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開始,這幾天我妹妹和弟弟的孩子來台北玩,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星期。
我妹妹的兒子愷,和荳芽一樣年紀。這小男生從小志趣明朗,打定主意要成為廚師。我很鼓勵妹妹支持他。以他的成績要拼高中前三志願應該沒問題,但他已經決定要唸高職的餐飲科系,然後再攻讀餐飲大學,很清楚他未來要走的路,不迷信明星高中的光環。現在,我妹妹一下班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奉上,完全是這個才九年級的未來「阿愷師」的傑作。
為了支持愷的夢想,只要他來台北,我總是帶著他吃遍各式料理,上傳統市場或高級進口食材超市採買。自然也帶他參觀我朋友經營的餐廳廚房工作實況,問他:「當廚師很辛苦喔!別人休假、你還得工作喔!要想清楚喔!」愷總是一次次的回答我:「可以。」
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這麼年輕,便展現了如此清晰的對未來的思考,為了這份難得與熱情,不管他想做什麼,我即使只是阿姨,也要傾全力支持。
愷回去以後,我line給他一小段話:
「愷,你比其他人還早找到自己的志向,光是這一點就要很恭喜你了。
我感覺你很努力,相信你一定可以在廚藝這條路上走得很好。
『慢慢走,快快到。』這話看來很矛盾,其實一點也不。我希望在你到達目標前的路程中,不要貪急,不必搶快,穩穩的學好基本功,紮紮實實的做好該做的事,慢慢的、用心的感受這學習的路途中所見的一切美好的風景,不為其他誘惑而改變心志,堅定的走,這樣,很快就會到達你想要去的目的地了。這就是我說的,慢慢走,快快到。
加油。我們都是你忠誠的啦啦隊喔!」
教育,是在協助孩子找到自我、成為他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以世俗的價值、大人的期望為名,扭曲孩子的天賦,勉強他變成自己不喜歡卻只是迎合大人或社會期待的樣子。
圖片節錄自《獾爸便當店》 / 大穎文化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