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0/29 第47期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看見行天宮 知性快樂行─神聖空間的建構(二)
玄空師父開示 命由心造
好文饗宴 時時說好話,念念積功德
特別報導 3C時代的新家庭關係(二)
 
知性快樂行─神聖空間的建構(二)

上期介紹完台北本宮後,相信讀者對於行天宮的歷史人文已有初步瞭解,接下來就讓我們前往北投分宮和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探訪兩宮的建築特色和山林之美吧!

修心道場隱山林─北投分宮

相較於台北本宮的車水馬龍,座落在臺北市北投區桃源里忠義山的北投分宮,顯得更加寧靜而清幽,彷彿一座渾然天成的道場。然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建廟之前,忠義山並非是如今地靈人傑的樣貌,而是被原住民稱為「嗄嘮別」的不毛之地。

從「嗄嘮別」到「忠義」

民國三十八年, 玄空師父在臺北市捐資購買一座齋堂,成立「關帝廟行天宮」,也就是老一輩信眾記憶中的「九臺街恩主公廟」;儘管香火鼎盛,不久後卻被規畫為學校用地,師父不得不另覓新址,最後終於在北投尋獲建廟吉地。

興建北投分宮的消息一傳開,眾多効勞生和信眾不辭辛勞,遠從各地前來幫忙;為讓大家減少奔波勞頓之苦,師父贈予臺鐵一筆土地和營建費,成立「忠義站」;風行草偃之下,帶動了當地的人文風氣,由於信眾習稱北投分宮為「忠義廟」開始,「嗄嘮別山」隨之改名為「忠義山」,後山步道則為「忠義山親山步道」,至於大家熟知的捷運淡水線忠義站,當然也是以此為名,可見「忠義」二字對於周遭地域文化的影響。

氣勢尊貴─玉皇殿

曾到北投分宮參拜的信眾都知道,北投分宮和其他兩宮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玉皇殿」。為了彰顯玉皇上帝的崇高神格,玉皇殿的建築格局比照孔廟大成殿,地基特別抬高,前方還設有一凸出平臺,稱為「丹墀」或「月臺」,是跳八佾舞的舞臺。佾舞的來源為宗廟宮庭雅樂舞,而八佾舞在古禮中,是帝王祭祀才會有的規模;由此可知,玉皇殿的建築設計經過精心考究,不但顯示了神明的尊貴地位,更是儒家禮樂思想的充分體現!

細心的您還可以發現,在丹墀正前方,有一塊階梯般的斜坡,上面雕飾雲龍,此處稱為「御路」或「龍陞」,源自古代皇帝乘轎而過的通道,也是神明地位的象徵。此外,玉皇殿神明的崇高神格,也能從屋頂的部分看出,因為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屋頂式樣有等級之分,而玉皇殿的設計,是象徵帝王格局的「歇山重檐式」;以仿若書法運筆轉折的屋脊線條,與重疊的屋簷設計,展現出和諧莊嚴的美感,和北京紫禁城的屋頂相同喔!

三宮緣起探史蹟─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

三峽白雞是 玄空師父的發跡地,也是三宮的緣起之處,所以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除了風景秀麗、建築考究之外,還蘊藏了許多故事。民國三十四年,師父在三峽經營海山二坑煤礦,當地卻遭逢瘧疾肆虐;師父不忍看到居民們受苦,於是奉請 關聖帝君駐蹕辦公室,此即「行修堂」的由來。

之後幸蒙聖恩護佑,疾情逐漸獲得控制,行修堂的香火也日益興旺,甚至是距離較遠的中壢及桃園,都有信眾翻山越嶺前來參拜。為因應眾多人潮,師父於民國三十八年興建「關帝廟行修宮」,從此開始收驚、祭解、宣講等濟世服務,積極宣揚正信理念。今日所見的三峽分宮全貌,於民國五十四年建設完成,廟區座落於白雞山腰,殿宇軒昂、格局開闊,營造出獨樹一格的恢宏氣象,和其他兩宮同為大臺北地區居民的心靈避風港。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既然白雞山是 玄空師父當初開採煤礦的地方,那麼三峽分宮是否會有遺跡或景觀,可供後人探尋呢?其實,當我們沿停車場的階梯拾級而上時,正是在踏訪先人的足跡;因為眼前的步道,就是當年運送煤礦的便道!可貴的是,歷經時代變遷,這條道路並未蔓草叢生,而是被整理得清爽宜人,散發出樸實低調的氣息;正如 玄空師父本人,以及無數默默付出心力、維護廟區整潔的効勞生一般。

當信眾走到後山步道時,一定會被兩座綠意盎然、別有洞天的大型花壇所吸引,而走進去歇歇腳、納納涼。事實上,位於左側的花壇除了造型特別,細節更隱藏了令人驚歎的巧思─因為所有纏繞花藤的支架,都是海山二坑煤礦拆卸下來的輕便車軌道!換句話說,整座花壇是由廢棄鐵軌搭建而成;仔細端詳花架,便可以看出歲月的刻痕,令人不禁發思古之幽情,懷想起篳路藍縷的開採經過。這種惜福愛物的用心做法,在保留史蹟古物之餘,也讓後人懂得心懷感恩,是「資源活化再利用」的最佳範例!

更完整的知性快樂行─神聖空間的建構

 
 
 
命由心造

玄空師父開示:「世人的運途好壞,是由我們心地的好壞所造成的。就像種植的蔬菜、水果為什麼會有好、有壞?是因為耕作者勤勞或懶惰,及土地是否肥沃所造成的。若是種在肥沃之地,加上認真照顧的話,蔬果自然長得漂亮;若是種在貧瘠之地,懶惰又疏於照顧,蔬果就活不成,當然長得不漂亮。」

同理,若是做事公平正直,對得起天理良心,秉持『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上天自會添加福祿壽,讓我們事事都能平安;假使所做不公平,殘忍成性,利己刻人,則上天將會銷減福祿壽,讓我們事事不得平安。

命由心造,福在己為,只要勤耕心田,力行道德,幸福美滿的人生,定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玄空師父開示錄.第四十四講》

更多的玄空師父開示

 
 
 
時時說好話,念念積功德

我們若能夠天天都說好話,運用「善言」的力量,將愛與溫暖傳遞出去,相信能為我們帶來更多良善的因緣。

在此分享一則有關「善言」的小故事:有位美國的白人媽媽名叫蘇菲,帶著他三歲大的兒子卡爾出門,在路口招了一輛計程車,而司機是位黑人。當時的美國社會,白人和黑人往往生活在不同的區域。

母子倆坐上車後,不曾見過黑人的卡爾,有點驚恐地問:「媽媽,司機為什麼長得這麼黑?他是不是壞人?」這句話聽在司機的耳裡,心中自然有說不出的委屈。蘇菲搖搖頭:「司機叔叔是好人唷。」卡爾又問:「那他為什麼這麼黑呢?難道是被上帝懲罰嗎?」司機聽了又開始全身冒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蘇菲回答:「我們家的後花園,是不是種滿了黃色、紅色、白色,各種顏色的花朵?」「對!」「這些花的種子,是什麼顏色呢?」卡爾想了一下:「都是黑色!」蘇菲接著說:「黑色的種子,能開出色彩鮮美的花朵,讓這世界多彩多姿。你說是不是?」

「喔!我懂了。」孩子恍然大悟,興奮地對司機大喊:「謝謝叔叔,您就是那顆黑色的種子,讓世界多采多姿!」到達目的地後,黑人司機立刻下車向蘇菲說:「夫人,謝謝您如此教導孩子,解除了他對黑人的誤解,也讓我感到未來人生充滿了光明和希望。」

蘇菲在面對孩子提出一個無心卻傷人的問題時,能夠運用智慧和善言,一方面教導了孩子眾生平等,另一方面也撫平了一顆受傷的心靈。佛家論書《瑜伽師地論》:「愛語攝事,於諸攝事最為殊勝。」和藹可親的態度、溫柔慈愛的言語,能使人心生歡喜,更能讓遭逢困頓挫折的人,能夠鼓起信心和勇氣,突破逆境,是一種慈悲善行,更是十分殊勝的功德。這也與 關聖帝君四句箴言-「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正好不謀而合。

(本文原載於《恩主公醫訊》185期,平安人生單元)

閱讀完整的《恩主公醫訊》電子書

 
 
 
3C時代的新家庭關係(二)

隨著科技日漸發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似乎愈來愈疏離,而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似乎也因3C產品的盛行,而開始有所變化。身為父母或家長,如何在這一波科技的新浪潮中,調整家庭關係,進而讓家人感情增溫呢?

教育,從陪伴開始

現代父母必須兼顧工作與家庭,往往令人身心俱疲。因此,許多父母開始依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五光十色的影像、音樂、互動遊戲,很快就能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立刻安靜下來,這樣就可以不必花費精力陪孩子,多爭取一些休息時間。

然而,無論時代怎麼進步、科技如何演變,仍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也沒有任何一種遊戲,能取代父母的陪伴。陪伴孩子成長,不但能讓孩子感受幸福,也能讓孩子懂得被愛的感覺,進而學會如何去愛人。這是只有父母才能給予孩子的「身教」。

至於要陪伴多久?對孩子而言,父母陪伴的「質」與「量」都很重要,必須取得平衡。如果對忙碌的您來說,騰出時間陪伴孩子有些困難,孩子福利聯盟基金會提出「三三三方案」: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聆聽孩子說話至少三分鐘、陪伴孩子至少三十分鐘,讓孩子深深感受到愛與關懷。

給孩子更多元的童年

童年記憶是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使身體與心智已逐漸成熟,但對於逝去的童年時光,依舊會有無限的追憶與想像,並在腦海不斷浮現。

試想,在孩子長大成人後,回顧過往記憶,父母缺席不在,只剩下電視、電腦、遊戲、智慧型手機,這樣的童年,是否有些孤單?當孩子長大對此感到遺憾時,我們卻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彌補了。因此,身為父母者應自問:「當孩子長大,回憶起童年,他們會想到什麼?」

真實經驗獲得滿足的人,是不會沉溺於虛擬的世界。預防孩子將來沉迷於虛擬世界最好的辦法,就是協助他們建構真實的體驗。在過去沒有電腦、手機的年代,孩子們不也玩得不亦樂乎?所以假日期間,建議可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騎車、游泳、露營、郊遊、賞花、登山……等,除了鍛鍊體能,也能藉由優質的親子互動,增進家庭情感。

從3C到3C

3C產品已與生活密不可分,要如何預防孩子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也提出「3C法寶」- Control、Company、Communication,提供家長當作參考。

一、規範(control)

儘早訂出使用規則,並且嚴格執行。專家建議,在兩歲之前最好不要讓幼兒大量使用3C產品,此外,對六歲以下的學齡前孩子,建議一天頂多使用一個小時,一次最多只能用二十到三十分鐘。

二、陪伴(company)

不要讓3C產品取代了父母的角色。孩子使用3C產品時,最好全程陪伴,不但能增進親子關係,也可多瞭解孩子使用的內容。之後再視孩子的狀況,慢慢放手。

三、互動(communication)

平時多與孩子遊戲、談天,用互動的方式,來瞭解孩子的想法,建立親子的溝通習慣。如果孩子想玩平板電腦或手機,不需要刻意禁止,可下載強調親子互動的繪本或遊戲,增進彼此交流的機會。

健康用3C,全家笑嘻嘻

生活的數位化,不但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悄悄改變了親子間的互動模式。「滑世代」的孩子,儘管比過往更擅長運用科技智慧產品,但對於親情、人倫與愛的渴求,卻跟任何時代的孩子都一樣。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潮流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物質的提供者,更是孩子的領航員,運用資訊科技,引領孩子徜徉在浩瀚無垠的知識海,並適時給予孩子正確的知識與道德觀。如此悉心呵護,這株青嫩的幼苗,必然能健健康康,成長茁壯。

(本文摘錄自《行天宮通訊》220期,專題企劃單元)

閱讀完整的220期《行天宮通訊》電子書

 
 
     
 
 
 
 
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宗教志業  文化志業  教育志業  醫療志業  慈善志業
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版權所有 2013 ® HTK. All Right Reserved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