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8/05第8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同志朋友們的醫療 / 生活處境
文章選讀
udn:醫病平台/「你是他的誰?」—— 同志就醫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udn:醫病平台/同性戀都可以結婚了,我還是對同志一無所知?
VOGUE:日本舉辦同志婚禮第一人,七崎良輔:「最痛苦的不是遭受霸凌,而是我討厭我自己。」
新聞選讀
風傳媒:同志人權》蘇丹廢除「男男性行為」鞭刑、死刑 LGBT團體:最終目標仍是同志除罪化
關鍵評論網:泰國在野黨批「民事伴侶法案」打假球,呼籲承認同性婚姻而非伴侶關係
中央通訊社:臉書禁性傾向扭轉治療內容 不允許性別認同攻擊
活動快報
抽獎活動現正進行中!
支持熱線
支持熱線做更多,走更遠
 
 
同志朋友們的醫療 / 生活處境
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過身體不舒服,需要就診的經驗。在身心脆弱的時候,如果遇到友善、有耐心的醫護人員,感受上真的會好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曾想過,同志朋友看醫生時,可能會碰到哪些處境?本期電子報要跟大家分享2篇醫療與同志相遇的文章,皆由熱線的夥伴們撰寫,希望可以增進醫病的互相理解、降低醫病之間的認知差距,在此也感謝 udn.com 聯合新聞網醫病平台專欄的邀稿。

第一篇由熱線工作人員分享幾年前因嚴重盲腸炎而住院的經驗。即便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公開出櫃,而且本身就是同志組織的工作人員,就診時仍會有許多擔心。也提到他的伴侶面對醫療人員、患者家屬時的經驗。第二篇則是熱線理事長以一位精神科醫師的身份,分享他在醫療現場的第一手觀察,也用淺白易懂的方式,讓大家認識同志。而第三篇跟大家分享在舉辦過日本史上第一次的同志婚禮的七崎良輔,在積極奔走下,使東京江戶川區導入「同性伴侶證明制度」,並成為第一號的登記者,如今他出版《在我遇到老公之前》,跟世界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新聞的部分,要跟大家分享七月份和同志有關的幾件大事情。一是非洲的蘇丹廢除男男性行為鞭刑和死刑懲罰,但仍維持五年至無期徒刑的刑罰。另外泰國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讓同志伴侶享有法律權益的亞洲國家,雖然目前仍在走法律程序,不同政黨對於法案也有不同看法,但對於泰國的同志權益來說,也算是前進了一大步,值得我們一起繼續關注。而另一件事情則是臉書禁止基於性傾向或性別認同對他人進行攻擊,也禁止提倡性傾向扭轉治療。我們很高興臉書作為現代人接觸資訊的管道之一,率先做出這樣的公開聲明並訂定相關配套規則,且Instagram也將會同步跟進!

 
 
 
udn:醫病平台/「你是他的誰?」—— 同志就醫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多元性別教育」。這幾年同志友善的實務議題在台灣社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同時也看到政府立法方面也有更開放的空間。在偶然的機會聽到徐志雲醫師對醫護人員繼續教育的演講,才發覺這議題迄今未曾在這專欄介紹過。非常高興有機會邀請徐醫師的團隊寫了這三篇文章,讓我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更了解這重要的議題。

在台灣的醫療場域中,當一位男同志就醫時,會面臨哪些出櫃與不出櫃的處境呢?同志的另一半在就醫環境中又會是什麼角色?我曾因為嚴重的腸胃炎送急診住院,這篇文章是我寫下2015年當年住院的十五天裡,體驗到自己的同志身分與醫護人員、醫療環境的互動。

伴侶該如何出櫃

在醫病關係中,醫護人員握有同志病人不了解的醫療處遇知識與權力,也因此,同志病人難免會擔心向醫護人員出櫃後,會在醫療處遇上得到差別對待。

我是被抬上救護車送進急診室的,記得從救護車來接我開始,一路陪著我的伴侶就被詢問「你是他的誰?」一直到急診室把我安頓好,大概就被詢問了五、六次。

我伴侶的回答起初一直都是:「我是他朋友。」直到他到急診室的檢傷分類櫃台幫我處理掛號,他才回答:「我是他男朋友。」(事後聽他說對方聽到這個答案時面露驚訝)而後來急診室的幾位醫師來問診時,他則又改為回答:「我是他朋友。」

我其實不知道他當時是如何決定哪次詢問要出櫃、哪次不要出櫃的,但當時躺在擔架上哀號的我聽到這些詢問,內心其實會對於出櫃後醫護人員如何對待我這位同志病人有著擔心。雖然理智上我知道醫護人員應當一視同仁面對眼前的病人,但我仍不免想,醫療人員是否都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夠理解同志族群,並且予以友善對待呢?

伴侶與原生家庭在醫療中的接觸

同性婚姻在台灣雖然已經在2019年合法化,但要如何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落實權利保障,其實還是會碰觸到同志伴侶與其原生家庭的關係。在碰觸的過程中要如何協商,或是會經歷什麼樣的過程與磨合,就不是法律所能完全處理的。

在急診室時,我的伴侶問我是否該打電話給我媽,請她趕來醫院。我當然說「好」,因為當年(2015年)的我們還無法結婚,我知道如果接下來要動手術,他是沒辦法在手術同意書上的家屬欄位簽名的。

但我內心也想著:好險他和我媽很熟悉且關係很好,否則我可以想像他接下來要體驗到的,就是在我媽面前隱瞞身分,或是我媽知情但雙方關係仍不好的尷尬與難受的互動。

同志生活圈在醫院中也面臨出櫃

對同志病人來說,同志社群很有可能是相當重要的支持者與照顧者來源,而醫護人員是否能看見或意識到這點?看見或意識到之後,又該如何與之互動?

我住院的十五天裡,照顧我的除了我媽和我的伴侶之外,就是我的三位同志朋友。我的伴侶還在我的工作地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裡,幫我找了好幾位願意晚上來排班照顧我的義工朋友們。

每當醫護人員或隔壁床的病人與家屬說起:「你的這幾位朋友人真好,來照顧你」,我都只能給予微笑,沒辦法回應什麼。

只有一次是剛入住隔壁床的病人問起:「你和這些朋友是怎麼認識的?」我和那位朋友在被追問的過程中,答出:「是在同志諮詢熱線當義工認識的。」好像是當天晚一些或隔天,我就聽到護理師跟我說那位病人要求換病房,我內心想:該不會就是我在腦中腦補的那些歧視我和我朋友的爛理由吧?

同志醫療人員的現身

而剛剛這位護理師其實是一位女同志,我會知道是因為她在胸前別著一個彩虹徽章,第一次看見時心裡十分激動,還特地跟我的伴、老媽、來照顧我的朋友們說。激動的原因是我這位病人的同志身分,總算在這間醫院裡找到共鳴與同伴。但實際上並非是這間醫院能敏感到「病人之中有同志」且表達友善,其實只是一位同志醫護人員自己主動在個人層次上於職場現身。而且這位女同志護理師說,我們還是她在這間醫院別上彩虹徽章這麼久,極少數主動問她有何涵義的人。

嚴格說起來,這間醫院沒有在醫病關係、勞雇關係與員工的人際互動中,看見我(病人)與這位護理師(員工)的同志身分。唯一展現出性別敏感度的地方,只有看見這間醫院在硬體上設有性別友善廁所。

男同志住院時最常被詢問的問題是……

除了這位女同志護理師有和我們聊起彼此的同志身分之外,首次主動想要詢問我是不是同志的醫護人員,就是在我住院多天後,因為發燒反覆不退而前來會診的感染科醫師。

當我知道感染科醫師要來會診時,內心就有底可能要出櫃,果不其然在問完我的出國旅遊史後,就問我:「有沒有女朋友?」當時我媽就在我身旁,但我也就直接回答:「我是男同志,我知道自己的HIV狀況是陰性,但如果你還是想檢查,我OK沒問題,你可以抽血檢查。」

當感染科醫師問診結束離開病房後,我媽就開始十分擔心,還打電話給我的伴侶想多做確認。而我內心在想這段問診過程,是否有可能更細緻一些?今天我剛好是一位已經對媽媽出櫃的同志,所以我據實以告。如果換做其他同志病人,不知情的家人在旁邊,面對醫師詢問跟性有關的病史時,真的能誠實自在地提供病情資訊嗎?後續是否馬上引起巨大的家庭風暴?

醫護人員是否可以理解,男同志病人在面對被詢問是否可能感染HIV時,會有著很複雜且差異甚大的反應?可能是不想在家人面前討論、可能是自己也十分害怕感染、可能是在聽到愛滋二字後就完全停頓不知如何反應、可能是像我一樣地被勾起汙名的憤怒、可能是更多更多的可能......。

落實同志友善的醫療環境

以上就是這段住院過程中的簡要紀錄與我的思考,我和男友平常都處於滿公開的出櫃狀態,都在同志機構工作,身邊也有許多同志朋友,但即使如此,面對陌生的醫療環境以及還不確定是否友善的醫護人員,我們當下的直覺反應都是先隱藏自己的同志身分,等確認安全之後再慢慢出櫃。在這幾年台灣風起雲湧的同性婚姻立法過程之下,台灣民眾(當然也包括醫療人員)可能更常聽過同志了,但是否真的能對同志有正確的認識,而不是被侷限在刻板印象甚至是污名中,依然有賴醫療體系裡提供多元的教育訓練,並且從醫療機構的制度中就開始落實同志友善政策,在醫療環境中多展現一點對同志友善的訊息,我想這樣對於同志病人來說,也能夠在就醫的過程中更加自在。

 
udn:醫病平台/同性戀都可以結婚了,我還是對同志一無所知?
現代醫學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同志不是疾病、不是異常,而是人類多樣性的正常展現。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多元性別教育」。這幾年同志友善的實務議題在台灣社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同時也看到政府立法方面也有更開放的空間。在偶然的機會聽到徐志雲醫師對醫護人員繼續教育的演講,才發覺這議題迄今未曾在這專欄介紹過。非常高興有機會邀請徐醫師的團隊寫了這三篇文章,讓我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更了解這重要的議題。



同志是什麼?

這幾年,台灣民眾很常聽到「同志」、「同性戀」、「同性婚姻」這些名詞,但大部分的人仍對同志一知半解,甚至受到網路謠言的誤導,而將同志視為毒蛇猛獸、破壞家庭倫常的異類。

我是一位精神科醫師,也在台大醫院開設了同志諮詢門診,專門諮詢同志因為社會壓力、污名而導致的情緒困擾。我常到各個醫療院所、醫學年會演講,主題經常是多元性別以及性別友善醫療,因此也發現仍有許多醫療人員對於同志存在著誤解。

現代醫學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同志不是疾病、不是異常,而是人類多樣性的正常展現。但究竟同志包含了哪些族群呢?在傳統觀念當中,對於人往往僅限於男女兩種性別的刻板想像,但性與性別的豐富與多樣絕不僅於此。很多人以為同志就只有同性戀,但事實上,同志的定義隨著社會演進也逐漸變化當中,在華語地區,當代「同志」的範圍已逐漸擴充至泛指LGBTI(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Intersex),意指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陰陽人(或翻譯為間性人),進一步包括非異性戀、非二元性別的所有性/別少數者。

原來不同性傾向的人有這麼多

同志族群中,大眾最常聽到依然是男、女同性戀,同性戀是一種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性傾向是指一個人在身體、浪漫情懷或情感方面被其他人所吸引。男女同性戀者喜歡與自己相同性別的人、異性戀者喜歡相異性別的人、雙性戀者則可能喜歡相同或不同性別的人。除此之外,性傾向還有泛性戀、無性戀等其他各種可能性。

那麼,社會上到底有多少人是同性戀、雙性戀呢?

2012年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六期第三次調查計畫,是我國第一個有系統地蒐集國人性傾向資料的大型學術調查,研究結果顯示,94%的受訪者自陳為異性戀,1.7%自陳為雙性戀,而僅有0.2%自陳為同性戀,不確定、不知道與拒答者共占4%(章英華、杜素豪、廖培珊,2013)。由於性少數的受訪者可能對於調查過程中「出櫃」的風險感到顧慮,不見得願意回答真實的性傾向,且此數據中同性戀比例遠低於歐美國家的大型研究結果,因此普遍認為該調查可能低估了性少數者的比例。

楊文山與李怡芳(2016)則利用了2011年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台灣北部24至29歲年輕人口中,有2.85%的男性自我認定是同性戀、女性則有5.21%自我認定是同性戀,且有8.86%的男性和27.65%的女性自我認定「不是異性戀」。不論在性慾望、性行為或性傾向認同等層面,女性同性戀傾向的人口百分比皆較男性多,此與西方研究結果相似。

當代醫學對於同性戀的看法

目前已知的、可信的科學證據,都顯示性傾向不是一種任意選擇、也不是外力可以改變的。世界精神醫學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2016年發布之〈性別認同與同性性傾向、性吸引與性行為之立場聲明〉強調:「性傾向是與生俱來,並由生物、心理、發展與社會因素等所決定。」

世界醫師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在2013年10月於巴西召開之第64屆世界醫師會大會也通過〈人類多元性傾向聲明〉,強調「世界醫師會譴責所謂的『轉化』或『修復』性傾向的療法。這些作法構成對人權的侵害,更是不合情理的行為,應被譴責並接受制裁與處罰。醫師參與此類行為的任何步驟都將違反醫學倫理」。也就是說,不論你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性傾向都不需要改變、不需要治療。

台灣精神醫學會也在2016年12月26日公開發表〈支持多元性別/性傾向族群權益平等和同性婚姻平權之立場聲明〉,文中強調:「台灣精神醫學會支持政府應提供多元性別/性傾向者在法律與社會上的平等保障,包括醫療照護、反霸凌、反歧視、合法而完整的婚姻等權益,並給予多元性別家庭在生養、領養、撫育小孩上有完整的法律義務及權利,這將對同志家庭中的孩子提供重要的保護。」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曾在2014年和2015年兩度刊出文章支持同性婚姻,文中明確指出:「同性婚姻合法化是降低社會汙名的直接做法,能有效改善同志族群的身心健康。」台灣也在2019年5月24日實施《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使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醫療人員對於同志該有什麼樣的態度與觀念

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有社會責任經由倡議與衛教來改善社會的不平等,其中包括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相關的不平等。因此,醫療人員應該理解多元性別,當為性少數個案(例如同雙性戀、跨性別者)進行醫療及心理照護時,應以肯定式態度做為基本立場,避免對於性少數個體存有誤解、歧視,或落於性別刻板印象。

在行政、立法或司法單位,決策過程中也應考量人民健康促進之面向,納入醫療實證,重視弱勢族群(包括婦女、性少數、兒少、經濟弱勢、以及被體制排拒於外之族群)的基本醫療權益,以符合憲法中平等權之核心價值。至於在醫療院所當中,也必然會有多元性別的員工,也應該照顧到同志員工的權益,讓不同性別、性傾向的員工,都能在醫療體系中自在地貢獻所學,這也是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當中,醫療領域應該與時俱進之處。

 
VOGUE:日本舉辦同志婚禮第一人,七崎良輔:「最痛苦的不是遭受霸凌,而是我討厭我自己。」
七崎良輔Nanasaki Ryousuke 1987年出生於北海道。高中畢業後前往東京念書。他為了日本「同性伴侶證明制度」積極奔走,並與先生亮介成為第一位登記者。

七崎良輔的成長過程中,霸凌如影隨形,因為性別氣質不同,被同學罵「人妖」,卻反而被老師怪罪:「是你的動作太像女生。」來到情竇初開的年紀,愛在心底口難開。他不想被視為異類,更不想失去友情,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喜歡的人有了女朋友。

第一次再也忍不住,向好友出櫃,也是第一次體驗被接納的釋然與感謝。失敗的感情不斷輪迴,被傷害,也傷害人,跌倒,再爬起……最後,終於與那個「他」相遇,相知,然後相守。即使面臨很多失敗,他決不放棄。現在,他決定說出自己的故事。



《在我遇到老公之前》書摘

這個社會缺乏對於像我這樣的同性戀的知識,因為沒有足夠的知識才無法理解,因為缺乏理解才有偏見,因為有偏見才會歧視。我真的無法改變這樣的社會嗎?若將社會現狀當成前提而限制自己的行動與作為,這個世界無論過多久都不會改變。

「向父母出櫃」絕對不等於「傷父母的心」,我決定拋棄這樣的想法。或許父母樂於接受孩子出櫃的時代終將到來,我的父母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身為同性戀不代表會過得不幸,我已決定,我一定要向媽媽出櫃。回北海道的第二天早上,家人還在睡夢中,但我一夜未眠,喝酒壯膽。無論喝多少酒都不醉,喝著喝著就到了攤牌的時刻。還沒到媽媽平時起床的時間,我走到房間叫醒媽媽。我媽說她還想睡,可是我只有這個時間才有機會和媽媽單獨說話。

我又說:「這件事很重要。」

媽媽聽了之後似乎有不祥的預感,她立刻起床,一臉狐疑地盯著我看。

我說:「我希望你不要嚇到……。」

「到底什麼事?你休學了嗎?」

「沒有,我沒休學。」

「那是什麼事?你搞大誰的肚子了嗎?」

「我沒有讓人懷孕!」

「那到底什麼事?快點說,我可是緊張得要命。」

「就是……我喜歡男人,我從以前就喜歡男人。我想好好跟你說這件事,我就是所謂的……同性戀。我只喜歡男人,不喜歡女人。就算你帶我去醫院也沒用,這不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也不是可以修正的個性。但我無所謂,我直到最近才放寬心,接受自己,我現在很幸福。這就是我想對你說的話……。」

媽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雙肘放在桌上,用雙手遮臉。人家說「抱頭煩惱」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陷入了漫長的沉默,媽媽又深深嘆了好幾口氣,我什麼話也不敢說,靜靜等著媽媽開口。媽媽低著頭,不想抬頭看我,對我說:「你的狀況……真的治不好嗎?」

「我都說了同性戀無法修正,也不是可以治療的疾病。」

媽媽又嘆了一口氣。她平時很少嘆氣。「可是,不是會得愛滋病嗎?兩個男的……如果做那件事的話……。」媽媽認為愛滋病不是傳染病,而是兩個男人發生性行為就會得的病。

「兩個男人發生性行為不會感染HIV病毒啦!」

「這樣啊……。」媽媽又沉默不語。她好像想起了以前的事情。

我說:「我不是因為媽媽的教育方式而變成同性戀。」

媽媽說:「我沒這麼想,我不認為是我讓你變成同性戀的。只是……我想起了你的外婆,就是我死去的媽媽,她曾經說你是同性戀……在你還小的時候……。我媽媽很了解你……我卻對她說的話感到生氣。我對她說『你說什麼傻話!我生的可是正正經經的孩子啊!』……我說我生了一個正正經經的孩子……。」說完媽媽便哭了出來,她看起來很痛苦、很懊悔。其實我更後悔,我天生的性取向竟是惹父母傷心的那一種。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媽媽沒錯,我也沒錯,可是,媽媽和我卻哭個不停。

「我生的可是正正經經的孩子,我也很認真地養育他,這不是我的錯!」

「我剛說了這不是媽媽的錯!這根本不是任何人的錯!我是個正正經經的小孩,只是我喜歡的是同性而已,只是這樣而已!我希望媽媽能了解這一點,我希望的是你能認同我。」

「這種事誰能認同你?別太天真了!這不可能!我長這麼大也從來沒跟自己的父母說自己的性癖好!」

「同性戀不是性癖好!為什麼你不認同我呢?」

「我做不到,我不想認同,這個世界也不會認同的!」

「是這個世界不肯認同我!正因如此,我才需要媽媽先認同我。如果你能認同我,我會輕鬆許多!」

「很抱歉,你死心吧!而且,社會會以嚴厲的眼光看待像你這樣的人,所以在未來的人生中,你絕對不可以向任何人提起此事。把這件事帶進墳墓,你知道了嗎?」

「我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為什麼我要因為社會眼光隱藏自己?」

「我是怕你受傷才這麼說的!你不知道這個社會會怎麼看你,你不知道那有多恐怖!你會受傷的!」

「成長過程中我早就受過無數次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過去我一直忍耐著,可是最讓我感到痛苦的不是別人的謾罵或暴力,而是我厭惡自己到想自殺的程度!這才是我最痛苦的事情!現在我好不容易接受自己,我只希望媽媽也能接受我!在社會接受我之前,我希望媽媽先接受我!」

「我不可能接受的,我做不到!你為什麼要對我說這些?讓我心情變得很差!沒有人聽到這種事會感到開心,你跟你朋友說這些事,他們也會覺得很討厭!你多少也要考慮一下別人的心情!」

「過去我都是一個人默默承受,從未對任何人說,我已經忍了二十年,你還要我過躲躲藏藏的痛苦生活嗎?」

「你說的話只會讓別人心情變糟而已,就像我現在感到十分痛苦!我沒說要你一個人獨自承受,但這種事情不是可以隨便對誰說的!」

「我只是坦白真實的自己,如果這樣也會讓所有人心情變糟,那我算什麼!不要把我當成怪物!」

「成熟一點,不要老想著自己!我不想再說了。」

天空逐漸亮起來。媽媽開始做早飯,我回到自己房間,鑽進被窩裡。我不知道睡了多久,我聽到媽媽走進我的房間,想要睜開眼睛卻睜不開,我想我的臉一定很腫,媽媽也是一臉哭腫的模樣。爸爸和妹妹此時早已出門了。

「你……良輔,你辛苦了。」媽媽哭腫的眼睛再次充滿淚水,我的眼淚也跟著潰堤。

「我真很苦!不過,我已經沒問題了,讓媽媽這麼痛苦,我很抱歉。」

「比起我,你……你才是最痛苦的。」

「我現在很幸福,只不過我花了二十年才接受自己,我相信媽媽也要花一點時間才能接受我是同性戀。」

「是啊,我很想了解你的心情,但很難做到。可能要花好幾年才能做到,也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不過,媽媽對你的愛不會改變。」

「謝謝媽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很抱歉拖你下水,不過,我希望你不要煩惱。你要是煩惱,我也會覺得痛苦。」

「煩惱是一定會煩惱的。我們在北海道,你在東京,我們相隔兩地,我希望你能自由地做自己。不過,很抱歉,關於你的那件事,請不要再跟我說了。無論你跟誰交往或發生了什麼事,都不要告訴我。我和你就只是媽媽和兒子而已,除此之外的事情我都不想知道。無論如何,媽媽永遠支持你。」

媽媽的一席話讓我感覺挫敗,向媽媽出櫃這件事最後以失敗告終。原以為說出實情心裡會舒坦一些,沒想到不僅沒達到效果,還讓我後悔不該出櫃。我和媽媽之間因為這件事產生了隔閡,在媽媽的說服之下,我被迫放棄向爸爸出櫃的計畫。媽媽告訴我「你爸爸絕對會說跟你斷絕父子關係」,其實我早就做好被爸爸趕出家門的心理準備,並打算向爸爸坦承,但如此一來,夾在中間的媽媽會很為難,為了避免最糟的狀況發生,我決定不向爸爸出櫃。我和媽媽之間的隔閡,一直到七年之後才有轉機。

 
 
 
風傳媒:同志人權》蘇丹廢除「男男性行為」鞭刑、死刑 LGBT團體:最終目標仍是同志除罪化
非洲大國蘇丹廢除男男性行為鞭刑和死刑懲罰,但仍維持坐牢,圖為2010年一群婦女在南非開普敦街頭抗議馬拉威法院判決男同&
2019年4月,非洲大國蘇丹發生軍事政變,掌權近30年的獨裁者巴希爾遭罷黜,而軍方與反巴希爾的主要陣營達成協議,成立過渡政府執政,近期推動一連串改革,除了立法嚴禁「女陰殘割」習俗、放寬非穆斯林可喝酒、脫離伊斯蘭信仰不會被判死刑,而在LGBT人權部分也「邁出一大步」,男同志不會再因同性性行為而遭判死或鞭刑,但仍會吃上牢飯。



LGBT團體:同志除罪化是最終目標

依據1991年通過的蘇丹《刑法》第148條,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者進行肛交都是犯法,但該法過去僅懲罰男同志,且明文初犯者可處5年徒刑和100下鞭刑,再犯者同樣處以100下鞭刑,但坐牢時間不超過5年,第3次犯法者則是唯一死刑。全球最大LGBT組織「國際同志聯合會」(ILGA)指出,非洲與中東有6國對男同志判死刑,蘇丹是其中1國。

蘇丹過渡政府7月9日通過一系列改革法案,包括廢除對男同志的鞭刑和死刑,但肛交仍被視為犯罪,因此維持5年至無期徒刑的刑罰,而LGBT團體16肯定蘇丹過渡政府所做的改變,認為這項改變「邁出一大步」,但也直言最終目標是同志除罪化。埃及與蘇丹的LGBT組織Bedayaa創辦人蘇爾坦(Noor Sultan)說:「我們認為這是改革道路上的正面改變。」

幫助有限 社會仍歧視同性戀

蘇爾坦告訴路透:「雖然這些修法還不夠,但對傳統政府推行改革,已是邁出一大步。」她指出,蘇丹過渡政府是直接頒布政令,廢除對同性性行為的鞭刑和死刑,並未提到《刑法》第148條關於雞姦罪的細節,「我想社會還難以接受這樣的改變,但我希望政府能持續這個改革方向」。蘇丹LGBT運動人士艾巴拉戴(Fabo Elbaradei)直言,歡迎這個驚喜改變,可惜對多數蘇丹同志沒有改善。

「我們遭受社會歧視、面臨牢獄之災......只因為做自己」,艾巴拉戴表示,「我們還是被剝奪與社會上其他人一樣,享有相同的生活權利」。蘇丹的這次改革中,還立法禁止殘忍的「女性陰部殘割」(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FGM),施行這種「手術」的人將被處以3年徒刑或罰金。聯合國統計,蘇丹至少9成女性經歷過「女陰殘割」的非人痛苦。

非穆斯林可飲酒、叛教不判死 保守派不爽

另外,蘇丹在巴希爾(Omar al-Bashir)專制期間,落實伊斯蘭信仰戒律,就連非穆斯林也不能喝酒,不過蘇丹司法部長阿布都巴利(Minister Nasredeen Abdulbari)12日強調,為了保障蘇丹3%的非穆斯林權利,因此同意他們在非公開場合可以喝酒,穆斯林則仍禁止飲用、買賣酒類,「我們想廢除任何舊政權執行的歧視規定,讓公民更平等及民主轉型」。

阿布都巴利亦稱,政府決定擺脫「叛教法規」(apostasy law),因為「該法規對社會的安全、安定造成威脅」。蘇丹最知名的叛教爭議是2014年的馬莉安姆(Mariam Yahia Ibrahim Ishag)案,她嫁給基督徒而被控叛教,且遭判處絞刑,當時有孕在身的她在獄中生產。瑪莉安姆最後逃過一死,獲得美國的難民庇護。只是這一系列改革,也引發保守派民眾不滿。(相關報導:巴爾幹半島第一國!蒙特內哥羅國會通過《同性伴侶法》 邁出婚姻平權一大步

法新社指出,數十名群眾17日走上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街頭,表達反對政府推動的改革內容,他們高喊「神的律法不能被取代」、「喀土穆不是紐約」,痛批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Abdallah Hamdok)。哈姆杜克則在6月就表明,政府要宣布的決定,會對蘇丹帶來「巨大影響」。

 
關鍵評論網:泰國在野黨批「民事伴侶法案」打假球,呼籲承認同性婚姻而非伴侶關係

7月8日,泰國內閣已批准「民事伴侶法案」(Civil Partnership Bill),泰國可望繼台灣後,成為亞洲第2個允許同性婚姻登記的國家。不過在野黨與社會不滿的聲音認為,該法是假平等,應承認婚姻不分性別,而非僅承認伴侶關係。


中央社》報導,「民事伴侶法案」將承認同性婚姻具有與異性婚姻幾乎相同的權利,未來仍需送國會審議。依據法案,同性伴侶可以領養孩子、取得繼承權及共有財產權。泰國政府副發言人拉差達(Ratchada Thanadirek)表示:「民事伴侶法案是泰國社會邁出的重要一步,促進平等權利,並支持同性伴侶建立家庭與共同生活的權利。」

中央社》報導,儘管泰國社會大多數是保守佛教徒,但向來態度寬容,因此長期以來吸引了國外的LGBT(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群體前來,甚至有針對LGBT遊客的宣傳活動。報導指出,除台灣在2019年已成為亞洲首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外,越南也已將同性婚禮除罪化,惟法律尚未承認同性婚姻。

曼谷郵報》報導,「民事伴侶法案」將伴侶定義為雙方必須同性別,年滿17歲,以及其中一方必須是泰國公民。由於泰國的法定成人年齡是20歲,因此該法案規定未滿20歲者,必須徵得父母,監護人或法院的同意才能註冊。

在野黨表異議:伴侶法案不等於承認婚姻

儘管拉差達認為「民事伴侶法案」是泰國社會的一大進步,不過在野黨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質疑該法案直接定義為同性「婚姻」。

曼谷郵報》報導,「民事伴侶法案」對於同性伴侶的權益涵蓋合夥企業的註冊和終止、夫妻的權利和義務、財產管理、領養和繼承,但仍有部分權利未能與異性婚姻的權利相等,如獲得配偶福利的權利,某些形式的國家福利和免稅優惠。

因此在野黨前進黨欲推行另一法案,以取代「民事伴侶法案」。前進黨主張合理的法案應是允許任何人合法結婚,不論性別,應對同性婚姻進行法律承認,而非承認為伴侶關係。

報導指出,不滿「民事伴侶法案」的網友也在推特上發起 #SayNoToPartnershipBill (泰文原文為#ไม่เอาพรบคู่ชีวิต)的標籤,以示對該法案的不滿。

 
中央通訊社:臉書禁性傾向扭轉治療內容 不允許性別認同攻擊
臉書指出,臉書及旗下圖片分享社群網站Instagram正在更新方針,當直接提倡「性傾向扭轉治療」的貼文遭到用戶檢舉,將要求
(中央社舊金山10日綜合外電報導)臉書今天表示,將禁止提倡「性傾向扭轉治療」(conversion therapy)的貼文內容。這項治療是基於沒有根據的概念,即同性戀可以透過心理或精神干預改變性傾向。

法新社報導,臉書(Facebook)指出,臉書及旗下圖片分享社群網站Instagram正在更新方針,當直接提倡「性傾向扭轉治療」的貼文遭到用戶檢舉,將要求移除貼文內容。

臉書目前已禁止提倡這項治療的廣告,這次的作法是既有禁令的延伸。醫學專家認為,這種治療無效且時常造成傷害。

臉書發言人告訴法新社:「我們不允許基於性傾向或性別認同對人們進行攻擊,我們正在更新方針,禁止提倡性傾向扭轉治療。」

這名發言人強調:「我們一直在檢視自身方針,將繼續向專家及具個人經驗的人士徵求意見,為我們的方法提供訊息。」

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在一項報告中指出,「性傾向扭轉治療」的「干預」包括電擊、剝奪食物及化學方式誘發的嫌惡感。

這項報告指稱,實徵證據顯示,性傾向及性別認同天生因人而異,可以「扭轉」的想法是錯誤概念。

美國醫學會援引一項研究顯示,這類治療會導致抑鬱、焦慮、疏離感及其他不良影響,此種「性傾向改變嘗試」不僅無效,還可能導致嚴重困擾。

美國醫學會引述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接受「性傾向扭轉治療」的人有近30%傳出曾企圖輕生。(譯者:陳正健/核稿:徐崇哲)1090711

 
 
 
抽獎活動現正進行中!
熱線募款感恩會就在8/26禮拜六!主題是「全員上島中」。

現在正在進行按讚留言抽獎的活動!詳情請點這兒 在8/15會抽出5位幸運兒,送出熱線自製的護照套,沒有在任何平台販售喔!歡迎大家一起參與!

按此了解更多故事

按此取得登島信物

最後也別忘記,時時來點選熱線月曆,一網打盡最近的各種活動消息喔!

 
 
 
支持熱線做更多,走更遠
熱線為社群繼續努力,也需要依靠著社群的支持,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

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支持熱線你可以: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