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8/05第9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彩虹綻放東京奧運!
文章選讀
聯合新聞網:歷經霸凌、喪父之痛「以同志身分為榮」的跳水王子 苦練16年終在東奧奪下金牌
風傳媒:這場奧運比賽深具意義!跨性別女舉重選手首亮相 三次抓舉失敗,提前淘汰
ELLE:「每個女性都應該決定自己穿什麼!」女運動員穿連身衣、戴頭巾、拒穿比基尼,反對運動場上的性別歧視
新聞選讀
BuzzOrange報橘:為什麼這個奧運選手要上台高舉「X」?講求「表現」的奧運正在為運動員改變
yahoo!新聞:麟洋CP奧運奪金牌!網友兌現接吻 李洋:我有女友了
自由時報:談防疫扯「同志團體」惹議!柯文哲po文解釋:善意的提醒
活動快報
熱線活動線上化!
支持熱線
歡迎捐款支持熱線,成為熱線的後援!
 
 
彩虹綻放東京奧運!
東京奧運是本月最夯話題,除了臺灣運動選手表現亮眼,讓全國民眾興奮不已,令人開心的還有本屆奧運打破歷年同志族群參賽人數,至少130位,女性人數高達49%,也是歷來最高。

除此之外,羽球金牌CP麟洋(王齊麟、李洋)的自然互動,展現出男男間友好親密的肢體語言,讓我們看見性別刻板印象的鬆動。另外對於國人將兩人送作堆,李洋在採訪中表示:「我覺得搭檔之間,關係就像情侶那樣,所以我覺得大家這樣形容應該也滿好的。」也許這就是性別平等教育種子在日常中開出的花朵。

本期選讀內容以奧運中的同志、性別觀察為主:

◾️ 英國「跳水王子」戴利(Tom Daley)在賽後表示「以同志身分為榮」

◾️ 跨性別女舉重選手首亮相,雖未能順利晉級,仍是運動史上重要的一頁。

◾️ 女運動員用參賽服裝反對運動場上的性別歧視!「每個女性都應該決定自己穿什麼!」

◾️ 為什麼這個奧運選手要上台高舉「X」?講求「表現」的奧運正在為運動員改變

最後則回到兩則對比的國內新聞:

◾️ 麟洋CP奧運奪金牌!網友兌現接吻 李洋:我有女友了

◾️ 柯文哲談防疫扯「同志團體」惹議!

通往性別平等的路已經寬闊許多,但仍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希望大家持續關注熱線,一起走向真正自在生活的那天。

 
 
 
聯合新聞網:歷經霸凌、喪父之痛「以同志身分為榮」的跳水王子 苦練16年終在東奧奪下金牌
「我想參加奧運,拿下金牌!」2005年,當時年僅11歲、被譽為英國「跳水王子」的戴利(Tom Daley),在面對媒體採訪時,毫不猶豫地道出他的夢想。

時間來到16年後,戴利和他的搭檔馬提李(Matty Lee),在東京奧運男子雙人10公尺跳台項目中,擊敗賽前備受看好的中國選手,奪得金牌。

站上頒獎台的那一刻,豆大的淚珠,自戴利的眼眶滑落,淚水中,有喜悅、有悲傷,也有著歷經霸凌、喪父之痛的種種感觸。

14歲出征北京奧運 在校卻成了被霸凌對象

1994年5月21日出生的戴利,7歲就開始學習跳水,並於2008年,奪下歐洲錦標賽跳水項目金牌,是史上最年輕的跳水金牌得主;同年,他代表英國出征北京奧運,雖然未能奪牌,但已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跳水王子」。

名氣猶如雙面刃,代表國家站上世界舞台的戴利,卻在學校成了被霸凌的對象,不愉快的校園生活,加上隱藏性向帶來的壓力,讓他最後被迫搬家。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保持沉默,但我太壓抑,最終讓我無法受訓……談到跳水時,我總是很尷尬,無法接受讚美,就算別人說的是好話,我也擔心自己會被嘲笑。」戴利說。

父親直到病逝前 都想看見戴利站上倫敦奧運舞台

在成為跳水運動員的路上,最支持戴利的人,就是他的父親羅伯(Rob Daley),他曾在2009年,戴利拿下國際泳總世界錦標賽跳水冠軍時對媒體表示,「看到兒子成為世界冠軍,是我一生中最驕傲的時刻。」

不過,戴利和父親之間的緣分並不長,早在2006年,羅伯就被診斷出罹患腦瘤,即使後來接受手術,切除了80%的腫瘤,但,病情並未好轉,羅伯對此,也非毫無自覺,因此他十分珍惜能和兒子相處每一刻。

2011年5月27日,無力再與病魔周旋的羅伯,離開了人世,當時距離倫敦奧運開幕,還有14個月。憶及這段往事,戴利表示,父親直到過世前幾天,都還在問,「我們拿到倫敦奧運門票了嗎?我們能進場觀賽?」

直到離世前,羅伯仍希望自己能走進倫敦奧運現場,親眼看著戴利,代表英國上場奮戰。

「他走的時候,我握著他的手……那一刻,我才不得不承認,他不是無敵的,他來不及教我開車,也無法看到我在奧運奪牌,看著我結婚、生子。」戴利說。

父親去世隔天,戴利強忍悲痛,繼續進行訓練,2008年未能在北京奧運奪牌的他,陸續在2012年倫敦奧運、2016年里約奧運的10公尺跳台項目中,拿下兩面銅牌,但,喪父的打擊、未能奪金的壓力,以及三頭肌撕裂傷的影響,一度讓戴利陷入低潮。

伴侶陪他走過低潮 家人的愛讓戴利勇敢做自己

陪著戴利走過低潮的,是他的伴侶、曾以電影《自由大道》(Milk),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編劇達斯汀蘭斯布萊克(Dustin Lance Black)。在2013年公開出櫃的戴利形容,遇見布萊克,讓他猶如卸下肩上重擔,出櫃後,他「不再擔心、不再害怕,可以做自己。」

戴利和布萊克於2017年5月結婚,接著,他們透過代理孕母協助,在隔年6月,迎來屬於他們的兒子、以戴利父親名字諧音命名的羅伯特(Robert Ray Black-Daley)。

為人父的喜悅,讓戴利克服了東奧賽前的壓力,「首先,我是個父親,其次,我才是個運動員……無論我在比賽中表現得好或不好,我都會回到家人身邊,而他們依舊愛我……這讓我減輕了許多壓力,我只要去那裡(比賽),盡情跳水就好,因為我不用背負著壓力。」

在東奧奪金後的記者會上,戴利充滿自信地說道,「我以身為同志和奧運冠軍為榮!」

「我在2013年出櫃,年輕時,總覺得自己孤單、與眾不同,某種程度上,永遠無法符合社會期待……我年輕時,不認為自己可以有所成就,但,成為奧運冠軍證明了,你可以成就任何事。」戴利強調。

父親、伴侶、兒子,3個戴利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讓他勇敢做自己,16年的追夢之路,戴利並不孤單,家人的愛,始終是他最強大的後盾。

 
風傳媒:這場奧運比賽深具意義!跨性別女舉重選手首亮相 三次抓舉失敗,提前淘汰
京奧運女子87公斤以上級舉重比賽2日舉行,奧運125年歷史上第一位跨性別參賽者、紐西蘭選手哈伯德首度登場,這場比賽深具意義,結果也萬眾矚目──她三次抓舉(一次試舉120公斤,兩次試舉125公斤)失敗,提前淘汰,未能成為第一位在奧運奪牌的跨性別選手。

現年43歲的哈伯德(Laurel Hubbard)在最後一次嘗試後,向觀眾揮手鞠躬,才離開奧運舞台。另一名奪冠大熱門、21歲的中國選手李雯雯果然順利奪金,並以抓舉140公斤、挺舉180公斤,總成績320公斤,突破三項奧運紀錄。英國選手坎貝爾(Emily Campbell)以283公斤的成績獲得銀牌,美國選手羅伯斯(Sarah Robles)以282公斤獲得銅牌。

哈伯德以跨性別身分參賽引發極大爭議,他在2013年之前是一名男性,曾是紐西蘭國內105公斤以上級青少年組別比賽,抓舉和挺舉總和300公斤的紀錄保持者。他曾吐露對自身存在的迷茫與痛苦,並解釋自己為什麼2001年停止舉重,「這世界可能並不適合像我這樣的人,實在是太難以忍受了……試圖融入這世界的壓力。」

2013年,哈伯德成為了一名跨性別女性,2017年再度回到運動場上,當年的舉重世錦賽上,她以總成績275公斤獲得女子90公斤以上級的銀牌。2018年她因肘部受傷暫時離開賽場,原以為職業生涯就此告終,但積極復健後,她又回歸國際賽事舞台,在太平洋運動會(Pacific Games)、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Championships)展現不俗實力──哈伯德的女子舉重生涯至今收穫6金1銀。

能以跨性別身分參賽,她特別感謝奧委會

根據國際奧委會(IOC)2015年公布的參賽指引(guidelines),跨性別男性可以不受限制地參加比賽,而跨性別女性只要經過跨性別荷爾蒙治療,在參賽前12個月都將睪固酮(testosterone,雄性激素)濃度維持在10 nmol/L以下,就能參賽,不需經過性別重置手術。

關於像睪固酮這樣的男性賀爾蒙是否代表具有運動優勢,科學界存在爭議。正方認為,讓跨性別女性參與奧運是對基本人權的尊重,人們擔憂跨性別女性稱霸女性運動領域的擔憂本身毫無根據,直到今年,奧運才出現公開出櫃的跨性別者,而且仍沒有什麼跨性別全球冠軍、跨性別世界紀錄保持者,如果跨性別女運動員有什麼優勢,我們現在肯定已經看到了。

反方則質疑,跨性別女性與順性別女性同場競爭的公平性。2018年,澳洲舉重協會試圖阻止哈伯德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但主辦方承認她的參賽資格,理由是她符合國際奧委會的標準。

哈伯德任何一場參賽都符合規範,但與她同台競技的選手仍會抗議不公。比利時舉重運動員范貝林亨(Anna Vanbellinghen)就表示,哈伯德參與奧運的這整件事像「惡劣的玩笑」,包容不應該「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任何接受過高水平舉重訓練的人都知道,他們的筋肉骨骼是實實在在的男性:這特殊情況對舉重運動員來說是不公平的,有些選手將因此錯過奪得獎牌和參加奧運的機會。」

「我不是不知道關於我參加奧運的爭議,」哈伯德2日比賽後向媒體表示,「因此,我要特別感謝國際奧委會,我認為,它確實遵循對奧運原則的承諾,並確立了這項運動是所有人都能參與的事情。它既包容又可及。」4年前她以女性身分踏入舉重界即引發爭議,當時她表示,雖然渴望大家關注並支持她的活動,「但改變人們的想法不是我的職責,也不是我的目標。」

國際奧委會醫療主管布吉特(Richard budget)表示,哈伯德參與奧運的爭議相當難解複雜的,「哈伯德是一名女性,根據規則參賽,我們必須對她在實際參與比賽和獲得參賽資格方面的勇氣和堅韌表示敬意。」除了哈伯德以外,加拿大女子足球隊選手奎茵(Quinn)是另一位在本屆奧運登場的跨性別者,加拿大在半決賽戰勝美國之後,她已是第一位在東京奧運上獲得獎牌的跨性別運動員。

科學證據浮現,IOC將重新審查跨性別參賽標準

男性的運動優勢在於生理上,從男性青春期開始,被稱為男性荷爾蒙的睪固酮濃度急劇上升,刺激身高飆長、肌肉生長、第二性徵發育。考慮到賀爾蒙對人體的重要性,國際奧委會裁定跨性別女性須在比賽前至少一年服用藥物來抑制睪固酮水平,希望這足以「消除男性優勢」,保持對生理女性運動員的公平。

但根據科學研究數據,國際奧委會的限制可能行不通,因為男性青春期賦予的許多優勢是永久性的。一篇論文發現,生理男經過一年多的抑制睪固酮治療,雖然確實能將血紅蛋白(影響肌肉運動能力)水平降低到一般女性的標準,但對其肌肉力量和大小的影響仍不夠多,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僅減少5%。

這項新研究還表明,即使讓體內睪固酮減少到1 nmol/L(正好在女性平均範圍內),仍幾乎無法抵消青春期養成的肌肉量和力量優勢。換句話說,抑制睪固酮並無法縮小一個跨性別女運動員的體型。

東京奧運結束後,國際奧委會將重新審查關於跨性別者參賽的指引,該機構的醫療科學主管巴吉特表示:「在(本屆)奧運之前提出新的框架或指導方針並不合適的。新框架會在國際運動總會聯合會的幫助下誕生,但還沒有公布。」

 
ELLE:「每個女性都應該決定自己穿什麼!」女運動員穿連身衣、戴頭巾、拒穿比基尼,反對運動場上的性別歧視
2020 東京奧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近日在體操資格賽中,德國女子體操隊穿著長褲型緊身衣上場,而不是傳統的三角高衩、露出整條大腿的緊身衣,成為全場焦點!事實上,他們早在 4 月於歐洲藝術體操錦標賽首次穿著緊身連衣褲參加比賽,他們想透過服裝抵制「性化」女選手的現象,讓女性有選擇穿著的自由。

三角高衩、露出雙腿已成女子體操界慣例

相較於女子體操選手的高衩露腿體操服,男子體操選手的服裝以短褲、長褲為主,上半身則是無袖上衣。儘管體操項目並未明確規定參賽服裝,但近十年來,女子體操選手大多穿著緊身、大腿開衩的服裝,目的是為了施展高難度且需柔軟度的動作,只有特定宗教背景的運動員,才會穿覆蓋雙腿的體操服,而典型的三角高衩、露出雙腿的緊身衣也成為女子體操選手的服裝慣例。

女子競技體操團體比賽於 1928 年奧運會上首次列為比賽項目,經過多次變更後,到 1960 年羅馬奧運會,女子體操比賽的項目才正式定型,以跳馬、高低槓、平衡木、地板體操為女子體操的四個項目。而競技體操是一種追求完美,向高難度動作挑戰的運動,需要有柔軟的身體與較高的技巧,男子競技體操著重於力量的展現,而女子體操著重於平衡感、協調性與藝術性。

德國女子選手發起緊身衣革命

德國女子體操隊在今年 4 月的歐洲藝術體操錦標賽上首次亮相這套服裝,以此反對「體操界的性別歧視」,表達每個女性都應該決定自己穿什麼,無論選擇三角高衩或是長褲,大家都能穿上讓自己好看又自在的服裝。

挪威女子沙灘手球隊拒穿比基尼

然而「性化」女性的參賽服裝不只出現在體操界,近期在歐洲沙灘手球錦標賽中,挪威女子沙灘手球隊因拒穿比基尼上場,選擇與男子隊一樣穿著短褲,結果被指為「服裝不宜」,遭歐洲手球總會處以全隊 1500 歐元(約新台幣 5 萬元)的罰金。

不畏處罰,為女子選手發聲

這是根據國際手球總會規定,男性運動員必須穿著膝上 10 公分的短褲,不過度寬鬆即可。而女性運動員則必須穿著貼身、向上剪裁至大腿上方,且側邊寬度最大 10 公分的比基尼泳褲。儘管挪威女子沙灘手球隊早就提出穿著短褲的申請,並知道此舉可能會使他們遇上麻煩,他們仍不顧一切為女子選手發聲!

戴著頭巾參賽

運動場上的性別話題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舉例來說,在 2016 年的里約奧運,來自埃及的杜阿・埃爾戈巴希(Doaa Elghobashy)是第一位戴頭巾參賽的奧運會沙灘排球運動員。當時他與德國的奇拉・沃肯霍斯特(Kira Walkenhorst)對抗時,人們更關注他們穿著上的對比,而非比賽本身,實在是有點不尊重運動員。

每個人都應該決定自己穿什麼!

身為女生應該都知道,穿著三角高衩、比基尼其實並不比褲子來的舒服自在,不僅更容易在乎他人眼光,尤其在生理期時會感到特別不舒服!除了生理因素外,宗教因素也是該被列入考慮的點,不只是體操、沙灘手球,在各種運動項目上,女性應該要擁有權利,去選擇他們認為適合用於自己比賽的服裝。

 
 
 
BuzzOrange報橘:為什麼這個奧運選手要上台高舉「X」?講求「表現」的奧運正在為運動員改變
國際奧運會雖然放寬東京奧運對抗議活動的禁令,允許選手在新聞發佈會發表個人立場,但仍禁止選手在頒獎臺上進行「政治示威」。美國女子鉛球選手桑德斯(Raven Saunders)在領獎時,對著無數個攝影鏡頭比出「X」的手勢,為少數族群發聲,受到主辦單位調查。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與《美聯社》(AP)報導,桑德斯表示,這個手勢代表「所有受壓迫者相遇的地方」,她的目標、是讓世上所有仍在奮鬥卻苦無平台發聲的人發光發亮。她常想,奧運是一個多元融合的場所,那麼這樣的場所是否能提供類似她這樣的人一席發言之地?

桑德斯頂著紫、綠各半的平頭,走上頒獎臺領取屬於她的銀牌榮耀時,舉起雙臂高過頭頂,比了一個大大的「X」。桑德斯想告訴世人,必須「做自己,而不是總是道歉」。

25 歲的桑德斯談及自己如何與「壓力」共處,披荊斬棘的過程不比奧運奪銀輕鬆。她擁有許多「標籤」,同性戀、黑人、憂鬱症,這些標籤讓她飽受壓力。她曾經無法與運動保持平衡關係而尋求治療,也曾經在 2018 年考慮過結束生命。

她的朋友貝瑞(Gwen Berry)表示,桑德斯曾從地獄劫後餘生,很高興她的成長。如今,桑德斯已經能坦然地告訴大家,「堅強是可以的,但如果總是不堅強也沒關係,需要人陪也沒關係。」接受內心最破碎的一面,往往才是與自我和解的出口之一。

此外,桑德斯的綠巨人浩克的面具也備受關注,搭配她的髮色,有點像是與蝙蝠俠中小丑角色的組合。對她而言,綠巨人浩克可以是她的另一個自我,這也反映她如何劃分與控制力量。

運動員心理健康受關注

因為美國體操選手拜爾斯(Simone Biles)心理健康因素退賽的緣故,選手的心理問題受到奧運會的關注。據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她的身上被發現許多抓傷的痕跡,並不是因為運動受傷,而是因為她的心理健康出了問題。

以體操選手來說,操作稍有不慎可能面臨的就是嚴重受傷、癱瘓的風險。拜爾斯提出了一種現象稱之為「扭曲」(The twisties),以前做過千百次的技能突然做不出來了。身體不合作,大腦突然無法定位自己在空中的位置,然後就摔下來了。「這裡是奧運會,我們希望一天結束後,能走出這裡,而不是被擔架扛出這裡。」

除了選手因安全問題患得患失,產生心理疾病,對於輸贏的得失心、擔心自己做不好也給選手極大的壓力。澳洲選手坎貝奇(Liz Cambage)在奧運賽前一周退出比賽,她怕進入東京遭到隔離,會讓她與家人朋友隔離,無法提供她情感支持,並表示,「不想到一個需要仰賴藥物來控制焦慮的地方,尤其是站上世界最大的體育舞台參加比賽。」

奧運提供心理諮商熱線服務

美聯社 報導,國際奧運會提供 24 小時的奧運心理諮詢服務,70 多種語言、臨床的醫療支持。這是官方在 2020 年初開發「Athlete 365」網站,調查 4000 多名運動員後做出的決定,使得奧運重點從表現與結果轉為心理健康與運動員提稱。

45 歲的井本直步子(Naoko Imoto)游泳運動員是諮詢委員之一,她表示,「在日本、至今依然不太談論心理健康,但現在很多運動員站出來發聲,說心理疾病是普遍的。」

另外,提供諮詢、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服務的機構 Thriveworks 發現,有三分之一的菁英運動員患有焦慮症與憂鬱症。該機構根據各項運動在網路、社交媒體、印刷品等等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其中有 69 % 的負面言論是針對女性運動員,另外 31 % 是針對男性運動員。公眾壓力造成運動選手極大的壓力,他們不只受到自身、教練、其他運動員的壓力,還得承受媒體與球迷的期望。

 
yahoo!新聞:麟洋CP奧運奪金牌!網友兌現接吻 李洋:我有女友了
羽球男雙王齊麟、李洋替台灣在奧運摘金,有網友拱他們奪金牌就接吻,還把他們視為情侶,不過其實李洋有女朋友了,而王齊麟則把金牌視為生日禮物,送給8/12即將過生日的李洋。

羽球男雙金牌得主王齊麟:「我覺得拿牌那一瞬間的慶祝都是非常自然,如果感覺可能真的會親下去,可是應該是不太可能。」

奪金牌到底要不要親一下,王齊麟、李洋這對羽球CP親自現身給了回應。

羽球男雙金牌得主李洋:「我唯一的看法就是我有女朋友了,我覺得搭檔之間,關係就像情侶那樣,所以我覺得大家這樣形容應該也滿好的。」

奧運摘金振奮人心,加上8/12是李洋生日,王齊麟早在賽前就期望能把金牌拿下,當作李洋的生日禮物。

羽球男雙金牌得主李洋:「他前一天跟我說,我到時候有話跟你講,好啊,要講什麼,他比完的時候就跟我講,生日快樂,這個金牌送給你。」

兩人從三年前開始搭檔,就算相處有摩擦,也能直接化解誤會。

羽球男雙金牌得主王齊麟:「他個性是穩重,很成熟,我是比較活潑,我們在場上其實不太會去發生爭執。」

羽球男雙金牌得主李洋:「因為我覺得他的個性比較大剌剌,我就會很直接地跟他講,我覺得那個不好,我就會直接跟他講。」

其實兩人是國中同學,王齊麟成名時,李洋還是二線球員,更偷偷在心中把王齊麟視為偶像。

羽球男雙金牌得主李洋:「因緣際會有摸到齊麟的手,原來身為那麼的優秀運動員需要付出努力這麼多,因為他手上全部都是繭,那時候震撼,所以我現在他的LINE,也是偶像齊麟。」

回答真的超有愛,麟洋CP好感情真的不是蓋的,就連歌手彭佳慧也應粉絲要求,獻唱《走在紅毯那一天》。

歌手彭佳慧:「走在紅毯那一天,帶上幸福的戒。」

被送作堆,笑翻網友,還說不結婚很難收場,只能說麟洋配默契太好,首度拿奧運門票就奪金牌,也變成全民偶像。

 
自由時報:談防疫扯「同志團體」惹議!柯文哲po文解釋:善意的提醒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12)日下午在記者會上提到「目前最頭痛的就是廣義的家戶感染」,其中一句「同志團體也是問題」引發批評,對此,柯文哲當日晚上也在臉書PO文,自稱只是平舖直述疫情現況,提出善意的提醒。

柯文哲1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最頭痛的就是廣義的家戶感染,廣義代表不一定有親戚關係,群聚打麻將、大家合租公寓或同志團體也是問題。其中「同志團體也是問題」一句話引來各方批評,身為同志的知名網紅四叉貓、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等人都發文砲轟。

對此,柯文哲在臉書PO文表示,在記者會上他提到台北市確診數持續下降,但「廣義家戶感染」仍是佔大宗,許多感染都來自親戚群聚、合租公寓,甚至友人的聚會活動。「我平舖直述近日的疫調結果,提到同志團體四個字時,馬上有議員反彈,要我道歉」。

柯文哲說,大家可以聽聽看記者會,「我沒有任何汙名化或歧視字眼,或否定特定族群的身分與自我認同。只是平舖直述疫情現況,提出善意的提醒」。

柯文哲表示,病毒前人人平等,病毒不會挑族群、性別,任何人都可能沒有落實防疫規範,而導致感染。面對疫情,他認為應該用最公開、務實的態度面對,隱晦不談,不僅無助落實防疫,也難以達致真正的平權。

不過,對於柯文哲的說法,四叉貓馬上在臉書發文表示「我快昏倒了」。四叉貓說,「同志團體」指的是LGBT「非營利組織」,他並舉例,「你今天會說『張老師/生命線』是防疫破口嗎?平常喜歡創些新名詞就算惹,請不要把舊名詞搶去重新定義,謝謝」。

 
 
 
熱線活動線上化!
疫情期間熱線持續舉辦各種講座、聚會活動,透過視訊的方式進行,歡迎大家多多參與!每月活動都在行事曆

 
 
 
歡迎捐款支持熱線,成為熱線的後援!
歡迎捐款支持熱線,成為熱線的後援!

☞ 你可以用以下方式支持我們: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