庭適應韓國教育系統的政策。其中計畫明年在全國各地新設預備學校,從原本3所增加到26所,修習過預備學校的韓語和文化適應課程後再進入正規教育系統。

多元文化出身的國小和國中學生有38,678名,在2011年入學率佔據0.55%,教育部估計近兩年內,比率會增加至1.12%。

此外,教育部將派遣多元文化協調師至各移民機關和地方教育辦公室,確保學子接受預備學校教育,同步與新移民家長聯繫,直到孩子進入正規系統。目前全國另有224個多元文化家庭支持中心,位在首爾市有23個。中心提供兒童教育和家庭諮商服務,並舉辦介紹原生國家文化的相關活動。

高善宇表示,需要具備可近性的社區便民設備,因為多元文化家庭分散在城市或鄉下,需要許多鄰近的小型支援中心。不過,最重要的是整體社會努力達成和諧的狀態。高善宇說,給予新移民和韓國人在中心或其他地方有更多交流的機會,這樣人們才能增加彼此的瞭解。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 美1.4倍
 
 

飲食西化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 美1.4倍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1日公佈最新癌症發生人數及排名,發現98年罹患癌症人數較前一年增加7千多人,增加最多的是大腸癌,多出將近1千5百人,次之為肺癌、乳癌、口腔癌。讓人吃驚的是,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竟高於美國1.4倍,死亡率高於美國的1.7倍。局長邱淑媞指出,台灣的肥胖問題和飲食西化已經追上美國,但民眾不願意配合篩檢及後續追蹤,錯失預防的機會,致使罹患大腸癌的人數攀升。


癌症人數 大腸癌最多

大腸癌發生率有多高?邱淑緹一臉嚴肅地表示,「50歲到69歲,每3百人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從96年開始,大腸癌便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衛生署從99年開始,便將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納入預防保健項目,透過健保特約醫院提供篩檢服務。國健局也發現,近兩年來,竟有4成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沒有進一步作大腸鏡檢查,恐會耽擱及早發現大腸癌以及大腸息肉的時機。

邱淑媞指出,依據國建局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兩人就有一人有大腸息肉,也就是大腸癌的前身,同時每20人就有一人為大腸癌患者,顯見後續追蹤檢查相當重要。事實上,大腸息肉只要經由切除治療,便可避免進展成癌症,同時大腸癌第0期與第1期,經由治療後,5年的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她呼籲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務必前往醫療院所作進一步的檢查,才能救回自己一命。


台灣人大腸癌發生率偏高,雖然政府有推動免費大腸癌篩檢服務,但是目前民眾接受篩檢率只有3成,圖為台大醫院。(圖文/楊萬雲)


健康生活 遠離大腸癌

從全台各地大腸癌的發生率來看,都市比鄉村高,例如台中市高於台中縣,邱淑媞解釋,罹患大腸癌的原因和飲食西化、肥胖、少運動有關,所以都市化越高的地方,越容易發生,不過她也大膽預測「10年之後,雲嘉(罹患大腸癌)的人數將會增加。」然而,鄉村的保護措施低,恐會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率、死亡率提升,值得後續關注。邱淑緹提醒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才能遠離大腸癌。


台灣由於飲食西化,加上民眾接受篩檢意願低,致使罹患大腸癌的人數攀升,圖為古亭麥當勞。(圖文/楊萬雲)


除了大腸癌篩檢之外,衛生署補助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篩檢,然而目前民眾接受乳癌和大腸癌篩檢的比例僅3成,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尤其是符合資格者,務必定期篩檢,透過多重防護,才能免於罹癌的恐懼,確保健康。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我的荒涼的愛情故事」徵文
你也曾有過愛得那麼熾熱,卻有著無比荒涼結局的愛情嗎?歡迎寫下來與大家分享。我們將選出佳作,寄贈大陸名作家-盛可以令人椎心催魂的新書《道德頌》!

如何早早找到人生志向?
「志向」是安身立命的職涯選擇,也是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或價值。在驪歌聲唱的六月,即將步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如何能像林書豪、曾雅妮一樣早早找到人生志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