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乎光圈?當您想拍出最銳利的影像時, 您就該在乎!
如果不是要使用敘事構圖, 也非單一主題(或隔離) 光圈的使用時機, 那麼還需要管
光圈的重要性嗎?要或不要, 都請先聽我解釋:這個世界充滿許多「誰在乎」 (Who Cares?)的時候 ── “當拍攝位於石牆邊上的肖像照時,
誰管您用什麼樣的光圈?”“當拍攝紅楓林地面上的落葉時時, 誰管您用多大的光圈”;或者, 換一種方式說好了, “當所有景物都落在相同的對焦距離時,
誰管您用多大的光圈?”
對敘事 (或主題) 拍攝手法言之, 大概沒有一張照片會是用光圈 f/8 或 f/11,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從沒用過這些光圈值 ── 實際上,
只要當景深不再是考慮的重點時, 我用得可多呢!f/8和 f/11 這 2 個就是我說的『中間』光圈, 它們既不夠大、也不夠小, 所以無法展現全面的影像清晰度
(敘事光圈), 也無法選擇性地把某個主體突顯出來 (隔離光圈)。
現在, 假裝您正沿著海灘散步, 並看到了一個被海水沖上沙灘的貝殼, 於是您拿起相機, 並把28-80mm 鏡頭設定到 50mm 焦段,
然後從上往下直拍, 這時您可直接把光圈定為 f/8 或f/11 ── 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 無論是貝殼還是沙灘, 都是落在相同的對焦距離上,
所以高興您想用什麼樣的光圈都行!
只要主體和背景都在同一焦距上, 這種「誰在乎」的光圈選擇法可套用在任何的構圖技巧上;但是, 與其像某些攝影人隨意地挑個光圈就拍, 我會建議您多利用關鍵光圈
(Cr iticalAperture) ── 講白一點, 就是可獲得最好的影像品質、銳利度、與對比度的光圈值, 而 f/8和 f/11 正是最佳的
"優質" 選!
要想知道為什麼 f/8 到 f/11 之間是最銳利的光圈值, 您得先了解一點點關於鏡頭結構和光線進入鏡頭的方式。大部分鏡頭都是由多枚(橢)
圓形的玻璃鏡片所組成, 請把這些鏡片的中心區域 (在此稱之為 "甜蜜點") 想像成一個磁鐵, 它能『吸聚』特定的光量,
使其通過鏡頭、然後到達感光元件或底片上 ── 這個『甜蜜點』的直徑約略等同 f/8 ~ f/11 的光圈開口。
所以, 現在假設鏡頭是設在開放光圈 (如f/2.8), 則通過的光線將會超出這個『甜蜜點』的大小, 而灑落在整個鏡片的範圍上, 這樣的效果就像把牛奶倒進一個被翻過來的碗,
只會有一點點的牛奶留在碗中央, 其他大部分的牛奶都溢出在四周圍 ── 正因為光線是發散的, 所以在開放光圈下, 影像的邊緣銳利度就無法像 f/8
~f/11 般那麼清晰。
反之, 當光圈縮到 f/8 或 f/11 時, 光線就只能從『甜蜜點』範圍的孔徑穿過;所以說, 當景深不再是最主要的考量, 也沒人在乎您該用什麼光圈拍照時,
您應該在乎 ── 這也是很弔詭的地方,那就是當您想得到最銳利的影像、最適當的對比時, 您就應該選擇「誰在乎」光圈 (f/8 ~ f/11)!

誰會管我在拍攝這張照片時用的是什麼光圈?很明顯地,畫面中剛洗好的衣物、女人、藍色的牆以及綠色的百葉窗都在同一個焦平面上,
因此根本不需要考慮景深的範圍是否足夠;因此, 這是一個運用「誰在乎」光圈的好時機,於是我手持相機, 將光圈設定為 f/8, 對準女人左方的藍色牆壁測光得到了
1/400 秒的快門值, 之後再重新構圖拍下這張照片。
當看到這樣的畫面時, 您只管先拍再說!天曉得她還會在這裡晾多久衣服呢?您或許會好奇我是否有取得肖像權同意書, 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這個女人轉身離開窗戶前,我大喊:「您好啊!」並且同時指著我的相機說:「好照片!」由於我隨身都帶著各種不同語言的名片來告訴他們我是誰、做什麼工
作,
最後會告訴他們我剛替他 (她)拍了一張好照片, 不曉得他們是否願意同意讓我出版並使用這些照片 ──
最後在一位英語還過得去的鄰居幫忙下, 我終於得到了她的簽名,
並得以在我的著作上使用。
70-200mm 鏡頭, ISO 100, 光圈 f/8, 快門速度 1/400 秒

呼嘯而過的消防車汽笛聲, 隆隆作響, 一開始聽起來似乎是從我頂樓攝影棚中傳出來的,
加上燃燒的煙硝味, 讓我從床上立刻跳起來並且四處找尋起火點 ── 隨即, 透過攝影棚的大窗子,我看見了一大半都被吞噬在火焰裡的倉庫, 接著在幾秒內,
我已奔到大街上並且快速地展開拍攝工作。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張照片, 畫面中以炙熱日出為背景的黑煙似乎已經吞噬了這名消防隊員。我手持著相機與 105mm 鏡頭, 並立刻以「誰在乎」光圈
── f/8, 來描寫這位堅守崗位的打火英雄的英勇畫面。
105mm 鏡頭, 光圈 f/8
我常告訴我的學生, 每一張照片都是攝影者內心狀態的展現, 所以在這天早晨, 我的家人們正猶豫著要繼續在法國待一年、還是回美國
── 我們有許多待在法國的好理由, 但也同樣也許多搬回美國的好理由;更諷刺的是, 這天早上當我開車去坦帕市時, 車上恰好就在播放 Clash
樂團的「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這首歌。因此, 當我將車停在路邊, 然後用「誰在乎」光圈拍下這同時述說著「走」與「留」的紅綠燈時,
真是一點也不怪吧!
70-200mm 鏡頭, ISO 200, 光圈 f/8, 快門速度 1/30 秒

.....更多內容請見《曝光聖經 [攝影大師 Bryan Peterson 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