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05 第14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科學少年 | 粉絲團
 
編輯的話 志向,不能只是想想而己
本期主打 臺灣黑熊——森林中的V領毛怪
好文推薦 發現系外氧氣!
哈啾!哈啾!免疫系統來作亂
活動專區 全班來投稿!火熱徵稿中∼∼
科學少年學習誌,用科學素養面對108課綱
   
志向,不能只是想想而己
小時候寫「我的志願」,對未來的世界沒有理解,單憑著想像與身邊大人的工作樣貌,來立定自己未來的前途。因為是沒有基礎的決定,志向也就飄飄搖搖,不是遺忘了,就是沒有實踐的力量。

去年底《科學少年》舉辦STEAM展,邀請黑熊專家黃美秀老師前來演講,談起她身為農村女兒,家境清寒,如何限制了她對學校與工作的選擇,以及她如何以自己真正的喜好為核心,經過「務實」的思考,而立定成為生物學家的志向!

一席話講得很真誠,深具啟發。原來一個志願的成與不成,關鍵在於是否透澈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以及要如何達成。當決定為自己的入生負責,做了選擇與決定,才能堅毅走過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沒有怨言。

很希望這樣的訊息能傳達給《科學少年》的讀者,也許小時候還無法有務實的考慮,但這顆思考種子若能在心中發芽,未來,將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因此我們專訪了黃美秀老師,她在〈只願美好有熊國〉當中談及她的歷程與對黑熊的愛,她也為我們撰寫了這期的封面故事〈森林中的V領毛怪──臺灣黑熊〉

 
臺灣黑熊——森林中的V領毛怪
撰文/黃美秀 繪圖/桃子 企編/
據說臺灣山林間住著勇猛強壯的動物,但牠神龍見首不見尾,幾乎無人能清楚描繪出牠的身影,牠不是獅子也不是老虎,難不成山中藏著大雪怪?其實牠不是白白的雪怪,而是黑黑的、毛茸茸的臺灣黑熊。

以前很多人不知道臺灣有黑熊,相關的資訊也極缺乏,20多年前,我開始進行野外黑熊研究,才逐漸了解牠們的習性,卻也發現獵捕造成牠們很大的生存危機。於是除了持續做科學研究之外,我也努力推動保育,希望能化解牠們的危機,所以許多人稱我為「黑熊媽媽」。

如今,黑熊在臺灣成了高人氣動物,擔任許多活動主題的代表吉祥物,但除了覺得黑熊很可愛,你對牠還有多少認識呢?這次好好來告訴大家臺灣黑熊的廬山真面目,以及科學家如何在野外做研究,一窺追蹤熊跡的種種過程。臺灣這片土地培育了許多生物,牠們在生態上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維護了生態平衡。當你更了解臺灣黑熊,相信你也會期望人類與美好的森林共存。

以森林為家

烏黑的身體,胸前一道V字形斑紋,牠就是臺灣黑熊,因為斑紋形狀似新月,又有「月熊」之稱。牠是臺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食肉動物,也是唯一的熊類。臺灣黑熊身軀壯碩粗短,孔武有力,站立可與人同高,具有如「米老鼠」般大而圓的耳朵,深色的眼珠小小的,臀部渾圓,尾巴短短的,吻鼻部延長似狗,所以也常被稱為「狗熊」。牠居住在森林裡,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很廣大。雖然體型龐大,但反應機警、動作敏捷,因此行蹤隱密,一般人很少有機會親眼目睹本尊,可以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黑熊視力良好,不受光線明暗影響,但主要是透過鼻子來探索世界,靈敏的嗅覺可偵測遠方的食物或是環境中的動靜。黑熊是好奇寶寶,喜歡到處探索,並隨時都在進食補充體力,一副永遠吃不飽的樣子。

黑熊雖是臺灣陸域上最大型的食肉動物,但牠不只吃肉類,而是雜食性動物。根據調查,野外黑熊超過80%的食物都是植物!包括根、莖、葉、花與果實,菜單隨著四季生長的植物而變化。當環境中有其他食物來源,如昆蟲、蝦蟹、魚類、哺乳類等,牠都會吃。如同卡通人物維尼熊,黑熊也愛吃甜食,野外常見被搗碎的蜂巢,就是黑熊大快朵頤的結果。黑熊吃東西還得精打細算,挑選食物除了會根據營養含量、好不好消化或美味之外,也會考慮食物的多寡,以及是否容易獲取,精明的黑熊會在最短時間內攝取最多能量。

身手矯健的爬樹高手

臺灣黑熊四肢粗短,但身手可是很矯健,能跑、能游水、能上樹!黑熊在森林中生存走跳,爬樹是很重要的技能,在樹上可覓食、休息或躲避危險。所以,千萬別聽信謠傳的「遇到熊要爬樹」!另外,黑熊奮力奔跑可達時速30~40公里,相當於輕型摩托車的速度!

臺灣黑熊經常到處探索,無線電的追蹤資料顯示,牠一天中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活動,而且沒有固定的居所,經常是走到哪兒,就吃到哪兒、睡到哪兒。黑熊活動範圍廣泛,一整年的活動範圍最大可達558平方公里,已占玉山國家公園(臺灣最大的國家公園)一半以上的面積。

臺灣黑熊最特別的是會築巢,科學家還不曾在其他熊身上觀察到這種行為。牠們會將芒草或灌木叢的枝條壓折或編織,做成像是碗的形狀,外觀彷彿大鳥巢,通常位在食物豐富的地點或是懸崖峭壁旁,只不過目前還不清楚熊窩的用途.......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5月 ]

 
發現系外氧氣!
科學少年編輯部
活躍星系有助於釋出冰中氧氣。

我們呼吸需要的氧氣,是宇宙中含量第三多的氣體,僅次於氫氣和氦氣。氧氣除了提供生物生存,對於宇宙物質的演化也至關重要,是科學家長年搜尋的目標,既然氧的含量這麼多,在宇宙中應該不難發現?然而多年來,科學家一直遍尋不著銀河系外的氧氣,直到最近,才終於在距離我們5.8億光年的遙遠星系馬克仁231(Markarian 231)中,發現氧氣的存在!

為什麼會在馬克仁231星系中找到難以發現的氧氣?原來,馬克仁231是個精力充沛的星系,有著非常明亮又活躍的核心,因此星系中恆星形成的速度比銀河系快上100倍;核心周圍高速運動的氣流帶動星系中的氣體,加上星系中新生恆星發出的衝擊波,將鄰近塵埃顆粒中的冰剝離出來,使原本「囚禁」其中的氧氣獲得自由,才得以被偵測到。

科學家認為,也許宇宙中的氧氣被大量關在冰裡,所以才難以搜尋,這次的發現無疑踏出成功的一步,讓我們更了解氧氣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5月 ]

哈啾!哈啾!免疫系統來作亂
撰文/翁嘉文 繪圖/蔡嘉驊 企編&
「哈啾!哈啾!」

「你還好嗎?是不是感冒了?」

「不是啦,只是過敏而已。」

上面這段對話,會不會覺得很耳熟呢?你的身邊也許有群人,容易噴嚏打個沒完,而現在正值防疫期間,哈啾連連讓旁人提心吊膽,但他們其實很無辜,因為並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也不是感冒,而是……你可能曾經聽過的─過敏。

在認識過敏之前,先來複習一下免疫系統。免疫系統是人體最強的護衛隊,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可抵禦外來物入侵,還能揪出體內不正常的細胞,為我們的身體築起一道防禦牆。然而這樣厲害的系統,有時可能會過度反應,在接觸到特定物質後,產生打噴嚏、流鼻水、紅腫發癢……等症狀,這就是「過敏」,而那些會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稱作「過敏原」。這些物質普遍存在生活周遭,基本上對多數人無害,但某些人的免疫系統卻容易對這些物質過敏。有些過敏原是透過呼吸進入人體,包括塵?、黴菌、動物毛屑、花粉等;有的是被吃進體內,例如食物或藥物;有的則是碰觸到皮膚產生反應,像是化學乳液、防晒用品、肥皂等。

過敏人的體內怎麼了?

那麼,容易過敏的人,體內究竟發生什麼事呢?好比我們和朋友的相處,初次見面比較羞怯、內斂,但之後的相遇便開始打打鬧鬧、愈玩愈嗨。過敏也是相同道理,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免疫系統第一次接觸過敏原,並記錄下來;第二階段則是免疫系統再次碰到相同過敏原,觸發更強的免疫反應。

舉例來說,當過敏原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時,會遇到駐守在鼻腔、氣管黏膜等處的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將這些過敏原認定為入侵者,把它們切成小碎片,並將特徵記錄下來,再傳送給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收到後,便下達命令給其他淋巴細胞,量身打造出可辨識過敏原的抗體,這種抗體很特別,它們偏好與一種稱為肥大細胞的免疫細胞結合。

裝上抗體的肥大細胞,會默默潛伏在皮膚黏膜、腸胃、呼吸道等處,一旦抗體辨識到相同過敏原再度出現,肥大細胞便開始作用,第二階段就此展開。但不同於其他吞噬細胞,肥大細胞是利用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引起人體出現打噴嚏、流鼻水,以及吸引其他吞噬細胞前來等方式,共同清除外來物。這個過程所帶來的種種症狀,就是我們熟知的過敏反應了。

組織胺除了會刺激腺體分泌,讓你鼻水流個不停;還會拉大血管壁細胞的間隙,讓其他細胞更容易抵達患處清除異物,但因為血液大量滲出血管,於是患部出現腫脹、紅疹等現象,這些腫脹還會進一步壓迫到神經,引發疼痛、癢等感覺;組織胺也可能直接作用在神經,引發打噴嚏,以及眼睛、鼻子、上顎等處搔癢的症狀;或是使支氣管旁的肌肉收縮,氣管被擠壓,進而導致呼吸變得不通暢。

相同的物質,有些人碰到會過敏,有些人卻不會,這是為什麼呢?目前最常見的原因與體質有關,如果你的爸媽、親戚有過敏症狀,那麼你具有過敏體質的機率也比較高。其他原因複雜多了,包括環境過敏原較以前更多、心理壓力或作息不規律的影響等,牽涉的層面較廣而難以查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5月 ]

 
全班來投稿!火熱徵稿中∼∼
欲帶領同學共同參與投稿活動的老師,請先留下報名資料。完成報名後3天內 每期將選一位老師致贈教學所需當期雜誌(至多30本)。 獲選之老師請於10號前提供10件以上學生作品參加投稿園地,並提供200字以上教學心得分享至個人臉書上。

[活動報名]

科學少年學習誌,用科學素養面對108課綱
 
看Netflix如何讓《紙牌屋》成為呼聲最高的總統候選人
Netflix 宣傳《紙牌屋》第四季,沒想到太成功,該劇不只未播先紅,還讓劇中男主角成為美國人心中總統候選人第一名,三個步驟解析這是怎麼做到的。

四成螞蟻都在裝忙?
大多數人都認為螞蟻是很勤勞的工人,持續不斷地在收集食物和築巢。關於這些小生物,研究人員有一個重大的發現︰在一群螞蟻中,平均有四成都是懶惰蟲。
 
 
遠流博識網 | 遠流俱樂部 | 遠流粉絲團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