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學習動機低落 1/4聽不懂老師上課內容
作者/親子天下

當多數家長都在關心十二年國教的「超額比序」及「升學標準」之際,到底國中生在學校學習的狀況如何呢?《親子天下》雜誌針對全台4,386位國中生及994位老師進行「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成的國中生認為自己學習動機不強烈。年紀越大,學習慾望越低落。
經過在學校八堂課,加上補習班的「加班」工時之後,所有主動學習新知的慾望和行動都被消磨殆盡。調查數據顯示,國中生放學回家以後,除了上補習班的時間外,有近六成不太會想要再主動學習新知識,包含閱讀課外書或鑽研自己的興趣嗜好。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僅僅只能被「考試」驅動,如果沒有考試,國中生會經常、主動閱讀課內相關書籍的比例低於三成。
即便如此,此次調查仍發現一個有趣的結果:儘管實施十二年國教後,基測即將取消,仍有高達六成的國中生表示並不會因此降低學習的意願。但是年級越高,把「基測」和「學習」劃上等號的比例也越高。剛進國中的七年級生只有二成學生會「為基測唸書」,但到了九年級,比例升高至近五成。
更令人憂心的是,在本次調查中顯示,三分之一的國中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不滿意;年級越高,對自己不滿意的比例愈高。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無法完全聽懂老師上課的內容;年級越高,聽不懂老師上課內容的學生比例也越多;九年級聽不懂老師上課內容的學生比例,比七年級增加近10%。除此之外,將近三成的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有自信的學生比例,更隨年級而逐漸降低。
針對此現象,老師們的看法正好與學生不謀而合,本次《親子天下》調查中,近八成國中老師認為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動機。更有超過八成的老師同意,多數學生不考試就不會唸書。
針對國中教師的調查也顯示,有近六成的老師們認為,大多數學生經過三年的國中教育後,不會因此對自己更有自信。半數以上的老師認為,國中課程並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判斷力。
由上述調查數字或可窺見,國中教育的教學,非但無法激發學生對知識和學習的熱愛,更加速學生「逃離學習」的速度。而站在第一線的老師,感受到困難,卻找不到改變的方向,師生雙方都面臨了不知該何去何從的窘境。
《親子天下》總編輯何琦瑜表示,調查結果提醒,目前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關注,應該要更重視國中教育的教學品質和方式,光是拿走考試不足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要重建並活化教學,改善國中課堂內,老師一人聲嘶力竭,學生只能沈默被動聽課的傳統教學方式,幫助學校和教師,找出「考試」之外,得以驅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新方法與新策略,才是十二年國教政策更應該重視的事。
「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調查說明
《親子天下》雜誌「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分別針對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與老師進行郵遞調查,執行時間為2月24日至3月19日,學生發出4,386份問卷,回收有效3,594份,回覆率81.9%;老師發出994份問卷,回收有效691份,回覆率為69.5%。調查執行:天下雜誌調查中心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公佈「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