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臺灣山林間住著勇猛強壯的動物,但牠神龍見首不見尾,幾乎無人能清楚描繪出牠的身影,牠不是獅子也不是老虎,難不成山中藏著大雪怪?其實牠不是白白的雪怪,而是黑黑的、毛茸茸的臺灣黑熊。
以前很多人不知道臺灣有黑熊,相關的資訊也極缺乏,20多年前,我開始進行野外黑熊研究,才逐漸了解牠們的習性,卻也發現獵捕造成牠們很大的生存危機。於是除了持續做科學研究之外,我也努力推動保育,希望能化解牠們的危機,所以許多人稱我為「黑熊媽媽」。
如今,黑熊在臺灣成了高人氣動物,擔任許多活動主題的代表吉祥物,但除了覺得黑熊很可愛,你對牠還有多少認識呢?這次好好來告訴大家臺灣黑熊的廬山真面目,以及科學家如何在野外做研究,一窺追蹤熊跡的種種過程。臺灣這片土地培育了許多生物,牠們在生態上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維護了生態平衡。當你更了解臺灣黑熊,相信你也會期望人類與美好的森林共存。
以森林為家
烏黑的身體,胸前一道V字形斑紋,牠就是臺灣黑熊,因為斑紋形狀似新月,又有「月熊」之稱。牠是臺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食肉動物,也是唯一的熊類。臺灣黑熊身軀壯碩粗短,孔武有力,站立可與人同高,具有如「米老鼠」般大而圓的耳朵,深色的眼珠小小的,臀部渾圓,尾巴短短的,吻鼻部延長似狗,所以也常被稱為「狗熊」。牠居住在森林裡,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很廣大。雖然體型龐大,但反應機警、動作敏捷,因此行蹤隱密,一般人很少有機會親眼目睹本尊,可以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黑熊視力良好,不受光線明暗影響,但主要是透過鼻子來探索世界,靈敏的嗅覺可偵測遠方的食物或是環境中的動靜。黑熊是好奇寶寶,喜歡到處探索,並隨時都在進食補充體力,一副永遠吃不飽的樣子。
黑熊雖是臺灣陸域上最大型的食肉動物,但牠不只吃肉類,而是雜食性動物。根據調查,野外黑熊超過80%的食物都是植物!包括根、莖、葉、花與果實,菜單隨著四季生長的植物而變化。當環境中有其他食物來源,如昆蟲、蝦蟹、魚類、哺乳類等,牠都會吃。如同卡通人物維尼熊,黑熊也愛吃甜食,野外常見被搗碎的蜂巢,就是黑熊大快朵頤的結果。黑熊吃東西還得精打細算,挑選食物除了會根據營養含量、好不好消化或美味之外,也會考慮食物的多寡,以及是否容易獲取,精明的黑熊會在最短時間內攝取最多能量。
身手矯健的爬樹高手
臺灣黑熊四肢粗短,但身手可是很矯健,能跑、能游水、能上樹!黑熊在森林中生存走跳,爬樹是很重要的技能,在樹上可覓食、休息或躲避危險。所以,千萬別聽信謠傳的「遇到熊要爬樹」!另外,黑熊奮力奔跑可達時速30~40公里,相當於輕型摩托車的速度!
臺灣黑熊經常到處探索,無線電的追蹤資料顯示,牠一天中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活動,而且沒有固定的居所,經常是走到哪兒,就吃到哪兒、睡到哪兒。黑熊活動範圍廣泛,一整年的活動範圍最大可達558平方公里,已占玉山國家公園(臺灣最大的國家公園)一半以上的面積。
臺灣黑熊最特別的是會築巢,科學家還不曾在其他熊身上觀察到這種行為。牠們會將芒草或灌木叢的枝條壓折或編織,做成像是碗的形狀,外觀彷彿大鳥巢,通常位在食物豐富的地點或是懸崖峭壁旁,只不過目前還不清楚熊窩的用途.......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