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進入中國,已經有16年的時間了,無論是圖書品種的數量,題材的多樣性,還是每年銷售的數字以及讀者的增長,都呈現一種急速上升的狀態。這是一種好現象,繪本被普遍接受,其實就代表家長開始重視早期教育以及閱讀,這不僅可以改變家庭的閱讀生態,也會提高全民閱讀的整體素質。近來有一個領域的圖書引起了一些出版人的關注,那就是生態教育和環境保護題材,耕林童書館已經醞釀了很多年,儲備並出版了一些重量級的繪本,並且有一系列後續規劃。耕林把2015年定位成「生態教育年」,希望通過出版圖書和專家講座的方式,把「生態教育和環境保護」理念,傳達給讀者。
「生態作者」遇到「生態出版人」 北京是大陸地區霧霾較為嚴重的城市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困擾北京的是沙塵暴,經過政府的大力整治,沙塵暴消失了,但如今比沙塵更可怕的霧霾卻席捲了北京乃至全國的各大城市。環境的惡化程度,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嚴重和迅速。除了我們能看得見的空氣、地表水遭受污染,還有更多看不見的環境污染在威脅我們的生存,比如地下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以及由此導致的糧食和蔬菜的污染。我們小時候習以為常的水果和蔬菜的味道,現在卻只能用來懷念。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但要引起成年人足夠的重視,也要從孩子作起。所以從2008年開始,我就開始到處物色可以引進出版的相關書籍,希望孩子從小就對生態環境有個系統性的瞭解,並且引起他們對生態保護的重視。 2014年8月,我突然接到臺灣的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沙永玲執行長的電話,希望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見我一面,商談合作事宜。見面後,她拿出一套書給我看,是邱承宗的系列作品——《你睡著了嗎?》、《我們去釣魚》、《我們的森林》、《池上池下》。她說,這套書可以授權給我出版。在此之前,我們兩年前見過一次,之後就一直沒有聯絡,只是通過微信偶爾看到對方所發的資訊。沙執行長當時說了一句話,令我很感動,她告訴我:只有我能把這套書做好!雖然我們之前沒有什麼溝通,但她一直在關注我的微信,通過兩年的觀察和瞭解,她覺得我有能力,也適合出版這套書。於是乎,在我的生態教育繪本中,又增添了幾本特別重量級的作品。
悠遊大自然的邱承宗 在這裡,我想先講講作者邱承宗,他是臺灣著名的生態繪本畫家。1954年生長於臺中,畢業於日本東京攝影專門學校,回臺後創辦紅番茄出版社,並開始創作以本土素材為主的兒童繪本。 他曾經以《蝴蝶》一書入選2000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是臺灣以非文學類作品入選的第一人。2006年他以「昆蟲新視界」保育類昆蟲畫作再次入選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並被《講義》雜誌評選為2014年第十一屆年度作家中的「最佳插畫作家」。 雖然年過半百,邱承宗仍像個孩子似的對昆蟲世界充滿好奇。他最大的心願是能夠隨心所欲地畫畫、拍攝、調查昆蟲生態,並能毫無顧忌地馳騁於想像的空間。他自認:「生命的過程,因不懂人性而對人類有畏懼感。雖然是活了一甲子的老怪物,依舊喜歡悠遊大自然與昆蟲為伍。」 其實,他打動我的地方,不是他的作品獲了多少獎;而是在他瞭解到臺灣的生態破壞很嚴重的事實後,毅然地關掉了自己一手創辦起來的出版社,拿起畫筆,每天沉浸在山林裡畫畫。他曾說過:「臺灣不缺一家紅番茄出版社,但是缺一位生態繪本畫家。」這樣的態度,恐怕是一般人不能做到,也不肯去做的。
充滿人文關懷的寫實風格 邱承宗這幾部作品的風格,與他的攝影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繫。書中超寫實的畫風,把自然界裡的花花草草、昆蟲魚鳥,如照片般真實再現。我想,他也許是刻意地採用這種藝術手法來表現臺灣的生態,讓讀者在領略生靈之美的同時,就如看到眼前的真實存在一般,不會有距離感。在故事的講述方面,邱承宗更加成熟並且獨到,把他深深的人文關懷和思考,融入到作品裡。在《我們的森林》、《池上池下》、《你睡著了嗎?》中,邱承宗充分運用了畫面講故事的技巧,甚至有兩本去掉了文字,只用畫面來展示臺灣的生態。這是邱承宗眼裡、心中對環境的憂慮與關懷。在《你睡著了嗎?》中,他把寫實之功與卡通趣味結合在一起,製造出一種匠心與童心的融合,旨在喚醒人們對環境的認識和警醒。而《我們的森林》和《池上池下》則以獨特的視角去展現自然界的生態以及生命的迴圈,他想讓讀者從小瞭解到,在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動植物,他們是以什麼樣的生命姿態與我們共存於地球之上。 但作者的藝術手法不僅限於寫實功夫,他還掌握了更多元的藝術技巧,在《我們去釣魚》這本書裡,利用了簡單的點、線、面元素,以及大量的留白,營造出東方意境的空靈和無限遐想。「少即是多」的概念在《我們去釣魚》裡充分體現出來,把東方人含蓄的愛,不善表達的情感,用簡潔的畫、簡短的行文表達出來,卻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讀者的心裡。書中通過一年四季的季節更替,把父與子的豐沛情感,傳遞給讀者。 作為華文原創圖畫書,邱承宗這幾本書的敘事視角以及繪畫水準,深受各個國家讀者青睞,屢次獲得國際大獎。而他專注耕耘的生態繪畫,也是我所特別關注的領域,今年5月,我們將與作者在深圳進行幾場「海峽兩岸的生態教育」的論壇演講,同時舉辦的還有生態教育畫展。 我希望通過這類的圖書,喚醒人們的環境意識,能夠及早醒悟並制約我們的行為;家園只有一個,我們需要攜手、共同保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我們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們自己。
本文選自《出版人》雜誌2015年第4期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