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東寫西讀
2014/11/11 第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粉絲專頁
本期索引
*編輯室手記 柏林圍牆 倒塌25周年
*時事瞭望台 葡萄牙鞋都著眼大陸市場 小三生練中文
*青春大觀園 北市介壽國中 驚奇箱體驗 國文寫作好Fun
*話題補給站 手機時代隨手拍 是留下記錄或喪失體驗?
*活動報馬仔 十二年國教必讀聖經 好讀周報 訂報就加贈13期
 
 
柏林圍牆 倒塌25周年
為紀念德國柏林圍牆倒塌25周年,柏林市中心、圍牆公園內的柏林圍牆舊址,自7日到9日以8000個白色汽球型立燈、綿延15公里形成的「光界」,「再現」柏林圍牆。圖為騎車 路過的市民凝視著白色汽球。

 
葡萄牙鞋都著眼大陸市場 小三生練中文
文/戴定國輯
聖若昂達馬德拉市的王姓中文老師(站立者)在課堂上教葡萄牙學童寫中文。圖/法新社
新聞1:葡萄牙的製鞋重鎮「聖若昂達-馬德拉」,為了讓年輕人更容易打入中國大陸市場,最近規定小學三年級必修中文,直到高中畢業。葡萄牙政府密切觀察成效,以決定是否推廣到全國。

新聞2:美國不少中小學生早就開始學中文,光是與大陸合作設立的「孔子課堂」,已有逾百學校的兩萬五千多個學生上過課。也有學校提供「沉浸式教學」,讓學生沉浸在中文環境,例如華盛頓公立育英學校,學生先用中文學各種學科,隔天再用英文學習同樣內容。

上期好讀刊過臉書創始人祖克柏在大陸清華大學秀中文,他已學中文四年,之前未在媒體聽過他說中文,大家對他能說一口流利中文都覺驚訝。

媒體報導,大陸是全球最大鞋類製造國,每年製造一百億雙,不過大陸有錢人愈來愈喜歡葡萄牙高級手工鞋。葡萄牙的鞋售價貴,僅次於義大利。葡萄牙人五百年前是第一個與中國進行海上貿易的歐洲國家,近年經濟萎縮,失業率飆升到17%。

「聖若昂達-馬德拉」小鎮人口兩萬,為促進鞋類出口而讓孩子學中文,以後可當「製鞋廠的業務或經理人」。

葡萄牙小朋友喜學中文嗎?一個九歲小孩說:「我想看萬里長城。」另一個小孩說:「中文沒那麼難。」王姓華裔教師微笑著說:「他們年紀小,學習速度快。」

各國早就興起學習中文熱。不只歐美,南韓也一樣,因企業重視中文能力,南韓學校開設中文課,中文補習班也林立,今年中文教材銷量劇增54%,相反的英語教材市場占有率由去年的59%下滑至今年的40%,稱霸情景褪色。

位於美國西岸北部的波特蘭市,離溫哥華不遠,波特蘭有一所國際學校,原本只有西班牙文課程,前幾年年推出中文課,五年級開始,上課完全不用英文。校長奧西尼指出,波特蘭是「非常有國際觀的城市」,注重把學生培養成國際公民。美國投資界傳奇人物羅傑斯,為讓兩個女兒學中文,甚至移民新加坡。

中文變成強勢語言,中式英語愈來愈流行。中國大陸媒體報導:走著瞧!就是Go and look!沒錢免談就是No money no talk!

英美的報刊雜誌真的出現有趣的「外來語」,譬如中國婦女(大媽)喜歡買黃金,造成國際金價走高,美國《華爾街日報》把「大媽」中文拼音dama轉成英語單字。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報導中國時,將未婚男子「光棍」直接譯為guanggun;英國《衛報》等媒體還出現guanxi(關係)一詞。

 
北市介壽國中 驚奇箱體驗 國文寫作好Fun
文/記者吳思萍
介壽國中五名國文老師讓國文課變得生動,還自製道具增加樂趣。圖/記者吳思萍
台北市介壽國中國文團隊,耗時六年讓國文課變好玩,包括體驗驚喜箱、觀察社區小花小草、調查三代老情歌等活動,讓都市學生增加生活體驗,更能精準描寫作文,今年有138名學生會考作文滿級分,創全國新高,豐富課程更獲得教學卓越銀質獎。

介壽國中校長林財瑞說,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因用心的老師而找到舞台,「讓才華出眾的孩子,有追求卓越的動力;讓表現乖巧的孩子,有快樂成長的空間,讓走得艱辛的孩子,有盡情揮灑的舞台」。

五位國文老師 閒聊出創意教學

讓國文教學不一樣,起源於國文老師蔡玉鳳、李明更、李怡佩、黃嫈孌、鍾美娟在辦公室的閒聊,她們發現一味將課文重點教給學生,學生卻「有聽沒有懂」,他們開始設計課程,讓學生「自己去學」,並都有上台發表的機會。

趣味驚喜箱 跳脫傳統課本框架

他們結合國文課文並跨領域協同教學,以「時間、空間、人我關係、自我實現」為設計主軸,設計「我們的小情歌」、「有愛無礙」、「校園巡禮」、「美味關係」、「幸福小旅行」、「我的主場秀」等趣味活動。

「噹噹噹」上課鈴一響,學生翻開國文課本,坐在教室中等待老師,只見國文老師抱著驚喜箱走進來,學生從制式的課本中抬起頭來,眼睛一亮,爭相「感受」驚喜箱的未知事物,學生開始對課本外的世界「有感覺」。

問爸媽最愛情歌 訪談社區店家

「我們的小情歌」要學生回家訪問自己、爸爸媽媽、祖父母輩最喜歡的一首情歌,學生不僅能體會不同年代的歌詞之美,更能藉此機會交流不同世代想法,「有愛無礙」則是矇住學生的眼睛,讓學生用其他感官去體驗世界。李怡佩說,國文課還帶學生到校園觀察小花小草,並讓學生分組去訪問社區裡的店家,可能是甜點店、魚市場或超市,自己想題目、發問,並整理訪談所得,在回教是跟其他同學分享,「沒有標準答案,自己決定要學什麼」。

走出教室心體驗 累積作文題材

九年級的張家綺同學說,最喜歡「校園巡禮」活動,走出教室外,認識許多平常沒注意的細節,作文寫景時,也更能深刻描寫。林家錚同學則表示,「美味關係」課程,讓自己跟父母學做一道菜,不僅增進家庭情感,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也成為她日後寫作的靈感與題材。

在這五位熱血女教師的努力之下,今年會考就有138名學生作文滿級分,其中蔡玉鳳帶領的班級,更是高達三分之一學生作文滿級分,成績創全國最高。

 
手機時代隨手拍 是留下記錄或喪失體驗?
文/戴定國
匈牙利數千名民眾上街,抗議政府徵收網路稅。他們打開手機,閃亮藍屏在夜色裡,彷彿一片藍海。圖/美聯社
新聞故事: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民眾十月底上街頭,抗議政府徵收網路稅,網路流量每1G每月收取150福林幣(約台幣18元)。他們在多瑙河著名的伊麗莎白橋一起打開手機,在夜色裡,閃亮藍螢幕彷彿藍海。

「藍屏」本來是電腦出問題的現象,但紐約時報在〈拍還是不拍,iPhone時代的兩難選擇〉一文寫道:「隨著公共聚會到私人聚會演變為閃亮藍屏(blue screens)的海洋,強烈反對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在很多國家的抗議場合,手機「藍屏」反而成為意志力的象徵。但「藍屏」並不總是充滿正義感。

美國搖滾歌手傑克懷特六月上《柯南秀》,抨擊無處不在的閃亮屏幕。主持人柯南也說,「我給人們表演,只看到一大片iPad,甚至看不見他們的臉。」最近巡演時, 他求觀眾放下手機,用眼睛和耳朵享受這一刻。

由於科技發展,上億部能拍攝視頻的智能手機每天為YouTube等提供數不清的題材,人們記錄當下,也為後代記錄。

手機時代一日千里。2005年本篤十六世當選教宗,群眾在聖彼得廣場歡迎他,幾乎沒人拿手機拍照;2013年群眾歡迎教宗方濟各時,現場閃動著成千上萬個智能手機拍照的光點。

紐約時報近日撰文,詢問應「活在當下」還是「記錄當下」?說「這成了iPhone時代最典型的兩難選擇。」甚至教宗方濟各,也「開始懇求這些脫離現實的攝影師們放下手機,重新開始真正的生活。」

教宗方濟各告誡年輕人,不要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比如網路和手機,他認為那些東西「應該用來簡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不應把注意力從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移走」。

「真正感受這些體驗更重要,還是著魔似地拍下來,上傳雲端更重要?」美國科學家威廉鮑爾斯問,「答案無疑是前者。」但活在當下或記錄當下,其實不容易區別,因兩者可以同時進行。

 
十二年國教必讀聖經 好讀周報 訂報就加贈13期
台灣唯一榮獲世界報協「世界年輕讀者獎」、SND「國際報紙版面設計獎」,也是十二年國教青少年必讀聖經。預付780元,可獲好讀周報52期,加贈13期(市售價975元)。

馬上訂閱最新好讀

 
 
聯合報系教育事業部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 電話:02-86925588 │ 傳真:02-86433968│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