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和現代人談書法,常常強調「藏鋒」。
藏鋒是為了達到起筆、收筆皆渾圓的效果,並累世傳遞,而成為書法技術上的一個不朽經典技巧。
但以現存考古所出土的銅器、碑文、竹簡實物,考據秦人書寫的習慣,及使用的材料工具,可以輕易發現,寫字不一定要藏鋒。
在使用紙張、毛筆作為書寫材料工具的東漢,藏鋒是書寫隸書必要的技法,因為隸書的基本筆畫還是水平與垂直,而在運筆的過程中,為了使毛筆的運動保持筆毛平鋪紙上的「中鋒用筆」,藏鋒乃成為不得不然的必要技術。
限於時代所見,漢朝末年才漸漸出現的書法論述中,於是把藏鋒列為書法的第一經典技法。
但事實證明,藏鋒的存在只是為了產生水平垂直線條的平鋪運行。所以,到了行草興起,以至魏碑楷書的出現,藏鋒就不再是必要的技術。在宋人筆記趙德甫所著《金石錄》記載,「小篆,自李斯之後,惟陽冰獨擅其妙,常見真跡,其字畫起止處,皆微露鋒鍔。」如果這項記載屬實,那麼即使寫篆書也是不必藏鋒的。
事實上,實際書寫,要用毛筆畫出筆畫精細均一的線條,的確不需要藏鋒
然而,在古代許多書法論述中,藏鋒始終被奉為圭臬,到底是為什麼?
1. 對書法技術的誤解。
2. 書法理論的傳抄情形非常普遍,以訛傳訛。
3. 藏鋒在隸書的運用上有其必要的意義。
4. 唐朝以後以碑拓為書法範本,碑拓字帖大都渾圓無稜角,後代用吸水性強的宣紙寫字,很容易用藏鋒「做出」同樣的效果。
其實藏鋒在水平、垂直運筆的運用中,如同拳法中的勁道,必須先內收而才能外送,出拳之前,手一定先內收。藏鋒的道理在此。而行草楷的運力不在水平垂直,所以不一定要藏鋒,而是借由起筆的角度來控制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