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Discover Taipei日文雙月刊電子報】介紹與臺北相關的人文、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以日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3/07 第90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國中教師力爭本土語列必修
柯寫不出劇本 核災逃生沒戲
【老師實驗翻轉教室】小學生:我現在對數學很有Fu
販虐緬移工 泰漁業遭國際譴責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國中教師力爭本土語列必修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強調中文和英文學習的教育政策與課綱,造成本土語言日漸式微。國家教育研究院6日舉辦「12年國教課程總綱公聽會」,不少教師紛紛呼籲,包含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和新住民語等本土語言能納為國中必選修,讓學生的語言學習有多元選擇,讓本土語言在台灣共榮發展。


(上圖)國家教育研究院6日在台北舉行第8場公聽會,中壢高中教師武顯貴(右)帶道具到現場,激動地發表意見看法。(圖文/姜林佑)


12年國教課程總綱日前出爐,國教院2月19日陸續於全台各地展開9場公聽會,6日第8站巡迴至台北。

國中變選修 學習出現斷層

公聽會上,不少第一現場教師發言時都強調本土語言教育的重要性。新北市五峰國中英語教師王秀容指出,語言學習是一項人權議題,語言更是打開文化、社會認識的窗口,不但能增進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可減少跨國婚姻所帶來的摩擦。

本土語言的流逝是王秀容心中的痛,她的先生是阿美族人,因為錯過孩子學習母語的黃金時期,她的孩子現在只能發展原住民族的認同,她深切體會到,當本土語言不被重視,每一位原住民長者的辭世,就是祭典和民謠又失去一條傳承的道路。身兼本土語言指導員已6年的她認為,現行國小課綱本土語言有一小時的學習課程,國中課綱卻是選修,這將造成學生學習的斷層,她強調,教育生態若期望是有機體,課綱訂定就應提供學生多元選擇。

教材師資不是問題

同為五峰國中教師的鄭安住表示,就師資來說,教育部自民國93年就開放台語文系所的設置,每年都有上百位學生畢業,不缺師資;就教材部分,閩南語、客語也都有研發,22縣市的閩南語拼音用字也有統一表,成為國中必修不是問題。

新北市頭湖國小教師柯棟山說,許多覺得本土語不必納課綱的論調是「家長在家就可教」,可是就他的調查發現,真正能在家中和孩子說母語的只有10%,比例非常低;現行課綱草案認為本土語可透過學校社團進行加強,但他訪視結果,看見學校開設母語性社團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少,寥寥無幾,他認為,唯有成為必修,透過學校教學,本土語才有機會保留。

教部應確保配套到位

除了本土語言列必修的爭議外,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代表張文昌於會中呼籲,課綱訂定後的配套很重要,無論是課程改革、經費挹注、考召變革,國教院和教育部都應同步進行,畢竟高中職免學費預算就占了總經費6成,配套如何確保到位,教育部應該說明清楚。

高職英文 要與就業接軌

高職部分,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詹嘉宗指出,總綱草案明定高職生的12個英文學分都要通過才能畢業,他了解這樣的調整是為了提升高職生的英文能力,但透過畢業門檻的方法,恐怕和目標背道而馳,他指出,高職應該加強的英文區塊應該是技職專科的領域,和學生未來升學或是就業市場有關的專有名詞,加強訓練這類的英文才有必要。

面對許多教師呼籲將本土語納入國中必修的訴求,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范信賢表示,這些公聽會意見將納入未來的總綱審核,國教院課發會12年國教總綱研修小組將討論,如何在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加入本土語,預計4月底將有結論。


▲國家教育研究院6日召開「12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公聽會」台北場,廣泛蒐集意見,現場不少教師為母語教育請命,國教院將會做為草案修正參考。(圖文/姜林佑)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柯寫不出劇本 核災逃生沒戲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核一、核二30公里逃命圈居住近6百萬人,一旦發生核災,政府有規劃逃生藍圖嗎?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表示,連台大醫院的人員都要被疏散,醫院內部根本沒有核災應變方案,遑論核災發生的醫療處置。6百萬人如何疏散?柯文哲說,人數太多,「這份劇本我寫不出來。」日台研究會主持人陳弘美則嗤之以鼻,101大樓要有逃生梯才能營業,為何政府沒有核災逃生計劃,核四還能運轉?

日台研究會6日舉行「台日核安交流座談會」,主題是核一核二30公里逃命圈的逃生藍圖,弔詭的是,受邀的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與顧立雄皆對逃生藍圖沒想法,兩人僅表示,若是9月核四廠要裝填燃料棒,將發起全面抗爭,號召全民上街頭。這場座談會儼然變成兩位候選人的口水場,兩人不斷呼籲另一位候選人連勝文出面表態擁核或反核立場。

由於七合一選舉將於11月底舉辦,但台電原定將於9月裝填核四燃料棒。柯文哲建議,乾脆9月不要裝填,納入核四公投,改成8合一選舉。他堅定地表示,「我不會讓它(核四)運轉的。」顧立雄則呼籲雙北市民應選出反核立場的首長,帶領市民促成非核家園的實踐。

日前北海道函館市控告日本政府與日本電源開發株式會社(J-Power),將於距函館23公里處興建青森縣大間核電廠,擔心距離過近,核災可能波及函館市民。東京都國立市前市長上原公子呼籲兩人,要有訴訟的勇氣,否則就不要參選地方首長。她認為,此次市長選舉是個機會,選民應選出一位會捍衛市民生命的首長。

福島核一廠所在地雙葉町前町長井戶川克隆則說,原本町民們都做著美好的核電夢,但現在深陷在地獄般的噩夢中。他說,有研究顯示琦玉縣與東京也在受曝範圍中,「但罪人們笑嘻嘻地告訴我們繼續住在這些地方,我們就是要和這些人對抗到底,讓核電徹底從地球上消失。」


(圖說)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6日舉辦台日核安交流座談會,論題是核一、核二發生事故時,位於30公里逃命圈內的600萬人口該如何疏散?座談會由日台研究會發起人陳弘美(左)主持,邀請台北市長參選人顧立雄(右)與柯文哲出席,但醫師柯文哲遲到了40分鐘仍未入場,另一位參選人連勝文則婉拒了主辦單位的邀請。(圖文/楊子磊)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老師實驗翻轉教室】小學生:我現在對數學很有Fu


【記者劉仲書專題報導】「從幾個孩子的問題開始發想,然後慢慢試、慢慢做,在歷程中找答案。」新北市龍埔國小施信源與顏美雯,在自己的班級裡摸索,利用均一教育平台的線上資源,學生先在家裡上網自學,到課堂上分組由老師帶領進階的解題與討論,引發學習動機、讓學習更有效率。


(上圖)施信源老師表示,如果自學的種子在國小階段種下,孩子們的學習成為慣性,並且是為了自己而學,這樣的孩子還會從教室逃開嗎?(圖文/楊子磊)


施信源表示,他在5年1班的翻轉教育低調到今年開學後,校內還有很多老師不知道。之前,因為台大電機系葉丙成老師的演講提過他,因而上報,網路訊息傳到龍埔,一些老師才得知。

他說,很多人關心磨課師與翻轉教育,但是不敢嘗試,因為沒有前例可循,剛好自己嘗試並做網路紀錄,被他校試辦磨課師的夥伴轉貼上網,從去年10月開始在網路發酵。

翻轉教育會不會消滅老師?

施信源解釋,學生在家裡或早自習沒事打開均一教學影片來學習,上課偏向討論與分享,偶爾真有需要時才會拉均一的教學影片在課堂上看,「如果一直讓孩子在課堂上看教學影片,自學的訓練就沒有了。」他說,教學主體是孩子,老師也是重要角色,很多教科書附有電子書,方便老師上課使用,曾有家長對此反映:「你們老師上課就是坐在那邊,放個電子書,照著講一遍,我也會當老師!」

他擔心,當老師太過依賴教科書的電子書光碟,會引來很多批評,均一也可能面臨一樣的挑戰。

萬一有一天,許多老師都很喜歡用均一,會不會變成同學上課看影片、看完之後請做習題,不會的再回去看一次影片,完全不需要老師?施信源說:「我們用投影機、用電腦教室,到頭來會不會把老師搞得更弱、教學變得更差?」

為了彰顯學生主體性,老師一定要以學生自學為基礎,引領他們討論、思考、分享,不是全部依賴均一和電腦。「均一是個平台可以利用,但老師不能忘了自己的能量。」施信源表示,跟自己同輩的人,小時候念國中若拿題目去問父母,他們可能不會做,因為父母那個時代頂多就是念到國小、國中畢業,沒辦法協助小孩學習,過去家裡自學會有困難的原因在此。

「直到今天,台灣社會的思維還是認為教書是老師的事。」他說,連「ㄅ、ㄆ、ㄇ、ㄈ」都是老師來,若國文一整週5堂課有3堂課都用在生字詞教學,內容深究、大意、作文就只剩2堂課可以上,若能先在家裡做好,就算家長不會,透過均一之類的平台幫忙,孩子在校學習可以更有成效。

翻轉心理障礙 師生都要調適

「翻轉對老師很大的挑戰是,要能把教育主體放給孩子,孩子也要知道自己是主體,願意表達、主動學習,才有效果。」施信源指出,老師進行翻轉教學,必須克服這種心理障礙,不用一直講、一直教,而是放心讓孩子自己去用、去學、去分享。當老師願意把時間移出來給孩子,孩子才會意識到自己必須跳出來討論、講話。他說,老師不要覺得好像沒上到課,翻轉就是要讓孩子自己學習,傳統的聽課很簡單,孩子沒事幹就發呆,翻轉角色能讓學習真的發生。

施信源說,曾有國小校長打電話來說,均一的教學影片做得很棒,他們海邊偏鄉學校的流動率高,老師經驗不夠,上數學時孩子的狀況很多,老師也教不好,有次他們就用均一來上課,老師跟校長站在後面搖頭自嘆弗如,那老師說,均一的影片上得比他還好。他說:「在這種情況下,均一也不見得只能用在自學,老師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得更好,也能拿來使用。」

學習金字塔:學、思、達

「學思達教學法是張輝誠老師對台灣教育最大的貢獻。」施信源解讀,「學:自學」、「思:思考」、「達:表達」,對照「學習金字塔」就會知道其中的關鍵;他說,聽、讀、寫只能達到學習效果50%以下,但當你到會思考、陳述、辯論、分享時,就能到90%,兩週後你都不會忘。學思達模式就是依循學習金字塔出來,確實在台灣教室裡是成功的,裡面有很多操作手法。國外的影片、文章較偏向於高等教育,在國小方面較缺乏。施信源表示,當初得知學思達,就以它為基礎來做國小翻轉的討論。

張輝誠老師在高中的操作手法難以在國小運作,高中生經過分流、孩子素質比較齊一,加上孩子年紀比較大、操作彈性較高;反觀國小,學生程度差異性大,有些事情也不大懂,可能會造成誤會。

施信源舉例,像張輝誠老師讓程度弱的孩子在分組時有「選擇權」,去選要跟誰一組,為了讓小組分數高,就要選比較厲害的人來互補,自己的不好是有價值性的,這在國小操作孩子受到的影響會較大,選的人會覺得自己原來是最差的,被選的人也會埋怨。

均等一流 實踐真正的教育

台灣15歲學生在國際PISA的數學素養排名全球第4名,但內部落差卻有7年之多,這個問題5年1班也碰到,有程度很低的學生、拒絕學習的學生,也有很多人對數學基礎運算不拿手。

施信源說,去年8月注意到均一教育平台,它完全免費、開放使用,加上是JAVA寫的,對機器的要求不高,教室小筆電都是6年前的老機器,一樣跑得很順,也不用安裝或下載任何東西。老師、家長、學生對軟體的瞭解程度沒那麼高,越簡單的平台越好。

均一教育平台在國小方面有現成的自學影片與題庫,解決老師設計題目、錄製影片的困難與麻煩,老師就能聚焦在教學的應用與變化,平台「均等、一流」的精神,令施信源思考,連外面這些不是老師的夥伴,都認真看待教育,自己當老師怎麼可不當一回事?孩子學不好,就應該去思考如何調整教學,不該放棄學生。

「當時很猶豫,雖然確定用均一,但卻不知道接著會發生什麼事,沒有前例可循、也沒有答案。」施信源說,那時不認識葉丙成教授,也沒看過張輝誠的學思達教學法,什麼都不知道。

5年1班在9月23日第一次導入均一教育平台,當時施信源氣到差點翻桌,光是身分證字號打入帳號密碼就用掉了整節課40分鐘裡的30分鐘,「為什麼9月24日會決定真的要做,是因為最後10分鐘改變了一切,學生全部上線,每個人的眼睛都發亮,鐘聲響沒有人下課,大家都在均一上算數學。」他說,因為下課所以切換螢幕,學生反而傳來一陣哀號。

施信源說,一開始不敢談翻轉,因為什麼都不懂,先做資訊融入,帶入磨課師的思維,用均一補強教學跟精熟度,接著發現,習作打勾的次數越來越多了,走到現在,好成績出來了、孩子的自信也不一樣了,學生會很臭屁跟老師說:「我現在對數學很有fu!」甚至期待老師考試,把它當成挑戰。

他說:「如果有一天這群5年1班的孩子回到以前聯考或現在的學測,會是渴望著考卷,想法完全翻轉。」

施信源參加了今年1月25日台大的翻轉教育工作坊,當時,葉丙成教授在台上講起龍埔國小的翻轉事蹟,雙方還不認識,散場後,他去跟葉丙成相認,葉丙成告訴他,應該出來分享,施信源回說:「我不敢,別人網路上有興趣看一看就好了。」

後來,葉丙成說了一句讓他很感動的話:「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才能改變更多的孩子。」施信源後來變得比較主動,願意到各校演講,到處分享自己的翻轉經驗,希望幫助別的學校一起動起來。


▲施信源老師回憶第一次帶領孩子操作均一教育平台的經驗,那天孩子們在下課鐘聲響起後,仍為了算數學不想下課,看見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熱忱後,他與顏美雯老師下定決心翻轉教學。(圖文/楊子磊)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葉丙成於今年1月25日舉辦的翻轉教室工作坊上,舉出龍埔國小施信源老師推動教學翻轉的成功案例,鼓勵更多老師一起改變孩子們的未來。(圖文/楊子磊)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販虐緬移工 泰漁業遭國際譴責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英國非營利組織環境正義基金會(EJF)在泰國進行漁業違反人權情事的調查時,揭發了緬甸移工的困境。該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及產業,對於漁業勞工遭虐情事採取行動。

根據《衛報》報導,去年3月,緬甸移工繆卓道(Myo Zaw Do,化名)遭人口販子所騙。他們承諾繆卓道會在泰國一間鳳梨工廠工作,但他卻被賣到一艘漁船上。他的苦難持續了超過10個月;他指稱,在那段期間,他被迫無償工作,還常被船長毆打。

泰國是全球第三大漁獲出口國,每年賣給歐洲的漁獲產值近10億歐元(約新台幣410億元),賣到美國的漁獲產值則超過15億美元(約新台幣450億元)。然而,近年來泰國漁業部門屢遭指控奴役、強迫勞工,這已對該部門營運產生影響。

人口販子手法殘忍

EJF日前出版的最新報告《海上奴隸》(Slavery at Sea),與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及人權觀察對泰國漁業殘忍勞動情況提出的警告如出一轍。

繆卓道日前企圖逃脫,並在曼谷郊外一間寺廟尋求庇護,隨後EJF紀錄了他的案例。他表示,當他離開緬甸卡馬賽桑帕雅(Kamarsay Sanpya)小鎮時才20歲。他一路來到了邊境城鎮米瓦迪(Myawaddy),付錢給人口販子,得到幫助非法跨越邊境進入泰國。

他給了掮客215美元(約新台幣6,450元)的預付金,並承諾在泰國以工作抵掉剩下的140美元(約新台幣4,200元)。他與其他35個緬甸人一起跋涉,從森林進入泰國。有3人在路途中失蹤,其中包括一名老人。繆卓道認為,老人是因為開始起疑,拒絕前進,因此遭到謀殺。

他表示,跨越邊境了之後,整個團體被人口販子分成小組。11名年輕女性被分成兩組,一組被賣到食品工廠,另一組則將被送到夜店及娼寮。6名男子被送上2台做了記號的警車,開車的是穿便服的人。這些男子被送到曼谷南邊的港口。

了解自己被騙了之後,其他男性拒絕上船工作。但是,繆卓道表示,那些人一個個被欺騙,以為要到掮客家附近工作。但最後6個人都登上了開到海上的船隻。

「我們每人被賣了430美元(約新台幣1萬2,900元)。我上船後覺得非常沮喪。我覺得自己到了地獄。」繆卓道告訴研究者。他描述他平常經常遭到的毒打;有一次他的頭被重摔到甲板的冰塊上,導致他左耳半聾。

雖然漁船不時返港,繆卓道表示逃脫並不容易,因為當地警員和船主間的關係緊密。船主會付賄款給地方官員,讓他們能夠留下非法勞工。逃脫者會被送回船上,或是賣給出更高價位者。

EJF表示,繆卓道的案例是他們在泰國漁業部門所揭露的奴隸及極度剝削案例之一。「泰國漁業的移工許多都是被非法販運至此,他們承受著不堪的虐待,常常連基本人權都無法獲得保障。」EJF執行長特倫特(Steve Trent)表示。

美施壓 泰政府允諾改變

「我們的政府和國際海鮮產業不能再忽視這種情形了,他們必須要求即刻改革及行動,以阻止這種虐待行徑,或是拒絕由奴隸所生產的泰國海鮮。」他說。

2013年,泰國政府同意要處理人口販運問題,作為對美國國務院施壓的回應;泰國一直名列美國虐待勞工國家的官方觀察名單上。泰國政府承諾要增加監管及執行。EJF表示,他們的研究發現,泰國政府做的還不夠多。


(圖說)一位人口販運受害者被迫在泰國拖網漁船上工作,他的雙手滿是傷痕。(圖片來源/EJF)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台灣立報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