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點名】2023人文大事紀—西語界名家盤點
【閱讀重點】
1. 開啟「新」西班牙的知識分子—阿佐林150週年冥誕,1913年他發表的〈1898 年代〉(“Generación del 98”) ,開啟了西班牙文學的「白銀時代」。 2. 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 (1904-1973) 與帕斯 (1914-1998) 逝世紀念日,兩位既是文壇的桂冠詩人,也是政界知名的外交官;一手寫超現實主義,一手寫情詩。 3. 西班牙名作曲家、指揮家和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以及二十世紀的天才畫家—畢卡索逝世50週年紀念。
2023年是許多名人的紀念日,單以西語國家審視,紀念活動繁花似錦,讓讀者再次回憶歷史上的今日與昨日再現。
開啟「新」西班牙的知識分子—阿佐林
首先是阿佐林 (Azorín, 本名José Martínez Ruiz, 1873-1967) 的150週年冥誕。阿佐林的時代是西班牙帝國殖民結束的年代 (1898美西戰爭挫敗的時代),也是中國五四運動的平行年代 (八國聯軍、巴黎合約、新文化運動的時代),中西兩造有許多引進新思維(德先生與賽先生)、啟蒙與救亡、振興國力與探索文化精髓的呼籲。
以散文評論見長的阿佐林於1913年在ABC日報上發表〈1898 年代〉 (“Generación del 98”),揭櫫他們那個世代的文人應有的作為:文學寫作的美學思索、去舊創新的文化推廣,批判現實的筆觸,建立新西班牙的當務之急。這篇文章的宣言引起重要作家群的響應,帶動二十世紀初西班牙文學創作的新猷,因而也締造了西班牙文學繼十六、十七世紀的「黃金世紀」之後的「白銀時代」(Edad de Plata),正也是內戰前的三個重要世代 (1898、1914理性哲學與教育思想革新、1927 現代詩的興起)。
阿佐林於1924 年獲選為皇家學院院士,因此今年的紀念活動自然由此最高學術機構發起,諸多院士撰稿與講評他的代表作<<卡斯提亞>> (Castilla),開放給普羅大眾再次認識這位開啟新西班牙的知識分子。
既是桂冠詩人,也是政界外交官— 聶魯達、帕斯逝世週年紀念
更為讀者熟識的作家,便是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逝世紀念日:一位是聶魯達逝世50週年 (1904-1973),一位是帕斯 (1914-1998) 逝世25週年。兩位詩人右手寫詩,左手寫評論;既是文壇的桂冠詩人,也是政界知名的外交官;是全民愛戴的詩人,卻是政府頭痛的針砭之聲;兩位都是超現實主義的翹楚,情詩卻更動人,前者的情詩少作比後者更普及。
由於聶魯達逝世四十週年時,曾經掀起他是否非病逝,而是遭人下毒謀殺致死的說法甚囂塵上 (聶魯達的司機逝世前揭發,乃因聶魯達在皮諾契將軍政變後12天死亡),因而他在「黑島」(Isla Negra) 的住所 (也是墓地所在) 經過一番挖掘和驗屍,十餘年來卻仍無結論。斯人離開塵世半個世紀,生者仍不想讓詩人安寧。今年智利政府公開追思聶魯達,他的「三宅」(黑島,巧思宮 (La Chascona) 和賽巴斯提安娜 (La Sebastiana) 三處住宅展示更多作品,讓讀者憑弔。耐人尋味的是,以聶魯達1958年出版的詩集《荒野浪人》(Extravagario) 其中一首〈我要安靜〉(“Pido silencio”) 開幕:
我要安靜 現在請讓我安靜 現在您們可以沒有我而安眠 此刻我要閉上眼睛 我只要五樣東西 五個偏愛的根源 一是無盡的愛 二是秋天 三是嚴酷的冬天 四是夏天 五是你的雙眼…
此外,西語各國屢屢重複出版他的詩作,呼喚讀者懷念詩人,忘記政客,尤其是《情詩二十首與一首絕望之歌》仍然最膾炙人口。
帕斯的超現實詩作,難度不亞於聶魯達,意象的詮釋甚至更難理解,但是較之聶魯達,政治上相對較少爭議。1968 年他因墨西哥政府在特拉特洛克廣場對學生的槍殺,憤而辭去駐印度大使表態抗議,更讓正義之士喝采。如今,墨西哥人民淡忘他的外交生涯,更致力推廣他的詩作。西班牙塞萬提斯中心和帕斯夫婦生前居住的寓所,如今成為兩人聯名的紀念館 (Casa Marie José y Octavio Paz) 合作出版《火與記憶:致敬帕斯》(El fuego y la memoria:Homenaje a Octavio Paz),邀請名家與學者寫詩並評論帕斯的詩作,作為他獲獎 33 週年 (1990) 和逝世25週年的紀念作品。
西班牙名作曲家、指揮家和大提琴家—巴布羅・卡薩爾斯
聶魯達的名字叫巴布羅 (Pablo),無獨有偶,還有另兩位巴布羅也同是逝世五十週年。一位是西班牙名作曲家、指揮家和大提琴家巴布羅・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一般咸認他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傑出的大提琴家,因是加泰隆尼亞人,因此,其加泰隆尼亞名字是帕烏 (Pau)。卡薩爾斯以九六高齡逝世於波多黎各,但其遺體1979年終能回到故鄉安葬。今年十月加泰隆尼亞音樂宮特地演奏卡薩爾斯的宗教樂作品《馬槽》«El Pesebre»。此曲靈感來自於 Joan Alavedra的詩作,完成於1943-1946年,1960年在墨西哥首演,之後全球巡迴表演逾 60次,直到1967才回到故鄉,在巴塞隆納音樂宮表演。因此,在逝世50週年的今天,在同一個地方,以終為始,從故鄉紀念懷念他。
二十世紀的天才畫家—畢卡索
最後一個巴布羅,就是畢卡索。畢卡索以高齡91歲逝世,又以內戰巨幅名畫《格爾尼卡》(Guernica) 聞名於世,在2023年的藝文紀念活動中,是歷時最長,類別最多,幅員也最廣的藝術家。不惟西班牙,法國、美國等國都有系列的展覽。除了典藏《格爾尼卡》的馬德里蘇菲亞王后美術館,油畫、素描同步展覽之外,普拉多美術館也將畢卡索和十七世紀的宗教畫家葛雷科 (El Greco) 並置,以「解析立體派」為題雙聯展三個月。另外,壓軸到年底且跨年的大展就是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展出畢卡索的雕塑作品。
格爾尼卡和畢爾包都是巴斯克自治區的市鎮,自從《格爾尼卡》1981年從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歸還西班牙以來,尤其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1997年建成之後,巴斯克居民無不期待《格爾尼卡》可以回到故鄉,典藏在古根漢美術館,但是數十年來從未能如願,首都的主導遠大於地方,馬德里文化觀光的氣勢也勝過畢爾包,此作品的輾轉移送與脆弱已不容任何移動的藉口,讓古根漢美術館的紀念活動就以畢卡索的其他作品為主軸,依然吸引無數愛好者和知音前來憑弔。
2023 年的結束,意味2024年也將有其他文人藝術家的紀念緬懷活動,也唯有文化的精髓底蘊,可以不受時空生死之限,在歲月中越見光華璀璨。
文/ 張淑英 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由臺大外文系借調
史嘉琳《英語思維50講》每個人的英語基本功,看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