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北京大學教授邱振中的著作中,「書法與空間」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重要概念,邱振中用「空間」這個書法上的新詞彙,解釋許多他的看法,單字內的空間、字與字的空間、等等。
但我認為,這是一種沒有什麼必要的新理論(其實也不算新)。
在書法的專有名詞中,原本就有「架構」這樣的專有名詞,「架構」包含了一件作品的整體結構與架勢,當然包含了字距、行距、字的穿插、輕重、濃淡、快慢種種構成元素,比單純的空間兩字,複雜且高明太多。
用空間的觀念講書法,實在是反而窄化了欣賞書法的可能範圍。更嚴重的是,過度強調書法的空間感,更容易忽略書法最重要的元素──寫字的節奏,因為節奏變化,所對應的情緒變化。
書法是書寫的結果,而書寫表現了書寫者的情緒、心想與人格,這些比分析書法作品的空間感如何如何,重要太多了。
而且24節氣差不多2個星期就會更換,也不會一種書法看太久。
他說明了心目中的格式,基本上就是桌曆的樣式,但是可以抽換書法。
然後他問,老師會用什麼字體寫?楷書、行書、草書?
我說不一定。24節氣基本上只是一個名字,不容易有感覺,要有感覺寫起來好看。
例如上周很冷,原來不太有感覺的兩個字「大寒」,寫起來就極為貼切,而且一揮即成。
24節氣,就48字,真要寫,半小時就寫好了,但如果要寫出感覺,就得花很多時間。簡單的字,要寫出感覺,就非常不簡單。
一個班十幾位同學,每人學習字帖不同,進度不一,程度有別,同時輪著教授不一樣字體、筆法,沒有真正好本領是很難掌握。特別是差異性大的書體,例如 : 前一位學生寫隸書,後一位同學要教瘦金體,筆的差別和執筆角度、用筆方式就相去甚遠,更別提部分特別的字,結構必須強記。一閃神寫錯筆畫也是可能。
一次書課中,對老師突然轉換書體而仍能精確示範讚嘆,師父回答 : [ 我是認真一個字、一個字練過的,不信找給妳看。] 說完在左邊成落紙堆中翻尋,像極了師生易位,堅持要給個證明。
多麼真切無私的教學互動,沒有驕傲的吹噓,跟你我一樣,老師也會犯錯,老師也須努力,授業前甚至比學生更用功。在任何一方領域想有成就,秘訣只有一個字 " 勤 "。
王若芸部落格:http://juoyun.blogspot.com/
•訂青林愛閱家分享報 送培育資優兒相關書籍【青林愛閱家分享報】提供生活、親子、知識各方面的最新閱讀趨勢,幫助大小朋友們優遊在童書的繽紛世界裡。現在訂報還送培育資優兒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