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數」(Plural)的用法在中、英文裡存在著巨大差異。前者沒有英文複數的複雜變化。白話文出現後,為了清楚表達一些複數概念,普遍使用了「們」這個字。例如「人們」、「我們」。
但這個「們」字後來被濫用,導致出現了「唐代的詩人們」、「繼承者們」這種非常拗口的中文。同樣的,「神們」這種說法也非常彆扭(頂多只能用「神祇們」)。所以近期上映的韓國奇幻大片《與神同行》,儘管英文片名是Along with the Gods(複數),中文片名裡卻沒有「們」這個字。
God 有無S很有梗
God這個字有沒有加複數S,對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或許無感,但對於信徒們來說,這種分別可是會「動搖國本」的!世界上的宗教主要分兩類:「一神教」(Monotheism)以及「多神教」(Polytheism)。《大英百科全書》給「一神教」的定義是:「相信一位神的存在,或是相信神的唯一性」。就是說,除了這個神之外,你不能信別的神。例如在天主教裡至為重要的「十誡」(Ten Commandments),第一誡開宗明義就是「尊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Worship the one true God)。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
菩薩羅漢 不同境界非指神
相對的,「多神教」是指崇拜或信仰許多神祇的信仰體系。典型代表是印度教、古希臘╱羅馬宗教、中國的道教以及日本的神道教。古埃及則先後經歷過「多神教」與「一神教」。至於佛教比較複雜。它雖有「神話」故事,但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沒有明確指出「神」的定義。佛、菩薩、羅漢僅是指不同的境界,並非「神」。
《與神同行》的故事有點像文藝復興大師但丁(Dante Alighieri)的長詩《神曲》(Divine Comedy),基本上是一趟「地府之旅」,但影片裡的冥府基本上是東方「多神教」概念裡的形態,所以影片中三名帶領著男主角到處趴趴走的「陰間使者」,才能被稱為神,英文片名裡才會用複數的Gods。如果是「一神教」,那些使者就只能稱為「天使」(Angels)。
「多神教」的世界裡,總有一位或多位管理冥界的神。在希臘神話╱宗教信仰裡,管理冥府的神叫「黑帝斯」(Hades)。到了羅馬神話╱宗教信仰的世界,他的名字變成「普魯圖」(Pluto)。過去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除名的冥王星,英文名字就是Pluto。
歐西里斯 陰間管理的神
同樣的,在古埃及神話╱宗教信仰裡,也有一位管理地府的神。它的名字叫「歐西里斯」(Osiris)。近期上映的一部科幻電影:《星際叛將:歐西里斯之子》(Science Fiction Volume One: The Osiris Child),片名就用了Osiris這個字。「埃及閻羅王之子」,當然是極惡反骨到了姥姥家。延伸譯為「叛將」,還算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