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s搖滾誌】建構「音樂微中心」的趨勢生活風格,以及發掘音樂的魅力和人在音樂中找到認同的故事。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9/28 第8659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師生手牽手 搖回外婆橋
 
 

【記者佐渡守專訪】你見識過什麼是水椰子嗎?你曾經划船去買菜嗎?這不是旅遊節目 《 冒險王 》 ,這是新北市汐止保長國小廖婕婷老師跟隨學生、家長,遠赴越南外婆家過暑假的奇妙歷程!

不一樣的暑假、不一樣的外婆家。台灣社會有將近47萬的跨國婚姻,母親的家鄉都在島國之外遙遠的彼端,為了讓第二代也能承繼來自外婆家豐厚的文化資產;為了讓他們也有機會孺慕親情,從2011年暑假開始,由誠致教育基金會贊助、《四方報》執行,共同發起的「外婆橋計畫」,戮力為海的兩端架起一座親情的、文化的、友誼的橋樑。

「外婆橋計畫」是由小學教師、新移民學生家長、及其子女組成的文化行動團隊。今年共有兩組親子參加,特別還有爸爸跟團,兼任全程攝影師。不僅如此,很有想法的廖婕婷還貼心安排「雙城遊」,讓外婆家分別在城鄉兩地的孩子有機會交換住宿,體驗城市與鄉下不同的生活風貌。

感受母親的家鄉

第二屆「外婆橋計畫」隨著2012年暑期結束圓滿落幕,並於開學後帶回豐碩成果,日前舉行成果報告。簡報中,廖婕婷分享在越南品嘗鴨仔蛋、滴滴咖啡的初體驗,並發揮老師的本能機會教育──發給學生零用錢、學習台幣與越南盾的換算;學習數字等簡易母語,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讓平時被呵護慣了的孩子改掉搭計程車的習慣,以走路細細體會越南天候、風土、生活與台灣的異同。


▲汐止保長國小老師廖婕婷(右二)隨時不忘機會教育,捨計程車要求學生步行抵達目的地,習慣當地人的生活模式,最後再犒賞學生喝汽水。(圖/保長國小提供 文/廖雲章)


 廖婕婷表示:「越南非常重視傳統,回鄉進門第一件事就是祭拜祖先;越南人非常重視親情,幾乎每天都吃『團圓飯』,人數多到大家必須席地進食。這在人情日漸淡薄的台灣是少見而可貴的。」

關於最難忘的事,學生美琴分享:「我在越南發燒,一直受阿姨照顧,我覺得很感動。」晴雯則說:「外婆家的人每天對我就是抱啊親啊……我跟表姐最後都變成好朋友了。」兩位學生對大人也有細心觀察:「老師在學校很嚴厲,出門卻像姐姐,連鴨仔蛋都不敢吃,還會尖叫呢!至於平常話不多的媽媽,在越南真是超活潑的,回台灣之後也變溫柔了……」。

正面效應發酵中

老師廖婕婷透露,負責攝影的晴雯爸爸,是整趟旅行下來唯一掉眼淚的人。因為台越兩地相隔遙遠,晴雯爸爸無法經常回來,如今人事已非,最疼愛他的岳母已經去世了。保長國小校長周德銘補充說明:「晴雯爸爸是我們學校的志工隊副隊長,平實熱心校務,開學後,我發現他變得更開朗。」這趟回外婆家的旅行,似乎對每個人都產生了充實正面的效應。


▲第二屆外婆橋圓滿達成,帶著滿滿溫情回台灣的晴雯(右四)與美琴(右三)親手製作卡片,在保長國小校長周德銘(左一)與老師廖婕婷的鼓勵下,送給贊助她們回外婆家的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左四),邀他有空到越南走走。(圖/保長國小提供 文/廖雲章)


會後,小朋友們盛邀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希望有機會您也到越南玩玩!」方董事長聽後很開心地回應,自己日前不久才從北越探訪少數民族回來。他並給小朋友建議:「我們到這些地方,可以多走路,體驗坐車感受不到的地方風情,甚至打赤腳,感受炎熱太陽曝曬下的土地,這些都將成為你們生命成長很獨特的一部分。」

讓文化之火延燒

方新舟表示,外婆橋計畫的目的,是為了替孩子維持來自媽媽母國的文化傳統,藉此體會新移民離鄉的酸甜苦辣。為了讓這把「火炬」繼續傳承,未來「外婆橋計畫」將提出標準徵選辦法並公布實施。他預告,明年將會擴大舉辦,同時開放印尼與越南籍兩國申請,有興趣的學校,可密切注意「2013外婆橋」活動的徵件日期。

體驗了異鄉人的生活後,廖婕婷感觸良深地說:「即便像我這樣行動派的背包族,去到越南外婆家才能體會,因為語言不通產生的不安、退縮,以及處處需要依賴別人的無助感,將心比心,這次經驗讓我更了解外配媽媽嫁到台灣的感受。」

廖婕婷說:「校長對我說,『我們在做一件對的事』,衷心希望我們綿薄的力量,能對新住民家庭有所幫助。」回國之後,廖婕婷憑著身為教師的使命感,著手將心得規畫整理成教案,期望分享給更多教師參考。並於9月28日教師節當天,將上傳本屆外婆橋計畫的紀錄影片於you tube播映,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瀏覽。



轉大人有指標 獨立思考好重要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轉大人」的標準是什麼?當兵、結婚、成年禮是傳統想法,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和台北市兒少諮詢代表首度合作,發起「台灣版轉大人指標大調查」。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轉大人的定義應培養青少年對公民角色的認知、獨立思考的能力。

台少盟根據英國今年6月一項調查,整理50項「轉大人」指標,當年輕人飯後會馬上洗碗、自己換燈泡、不向家裡拿錢時,會覺得自己獨立自主。為了掌握台灣對青少年轉大人的認知,設計台灣版問券。


▲台南成功大學高若舫同學(左)認為獨立自主是成為大人的重要因素;新竹玄奘大學李明 同學(中)表示18歲應該要有為社會發聲的權利;台北大直高中陳德叡同學(右)則認為18歲已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圖文/姜林佑)


過度保護 孩子失去挑戰

根據調查結果,53%受訪者認為不一定要滿20歲才算大人,18歲以下的受訪者有37%支持18歲即為大人。葉大華說,民法規定年滿20歲才是成人,有26%受訪者因法令規定,認為滿20歲才是大人,顯示「年齡歧視」的文化依舊存在。

葉大華指出,過去以結婚、結婚生子為界線的轉大人指標已翻轉,獨立思考、尊重發言、自立生活及投票權最重要。根據轉大人認同度最高的前5名指標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65%)、「大人開始尊重你說話的權利,父母開始徵詢」(51%)、「學會忍氣吞聲,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脾氣」(46%)、「離家自己生活,沒有與父母同住,一切靠自己打理」(42%)、「擁有投票權」(40%)。

調查中發現,年齡越大者給予青少年自主權越薄弱,葉大華認為,大人心態相當重要,只有青少年改變作用不大。台灣將走向高齡少子化社會,不再透過考試制度來評斷長大與否,而是從能否「獨立思考」及「自立生活」著手,培養公民素養,尊重青少年表達自主權。

就讀成大一年級的高若舫認為,家長若過度保護孩子,只會讓小孩逐漸失去自我挑戰的能力。她離開台北到台南求學,無論打工與課業的時間分配、宿舍管理等,都有一套自理方式,學著獨立生活與自制。打工時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學會控制脾氣,不輕易發怒。

下修成人門檻 扭轉年齡歧視

「希望政府能修改年齡規定,讓青少年更勇敢為自己發聲。」玄奘大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一年級的李明 說,多數國家集會結社、投票都規定18歲,只有日本、瑞士及台灣是20歲。他舉例,美國的青少年常自組非營利團體,解決社會發生的問題,台灣只限縮在學校裡組社團。

全家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認同,轉大人應該讓一個人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台灣社會一直有年齡歧視,喜歡用制式化考試鞭策小孩念書。「教育應該是引導,而非教導。」啟發孩子潛能,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及想法,才是台灣教育應該著力的地方。

台少盟希望政府正視青少年的公民地位,將民法、投票權等年齡規定,從20歲下修到18歲,落實兒少福利與權益促進保障法,讓青少年更有機會參與社會。



體驗生命 動保團體推教室寵物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據《華盛頓時報》報導,對許多孩童來說,他們的第一隻養的往往是虛擬寵物。專家表示,許多孩童就讀1年級時,就會玩電腦遊戲,但是鮮少有孩童飼養寵物,並與牠們玩耍。老師們對此表示可惜,他們認為一隻真實的寵物可以帶給一個孩子許多豐富成長回憶。

補助花費 飼養無負擔

來自明尼蘇達州法明頓(Farmington)的斯林格爾(Dawn Slinger)是一名擁有25年資歷的教育工作者,許多教師和他一樣,自掏腰包在教室內飼養寵物。直到最近幾年,一些團體幫助這些老師減輕照顧寵物的經濟負擔。

2年前,英國愛護動物基金會(Pet Care Trust)首度在馬里蘭州發展「教室寵物」(Pets in the Classroom)方案,提供資金給美國與加拿大的教師進行1年級到8年級課堂中的寵物照顧教育,方案內容支應了購買寵物、籠子、飼料與其他必需物資的費用。今年夏天,該方案已經撥出第1萬筆的補助款。

英國愛護動物基金會執行長史帝夫金(Steve King)表示,150美元(約新台幣4,417元)的補助款除了作為動物飼養與照顧的花費,也幫助像是斯林格爾等教師指導孩子相關的知識,因即使只是在水族缸裡養一隻青蛙,所需費用也會超過1百美元(約新台幣2,945元)。

而申請2次補助以上的教師,則可以額外獲得50美元(約新台幣1,423元)的飼料、設備與物資補助款。

英國愛護動物基金會首次引入教室寵物飼養方案,起源於5年前與佛里達州坦帕灣水族館的合資方案。一項飼養寵物魚的計畫提供參與的教師一只容量150加侖的水族箱和寵物魚。

史帝夫金表示,坦帕地區有近2百個教室獲得水族箱,後來類似的方案亦在芝加哥執行。

啟發孩子學習力

斯林格爾認為,對學生來說,這項方案的投資成本很值得。她的課堂素材有2隻小俄羅斯陸龜、1隻紅腹蠑螈、3隻不同種的壁虎、幾隻寄居蟹、2條小球蟒蛇、1隻玉米錦蛇和裝在45加侖水箱的魚。學生會觀察並且描繪動物,他們也會研究這些小生物再記錄下來。每個學年結束時,學生的記錄工作可以成為一本書。

斯林格爾說,家長告訴她,他們的孩子受到飼養動物的啟發,對學習充滿興趣。

她說,她的班級去年有26個孩子,其中6名學生在家裡飼養寵物,往往是貓或狗,而不會有許多爬蟲類寵物。

自從學生上了他的課,「幾名學生就在家裡養寄居蟹或魚類,有一名學生養蜥蜴,另一名養蛇。」他說。

選擇養什麼寵物的決定權在於老師,斯林格爾選擇了不少爬蟲類和魚類,因為他們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這些動物的性情溫和,也不會對過敏或哮喘的學生產生影響。

雖然大部分的學校可以飼養寵物,但由於家長對疾病、過敏和暴露在寵物排泄物等考量,有些教室還是會禁制或限制這些課程進行。

英國愛護動物基金會把飼養寵物同意權交給教師,讓教師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史帝夫金表示,教師們和學生們必須要遵循飼養動物時的清潔指引。

在第一次申請教室寵物方案時,最流行飼養小型哺乳動物,例如:倉鼠、天竺鼠、大鼠和兔子。史帝夫金表示,在哺乳類動物之後,是水族寵物,包括爬蟲類和兩棲類動物,接著才是鳥類。

教室寵物也在一些家庭中發生作用,齊丁(Heidi Keating)說他8歲的兒子偉恩,自從去年上了斯林格爾的課之後,就要求飼養一條蛇。

她說:「一開始我完全反對,接著偉恩說:『來看看在教室內的蛇。』連他的奶奶也去看。我們撫摸牠,我從不知道牠們很柔軟,這時候我的心態就又開放了一點。」

史帝夫金表示,偉恩的家長想要鼓勵他的興趣,於是在他生日時,帶他去參觀爬蟲類動物園。

齊丁分享道:「這幫助我克服恐懼,我正在學習,我對這件事情很坦白,也知道我要和他一起去。他5歲的妹妹昆熙慘白著臉說,她想養一條蛇。」

現在偉恩長大了一些,他必須學著照顧齊丁最近取得的一隻4個月大的巴塞特獵犬。

史帝夫金說,教室寵物也可以作為獎勵學生的激勵措施,如學校不開時交由誰照顧寵物。而斯林格爾在暑假或者假期間,每週會去看教室寵物2到3次。

至於下一個學年不再出現的動物,史帝夫金表示,這也是學習的機會,「教室寵物方案中,生命週期也是生命課程的一部分。」



都更受害者 在零迫遷日離家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9月28日「世界零迫遷日」前夕,新北市三重區都市更新受害者許素華與立委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加強都更程序審議,保障現住戶居住權。營建署都市更新組科長林佑璘強調,將與新北市政府溝通,要求建商落實都更條例中,對違建住戶的保障。雖然營建署承諾協助,但許素華之前遭建商控告拆屋還地,28日是自行拆遷期限最後一天,即將面臨家園遭拆除的命運。

三重區大同南路都更案面積高達3,147坪,影響戶數有113戶,分為甲、乙、丙更新單元。當地土地產權複雜,轉手3次,原本公辦都更推行無力,轉為私人推動,整起都更案錯綜複雜。


三重區大同南路都市更新戶許素華等人面臨房子將被強制拆除的困境,27日在立委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要求營建署介入,不要讓政府強拆民宅戲碼一再重演。(圖文/楊萬雲)


土地產權難釐清

協助處裡的詹文凱律師指出,都更基地部分土地原本在「神明會」手中,輾轉落入祭祀公業。許素華的父親50年前向神明會購買土地,卻無法登記為土地所有人,只擁有土地使用權。

2003年台北市城鄉局到當地邀集住戶參與公辦都更,隔年「樺福」建設經過公開評選成為此一公辦都更案投資人。許素華說,當時大家覺得的確有都更必要,政府主動辦理大家也願意配合,便沒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2005年樺福建設未在期限內將事業計畫與權利變換送給新北市政府審查,新北市政府並未撤銷樺福的資格。

公辦都更受阻,樺福建設聲請土地拍賣,第二家建商取得土地。詹文凱表示,祭祀公業的管理者「派下員」有人拿土地借貸,並未還款,債權人向這名派下員提出告訴,法院發出支付命令後,派下員也沒有異議,最後法院判決出爐,土地產權也就轉移至債權人手中。「最荒謬的是,派下員提出的借貸證據事後發覺是偽造文書,但因雙方並無否認借貸關係,法院判決依然成立。」

之後樺福建設買下該名債權人的土地並聲請法拍,由第二個建商取得土地,建商又在60天內轉手賣給第三個建商「圓富建設」。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訪調發現,早在樺福建設進行公辦都更之時,第二個建商已私下運作,遊說住戶不參與公辦都更,住戶簽下反對公辦都更的文件,新北市政府依此撤銷公辦都更。實際上住戶都沒有土地產權,簽署的不同意書無法否決公辦都更。

政府說詞矛盾

淡江建築系教授黃瑞茂表示,台灣社會經過多次移民和城鄉遷徙,土地產權複雜,政府卻沒好好解決。詹文凱直言,類似問題層出不窮,土地轉手過程中,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沒有仔細檢視資料,讓有心人士透過「訴訟詐欺」將土地轉移到建商手中。

目前接手都更的圓富建設對住戶提出「拆屋還地」訴訟,住戶不堪其擾只能接受補償條件,許素華經歷兩次上訴又敗訴後,今年9月收到法院執行命令,自行拆屋期限就是28日。

林佑璘表示,訴訟屬私權糾紛,行政機關不能影響司法判決,無法要求不執行。都市更新的原意就是希望原住戶留在居住地,營建署會協調新北市政府對實施者提出安置方案。

都市更新條例對建商安置違建住戶明訂容積獎勵,主管機關也可據此要求建商提出安置方案。詹文凱強調,政府一邊給容積獎勵,一邊又說拆屋還地屬私權糾紛,角色矛盾。

營建署承諾要協調,但迫在眉睫的拆屋隨時可能發生,立委田秋堇呼籲新北市長朱立倫介入,不要變成文林苑,讓大家都成了受害者。



基本工資緩漲 勞團蛋洗政院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陳 下台!管中閔下台!」勞工團體27日聚集行政院門口怒吼,拿雞蛋奮力往立牌砸,表達對行政院決議基本工資緩漲的不滿,怒斥行政院為「財團內閣」,偏袒資方,要求院長陳 ,以及反對調漲的政務委員管中閔下台。

行政院日前決議,有條件調漲基本工資,預定明年元月先行調漲時薪,預計從103元提高至109元,月薪則微調267元(意即每日增加最多9元),至19047元。月薪調漲須待國內經濟成長連續兩季超過3%,或連續兩個月失業率低於4%,行政院設定高門檻,引發勞團強烈不滿,批評行政院不該推翻當初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作出的結果。

「一顆茶葉蛋都不給」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莊爵安氣憤地說:「資方要求我們共體時艱,連一顆茶葉蛋都不願給我們,更不要說讓我們吃牛排!」莊爵安指出,勞團雖然不滿意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結果,但仍尊重,沒想到陳 竟召開跨部會會議否決,他再三強調:「你(行政院)有決定權,沒有否決權!」否則何必召開審議委員會。


▲基本工資月薪緩漲定案,27日全國產業總工會等勞工團體,手拿「拒絕貧窮」等標語到行政院大門丟雞蛋抗議基本工資調漲跳票。(圖文/楊萬雲)


「連兩季的經濟成長究竟和基本工資有什麼掛勾?」大同工會理事長林進勇不解地說,他提到,基本工資是維持勞工及家人所需,不該以經濟成長與否,決定是否調漲,勞委會已「建議」送進行政院,卻一夕翻盤,「(政府)如何照顧國人生活所需?」他憤而宣布辭去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

150萬人受影響

基本工資調整影響有多大?桃園產業工會理事長毛振飛透露,「全台有150萬人靠基本工資過日子。」他不滿意月薪僅調漲267元,等同每小時只多一塊一毛。

面對勞團抗議,管中閔解釋,基本工資調漲對中小企業衝擊最大,恐會造成更多勞工失業。莊爵安批評管中閔恐嚇勞工,他提到,華隆關廠和調漲基本工資毫無關聯,而是工廠體制出問題。


▲全國產業總工會向行政院代表遞交反對基本工資緩漲的陳情書,若政府不回應,將大規模遊行抗議。(圖文/楊萬雲)


勞團最後將陳情書遞交給行政院代表,莊爵安表示,蛋洗行政院是第一步,未來不排除透過遊行,表達勞工對行政院的不滿。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鈴木一朗──激情的遠端,特別的日常
至今二十多年的職棒生涯中,鈴木一朗總以最簡潔的精準,回應一切激情的偶然,或機遇的渾沌,這說的不僅是他穩定而傑出的臨場表現,也是更長時間以來,他作為一位球員的鍛鍊過程。

喝醋、蜂蜜水輕鬆快速瘦?
為追求輕盈窈窕的曲線, 女人總不斷嘗試各種減重瘦身法,網路上也常流傳各種宣稱能輕鬆減肥的小撇步,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會不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