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機智問答冠軍(p.24)
畢爾先生無所不知,是個名符其實的「萬事通」。他可以把百科全書倒背如流,並且他精通繪畫、雕塑、文學、歷史、天文、地理等知識,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他。比方說,他知道所有古埃及法老的名字,甚至知道所有法老的妻妾,他還知道尼羅河有多長、金字塔有多高…真教人佩服!
有一天,茱蒂問畢爾先生:「為什麼古埃及人覺得聖甲蟲很好看呢?」畢爾先生回答:「我不知道。」但他告訴茱蒂所有刻有聖甲蟲壁畫的古老墳墓。
|
「為什麼日本人崇拜相撲力士?他們那麼胖,我一點也不覺得好看!」茱蒂疑惑的說。畢爾先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他能夠背出所有知名相撲力士的名字,以及他們過去十年來贏過的每一場比賽。
畢爾先生的確有滿腦子的知識,但這對他有什麼用處呢?難道他是為了參加「機智問答冠軍」比賽嗎?我們可以感覺到,背誦這些知識,並不能幫助他更了解別人。
如果畢爾先生曾經認真思考過古埃及人為什麼覺得聖甲蟲美麗,並且試著從他們的角度去感覺、想像古埃及人所看見的事物,這樣他就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時代。如此一來,他就會發現那些從前被他忽略的美麗事物。或許,他會開始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院子裡的小昆蟲。
如果我們能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認真的想想為什麼日本人重視園藝造景,為什麼喜歡高大壯碩的相撲力士,我們就會更了解日本人。
你覺得,詢問一個人的年齡、身高、體重,或是知道他的興趣,並且試著去認識他喜歡的東西,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對方呢?
一路衝到終點(p.33)
穿過森林,卻不聆聽鳥兒唱歌;騎單車環島旅行,卻只想一路衝到終點;
在沙灘上玩足球,卻不看一眼美麗的夕陽;在海裡游泳,卻不曾戴上潛水鏡欣賞海底悠游的魚群;住在一個城市數十年,卻不曾留意那些美麗的建築;經過一座雕像數百回,卻從未抬起頭仔細看看它;五十年來,只聽那三張同樣的唱片…
 |
我們可以閉著眼睛,塞住耳朵,這樣度過一生。
我們聽過這樣的話:「他教導我學會欣賞古典音樂。」
透過教導去學習美,這是多麼奇怪的想法!如果美讓人心情愉快,感受到幸福,那麼美應該是透過感覺,而難以被教導的吧?畢竟,美是一種感受,而不是一種技術。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試著去觀賞、聆聽、品味事物的美好。
|
「她帶領我發現沙漠的美。」
如何去觀看、聆聽、品味,或是留意生活中的美,這些都能讓我們學習欣賞美的事物。學習,是讓別人引領我們,去發現平常想像不到的美,去接近那些等待我們發掘的寶藏。
渴望(p.35)
其實,要讓自己變醜,一點都不困難,我們只要不洗澡、不梳頭,衣服隨便亂穿,講髒話,吃相難看…不必花太多力氣,做個懶人就夠了!因此,我們並不會說:我「努力讓自己變醜了。」只要放縱自己、消極頹廢,就可以辦到,用不著特別做什麼事。
可是,我們會說:「我要讓自己變美。」這表示我們決定努力去做一件事,也表示我們重視自己,希望用積極的態度去尋求美、創造美、認真對待美。而這也顯示出我們做人處世的態度,以及對待生命的方式。
從巴黎到西班牙度假,如果開車走高速公路,路程大約一千公里。
你想在休息站的停車場,靠近廁所旁邊的空地野餐呢?還是繞個十公里,在羅瓦河邊野餐,順便參觀城堡呢?
我們可以透過一條高速公路橫越世界,直接又快速地穿越生命。但是,我們也可以偶爾繞道而行,放慢速度,好好地欣賞、探索生命沿途的風景。我們可以決定,是否要在我們的生命中,為這些美麗的事物留一個位置。
美麗的事物讓我們嚮往,讓我們渴望愛人,想要做某些事情,想唱歌、想笑、想跳舞、想飛…最重要的是,美麗的事物,讓我們產生「想要…」的渴望。(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