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美國國際閱讀協會全球傑出童書獎
★ 榮獲美國神學書籍書商協會年度最佳童書獎
★ 獲選日本青少年讀書心得競賽主題書
★ 獲選美國童書協會主題書單
★ 獲選美國聯合童書中心選書
★ 入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小讀者獎
★ 入選美國兒童與青少年部落格文學獎
當救援人員帶著二手衣物來到難民營,所有人蜂擁而出,緊緊抓住自己搶到的東西。十歲大的琳娜找到一只合腳的涼腳,高興極了,但卻發現鞋子的另一腳被另一個女孩撿去。很快的,琳娜與芙蘿莎碰面了,各自穿著一只夢想已久的鞋子。她們兩人一起解決了「四隻腳,兩只鞋」的困境。
隨著日子過去,兩個女孩一起在河邊洗衣,一起排隊取水,一起等著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重置家庭的名單上,這兩只涼鞋陪著她們一起度過,提醒著她們,友誼重於一切。
世界各地的難民每天都活在不確定與恐懼之中,但《四隻腳,兩隻鞋》的繪者以溫暖的色彩、敏感的筆觸,刻畫出這些人民所具有的力量、勇氣與希望。感謝一位來自難民營的女孩,她問作者為什麼沒有任何書描寫像她這樣的孩子,因此才有了這個故事。
作者的話
凱倫•威廉斯、卡卓拉•穆罕默德
難民,是指因為害怕遭受迫害而逃離家園的人。在寫作這本書時,全世界有超過兩千萬名的難民,而且其中大多數是小孩。
這個故事是根據卡卓拉和柏夏瓦難民相處的經驗寫成的。柏夏瓦這個城市位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境附近,由於阿富汗數十年來一直處於戰亂之中,迫使數百萬的阿富汗人逃離家園,遠走鄰國,許多人就住在柏夏瓦市內或附近的臨時營帳內。其中有些人和故事裡的琳娜家一樣,能夠找到安全的避風港,在歐洲或美國展開新生活。
雖然這本書是根據柏夏瓦某個難民營的故事寫成,但琳娜和芙蘿莎這兩個女孩所經歷的事,卻是世界各地難民的共同經驗。
兒童文學工作者 幸佳慧 推薦
對於台灣的兒童來說,要理解「難民營」、「受教權」、「人權」這些名詞的實質意義,有相當程度的困難。但是,對於他們掌握人權或兒童權的內涵,卻是有必要的。這時,若有一個好故事讓他們對裡面的角色感同身受,那麼孩子就會對背後的脈絡產生興趣,在發問探索的過程中,也就有機會理解故事與現實的相對應關係了。我認為《四隻腳,兩只鞋》就是這麼一個好故事,而這個好故事的產生,也是因為一位好作家對一個來自難民營的女孩有了感同身受的體會,願意受託寫下這段動人情誼的故事,讓我們間接理解戰亂與兒童權的關係。
這世界,有很多好事跟壞事同時在發生,我們也因為讀了這些故事,而有所感動與遺憾,然而,正是這份微妙的互通感受,在虛構創作、真實世界、作家和讀者之間流轉,讓「說故事」這件事不僅迷人,而且更顯得珍貴,因為它帶領我們去感受人性的尊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