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人類最精微深妙的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寶藏之一,然而,很多人不懂書法,也覺得自己不會懂書法。
為什麼?
原因有很多──
其一,書法的確不容易懂
在歷史上,書法曾經是文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讀書寫字,不能不懂書法,書法的好壞,關係到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寫好書法,甚至被認為是極重要的「秘笈」,不可以輕易傳授。既然不能輕易傳授,自然也就不容易了解。
唐朝的大書法家張旭就曾經說過:「書法玄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高人,詎可言其要妙。」
張旭是大書法家顏真卿的老師,他的書法造詣,韓愈極為推崇,說已經到了「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穀、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 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的境界。
但是,張旭的書法成就到底如何欣賞?即使寫了幾年書法的人,恐怕也不見得很容易就看得懂。
事實上,傳統談書法,都用比喻法,如「永字八法」的幾個筆法,(點)如高峰墜石;(橫戈)如長空新月;(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戈)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過筆,等等。寫得很有意境,但如何欣賞,到底美在哪裡,恐怕大家各有想像。
光是講筆畫已經如此玄奇,字體風格更是難以理解。
其二,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藝術的慧根
就因為書法不容易懂,傳統談書法的方式一向也很玄,再加上很多人可能小時候寫書法的時候被老師罵過,所以很多人就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藝術的慧根,不懂、也不會懂書法。
這幾年我教書法,常常推廣的一個觀念,就是,寫書法不必有天才,每個人都能懂書法。
因為所謂書法,也不過就是古人日常生活的寫字而已。文人寫詩寫文章固然用毛筆,一般人寫信、記賬,也都要用毛筆,用毛筆寫出來的字,基本上就是廣義的書法。有人可能會說,那種客棧夥計記賬的字,怎麼能算書法?
當然算,事實上,現在很多出土的秦簡、漢簡,當代書法家當作珍貴經典來臨摹的人很多,但是它們卻只是一些米一斤多少錢酒一斤多少錢的記載,那不是賬本是什麼?
被清朝人推崇到可以和王羲之的書法成就相提並論的「魏碑」,有一大部份墓誌銘,那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墓碑。這些墓碑字寫得很生拙醜陋,有的還錯字連篇,但卻不影響它們的書法成就。
如果這些記賬的、寫錯的字都可以是書法,通常念了不少書的現代人,又哪裡會不懂書法?
大家都看過顏真卿的字,都會覺得正氣磅礡、雄渾有力,也都會覺得宋徽宗的瘦金體飄逸秀氣、王羲之的行書瀟灑自如,看得出來一個人的字雄渾有力、飄逸秀氣、瀟灑自如,還能說不懂、不會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