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化鈉的化學式不只有NaCl!
科學新聞由SciScape提供
科學家發現,氯化鈉在高壓下有其他的穩定結構,如Na3Cl、Na2Cl、Na3Cl2、NaCl3和NaCl7,若根據過去所學的化學原理,這些結構是不可能存在的。
根據化學八隅體規則(Octet rule):週期表中第一與第二週期的元素,傾向得到或失去電子,使其擁有如惰性氣體穩定的電子組態。氯化鈉常作為典型的例子,鈉原子容易失去一個電子、而氯原子容易再得到一個電子,當兩者接觸後,因電荷的轉移形成電性相反的離子,彼此產生靜電力而互相吸引、結合成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通常是一堆離子群集,以規則的方式排列,每一個鈉離子被六個氯離子包圍,每一個氯離子也被六個鈉離子包圍,整體而言,就是一個鈉離子配一個氯離子,沒有其他的選擇。
中國農業大學應用物理系張葳葳博士與同事,首先計算在高壓狀態時,可能穩定存在的氯化鈉結構,再以實驗確認這些穩定態是否存在。他們發現,在所有的實驗壓力範圍內(從10GPa~80GPa),NaCl一直都是穩定的化合物,不會自然分解,若要產生新的結構,需要在加熱的情況下,添加過量的Na或Cl2才能達成。化合物Na3Cl、Na2Cl、Na3Cl2、NaCl3與NaCl7在理論上均為穩定的高壓化合物,而Na3Cl及NaCl3已在實驗室中被合成出來。這個研究發表在12月20日的Science 期刊上。
讓科學家勇於搜尋氯化鈉其他結構的動機,只是出於好奇。這個研究的第二作者,紐約州立大學歐肯諾夫(A. R Oganov)博士表示:「當化學課本說這種化合物不可能存在時,『不可能』究竟是什麼意思?」在一般狀況下的不可能,在特殊的情況下,或許就有機會變成可能了吧,因此,「『不可能』的意思,是能量還要再高一點才行。」
尋找高壓化合物有意義嗎?在高壓下,物質轉變為更緻密的結構,表示構成物質的原子間距縮短、進而改變原子間的鍵結方式,這些新的高壓產物,可能有其獨特的性質,是事前無法預料的。比如科學家發現在Na3Cl的結構中,純Na層,被夾在NaCl層中,NaCl層有絕緣的作用,純Na層可以導電,這就像是二維的導電材料一樣,未來有其發展的潛力。
另外,這也有助於理解我們腳下的世界。地球中心壓力可達360GPa,相當於有355萬個大氣壓,若簡單如氯化鈉的化合物,會因高壓而產生結構轉變,類似的轉變也可能發生在地球內部的物質。例如,已有其他研究說明,在地球地函底部厚約300km的D”層,可能是由矽酸鎂(MgSiO3)結構增密所造成的[註一],是否還有未解的觀測現象,是來自其他物質高壓結構的轉變,也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參考新聞:
1. SonyBrook Newsroom:SBU Team Discovers New Compounds that Challenge the Foundation of Chemistry
2. PHYS.ORG:Salty surprise: Ordinary table salt turns into ‘forbidden’ forms
參考資料:
1. J. I. Insa, Reformulating table salt under pressure, Science, 342, 1459-1460, 2013.
2. Zhang et al., Unexpected stable stoichiometries of sodium chlorides, Science, 342, 1502-1505, 2013.
註一:請參考廣?敬,〈地球深處的神秘礦物〉,《科學人》102期52-65頁,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