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承先】
最近打開電視,相信大家應該已經看過韓系LG與日系SONY大廠,各自宣告新一代液晶電視推出,且搭載超速顯示技術,就連Panasonic電漿電視也加入戰局,讓人有點丈二金剛抓不著頭腦。到底所謂的超速顯示技術能解決什麼問題?而這項技術和以前廠商、媒體不斷強調的反應速度有什麼關係?
結構天限,殘影問題陰魂不散
在了解新技術之前,先讓筆者帶領大家重新認識液晶電視的結構,因為所有「問題根源」都與它相關,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也是從改善結構問題帶來的困擾開始。相信大家對於「液晶」應該都有一定的認識,它是液態物質,但是若施予電壓,就會變成固態,是美國人發現,然後在日本廠商手中發揚光大,並轉化成可以市售量產的商品。
正因為液晶本質的緣故,所以液晶螢幕、液晶電視內的面板結構相當複雜,除了液晶本身是灌注在玻璃基板內,還須配置偏光板、背光模組、配向膜等等。至於控制影像明暗變化的主角,則是施予液晶分子的電壓。也就是說,當施予電壓給液晶分子時,透過電壓強弱的變化,以及偏光板位置的改變,液晶面板便會出現灰階層次的畫面。由於牽涉到電壓高低與液晶分子轉向的速度,雖然經過這麼多年廠商在面板結構上的努力,最後還是無法讓消費者看到沒有殘影問題的畫面。
追逐反應速度 畫面還是有殘影
這點從過去幾年液晶顯示器不斷強調反應速度數據就可以看出。猶記得筆者初接觸液晶顯示器時(當時液晶顯示器並未內建電視接收裝置,故皆以顯示器稱之),面板的反應速度還在10ms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6ms,以目前的消費者認知來說,恐怕很難想像當時這些產品仍有人購買,且價格比起今日還高出數倍。
由此可以想像,當時雖然吸引了為數不少的消費者買回去搶先體驗,但也開始傳出許多抱怨,像是螢幕亮度太亮、色彩表現失真,不過最嚴重的就屬播放影片時,畫面經常會出現影像模糊的問題。深究原因,多在畫面動態移動時才會發生,於是廠商開始著手針對面板反應速度進行研究,試圖改善這些問題。隨著廠商持續研發新技術,液晶顯示器除了進展成搭載調諧器的液晶電視外,面板反應速度也變得更快,已經可以達到2ms,理論上應該能夠大幅改善動態影像模糊,甚至根絕此困擾。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無論是一般電腦用液晶顯示器或家用電視,在觀賞高速移動影像時,仍有部分畫面是模糊的!
畫面更新率屢創新高,讓人目不暇給
為什麼反應速度一直提昇,還是無法解決殘影問題?其實問題是出在人眼的視覺暫留問題。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觀賞卡通的經驗,筆者小時候就常利用課本頁面角落畫出一個個有連續動作的人物,再快速翻頁看著,由於腦中接收的資訊會將前後的畫面連貫,所以會感覺在不同書頁連續出現的人物活了起來,這就是視覺暫留效應。
於是縱使反應速度再快,因為人眼接收資訊的時間更快,所以只要電視畫面有短暫的停滯,就算時間僅僅2ms,人眼都會因為視覺暫留效應,造成前一影像訊息與後一影像訊息交疊,導致部分畫面訊息模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殘影」。
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加快畫面更新頻率別無他法。所以從去年開始,市場開始出現具備120Hz畫面更新率的液晶電視,到了今年則更進展到240Hz,相較於先前最高60Hz畫面更新率足足高出四倍。
240Hz對決600Hz 誰是贏家?
然而大家都知道,就算是1080p視訊,每秒畫格也只有60禎(也就是60Hz),那多出來的180禎畫面難道是天上掉下來?
答案就在於數位影像處理技術的提升。所謂高速畫面更新率,這些增加的畫面都是透過數位影像處理器運算得到,換言之以120Hz論,就是在原本60禎畫格間每兩畫格中插入一則連續影像訊息,使得每秒60畫格變成120畫格,來降低視覺暫留問題。
既然有了120Hz技術,為了徹底解除動態影像殘影問題,新一代液晶電視已具備在每60禎畫格間插入各3禎畫格的能力,也就是最近廠商不斷喊出的240Hz極速影像機種,雖然所有多出的畫格都是經由數位影像處理器運算所得,因為運算速度相當快,所以我們很難察覺其中是否有異。只是誰也沒想到當初的小遊戲,卻變成解決殘影問題技術的關鍵。
液晶電視顯示技術大幅演進,目前在市場上已漸漸落入弱勢族群的電漿電視難道沒有因應策略?實際上Panasonic此波推出的新款電視機種中,具備600Hz子圖場能力的電漿電視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特別是所謂600Hz子圖場與液晶電視240Hz畫面更新率到底有什麼不同?最後達成的影像表現又會有何落差?
從根本下手徹底解決動態影像模糊狀態
要了解電漿電視子圖場與液晶電視畫面更新率的差異,首先要認清一個關鍵點,就是電漿顯示技術與液晶顯示技術根本上的不同,電漿顯示器為自體發光技術,面板結構內沒有背光模組;液晶顯示器則相反,若沒有背光光源則液晶本身不具備發光能力。因此液晶顯示器於顯像過程中,需透過驅動電壓與偏光板、配向膜共同作用達成畫面灰階變化。也就是說當這些動作速度(反應速度)達到極限後,只好透過電腦運算插補畫格,以提高畫面更新率改善殘影問題。
電漿顯示器則不然,由於屬自體發光工作模式,而其自體發光運作是利用電極放電讓螢光體發亮產生畫面。目前電漿顯示器多採用定址顯示分離子圖場驅動模式,每一畫面分為多個子圖場以不同亮度、時間差顯示,組合成最基本256色階再生。但是由於電漿面板解析度、尺寸增加,相對需要更多的子圖場才能維繫穩定的亮度,並解決畫面流暢度的問題,因此增加子圖場變成大尺寸電漿電視的技術問題。
子圖場增加與畫面更新率的最大差異,在於後者屬於電腦運算連續影像插補畫格,前者則是將畫面中的子圖場大幅增加,加快驅動時間,屆此維繫影像亮度,且保持動態影像放映時的解析度。據Panasonic宣稱,採用600Hz子圖場技術的新一代電漿電視播放動態畫面時,解析度依舊維持1080條,而同廠液晶電視放映動態畫面時,解析度卻只有900條。
新世代環保大軍,LED背光面板威力不可擋
液晶電視與電漿電視在面對消費者對於螢幕尺寸、解析度、畫面亮度、反應速度的要求時,雖然採用各自不同的方法,然而找到問題根源,並加以解決則是一致的處理態度。所以選購新一代LCD TV時,消費者僅需依據自己的喜好與需求挑選即可,至於不同電視機種所能展現的畫面優劣,仍須親自到場觀看比較才能確認,這一點仍須請讀者了解。
不過在畫面更新率、子圖場顯示技術之外,最近關於電視機的新話題應該就是LED背光模組的液晶電視。採用不同背光模組對於動態影像的表現會有什麼影響?液晶顯示畫面過程中,主要影響動態畫面再生效果的結構主要在於驅動電壓、偏光板、配向膜,與背光光源完全沒有關係,因為背光模組主要只是提供發光源。
當然並非就此忽略背光模組的影響,其實背光光源的選擇會牽涉到畫面亮度、色彩表現以及電視機耗電量,而LED與一般採用冷陰極燈管背光模組電視機的差異,主要就在於「色彩」和「耗電量」。冷陰極燈管屬高色溫光源,所以為了修正白平衡,一般液晶電視都會適度提高R(紅)、G(綠)比例,而目前採用白光LED背光模組的機種,則較無此問題。
其次以相同亮度表現論,LED背光模組可較冷陰極燈管省電40%,且LED燈不會有汞污染,就環保角度看,LED背光設計也具有幾乎無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就算無關動態影像表現的優劣,未來液晶電視全面性改採LED背光模組,已無庸置疑。
持續追高,畫面更新率技術發酵中
快還要更快!從反應速度戰爭起始,持續進行到畫面更新率,可以看到廠商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搶占市場第一位,奪下更高的市佔率。而從去年開始發酵的畫面更新率,自120Hz飆升到現在240Hz,其實不同廠商利用的方式也有差異。目前240Hz畫面更新率的技術根基分為實際採用240Hz面板,與透過背光交錯掃描模式搭配120Hz面板達成240Hz表現兩種。至於兩種技術的孰優孰劣,僅從規格面並無法判定,建議消費者仍須進行實際觀看比較予以了解。
挑戰不可能,電漿電視600Hz效能第一名
近兩年由於液晶電視幾乎霸佔大半以上的顯示器市場,電漿電視的消息則明顯滑降,然而影音玩家都知道,電漿電視具備高對比與較佳色階再生能力,都是目前液晶電視較難與之匹敵之處。然而隨著液晶電視畫面更新率技術大幅發酵,電漿電視顯然也不能輕忽,所以隨著Panasonic鴨子滑水般,從兩年前開始提高子圖場顯示技術達480Hz,接著進展到550Hz,2009年終於達成600Hz技術,並使得動態影像解析度可維持1080條,讓電漿電視終於再度揚眉吐氣,取得與液晶電視一較長短的位置。
※因故電子報延至本周發報,敬請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