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8/31第1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第五屆跨性別遊行 10/27星期五晚上西門町熱鬧登場!
文章選讀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日本議員奔台同婚的幸福身影,看見同志不被祝福的日常處境|國際瞭望
《端傳媒》與「一手故事」:收到兵役通知那一刻, 我決定跟家人說 「我想當女生」
verse:「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我的性別就是me
新聞選讀
CTWANT:不敢相信! 許光漢《鬼家人》同志冥婚前進國際 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
自由時報:烏干達首例被指控犯「嚴重同性戀」 20歲男最重恐判死刑
乘客上車不繫安全帶!跨性別運將提醒竟挨罵:快報警,人妖 原文網址: 乘客上車不繫安全帶!跨性別運將提醒竟挨罵:快報警,人妖
活動快報
10/27 星期五晚上6:30 第五屆台灣跨性別遊行!
支持熱線
支持熱線,一起走向自在生活的那天!
 
 
第五屆跨性別遊行 10/27星期五晚上西門町熱鬧登場!
亞洲最具規模的多元性別夜間遊行就在西門町!去年將近3000人在風雨中前 行,無論性別、性向,翻出平常不好意思穿,但明明很喜歡的服飾,隨心所欲打扮,一起走上街頭,不時向路人揮手打招呼。

今年跨性別遊行同樣選在夜間舉行,象徵仍有許多性少數族群無法在台灣社會中自在生活,希望透過夜間遊行表達對所有性少數的支持,也期盼有更多人認識跨性別、非二元等多元性別族群的處境並給予理解和尊重。

邀請每位有空的朋友,10/27星期五晚上6點30分,在西門町紅樓廣場見!

---

本期電子報為大家整理國內外同志相關新聞及文章:

|新聞|

1. 不敢相信! 許光漢《鬼家人》同志冥婚前進國際 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

2. 烏干達首例被指控犯「嚴重同性戀」 20歲男最重恐判死刑

3. 乘客上車不繫安全帶!跨性別運將提醒竟挨罵:快報警,人妖

|文章|

1. 從日本議員奔台同婚的幸福身影,看見同志不被祝福的日常處境

2. 收到兵役通知那一刻,我決定跟家人說「我想當女生」

3.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我的性別就是me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日本議員奔台同婚的幸福身影,看見同志不被祝福的日常處境|國際瞭望
日本愛知縣高濱市議員柴口征寬與台籍同性伴侶劉靈均,近日到台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辦理登記結婚,成為日本首位以同志身分結婚的政治人物。兩人日前也收到蔡英文總統賀電。由於日本還在為同婚合法化的奮鬥路上,社會仍然存在不少不友善的聲音;為了扭轉這樣的風氣,日本政府努力推廣性別多元的平等意識,不僅制定及修正相關法律,近年政壇上同志的參政表現也逐漸活躍。就讓我們趁此喜訊,一起來關心日本同志追求認同的日常處境,甚至在政治場合的打拼身影。

在日本倡議同志議題有多困難?

根據日本 NHK 新聞的調查,LGBT 族群在日本社會確實受到不少壓力,甚至是差別待遇。例如,有當事人表示「對於在職場出櫃有抵抗感」;如果是在保守的地區「對於 LGBT 群體,會戴著有色眼鏡來看,會被當成『不能去觸碰的東西』」。除了壓力之外,不少人也表示受到差別待遇,有當事人在職場出櫃後,受到差別待遇而辭掉工作。甚至有人因為差別待遇而「不認為和伴侶一起生活可以獲得社會承認,對此感到絕望。」

為什麼本應追求性別平權的社會,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能從數據看出端倪,也可發現日本社會對 LGBT 族群的包容度,隨著年代有明顯差異;具體來說,60 歲以上的高齡者接受程度普遍低落(僅約4成),而20-39 歲的青年族群則接受度相當高(超過8成)。

由於日本社會高齡化顯著,65 歲以上的高齡者占了社會整體 29%,加上推動政策息息相關的內閣官僚,平均年齡也來到 62.4 歳。因此,日本在 LGBT 及同性婚等議題上,進展不如預期,就可能與人口老化的社會結構,以及制定相關政策官員的年代背景有所關連。

日本政壇的 LGBT 身影

根據日本 LGBT 政策情報中心,蒐集了 2000 年後的 LGBT 族群參政數據,在 2005 年之前,幾乎沒有候選人及民代為 LGBT 族群的資料。

直到 2011 年,公開性向的民代才有所增加。2023 年初,好不容易來到史上最多的 7 名;在 2023 年的 424 地方大選後,LGBT 議員數直線上升到 17 名。不過,根據總務省的資料,日本的地方議員總人數有近 2600 人,因此 LGBT 族群在政壇上只佔了非常小的比例;也就是說,代表 LGBT 族群發聲的力量其實還不夠大。

而文章一開始來台登記結婚的柴口征寬,就是該次 424 地方大選中,於愛知縣首次當選的 兩名 LGBTQ 族群候選人之一。

柴口表示,他在國小時就意識到自己喜歡同性,但因為害怕受到歧視、偏見,一直不敢對身邊親朋好友公開出櫃。直到遇見來自台灣的劉靈均,不斷從事性別運動、公開爭取同志權益,讓過去一直隱藏自己同志身分的柴口,因此獲得了出櫃的勇氣,並投身於參政之路,想要「努力創造一個沒有人會感到生活困難的城市」。

而另一名 LGBTQ 候選人,69 歲的小島紗百合,是來自愛知縣春日井市的議員,也是從男性變為女性的跨性別者。小島表示,自己直到 50 多歲,還是對自己是一個男人的認同感到相當違和,但礙於當時 LGBTQ 各類知識比現在更難獲得,所以從未想過自己可以轉換性別。

直到從媒體逐漸吸收同志資訊,也參加了在名古屋舉辦的「彩虹大遊行」後,發現許多人致力爭取少數群體的權益,便從 60 多歲開始接受賀爾蒙治療,並在 67 歲的時候接受性別重置手術。轉換性別的過程中,曾遭受不少在社群平台上的誹謗中傷,宣布參選時也面臨許多網友的反對,不過在小島的努力堅持下,最終仍成功當選。

日本 LGBT 的相關法律,有何進展?

日本上個月才驚傳有名的跨性別藝人 Ryuchell 的輕生消息,由於他積極倡導性別平權,不斷有網友抨擊他的價值觀。因此,對於其輕生,該國其他網友也認定可能是性霸凌等因素造成。這也反映了性別平權教育的重要性。再者,由於日本是 G7 國家中,唯一尚未把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彰顯對於同志議題的不友善;為了趕上先進國的腳步,該國政府近來推行一連串 LGBT 友善政策及法案。

首先,在2020年,即在《職場霸凌防治法》中,新增了「SOGI 騷擾防治」的類型。所謂的 SOGI,是把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和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的英文字首合併簡稱。

而 SOGI 騷擾,就是指針對 LGBT 等性少數,歧視他們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或是對此表達嫌惡,做出騷擾行為。包含「惡意以性別為差別待遇及稱呼、以當事人不希望之性別,強制執行勤務(如穿著女性制服)、不當的異動及解雇、未經許可即公布當事人性傾向」等,都會構成 SOGI 騷擾。

該次的修法內容,新增了企業義務,務必對於 SOGI 騷擾提供能實施具體對策的組織;如果 SOGI 騷擾造成當事人身心疾病,則會被認定為職業災害。

接著,在今年 6 月 16 日,參議院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性別傾向和性同一性暨國民理解増進之法律》(簡稱《LGBT理解増進法》)」,希望帶動性別多元化的風潮。而致力促進 LGBT 權益的組織──「LGBT理解增進會」,也說明這部法案的內容,並不是禁止差別待遇,而是希望透過 LGBT 基礎知識的普及,促進國民全體的理解與性別意識,屬於「理解促進型」的法案。

除了法案的修正通過外,司法實務上也陸續出現突破性別平權、友善性少數族群的判決。

例如,2022年,一位生理男性但性別認同為女性的上班族,受到公司上司反覆對其性別認同進行侮辱,東京地院就判決公司必須負起損害賠償責任。另外,在 2023 年 7 月,最高法院也對性別認同的案例作出判決。案例主角是位戶籍登記為男性,但性別認同為女性的經濟產業省職員,機關的不當限制,讓她必須離開職務地點的樓層,使用兩層樓外的廁所。最高法院認為機關的限制不當,判決國家的管理措施違法。

日本與台灣該如何攜手並進?

從日本人口結構,及代表性少數族群的民代人數來看,日本對於 LGBT 議題的態度仍趨保守;不過,從政府及民間皆努力推動性別平權,修正相關規範,推動司法實務判決,都能看出日本致力改善保守風氣。

而近年來,民間的同志團體接連提出訴訟,迄今也不斷傳出好消息。2023 年 6 月,福岡地院及名古屋地院陸續做出「法律上沒有使同志能結婚的制度,係屬違憲」的判決。加上之前札幌地院的違憲判決,以及東京地院的違憲判決,逐漸形成以司法包圍立法,敦促法規範改正的態勢。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合法的國家,在性別平權上擁有領先的優勢。不過仍然可借鏡日本政府的作法,利用法規範讓同志身處的環境更加友善,讓性平教育的推動更加全面,也讓行政實務與判決更加勇敢。林林總總,都值得我們省思,一起讓台灣更進步,創造出更圓滿的性別平權社會。

 
《端傳媒》與「一手故事」:收到兵役通知那一刻, 我決定跟家人說 「我想當女生」
22 歲的台灣大學生小宇,在步入成年的那一刻起,獨自在心裡做了個重要決定:成為一名跨性別女性(Male to Female),也就是從男性變成女性。

她已經向身邊所有的朋友出櫃,唯獨她的家人。畢業那年,小宇 22 歲,她不打算繼續升學,根據《兵役法》規定,作為一名「役齡男子」若沒有因為升學等原因延後兵役,就會立刻收到「徵兵檢查通知書」,這意味著小宇必須像普通台灣男性一樣服兵役,但身為一名跨性別者,小宇心中滿是焦慮,開始申請「免役」。

焦慮不僅來自兵役本身,還因為小宇從未與家人坦承自己是名跨性別者,若免役申請成功,一旦通知單寄回老家,家人會在打開信封那一瞬間,毫無準備地看見上頭寫著自己的兒子因「心理異常」免役。這讓小宇必須搶先這份通知單,向家人坦承真相。

我的第一件水手服

我從幼稚園的時候,就感受到自己的不對勁。

服裝,是小宇身上的第一道性別枷鎖,同時也是第一把鑰匙。

在成長過程中,每當小宇看見周遭女生穿上可愛的洋裝,都不由得會心生羨慕,她不清楚原因,直覺是因為自己無法擁有同樣的衣服。

小宇清楚記得,小時候每逢新年,她和家人一起去添購新衣,會不自覺拿起粉色、可愛的衣服,但家人會立刻制止:「這衣服太像女生了。」從那一刻起,小宇認知到關於服裝的「潛規則」——服裝是區分男生、女生的。

在小宇看來,那些能穿上洋裝的女生總是閃閃發亮,反觀鏡子裡的自己,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小宇不時用「醜小鴨」形容自己的童年,她說因為下巴前突(台灣俗稱「戽斗」)的關係,導致她非常自卑。

隨著年紀增長,小宇的身體特徵變得更為明顯,她的不滿程度隨之升高,尤其到了夏天,「我手上和腳上青筋全部會爆開⋯⋯我看到我這樣的身體就很受不了,女生就是白皙的皮膚,然後軟軟嫩嫩的肌膚,那個是我想要的。」

難以在現實中穿上想穿上的衣服,小宇把自己投身到二次元動漫裡。

閱讀全文

 
verse:「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我的性別就是me
吳伊婷與前伴侶吳芷儀是台灣首對合法登記結婚的跨性別伴侶,2009年兩人創辦「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為跨性別和間性人(intersex,生理上不符合男性或女性的二元概念)的權益奔走,辦記者會、走上街頭、四處宣講⋯⋯是跨性別運動中鮮明的身影。吳伊婷期待,跨性別夥伴獲得更多勇氣,以及大眾能打開好奇心,更去理解他們。

走進吳伊婷老公寓二樓的家,堆滿雜誌的客廳沙發上,擺放著寫有「看見跨性別、禁止性騷擾」等標語的看板,是「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在2013年參加同志遊行時製作的道具。

若搜尋當年新聞,可以看見協會的四位成員,不論男女都裸著上身、高舉看板,和跨性別者不被社會大眾見容的景況相比,「當時的新聞版面都是我們。」吳伊婷說。

隨著台灣在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吳伊婷觀察到這幾年越來越多性別倡議團體的關懷轉向,投入更多資源在跨性別和其他性少數團體上。包括今(2022)年邁入第四屆的「台灣跨性別遊行」,由於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自2019年從「台灣同志遊行」活動中獨立出來辦理,參加人數在今年創下歷年新高,顯示跨性別族群日益受到重視,但看在吳伊婷眼中,「我覺得有點太晚了,慢了十年。」

我想給你的是勇氣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主要服務對象為跨性別者和間性人,以個案訪視、宣講、政策抗議等行動為其爭取政策、工作、家庭等權益。近三、四年,協會的活動量銳減,吳伊婷坦言,幾年前和伴侶分手後,她因為身心狀況放緩腳步,加上協會成員來來去去,無法穩定提供服務,目前僅剩下她和另一位成員偶爾接受演講或採訪邀請。

「因為協會有點像是中繼站,成員來學習需要的資源後慢慢就會離開這裡。」吳伊婷解釋,在台灣若要更換身分證性別,跨性別者需要經過性別重置手術,摘除陰莖、睪丸,或是子宮、卵巢、乳房;且事前需要拿到精神科的診斷證明,當中的執行、用藥、與家庭溝通等細節繁雜,因此協會會擔任提供資訊和陪伴的角色。

近年醫學研究與社會主流觀點不再視跨性別為需要醫療介入的精神障礙,但跨性別者在社會上仍會受到家庭、校園或職場的異樣眼光、騷擾和不平等對待。許多跨性別者為這些社會壓力所苦,即便在協會中得到幫助,還是難以站出來為自身權益發聲。

在性別不明關懷協擔任理事長十餘年,吳伊婷曾在收到一位跨性別者的父親來電後,遠赴澎湖望安,在小島上三天的日子裡盡可能為兩代搭建理解的橋梁。對於社會運動帶來的改變,她不奢望在短時間內帶來巨大轉變,「那個小孩後來過得滿好的,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透過這些行動,吳伊婷希望為跨性別夥伴帶來一些勇敢,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

2008年,吳伊婷因為跨性別者的身分求職不順,在PTT發文、發新聞稿給媒體,故事見報,她因此得到工作機會,媒體的報導和公司對她遞出的橄欖枝,讓她意識到自己以來的堅持沒有錯,「別人的贊同和支持給我勇氣,讓我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吳伊婷想告訴其他跨性別夥伴,「唯有堅持你跨(性別)沒有錯,你才有底氣去指責別人:『你不應該這樣對我。』」

我們需要保持好奇心

面向不熟悉跨性別的大眾時,吳伊婷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性別教育,「在外面演講時,講到最後我都會說,我們現在不只是在講性別。」

閱讀全文

 
 
 
CTWANT:不敢相信! 許光漢《鬼家人》同志冥婚前進國際 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
許光漢、林柏宏、王淨主演《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以下簡稱《鬼家人》)將同志冥婚題材搬上大銀幕,在台創下3.63億票房,締造臺灣影史票房紀錄第7名外,如今也確定代表台灣角逐美國第96屆奥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導演程偉豪得知消息,開心表示:「這是一個屬於台灣的故事,非常榮幸能代表參與角逐奧斯卡,真的不敢相信。」

《鬼家人》除了票房開紅盤,先前在Netflix上線後不到36小時,即登上台灣、香港、新加坡和越南Netflix電影排行榜冠軍,上線五天更突破全球160萬次的觀看和高達340萬小時的觀看時間,登上Netflix全球非英語電影排行榜第7名。

文化部表示,今年報名奥斯卡金像獎參賽甄選之國片共9部,經甄選委員會議討論,決議通過推薦《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代表我國參賽,推薦理由為「將傳統習俗與現代觀點巧妙結合,幽默與情感兼具,展現臺灣文化及生活特色。」並認為導演程偉豪結合過往作品的各類元素,將傳統的冥婚習俗和現代性別議題巧妙融合,進而開啟了一段奇幻喜劇歷程,影片反映了臺灣多元的生活樣貌,也是臺灣電影少見的類型片。

 
自由時報:烏干達首例被指控犯「嚴重同性戀」 20歲男最重恐判死刑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照片為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通過全球最嚴厲反同政策,引發歐美各國抗議。)烏干達政府在今年5月簽署一項反同性戀法案,此項法案被視為全球最嚴厲反同政策,引發歐美各國抗議,現1名20歲男子成為烏干達首名被指控犯有「嚴重同性戀」罪名的人,最重可判處死刑。

據《路透》報導,烏干達通過的反LGBTQ法案,若坦承自己是同性戀不會被定罪,但「從事同性戀行為」將可判處無期徒刑,犯下「嚴重同性戀」者最重可判處死刑,「嚴重同性戀」的範圍包括與愛滋病感染者、弱勢群體(老年人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者。

1名20歲烏干達男子18日與1名41歲男子性交後,被指控犯下「嚴重同性戀」罪,但沒有具體說明為什麼該行為被認為是「嚴重同性戀」的細節;被告律師痛批,整部反LGBTQ法案都是違憲的,自法律頒布以來已有4人被指控,但這名20歲男子是首名被指控「嚴重同性戀」。

在此項法案立法後,引起美國、歐洲聯盟和國際人權組織的譴責。美國總統拜登便批評此法案「可恥」,對一些烏干達官員實施了簽證限制,還下令審查美國對烏干達的援助,世界銀行也暫停了向烏干達提供新的公共融資。

烏干達雖然尚未廢除死刑,近20年來從未執行過,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Yoweri Museveni)曾在2018年揚言恢復執行死刑以遏止犯罪。

 
乘客上車不繫安全帶!跨性別運將提醒竟挨罵:快報警,人妖 原文網址: 乘客上車不繫安全帶!跨性別運將提醒竟挨罵:快報警,人妖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高雄一名跨性別民眾平時駕駛計程車為業,沒想到近日碰上乘客不繫安全帶屢勸不聽,於是要求全部下車,對方卻因此開罵「人妖」等話語,讓他感到十分受傷,也因此上網爆料,影片引發熱烈議論後,網友們也一面倒撻伐乘客的行為。

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指控,他的朋友是一名跨性別司機,平時不偷不搶,也不會從事詐騙,就是勤懇地開著計程車維生,沒想到近日卻遇到了一名惡劣的乘客,不但拒絕遵守交通規則,甚至一度不想付錢,還開口辱罵「人妖」。

從行車紀錄器畫面可以看見,前座的男子上車以後,並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繫上安全帶,被提醒以後還失控大吼「把音樂給我關掉」。

駕駛後來也聽從男子的要求,將音樂關掉,並且再度告知「安全帶繫一下,謝謝」,對方卻又告知「前面下車,謝謝」,並且直接開門離開。

駕駛這時開口要求付錢,男子卻又回「沒有辦法付錢,不好意思」,就算同車乘客已經掏錢,男子卻又大聲叫喊「不用付錢!下車」,聽到駕駛回應「這樣我要報警」,又開始失控大罵「立馬報警喔,三性的。人妖」,行為十分脫序。

影片在網路上引起討論,不少網友也出言撻伐,「總是有這種猴子」、「低端嘴賤的乘客」、「有必要這樣?你只是搭個短途車程,大可不必對駕駛惡言相向,你的一句話只會造成司機一整天的心情低落」、「支持提告」、「跨性別歧視無所不在,台灣法律對性少數族群的保護真的太少了!」

司機事後表示,原先是打算將車子靠邊,將行車紀錄器的畫面截出來,不過從後視鏡看見對方走回,於是打算給個機會,請這名乘客致歉,若不道歉就直接報警。

乘客折返以後,仍舊繼續挑釁,因此「我覺得也沒什麼好說的啊」。不過,等到傍晚左右,乘客突然致電道歉,是因為當時喝醉酒,所以才會有失態的情況發生,而司機也認為,既然有意願認錯,那麼也沒必要再過多追究。

 
 
 
10/27 星期五晚上6:30 第五屆台灣跨性別遊行!
10/27 星期五晚上6:30 在西門町 第五屆台灣跨性別遊行現場見!

邀請您參與亞洲最大多元性別夜間遊行,夜晚散步好舒服!

(附圖為去年帶領遊行隊伍的跨性別大旗回到遊行現場)

 
 
 
支持熱線,一起走向自在生活的那天!
熱線為社群持續努力,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

☞ 你可以用以下方式支持熱線: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