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本存摺穩穩賺,小薪也能變大錢》
作者:高敬鎬
你多渴望金錢,決定你的財富大小
我一直在問自己:這世間如果真的存在一個財富成長的定律,該怎麼用方程式來表示?經過不懈地探索,我最終得出了下面結論:
財富 = 對錢的迫切程度 × 複利 × 時間× 時間
我把這個公式稱為「財富方程式」,也就是我一直探索的財富定律。這個公式裡面包含著能夠讓財富增值的原理。
愛因斯坦說過,「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如果說,這世間確實有一個讓人變成有錢人的「魔法」的話,那可能就是「複利投資」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下面這個複利的故事:
1626年,美國早期的移民者們用價值24美元的首飾和小玻璃球,向印地安人買下了整個紐約曼哈頓。當以華爾街為象徵的曼哈頓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後,人們嘲笑當時的印地安人愚蠢。但著名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區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如果當時印地安人把收到的東西換成錢,投資在年利率8%的複利式債券的話,363年後的1989年可能已經有大約32兆美元了。
如果你覺得363年太長了,我們來談一談時間對於財富成長的意義。可以說:
沒有時間,複利就失去了魔法。
在累積財富的過程中,時間因素很重要,所以我在財富方程式中列出了時間的平方。其實,這裡說的「時間」,也可以解釋為「等待」。
現代人做事大都比較浮躁,甚至有人投資基金像投資股票,總是在短期內買進賣出,一年內多次從這個基金換到那個基金。但事實上,並不是著急就能賺得更多、更快,而是應該在投資之前慎重選擇,在投資之後耐心等待。
美國著名基金經理彼得.林區在執掌麥哲倫基金的13年間,創造了累積報酬率2,700%,年報酬率28.9%的驚人成績。但麥哲倫基金的投資人有一半損失慘重,因為他們都是在基金報酬率高的時候進場,一看到報酬率下跌就趕緊撤回資金。只有那些相信基金經理並願意耐心等待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朴課長,37歲,在一家外商製藥公司上班。因為家境不好,從小就吃了很多苦,特別是讀大學時,家裡經濟變得更加窮困。所幸他非常用功,得過幾次獎學金,在課餘時間,他也兼差當家教老師或在補習班做輔導老師,解決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快畢業的時候,雖然他很想去美國留學或在國內繼續攻讀研究所,但因為考慮要奉養住在鄉下的貧窮父母,最後選擇了工作。他有兩個「一定要成為有錢人」的明確理由:
第一:如果自己的子女很想讀書,無論是10年還是20年,他都會負擔他們的教育費用。
第二:每當聽到受盡一輩子艱辛的父母對他說「抱歉」,他就告訴自己,絕不能再因為貧窮而讓自己的子女懷有這種情感。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他決定從儲蓄著手。上班的第一年,他買了4套西裝,至今已經修改了好幾次,其中有兩套已經穿了超過10年,另外還有幾件甚至穿了10年以上的內衣。結婚之前,在給鄉下的父母寄錢後,他把一半以上的薪水都存進銀行。結婚之後,夫妻倆商定,妻子的薪水負責所有的生活支出,他的薪水則全部存起來。雖然買了一間公寓,但他們租給別人,兩人搬到了妻子的娘家。一方面是因為不想白白支付貸款利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老人們能幫著教育孩子。等他們存夠了一定的資金,回到自己房子的時候,已經是4年後了。
正是朴課長想成為有錢人的迫切願望,讓他採取了這樣的行動。
你是真的想成為有錢人呢,還是只是想「要是能成為有錢人就好了」?要了解自己是不是擁有這種「迫切感」,其實很容易。
如果你想成為有錢人,但現在還沒有充分儲蓄的話,那是因為你對錢的需要並不是那麼迫切。充分儲蓄並沒有制定諸如「一定要將薪水的30%以上存起來」的絕對標準,而是要你根據自身的條件,做最大限度地儲蓄。如果你決定要增加儲蓄金額,如果你決定要比上個月減少支出,卻都從未做到,就說明了你對錢的需要還不夠迫切。
迫切感會讓你有實際的行動,而且還會讓你盡可能地多儲蓄一點。迫切感和欲望是不一樣的。過分的欲望讓人不只緊盯著自己的存款,還會對別人的東西產生貪念,這種欲望只會讓你活得更疲累。
現在,讓我們一起試著解「財富方程式」吧。我們可以將它簡單地整理如下:
要想成為有錢人,需要一顆滿懷迫切渴望的心,並堅持不斷地進行複利投資。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官網:http://www.beambooks.com.tw/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